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的直肠癌疗效预测方法
1
作者 韦振坤 姚宇 +2 位作者 王辛 周继陶 刘佳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7-382,共6页
针对术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疗效预测中的信息利用率低和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的直肠癌疗效预测方法。首先,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中提取多个感兴趣区域(ROI)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对它们进行多模态融合;其... 针对术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疗效预测中的信息利用率低和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的直肠癌疗效预测方法。首先,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中提取多个感兴趣区域(ROI)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对它们进行多模态融合;其次,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特征筛选与降维处理;最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通过网格搜索优化模型参数,从而预测患者接受TNT后的肿瘤退缩等级(TRG)和病理完全缓解(pCR)。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模态影像组学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准确率提升了9个百分点;相较于深度学习方法,所提方法的准确率提升了15个百分点,均展现出显著优势,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直肠癌疗效预测中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疗效预测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ADABOOST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融合直肠癌疗效预测方法
2
作者 韦振坤 姚宇 +2 位作者 王辛 周继陶 刘佳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0-365,共6页
针对传统方法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治疗效果时通常仅依赖于单一模态的医学图像信息、临床信息或病理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MMIF)方法,用于预测直肠癌疗效。该方法由特征提取模块、多尺度特征... 针对传统方法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治疗效果时通常仅依赖于单一模态的医学图像信息、临床信息或病理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MMIF)方法,用于预测直肠癌疗效。该方法由特征提取模块、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MMIF模块以及注意力决策模块组成。使用特征提取模块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提取多尺度深度特征。随后,使用MMIF模块融合不同模态的深度特征。最后,使用注意力决策模块将临床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和深度特征整合,以实现疗效预测。在病理完全缓解(pCR)分类预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模态方法弥散加权成像(DWI)相比,所提方法的准确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召回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提升了4个百分点,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直肠癌疗效预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疗效预测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医学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络化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立体覆盖方法
3
作者 杨文彬 邱裕鹤 苏郁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8,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图(DG)模型的综合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系统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考虑环境约束和ISAC节点间协作/干扰特性的收发(T-R)模型,将基站主动天线单元(AAU)间的T-R关系抽象为与节点资源相关的有向边,从而有效表征基站间的协作...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图(DG)模型的综合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系统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考虑环境约束和ISAC节点间协作/干扰特性的收发(T-R)模型,将基站主动天线单元(AAU)间的T-R关系抽象为与节点资源相关的有向边,从而有效表征基站间的协作与干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分配(RA)优化方法,旨在满足感知能力和干扰水平等性能约束的同时,最小化ISAC立体覆盖系统成本。仿真实验和实际部署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立体覆盖分析和资源优化方面的有效性,为大规模网络化ISAC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立体覆盖 协作感知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天应急通信系统的空地连续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盛伟 李帆 +2 位作者 杨光平 周剑 苏郁 《电信科学》 2022年第8期54-64,共11页
为了解决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应急基站覆盖范围小、覆盖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应急基站连续覆盖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机载基站单天线覆盖能力的分析,提出内侧天线加边缘天线的多幅天线覆盖方案,并结合无人机飞行的滚转角、俯仰角等参数... 为了解决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应急基站覆盖范围小、覆盖不连续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应急基站连续覆盖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机载基站单天线覆盖能力的分析,提出内侧天线加边缘天线的多幅天线覆盖方案,并结合无人机飞行的滚转角、俯仰角等参数,设计保证连续覆盖的多天线挂装的安装方案。根据3GPP传播损耗模型进行链路预算,根据连续覆盖面积需求,规划无人机飞行方案。仿真和飞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在不使用云台智能控制天线角度的情况下,实现空中移动基站对地面50 km^(2)面积的连续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通信 连续覆盖 天线方案 传播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引领跨界创新和社会发展--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解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青 郜晖 李晟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6,共10页
自2012年开始,英国开放大学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年度的《创新教学报告》,面向教师、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及其他相关方,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技术支持下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一些创新教学法。《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从应... 自2012年开始,英国开放大学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年度的《创新教学报告》,面向教师、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及其他相关方,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技术支持下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一些创新教学法。《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从应对未来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创新以及克服条件约束的教育创新三类主题切入,介绍了十种创新教学法及其对应的教学实践案例。其中,"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归纳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三类场景和典型案例,讨论了其面临的风险。"关注数据伦理"和"通过开放数据学习"与大数据教育应用密切相关,前者强调如何合理使用数据,避免不法侵害;后者关注如何利用开放数据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相关的创新教学法还有:"后人本主义视角"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审慎看待技术的主导作用;"社会公平教育"强调未来的公民应具备公平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电子竞技""从动画中学"和"多感官学习",介绍了其他领域内可应用到教育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些教学法旨在突破条件的局限使学习成为可能,"线上实验室"克服了远程教学或是缺少实验条件时,开展实验教学的困难;"离线网络学习"以低廉的成本解决了无法访问互联网时共享学习资源,便利学习者交流的问题。2020版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教学理论和案例揭示了:教育应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全人类的福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凸显人的特质,克服不利条件为教育服务的技术更应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 数据伦理 社会公平 教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根际微生态促生体系对“白叶一号”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龙文聪 于嘉欣 +5 位作者 肖析蒙 刘君艺 王永康 周剑 徐晓东 杨瑶君 《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9-13,43,共6页
根系与作物营养生长和产量显著相关,为揭示基于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根际微生态促生体系对茶苗根系和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以“白叶一号”茶苗为材料,采用大区对比和定点观察探究常规施肥与竹纤维高分子菌肥两种处理下“白叶一号”茶苗植... 根系与作物营养生长和产量显著相关,为揭示基于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根际微生态促生体系对茶苗根系和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以“白叶一号”茶苗为材料,采用大区对比和定点观察探究常规施肥与竹纤维高分子菌肥两种处理下“白叶一号”茶苗植株长势和根系生长势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菌肥处理组30 d后叶缘枯死量极显著减少92.99%,新生叶片极显著增加32.05%(P<0.01),新发芽数显著提升18.46%(P<0.05);菌肥处理组30 d后土壤养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0.05),但在100 d后其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有所降低,而植株叶片氮磷钾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均有显著增加(P<0.05);菌肥处理组30 d后其根尖数与根系活力较对照组提升了262.74%和57.48%,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100 d后其根系活力较对照组也极显著增加了58.24%(P<0.01)。试验表明竹纤维根际促生体系可显著改善“白叶一号”生长发育状态,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茶树营养元素的同时还能提升其一级侧根数、根尖数和根系活力,显著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根际促生体系 土壤微生态 白叶一号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