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雷诺数下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的翼型小迎角阻力控制实验研究
1
作者 阳鹏宇 张鑫 +3 位作者 左峥瑜 马志明 李昌 张秋云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3-1053,共11页
以提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性能为背景,以GAW-1翼型为研究对象,以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手段,采用测力与测压相结合的方法,在0.5 m×0.6 m低速风洞开展了低雷诺数下翼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研究... 以提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在低雷诺数下的气动性能为背景,以GAW-1翼型为研究对象,以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手段,采用测力与测压相结合的方法,在0.5 m×0.6 m低速风洞开展了低雷诺数下翼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研究,辨析了阻力反常变化的产生机制,探索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翼型弦长为160 mm,实验雷诺数为8.3×10^(4)和1.56×10^(5).结果表明:(1)施加激励前,当雷诺数为8.3×10^(4)时,翼型升力出现了非线性变化,阻力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反常情况.在较大迎角范围内,翼型绕流流场保持了完全层流分离形态,随后发生了从完全层流分离向后缘附着的快速过渡.这种流动形态的变化成为升力非线性和阻力反常变化的主要机制;当雷诺数为1.56×10^(5)时,翼型升阻特性的变化趋于正常;(2)施加激励后,等离子体促进层流分离剪切层失稳,使完全层流分离形态在较小迎角下转变为后缘附着形态,有效改善翼型低雷诺数小迎角的升阻力特性,将升阻比最大提高了87.9%.研究结果为提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气动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层流分离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空腔剪切层动态特征传播特性研究
2
作者 周方奇 王显圣 +3 位作者 杨党国 吴继飞 杨可 董宾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开式空腔流动发生时,剪切层内旋涡运动与腔内前传声波相互作用,引发空腔自持振荡现象。针对长深比为7的开式空腔,采用脉动压力测试技术,在Ma=0.9来流条件下开展腔内剪切层动态特征试验研究,通过频谱分析和互相关分析,揭示剪切层动态特... 开式空腔流动发生时,剪切层内旋涡运动与腔内前传声波相互作用,引发空腔自持振荡现象。针对长深比为7的开式空腔,采用脉动压力测试技术,在Ma=0.9来流条件下开展腔内剪切层动态特征试验研究,通过频谱分析和互相关分析,揭示剪切层动态特征发展机制和模态噪声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剪切层内单调增大的宽频噪声和类余弦分布的模态噪声相互叠加,使剪切层整体动态特征呈波浪上升发展;模态噪声逆流向上行传播,其速度同样呈类余弦分布,变化趋势与模态噪声幅值保持一致。结合Rossiter模态预估理论发现:同频率的上行模态声波与下行旋涡相互作用,产生了类驻波现象,导致模态噪声功率谱密度和传播速度沿流向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 跨声速 剪切层 噪声 传播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型/平板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声学风洞阵列实验研究
3
作者 陈宝凯 刘婷婷 +2 位作者 李冯杰 李士伟 赵鲲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5,共9页
在声学风洞中利用嵌入式齐平安装的脉动压力传感器表面线阵列,对光滑平板和不同迎角翼型的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从而比较波数-频率谱以及评估ChaseⅠ模型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揭示了线阵列在测量平板和翼型... 在声学风洞中利用嵌入式齐平安装的脉动压力传感器表面线阵列,对光滑平板和不同迎角翼型的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波数-频率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从而比较波数-频率谱以及评估ChaseⅠ模型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揭示了线阵列在测量平板和翼型的波数-频率谱方面的测量能力和准确性。平板的实测数据与ChaseⅠ模型预测较为吻合,而翼型的预测结果则显示出一定偏差,说明表面压力梯度对波数-频率谱有影响。此外,风速和迎角变化也显著影响翼型的波数-频率谱,说明ChaseⅠ模型在翼型预测上存在局限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流激振动与噪声工程应用与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数-频率谱 翼型 平板 脉动压力传感器表面阵列 Chase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薄效应下Rayleigh-Bénard流动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张国浩 吴超 +2 位作者 马强 袁先旭 毕林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5-1324,共10页
随着上层大气高速飞行器、微机电系统以及极紫外光刻机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考虑稀薄气体效应和热对流耦合作用下的流动稳定性分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流动稳定性分析方法无法考虑稀薄程度较高的... 随着上层大气高速飞行器、微机电系统以及极紫外光刻机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考虑稀薄气体效应和热对流耦合作用下的流动稳定性分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传统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流动稳定性分析方法无法考虑稀薄程度较高的流动问题,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计算量大,且存在统计波动,不利于小扰动演化准确分析,而Boltzmann-BGK(Bhatnagaw-Gross-Krook)模型方程只适用于普朗特数为1的流动条件,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因此,从普朗特数可调节的Boltzmann-Shakhov模型方程出发,基于小扰动假设,采用模态分析方法,推导了全流域线性稳定性方程,建立了可综合考虑稀薄气体效应和热流影响的全流域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并对不同稀薄程度下Rayleigh-Bénard流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于Rayleigh-Bénard流动,上、下壁面之间的密度处于由“上轻下重”向“下轻上重”过渡的状态时,流动极易失稳;增长率在特定波数附近会出现“拐点”,可能原因是在此波数前后扰动特征函数的极值点数由一个变为两个;随着稀薄程度的增大,最不稳定模态对应的普朗特数是逐渐减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效应 Boltzmann-Shakhov 模型 流动稳定性 Rayleigh-Bénard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汗冷却用镍基泡沫孔隙尺度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5
作者 周欣蕾 张超 +4 位作者 张宏明 张红军 杨肖峰 曾磊 肖光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7,共10页
以发汗冷却用镍基合金泡沫为研究对象,采用X-CT扫描技术重构获得其真实的微细观结构,基于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结合GPU加速技术,建立发汗冷却用镍基合金泡沫多孔材料的孔隙尺度导热-对流复合传热数值模拟方案。以空气为冷... 以发汗冷却用镍基合金泡沫为研究对象,采用X-CT扫描技术重构获得其真实的微细观结构,基于多松弛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RT-LBM),结合GPU加速技术,建立发汗冷却用镍基合金泡沫多孔材料的孔隙尺度导热-对流复合传热数值模拟方案。以空气为冷却介质,重点分析镍基合金泡沫在不同雷诺数条件下的流动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镍基合金泡沫的流动存在明显的达西区、过渡区和强惯性区,临界雷诺数为1.36×10^(-1)。并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虽然流动阻力增大,但传热效率也明显增强。在达西区,传热由导热主导,而过渡区与强惯性区则以强迫对流为主导。综合传热因子与雷诺数呈正相关,即增大雷诺数可有效提高泡沫结构的综合传热性能。研究获得的镍基合金泡沫流动与传热特性,为提高发汗冷却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镍基合金泡沫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渗透率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诱导流场特性研究
6
作者 马志明 张鑫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87,共8页
正弦交流电压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是一种典型的主动流动控制激励器,具有结构简单、布置位置灵活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在飞行器增升减阻、抑振降噪和防/除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该激励器由两个传统的非对称... 正弦交流电压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是一种典型的主动流动控制激励器,具有结构简单、布置位置灵活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在飞行器增升减阻、抑振降噪和防/除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该激励器由两个传统的非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组成,通过两个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壁射流的相互作用,产生一股垂直向上的射流,从而促进高能主流与壁面附近低能气流之间的掺混,实现流动控制.文章针对“该激励器诱导流场时空演化过程不清”这一问题,采用高频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在静止空气下开展了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诱导流场特性研究,揭示了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时空演化过程,发现了激励器诱导射流的振荡现象,阐明了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激励器诱导流场经历了启动涡发展、两股射流耦合和合成射流振荡3个阶段;激励器诱导射流的振荡角度范围能达到±45°.研究结果为完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数值模拟模型和提升激励器控制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正弦交流 合成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激励的两段翼型阵风减缓控制研究
7
作者 马志明 张鑫 宋亚航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是基于等离子体激励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时间短、结构简单、能耗低及不需要额外气源装置等优点,在飞行器增升减阻、抑振降噪和助燃防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延长无人机滞空时间和促进...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是基于等离子体激励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时间短、结构简单、能耗低及不需要额外气源装置等优点,在飞行器增升减阻、抑振降噪和助燃防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延长无人机滞空时间和促进低空无人机发展的背景下,以GAW-1两段翼型为研究对象,以正弦交流电压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方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的1-cos型阵风减缓研究,评估了等离子体控制效果,揭示了等离子体阵风减缓机理.在计算时,将单个非对称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翼型尾缘处,激励器诱导的准定常射流的方向与来流相反.结果表明:(1)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升力系数的波动量最大减小了51.6%,自下而上型阵风对翼型的影响大幅减缓;(2)等离子体激励能够增大边界层形状因子、延长分离区长度和增加分离区面积;(3)等离子体诱导射流与诱导涡是实现阵风减缓的关键.诱导的逆向射流通过阻碍来流发展、引射下翼面流线加速并向上偏转的方式,减小了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从而降低了升力系数;而诱导涡形成的“虚拟凸起”进一步扩大了分离区面积.研究结果为提升低空无人机气动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两段翼型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范围内两段翼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
8
作者 左峥瑜 张鑫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1554,共14页
以提升长航时无人机巡航性能为背景,采用测力与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相结合的方法,以正弦交流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手段,在低速风洞开展了低雷诺数范围内两段翼分离流控制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对控制效果的影... 以提升长航时无人机巡航性能为背景,采用测力与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相结合的方法,以正弦交流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为控制手段,在低速风洞开展了低雷诺数范围内两段翼分离流控制研究,分析了雷诺数Re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辨析了增大环量与抑制分离在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中的作用.实验时,将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布置在翼型前缘, Re范围为4.14×10^(4)~1.62×10^(5).翼型迎角固定为0°.结果表明:(1)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与Re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随着Re增加,控制效果先增强后减弱.中等Re下(1.05×10^(5)~1.21×10^(5)),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最好,等离子体激励器可在略微减小阻力(-1.30%)的同时大幅增大升力(+20.68%),有效提升翼型的气动性能.较低Re(4.14×10^(4)~8.17×10^(4))和较高Re(1.40×10^(5)~1.62×10^(5))下控制效果欠佳;(2)等离子体激励主要通过抑制分离和增大环量来控制两段翼流动,不同Re下两种效应占比不同.在较低Re下,激励会使分离剪切层提前断裂并脱落出更靠近壁面的涡来抑制流动分离,抑制分离效应占主导;在中等Re下,激励会增大翼型上翼面流速,并诱导分离剪切层附近的一系列小尺度展向涡融合成大尺度展向涡来抑制分离,两种效应效果相当;在较高Re下,激励会增大翼型上翼面流速,但对分离区的流动影响较小,增大环量的效应占主导.研究结果为提升长航时无人机巡航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两段翼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基础问题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树海 武从海 +2 位作者 罗勇 韩帅斌 张俊龙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共27页
超声速喷流问题是一个包含激波、旋涡、湍流和声波的多尺度复杂流动问题,其数值模拟方法及激波噪声产生机制是相关研究的长期热点和难点。本文简要回顾了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针对激波噪声计算方法的非物理噪声消除技... 超声速喷流问题是一个包含激波、旋涡、湍流和声波的多尺度复杂流动问题,其数值模拟方法及激波噪声产生机制是相关研究的长期热点和难点。本文简要回顾了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针对激波噪声计算方法的非物理噪声消除技术和光滑因子设计准则,针对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研究设计的模型问题(包括旋涡–旋涡相互作用、激波–旋涡相互作用和激波–剪切层相互作用等),以及轴对称和三维超声速喷流的研究进展。本文还介绍了作者最近针对超声速喷流开展的三维直接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工作和初步分析结果(包括轴对称模态定位、束缚波演化和摆动模态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喷流 激波 旋涡 湍流 噪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气动力/热作用下累积热变形演化规律
10
作者 刘深深 蒋波 +5 位作者 韩青华 余婧 杨肖峰 魏东 朱言旦 桂业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3086-3097,共12页
长时间气动力/热作用下产生的累积热变形及其在整个飞行历程中引发的不利影响是未来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翼面结构,以自研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为基础,结合自适应时间步的双向耦合计... 长时间气动力/热作用下产生的累积热变形及其在整个飞行历程中引发的不利影响是未来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翼面结构,以自研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为基础,结合自适应时间步的双向耦合计算策略建立全数值的气动力/热/结构多场耦合累积热变形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翼面结构在长时间气动力/热耦合作用下的累积热变形演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并分析其在时间变化历程中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翼面结构所受气动力、气动加热、结构传热、变形响应等物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差异,累积热变形呈现第1发展、第2发展、充分发展等非线性特征突出的3个演化阶段,并且各种因素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充分发展并实现累积变形的稳定。上述累积热变形演化行为引发了伴随整个飞行历程的气动特性的非线性变化,进一步带来升力下降、升阻比下降及俯仰力矩偏差等不利影响。相关不利影响亟需在未来长航时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加以考虑并主动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航时 机翼结构 累积热变形 气动力/热耦合作用 热变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喷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煤油燃料混合及燃烧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国雄 李朗 贾彬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研究脉冲喷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气态煤油混合及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二维雷诺平均方程及两方程剪切应力输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双凹腔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在入口马赫数2.5、总压1.75 MPa、总温1350 K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对比分析了... 为研究脉冲喷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气态煤油混合及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二维雷诺平均方程及两方程剪切应力输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双凹腔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在入口马赫数2.5、总压1.75 MPa、总温1350 K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对比分析了定常喷注和脉冲喷注下煤油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纹影图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出现对应纹影仅先于试验0.2 ms,占一个流场振荡周期(6.9 ms)的2.89%。研究发现:在脉冲喷注工况下,回流区在流场振荡周期内能持续更长时间,延长了燃料在凹腔内的滞留时间;未发现脉冲喷注对总压损失有显著贡献,但脉冲喷注工况下温度与压力分布均匀,不会出现热力学喉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气态煤油 二维雷诺平均 脉冲喷注 数值模拟 燃烧性能 定常喷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边界层的入口合成湍流生成方法
12
作者 王天 孙东 +3 位作者 郭启龙 李辰 袁先旭 李博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在壁湍流中开展RANS-LES方法混合模拟时,入口处添加合理的湍流脉动能够缩短流场向完全湍流的发展距离,提高数值模拟精度以及节省计算资源.采用SA-IDDES方法对槽道湍流和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3种较为常用的合成湍... 在壁湍流中开展RANS-LES方法混合模拟时,入口处添加合理的湍流脉动能够缩短流场向完全湍流的发展距离,提高数值模拟精度以及节省计算资源.采用SA-IDDES方法对槽道湍流和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3种较为常用的合成湍流方法对流场发展的影响,包括合成湍流生成器(STG)、数字滤波法(DFM)和合成涡方法(SEM);研究了不同合成湍流入口条件下流场壁面摩阻、流场结构、雷诺应力的发展过程,评估了各方法在壁湍流中的表现.其中在不可压槽道湍流和可压缩湍流边界层的模拟中,STG方法展现了较短的摩阻恢复距离,流场结构与雷诺应力发展相比DFM也有一定的优势.在高马赫数湍流边界层的数值模拟中,忽略热力学量脉动可能会降低合成边界层脉动恢复到物理真实脉动的速度.因此,文章进一步基于STG给出的速度脉动,在入口处通过若干强雷诺比拟方法(SRA,GSRA和HSRA)添加热力学脉动量,对比研究了对可压缩湍流边界层流场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是否添加热力学脉动对于流场摩阻和雷诺应力发展影响较小,但对流场中的热力学量影响显著,其中GSRA下流场热力学量恢复得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湍流 入口边界条件 可压缩性 湍流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偏流板角度的冲击射流噪声特性
13
作者 覃晨 吴松岭 +2 位作者 赵佳锡 张俊龙 赵鲲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5-1276,共12页
舰载机尾喷流冲击偏流板(挡焰板)产生高强度噪声。为研究不同偏流板角度对噪声的影响,在全消声室进行射流冲击实验。实验时收缩喷口直径D=56.4 mm,受冲击的偏流板长、宽均为600 mm,射流马赫数Ma=1.01。在偏流板角度β=45°、55°... 舰载机尾喷流冲击偏流板(挡焰板)产生高强度噪声。为研究不同偏流板角度对噪声的影响,在全消声室进行射流冲击实验。实验时收缩喷口直径D=56.4 mm,受冲击的偏流板长、宽均为600 mm,射流马赫数Ma=1.01。在偏流板角度β=45°、55°和65°条件下,利用传声器和流动显示对远场噪声和冲击流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冲击角度下壁面射流结构明显不同,总声压级及噪声辐射特性存在明显区别,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加,上游和下游极角总声压级分别出现上升和下降,β=65°时,下游总声压级最多降低7 dB,上游相应增加15 dB。流动和频谱结果表明下游主要受到后缘分离噪声影响,该噪声来自壁面射流从偏流板后缘分离产生的大尺度涡结构,低频占主导,并且互相关分析表明,偏流板角度越小,该噪声指向性越明显。上游噪声被冲击噪声所主导,虽然偏流板角度显著影响冲击噪声强度,但是相关分析表明,冲击噪声向各个极角辐射的指向性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偏流板对边线形成低通高阻效应,边线噪声频谱最为陡峭,而且边线观测到的总声压级、频谱在不同冲击角度的差别均较小。本研究可为航母甲板噪声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板 射流冲击噪声 冲击角度 噪声特性 相关分析 流动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力场下泡沫铜对相变材料传热及控温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高启发 张楠 +2 位作者 张兆利 杜雁霞 袁艳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9期3301-3310,共10页
基于相变材料(PCM)的潜热蓄热式冷却技术凭借高储能密度和无源控温特性,在航空航天热管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泡沫铜作为PCM常用的导热增强介质,在强化导热的同时会抑制PCM的自然对流。飞行器机动飞行引发的超重、失重及变加速度等... 基于相变材料(PCM)的潜热蓄热式冷却技术凭借高储能密度和无源控温特性,在航空航天热管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泡沫铜作为PCM常用的导热增强介质,在强化导热的同时会抑制PCM的自然对流。飞行器机动飞行引发的超重、失重及变加速度等复杂力场会与泡沫铜的对流抑制特性相互作用,导致其综合传热强化效应存在不确定性。本工作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力场工况下泡沫铜对PCM传热及控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向力场中,泡沫铜的嵌入最高可使PCM熔化时间缩短62.5%,有效控温时长延长153.4%;而在负向力场中,泡沫铜的熔化促进效应随力场强度的增加呈衰减趋势,且复合相变材料(CPCM)后期温度均匀性和有效控温时长较纯PCM略微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泡沫铜的加入可显著提升相变热控单元在复杂力场中的传热稳定性,CPCM在不同力场条件下的熔化时间波动幅度和控温时长波动幅度较纯PCM分别减小86.8%和52.6%。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飞行器热管理系统在复杂力场条件下的相变材料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 相变材料 不同力场 传热性能 传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