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感器结冰特性及其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1
作者 丁亮 胡站伟 +2 位作者 郭向东 石雅楠 易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结冰探测是飞机结冰防护系统运行的前提和依据,是结冰防护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探针结冰过程的研究缺乏实测数据,相关规律尚待验证。为更准确地模拟飞机遭遇的真实结冰环境,利用大型结冰风洞开展传感器结冰特性试验研究。采用探针... 结冰探测是飞机结冰防护系统运行的前提和依据,是结冰防护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探针结冰过程的研究缺乏实测数据,相关规律尚待验证。为更准确地模拟飞机遭遇的真实结冰环境,利用大型结冰风洞开展传感器结冰特性试验研究。采用探针阵列分布和冰形可重复性验证相结合的试验方法,通过在线实拍图像、实测结冰外形与结冰质量等数据,直观、定量地揭示探针表面水滴撞击的细节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探针圆柱表面的水收集系数沿轴向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极值点,且该点高度会随壁面边界层的发展逐步上升,变化量级处于2~30 mm之间;此外,各探针位置面对来流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结冰质量较大且对迎角变化敏感度较低的点,将具备更好的探测效果。实测数据与分析结果可为传感器探针的精确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探测 液滴撞击 结冰特性 冰风洞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除冰-吸波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多功能优化研究
2
作者 师宾 温佳明 +2 位作者 刘蕊迪 吴宏景 易贤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防除冰/隐身一体化材料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机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采用硅氧烷偶联反应制备了石墨/硅基凝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添加量对凝胶疏水性、导热性及吸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石墨添加量为40%时,硅基... 防除冰/隐身一体化材料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机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采用硅氧烷偶联反应制备了石墨/硅基凝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石墨添加量对凝胶疏水性、导热性及吸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石墨添加量为40%时,硅基凝胶的疏水角为109.3°±2.3°,样品中央的温度为69.6℃(100℃加热60 s),最大拉伸强度为0.5121 MPa,有效吸收带宽6.83 GHz@1.61 mm(9.70~16.53 GHz)。通过对凝胶电导率和缺陷等微观因素的表征,阐明了硅基凝胶疏水、导热、吸波性能内在的耦合机制。该研究为同时实现飞行器的隐身和防除冰功能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的材料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硅基凝胶 吸波材料 导热 疏水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翼混合相冰晶结冰现象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富豪 刘森云 +5 位作者 刘秀芳 代欣波 陈佳军 苗庆硕 易贤 侯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7,共10页
为探究冰晶与过冷水滴共存时的混合相结冰特性,基于FENSAP-ICE结冰计算平台,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阻力系数对非球形冰晶的运动过程进行修正,考虑了冰晶黏附效应和侵蚀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欧拉框架下冰晶运动、碰撞、黏附、结冰... 为探究冰晶与过冷水滴共存时的混合相结冰特性,基于FENSAP-ICE结冰计算平台,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阻力系数对非球形冰晶的运动过程进行修正,考虑了冰晶黏附效应和侵蚀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欧拉框架下冰晶运动、碰撞、黏附、结冰和侵蚀全物理过程的混合相结冰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冰晶质量浓度(ice water content,IWC)、液态水质量浓度(liquid water content,LWC)以及冰晶黏附和侵蚀效应对结冰形态和结冰厚度的影响规律,对比了NTI和NRC两种冰晶黏附模型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总水含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一定时,随着冰水含量比IWC与LWC之比的增加,结冰覆盖面积逐渐减小,最大结冰厚度先增大后减小,冰形由冠状逐渐变为尖角状,当IWC与LWC分别为0.4 g·m^(-3)和1.0 g·m^(-3)时,驻点处的结冰厚度达到最大值;对于高IWC工况,NRC黏附模型的驻点结冰厚度更接近实验结果,误差为7.2%;对于低IWC工况,NTI模型与NRC模型的驻点结冰厚度接近;侵蚀作用主要影响翼型驻点附近的区域,IWC或LWC的增大均会加剧侵蚀效应。研究可为飞行器高效防除冰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相 冰晶结冰 黏附 侵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结冰风洞云雾参数辨识方法
4
作者 谢腾 熊浩 +1 位作者 彭博 易贤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结冰风洞云雾场校测通常存在仪器依赖度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结冰风洞云雾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以试验模型结冰图像及迎角、来流速度、来流温度、结冰时长等参数作为输入,提取并融合两者特征参数,以液态水含... 结冰风洞云雾场校测通常存在仪器依赖度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结冰风洞云雾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以试验模型结冰图像及迎角、来流速度、来流温度、结冰时长等参数作为输入,提取并融合两者特征参数,以液态水含量和水滴平均体积直径作为输出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进而实现对结冰风洞云雾参数的快速辨识。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NACA0012标准翼型为研究对象,开发了结冰风洞云雾参数辨识程序,分析了融合比例的影响,获得了适用于结冰风洞云雾参数辨识的最佳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仿真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液态水含量和水滴平均体积直径的辨识满度误差均小于12%,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与良好的泛化性能,可为结冰风洞云雾参数辨识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云雾场测量 结冰工况 结冰图像 多模态融合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大水滴动力学行为对翼型结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飞宇 邓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6,共14页
过冷大水滴(SLD)是极端危险的飞行环境之一。因大粒径水滴独特的动力学行为变形破碎、飞溅反弹,传统结冰计算方法难以准确地反映SLD结冰情况。采用Navier-Stokes方法求解流场、Euler方法计算水滴撞击、Shallow Water模型模拟结冰,并与N... 过冷大水滴(SLD)是极端危险的飞行环境之一。因大粒径水滴独特的动力学行为变形破碎、飞溅反弹,传统结冰计算方法难以准确地反映SLD结冰情况。采用Navier-Stokes方法求解流场、Euler方法计算水滴撞击、Shallow Water模型模拟结冰,并与NASA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方法可信。结果表明:SLD动力学行为对结冰和冰形影响较大。其中,变形破碎改变了水滴运动轨迹和撞击范围,降低了水滴撞击极限,导致上下结冰极限减小2.83%、2.13%;飞溅降低了驻点附近水滴收集率,导致前缘积冰量减少8.09%;反弹显著降低了水滴撞击极限,导致上下结冰极限减小30.69%、20.01%;撞击后飞溅反弹二次水滴再入流场使得上下结冰极限增加6.14%、3.71%。同时,与干净翼型相比带冰翼型空气动力学性能严重退化,在相同迎角下,升力更小、阻力更大、气动效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大水滴 动力学行为 翼型结冰 冰形几何特征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PDMS基-凝胶介质材料的疏冰特性研究
6
作者 顾兴士 易贤 李科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5-206,共12页
目的探究孔径对多孔PDMS基-有机凝胶介质材料(GIP-PDMS)疏冰特性的影响,揭示GIP-PDMS的疏冰机制。方法采用“模板析出-浸渍-固化”三步法制备了~200、~400和~1000μm^(3)种不同孔径的GIP-PDMS材料;实验研究了不同孔径GIP-PDMS在静态/动... 目的探究孔径对多孔PDMS基-有机凝胶介质材料(GIP-PDMS)疏冰特性的影响,揭示GIP-PDMS的疏冰机制。方法采用“模板析出-浸渍-固化”三步法制备了~200、~400和~1000μm^(3)种不同孔径的GIP-PDMS材料;实验研究了不同孔径GIP-PDMS在静态/动态结冰、表面磨损、酸碱腐蚀及油污污染等多因素下的疏冰特性;基于内聚力单元仿真模型分析了GIP-PDMS材料的疏冰机制。结果实验表明:GIP-PDMS材料的冰黏附强度显著低于多孔PDMS,且其冰黏附强度与孔隙尺寸呈正相关关系;在-25~-5℃温度范围内、静态/动态结冰条件下~200μm孔径GIP-PDMS材料的冰黏附强度稳定性最好(变化量仅为3.8 kPa);在经历100次重复磨损后,~400μm和~1000μm孔径材料分别表现出最小和最大的冰黏附强度增幅;在动态结冰温度持续降低(-5~-25℃)、表面磨损程度加剧的情况下,孔径为~200μm材料的冰黏附强度呈减小趋势,疏冰性能增强;在强酸(pH=1)强碱(pH=13)腐蚀和油污污染条件下,不同孔径GIP-PDMS冰黏附强度均基本保持不变。仿真表明:在切向除冰过程中GIP-PDMS的骨架与凝胶之间因不同的弹性模量导致材料-冰界面在多位置处出现裂纹萌生与扩展,从而获得优异的疏冰性能。结论GIP-PDMS材料在不同结冰气候条件、表面磨损、酸碱腐蚀及油污污染下仍具有优异的疏冰特性,可为高性能防除冰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除冰 冰黏附强度 PDMS 多孔介质 界面裂纹 疏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水滴撞击特性及结冰相变计算
7
作者 唐宇豪 柴得林 +1 位作者 易贤 桂业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在寒冷恶劣的海上环境下工作的船舶和海洋平台常遭遇结冰问题,海水飞沫是导致其上层结构结冰的主要原因。将海水飞沫简化为含盐的液态水滴,基于NNW-ICE结冰计算平台,在Lagrange框架下建立了含盐水滴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并... 在寒冷恶劣的海上环境下工作的船舶和海洋平台常遭遇结冰问题,海水飞沫是导致其上层结构结冰的主要原因。将海水飞沫简化为含盐的液态水滴,基于NNW-ICE结冰计算平台,在Lagrange框架下建立了含盐水滴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并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和含盐水滴运动相变模型实现了含盐水滴在结构表面上的撞击特性计算。模拟分析了运动相变对不同粒径液滴撞击特性的影响,其中20,30μm粒径液滴由于在运动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较大,其撞击质量通量显著降低。结合ICEMOD、MARICE、SHIPICE中的海水飞沫结冰相变模型及2种冻结温度模型,基于NNW-ICE开发了二维的含盐水滴结冰相变计算程序;就典型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相差均在10%以内,验证了该计算程序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为含盐水滴结冰数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飞沫 结冰强度 传热传质 数值模拟 盐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边界对冰雪风洞试验段流场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广军 张琰 +3 位作者 刘操 商雯斐 于尧 王家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0-1333,共14页
轨道列车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现象,是关乎列车运行稳定以及行车安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研建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以研究原始比例模型转向架区域流场特性。基于SST k-ω的IDDES湍流模型,分析不同运动边界... 轨道列车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现象,是关乎列车运行稳定以及行车安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研建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以研究原始比例模型转向架区域流场特性。基于SST k-ω的IDDES湍流模型,分析不同运动边界条件下风洞试验段气流流动特性,探索积雪结冰风洞在现有运动边界条件下的流场模拟适应性与差距。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流场校测,验证数值方法能够满足积雪结冰风洞流场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静止地面和静止轮对无法近似模拟真实环境下运动地面和旋转轮对的边界条件的流场特性,轨面以上的空间平均速度最高偏大5倍,静止地面和旋转轮对的风洞实际边界与真实边界更接近;静止地面和静止轮对下转向架后侧的空间压强平均负压高于其他工况,车体后端板表面和转向架表面平均负压强偏差较大,静止地面和旋转轮对的表面负压平均偏差9%,转向架轮对表面压强偏差15%;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区域的湍流度差别不大,转向架前侧区域的湍流度在静止地面和轮对下整体偏大。综上所述,在不同试验段运动边界条件下,现有积雪结冰风洞中静止地面和旋转轮对边界条件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运行状态下的转向架区域流场特性,为后续试验研究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特性和积雪结冰问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转向架 数值仿真 边界条件 ID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结冰风洞蒸发器气流温度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平涛 王文瑄 +2 位作者 郭向东 陈良 侯予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3,共6页
大型结冰风洞气流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风洞流场品质,而当前风洞温度场控制精度和均匀性不能满足低温高负荷试验工况要求。针对大型结冰风洞液氨蒸发器建立了一维流动换热仿真模型,采用出口气流温度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蒸发器... 大型结冰风洞气流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风洞流场品质,而当前风洞温度场控制精度和均匀性不能满足低温高负荷试验工况要求。针对大型结冰风洞液氨蒸发器建立了一维流动换热仿真模型,采用出口气流温度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蒸发器器出口气流温度随着换热器高度由高至低逐渐升高,与试验变化趋势一致。换热器各模块存在高度落差,使得各模块管内氨液蒸发压力和流量差异较大,导致蒸发器后气流温度场不均匀。基于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风洞试验高度、气流速度以及入口气流温度对蒸发器后气流温度场的影响,提出了使用进液阀和回气阀进行风洞蒸发器后气流温度场均匀性调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制冷系统 大型换热器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帽罩结冰相似准则的冰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丽芬 葛鑫 +3 位作者 张斐 刘振侠 马栋 吕维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了验证旋转帽罩冰风洞试验相似准则的适用性,开展了旋转帽罩表面结冰过程研究,推导了旋转帽罩结冰相似准则。采用底面直径100 mm、锥角80°的旋转锥作为原尺寸模型,底面直径50 mm、锥角80°的旋转锥作为缩比模型,进行不同工... 为了验证旋转帽罩冰风洞试验相似准则的适用性,开展了旋转帽罩表面结冰过程研究,推导了旋转帽罩结冰相似准则。采用底面直径100 mm、锥角80°的旋转锥作为原尺寸模型,底面直径50 mm、锥角80°的旋转锥作为缩比模型,进行不同工况冰风洞试验。通过图像法采集了帽罩表面冰形,并将冰形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比了原尺寸模型与缩比模型的结冰冰形。结果表明:对于明冰工况,帽罩前半部分冰形吻合较好,帽罩后半部分吻合欠佳;对于霜冰工况,全尺寸模型与缩比模型的冰形吻合良好。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帽罩 结冰相似准则 结冰风洞 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飞沫结冰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靓 李维浩 +1 位作者 石雅楠 易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共5页
结冰会严重影响海上交通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随着人类在北极等寒冷海域的航行日益频繁,针对船舶上层结构结冰问题开展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船舶结冰主要分为飞沫结冰和大气结冰,其中,飞沫结冰是造成船舶上层结构结冰的最主要原因。... 结冰会严重影响海上交通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随着人类在北极等寒冷海域的航行日益频繁,针对船舶上层结构结冰问题开展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船舶结冰主要分为飞沫结冰和大气结冰,其中,飞沫结冰是造成船舶上层结构结冰的最主要原因。通过检索、梳理和分析研究国外文献资料,介绍飞沫结冰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和船上结冰范围;分类分析船舶飞沫结冰的数值模型,为未来船舶飞沫结冰研究体系建立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结冰 船舶上层结构 飞沫结冰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冲击振动除冰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磊 徐梦楠 +2 位作者 张华鹏 吴蔚 丁建明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模型固有频率以及网格收敛性3方面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人工敲打机械除冰方法,结合除冰准则,研究不同加载点、不同载荷大小以及不同覆冰层厚度对除冰效果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载荷方式,归纳总结接触网除冰的一般规律,使除冰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覆冰 模型验证 除冰准则 机械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阵列式压电振动频谱衰减的结冰区域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俊锋 白鸿飞 +2 位作者 毛俊伟 桂康 叶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97,共12页
为克服传统结冰传感器无法实现翼面大范围多区域结冰探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重心法的多结冰区域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结冰前后压电阵列的振动谱,提取频谱幅值衰减率作为定位特征值,并结合基于多点结冰概率检测的重构算法和灰... 为克服传统结冰传感器无法实现翼面大范围多区域结冰探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重心法的多结冰区域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结冰前后压电阵列的振动谱,提取频谱幅值衰减率作为定位特征值,并结合基于多点结冰概率检测的重构算法和灰度重心法计算得到多个结冰区域的中心坐标,实现对平面或曲面上多个结冰区域的定位。当扫频频率范围0.5~5 kHz时,在70 mm直径的结冰条件下,铝板单结冰区域定位平均误差为27.4 mm,两结冰区域定位平均误差为29.04 mm;翼面结冰横向定位平均误差为22.6 mm。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敏感频带选择的特征提取方法。优化后的实验结果表明,铝板单结冰区域定位精度提高了34.59%,定位误差波动程度降低了45.67%,翼面结冰的横向定位精度提高了54.87%,横向定位误差波动程度降低了46.63%,实现了较高精度的多结冰区域定位探测,为面式结冰探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区域定位 灰度重心法 小波包分解 敏感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结冰风洞制冷系统蒸发压力预测与降温过程优化研究
14
作者 张平涛 王文瑄 +3 位作者 郭向东 吕宏宇 陈良 侯予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构建了液氨蒸发器热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蒸发压力以及风洞降温的预测与验证。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了氨制冷系统蒸发压力快速预测模型,分析了试验高度和试验风速对风洞降温速度的影响,提出了变风速降温... 构建了液氨蒸发器热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蒸发压力以及风洞降温的预测与验证。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了氨制冷系统蒸发压力快速预测模型,分析了试验高度和试验风速对风洞降温速度的影响,提出了变风速降温控制方式,对比分析了不同降温控制过程的降温时间及系统能耗。结果表明:对于高空环境试验,先进行风洞减压再降温,可以有效缩短降温时间、减小系统能耗;试验风速75 m/s时风洞系统降温速度最快,高于75 m/s时可以通过降温过程变风速控制方法降低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制冷系统 降温过程 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结冰风洞冰形在线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承林 马军 +4 位作者 魏龙涛 孙冬宁 刘冠冕 程志航 易贤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20,I0002,共12页
针对大型结冰风洞试验中结冰生长过程三维冰形连续测量需求,研制了基于激光线扫描成像的冰形在线测量系统,并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3 m×2 m结冰风洞某型飞机机翼模型结冰试验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基于三维标定装置,对系统扫... 针对大型结冰风洞试验中结冰生长过程三维冰形连续测量需求,研制了基于激光线扫描成像的冰形在线测量系统,并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3 m×2 m结冰风洞某型飞机机翼模型结冰试验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基于三维标定装置,对系统扫描测量过程中的所有激光平面进行了快速标定,获得了相机参数和激光平面参数。为实现复杂结冰表面激光线的精确提取,将Steger方法与梯度重心法进行了有效结合,实现了激光线亚像素的精确提取,结合标定结果,解算激光线空间三维坐标,进而重建得到结冰冰形整体三维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冰形在线测量系统重复测量精度仅为0.18 mm,可有效获取不同云雾环境下模型前缘霜冰、明冰以及混合冰生长过程在不同时刻的三维冰形。与商用三维扫描仪的测量结果相比,两者结果吻合良好,整体标准偏差为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三维冰形 在线测量 激光线扫描成像 标定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光红外热波探测的积冰界线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勾一 李清英 刘森云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积冰探测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飞机防除冰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红外热波探测技术,探讨针对红外热波序列图的积冰界线(包括外部界线、内部界线)的识别方法。搭建了闪光红外热波探测系统,采用自制规则积冰样件和带内部界... 积冰探测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是飞机防除冰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红外热波探测技术,探讨针对红外热波序列图的积冰界线(包括外部界线、内部界线)的识别方法。搭建了闪光红外热波探测系统,采用自制规则积冰样件和带内部界线的积冰样件开展了积冰界线探测实验。运用基于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的传统算法对样件进行积冰界线识别,并提出了高斯–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和面积滤波算法相结合的积冰界线识别新算法,讨论了新算法识别积冰界线的可行性。实验与图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传统算法可以成功识别积冰外部界线,但无法准确识别积冰阶跃型内部界线;新算法可以有效识别积冰界线,但图像噪声高于传统算法。新算法在检测不规则积冰内部界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冰 闪光红外热波探测 界线识别 传统边缘检测算子 融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舒越 郭向东 +2 位作者 王梓旭 刘森云 吴迎春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9,共8页
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方法是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云雾模拟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评估双通道机载式相位多普勒干涉仪(PDI-FPDR)的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能力,利用标准液滴流发生器产生特定尺寸的大粒径液滴流,评估PDI-FPDR的液滴粒径测量不确... 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方法是结冰风洞过冷大水滴云雾模拟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评估双通道机载式相位多普勒干涉仪(PDI-FPDR)的过冷大水滴粒径测量能力,利用标准液滴流发生器产生特定尺寸的大粒径液滴流,评估PDI-FPDR的液滴粒径测量不确定度;针对真实大粒径喷雾,同时采用Malvern粒度分析仪和PDI-FPDR测量喷雾粒径特征参数,对比评估PDI-FPDR的大粒径喷雾测量能力。结果表明:PDI-FPDR小粒径通道无法准确测量大尺寸液滴,测量结果显著小于真实液滴粒径(测量粒径189.0μm的液滴,相对误差为-72.8%);大粒径通道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大尺寸液滴,但精度较差(测量粒径240.5μm的液滴,相对误差为-5.1%,最大偏差50.2μm);对于典型大粒径喷雾,PDI-FPDR小粒径通道测量中值体积直径(MVD)大于75μm的喷雾适用性较差,大粒径通道的MVD测量值与Malvern粒度分析仪相比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过冷大水滴 液滴粒径 液滴流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域适应的飞机结冰图像气泡提取方法
18
作者 赵红梅 彭博 +1 位作者 周志宏 易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9,共9页
针对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结冰显微图像中的气泡需要大量标注数据,但人工标注气泡任务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格迁移网络CycleGAN和图像分割网络Attention U-Net的域适应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程序模拟气泡形态生成的图像为源域... 针对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结冰显微图像中的气泡需要大量标注数据,但人工标注气泡任务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格迁移网络CycleGAN和图像分割网络Attention U-Net的域适应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程序模拟气泡形态生成的图像为源域,结冰显微图像为目标域,通过CycleGAN将源域图像转为目标域风格,采用风格转换后的源域数据集训练Attention U-Net网络。通过对比实验对无标注结冰图像和少量标注图像两种情况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标注图像的情况下,可实现无监督的结冰显微图像的气泡提取;在只有少量标注图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实现更精确的气泡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结冰 气泡提取 图像分割 域适应 Attention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层中Lamb波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鸿健 张晏鑫 +3 位作者 熊建军 赵照 冉林 易贤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7,共10页
作为最常用的超声导波之一,Lamb波具有能量集中、传播范围广、沿程衰减小等特点,可以拓展应用于结冰探测领域。为探明Lamb波在冰层中的传播规律,基于Lamb波探冰实验平台构建物理模型,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计算工具,数值模拟了不... 作为最常用的超声导波之一,Lamb波具有能量集中、传播范围广、沿程衰减小等特点,可以拓展应用于结冰探测领域。为探明Lamb波在冰层中的传播规律,基于Lamb波探冰实验平台构建物理模型,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计算工具,数值模拟了不同厚度、不同长度冰层中的Lamb波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搭建了Lamb波探冰实验平台,开展了无冰铝板和覆冰铝板Lamb波传播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明确了温度、冰层几何特性、液态水对Lamb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越低,Lamb波传播群速度越快;在一定冰层厚度范围内,接收端压电片电压幅值衰减量随冰层厚度增大而增大;随着冰层长度增加,接收端Lamb波B1模态时间延迟量线性增大;液态水仅对Lamb波A0模态产生影响,对S0模态影响不大。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Lamb波结冰探测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探测 超声导波 LAMB波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结冰后三维桨叶气动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正之 杜孟华 +1 位作者 朱春玲 刘森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8,共6页
针对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问题,研究了结冰前后三维旋翼桨叶气动特性。基于多参考系模型建立了旋翼桨叶三维结冰数值模拟方法,对其中空气流场计算、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结冰生成计算和几何模型重构等步骤进行了介绍。以C-T旋翼为模型,计算... 针对直升机旋翼桨叶结冰问题,研究了结冰前后三维旋翼桨叶气动特性。基于多参考系模型建立了旋翼桨叶三维结冰数值模拟方法,对其中空气流场计算、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结冰生成计算和几何模型重构等步骤进行了介绍。以C-T旋翼为模型,计算分析了结冰对旋翼桨叶气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冰后旋翼桨叶升力降低、阻力增加,悬停性能下降明显。结冰破坏了桨叶各个截面原有的气动外形,导致涡的产生,使得截面气动特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直升机旋翼 气动特性 多参考系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