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配乳化剂乳化生物油/柴油技术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健 李文志 +1 位作者 陆强 朱锡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102,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对生物油和柴油混合制备乳化油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乳化油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乳化剂的选择,并考察了HLB值、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乳化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对生物油和柴油混合制备乳化油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乳化油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乳化剂的选择,并考察了HLB值、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乳化温度为30~50℃的条件下,以2%的司班80和吐温80复配液并辅以0.1%的正辛醇构成的HLB值为8的乳化剂乳化含有5%生物油和柴油的混合液,可以形成油包水(W/O)型乳化油,其稳定时间可达60h;显微镜照片显示,乳化油中粒径为5~15μm的生物油液滴占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柴油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烯烃改性生物油酚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续来 Charles U.Pittman Jr. 朱锡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8-1404,共7页
选取生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愈创木酚、儿茶酚和苯酚为酚类模型化合物,以蒙脱土K-10负载的Cs2.5H0.5PW12O40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苯酚/1-辛烯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及物料摩尔比等因素对酚类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 选取生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愈创木酚、儿茶酚和苯酚为酚类模型化合物,以蒙脱土K-10负载的Cs2.5H0.5PW12O40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苯酚/1-辛烯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及物料摩尔比等因素对酚类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100℃范围内,30%Cs2.5H0.5PW12O40/K-10对苯酚烷基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原料摩尔比为1时苯酚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最好.愈创木酚中甲氧基的位阻效应使其转化率在相同条件下比苯酚低很多,相应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也很低.儿茶酚与1-辛烯反应主要生成单羟基氧烷基化产物,100℃时选择性仍高达96%.升高温度有利于烷基化改性反应的进行,但产物中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生物油精制 酚类化合物 杂多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雾化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乔旭 李凯 +2 位作者 丁浩植 马善为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3-1700,共8页
基于两相界面追踪方法 VOF(volume of fluid)研究生物油在离心式喷嘴内的雾化特性,考察喷射流量对流量系数、雾化锥角和液膜厚度的影响,并与生物油/甲醇混合燃料的雾化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流量对雾化锥角及液膜厚度有较大影响,... 基于两相界面追踪方法 VOF(volume of fluid)研究生物油在离心式喷嘴内的雾化特性,考察喷射流量对流量系数、雾化锥角和液膜厚度的影响,并与生物油/甲醇混合燃料的雾化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流量对雾化锥角及液膜厚度有较大影响,对流量系数影响较小。喷射流量从0.03 kg/s增至0.12 kg/s,流量系数增大3.4%,雾化锥角增大30.6%,而液膜厚度减小22.3%;雾化锥角随甲醇含量的增大呈线性递增,而液膜厚度随甲醇含量的增大呈线性递减;利用数值结果拟合得到生物油液膜厚度的经验公式,拟合值和数值计算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离心式喷嘴 喷射流量 雾化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结构对生物油喷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旭 李凯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97-2104,共8页
为更好地明确喷嘴结构参数对生物油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volume of fluid,VOF)在高喷射流量条件下对不同喷嘴结构内流场的雾化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喷嘴结构参数中,喷嘴常数及旋流室与出口段直径比是喷嘴雾... 为更好地明确喷嘴结构参数对生物油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volume of fluid,VOF)在高喷射流量条件下对不同喷嘴结构内流场的雾化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喷嘴结构参数中,喷嘴常数及旋流室与出口段直径比是喷嘴雾化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值过大或过小均会偏离最优雾化效果;旋流室长径比、出口段长径比及收缩室半锥角分别为0.75°、3.00°和30.00°时生物油雾化性能最好;在经验公式基础上拟合出流量系数公式,可为喷嘴设计和试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喷嘴 生物油 喷雾特性 结构参数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炭比及活化温度对稻壳活性炭极微孔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大伟 马腾飞 +2 位作者 田原宇 朱锡锋 乔英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N2吸附、CO2吸附和热重红外联用等技术手段,考察了在KOH活化稻壳炭的过程中碱炭比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极微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碱炭比(0.6︰1~3︰1)和活化温度(640~780℃)下制备的稻壳活性炭,极微孔主要分布在0.42~0.70 n... 采用N2吸附、CO2吸附和热重红外联用等技术手段,考察了在KOH活化稻壳炭的过程中碱炭比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极微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碱炭比(0.6︰1~3︰1)和活化温度(640~780℃)下制备的稻壳活性炭,极微孔主要分布在0.42~0.70 nm。当碱炭比增加时,极微孔孔容先增大后减小;而当活化温度升高时,极微孔孔容呈降低趋势。极微孔率随碱炭比或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递减。在活化温度为640℃、碱炭比为1:1时,可得极微孔孔容为0.149 m L/g、极微孔率达36.3%的微孔活性炭。活性炭的极微孔孔容与其在104 Pa时的CO2吸附量高度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极微孔 KOH 稻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