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剑青 杜英磊 +2 位作者 赵永飞 熊永红 向守平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9年第3期28-29,62,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谈了两点看法:一是认为该门课程的独立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故有必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实验课程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贴合无光焦度校正板在主反射镜前的两镜系统的像差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宗平 胡明勇 张权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光学系统中特别是反射系统中经常通过加无光焦度校正板来减少或消除其他元件所产生的像差。讨论了双贴合无光焦度校正板放在主镜前的双反射球面系统,根据像差理论分析了消像差的条件,研究了系统中各种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高级残余像差的... 在光学系统中特别是反射系统中经常通过加无光焦度校正板来减少或消除其他元件所产生的像差。讨论了双贴合无光焦度校正板放在主镜前的双反射球面系统,根据像差理论分析了消像差的条件,研究了系统中各种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高级残余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主镜的相对孔径越大,系统的残余像差增加;正透镜在前的校正板结构优于负透镜在前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校正板单透镜的光焦度,可使系统的高级残余像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像差平衡 三级像差理论 无光焦度校正板 两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贴合无光焦度校正板在双球面镜次镜后的系统的像差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宗平 张权 胡明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5-438,共4页
讨论了双贴合无光焦度校正板放在次镜后的双反射球面系统.根据像差理论分析了消像差的条件,研究了主镜的相对孔径变化、校正板在次镜后的位置变化以及无光焦度校正板的正负透镜的不同组合形式对系统高级残余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 讨论了双贴合无光焦度校正板放在次镜后的双反射球面系统.根据像差理论分析了消像差的条件,研究了主镜的相对孔径变化、校正板在次镜后的位置变化以及无光焦度校正板的正负透镜的不同组合形式对系统高级残余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镜的相对孔径增加或校正板靠近次镜时,系统的残余像差增加;无论校正板的第一个透镜是正透镜还是负透镜,系统在某一光焦度处残余像差最小,并且靠近次镜的透镜最好采用负透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像差理论 无光焦度校正板 像差平衡 两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璞扬 张权 《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正确处理教学主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教学课件通用性与个性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同时,须不断优化课件,才能充分体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更好地体现教学现代化的价值。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育技术人员 教学主体 教学课件 教师 传统教学模式 才能 价值 正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斑位移法测量激光高斯光束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姚焜 侯碧辉 +2 位作者 张增明 齐开国 陈裕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提出一种测量激光高斯光束空间分布特征的新方法散斑位移法。该方法利用光传播的菲涅尔衍射公式和光场的统计规律 ,给出散斑场光强在散射体位移前后的高斯光束相关函数的表达式。测出相关函数在光路上某一位置的数值 ,并由此同时求出高... 提出一种测量激光高斯光束空间分布特征的新方法散斑位移法。该方法利用光传播的菲涅尔衍射公式和光场的统计规律 ,给出散斑场光强在散射体位移前后的高斯光束相关函数的表达式。测出相关函数在光路上某一位置的数值 ,并由此同时求出高斯光束的束腰位置和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激光器 激光 散斑位移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相对孔径抛物面反射镜的补偿检验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明勇 刘文清 +1 位作者 张权 江庆伍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在基于像差理论的基础上,对于超大相对孔径抛物面反射镜,提出了三片补偿镜和一片场镜的零位补偿检验方法,详细论述了补偿检验系统的设计过程,成功地设计了相对孔径为F0.6,口径为φ290 mm的抛物面反射镜的补偿检验系统,从整个设计的结... 在基于像差理论的基础上,对于超大相对孔径抛物面反射镜,提出了三片补偿镜和一片场镜的零位补偿检验方法,详细论述了补偿检验系统的设计过程,成功地设计了相对孔径为F0.6,口径为φ290 mm的抛物面反射镜的补偿检验系统,从整个设计的结果看出,检验系统的像差被很好的校正,完全达到衍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超大相对孔径 零位补偿检验 三级像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有趣的关于泰保效应的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慧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我们通过一个极为简单的装置看到与泰保效应本质相同的自成像现象,并且发现可利用它十分简单地测量具有周期透过率函数物体的周期。
关键词 泰保效应 自成像 周期透过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gF_2晶体的光偏振吸收特性
8
作者 崔益本 姜芸芸 +2 位作者 张增明 王震 李福利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以 1320 nm波长 YAG激光为光源,测定 Co:MgF2晶体几种吸收态的激光能量透过率及其吸收系数.高吸收态处于π偏振和光轴方向,吸收系数分别为 135 cm-1和 1.20cm-1.
关键词 偏振 吸收系数 光偏振吸收特性 红外可调谐激光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补的微分析方法—扫描电子显微术和扫描探针显微术
9
作者 王晓平 李凡庆 吴自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1,共6页
本文介绍扫描电子显微术 (SEM)和扫描探针显微术 (SPM)这两种最常用的微分析方法的新进展。简述了它们各自的构成、工作原理。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术 扫描探针显微术 微分析 互补性 工作原理 SEM 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和Ta的有效电子能量损失函数
10
作者 张增明 陈套 丁泽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6-6,共1页
关键词 电子能量损失谱 损失函数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Carlo方法 TA MO 电子激发 介电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LUM滤波器
11
作者 曾钢燕 宗仁鹤 +1 位作者 宛田宾 朱祥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低-高-中滤波器(Lower-upper-middle filter,简称LUM滤波器)是中值滤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线性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UM滤波器的算法。算法对LUM滤波器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针对未被噪声污染的非边缘区域,不滤波;另一方面... 低-高-中滤波器(Lower-upper-middle filter,简称LUM滤波器)是中值滤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线性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UM滤波器的算法。算法对LUM滤波器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针对未被噪声污染的非边缘区域,不滤波;另一方面自动查找LUM滤波器锐化窗口的位置。与原有的LUM滤波器相比,它能缩短程序运行的时间,较好地降噪,保护图像的有用信息,更好地增强图像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自适应LUM滤波 平滑 锐化 细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矢量介子f_1(1282)在手征孤立子模型中的效应———f_1运动方程的大N_C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志华 李金屏 闫沐霖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从U (2 ) L ×U (2 ) R 手征孤立子模型出发 ,通过(πωf1 )模型考察了轴矢量介子 f1 (1 2 82 )的时间分量和空间分量的量级与其手征伙伴ω的关系。通过对 f1 运动方程的大NC 分析 ,发现 :f1 的时间分量 f0 具有O(1N3/2C)的量级 ,... 从U (2 ) L ×U (2 ) R 手征孤立子模型出发 ,通过(πωf1 )模型考察了轴矢量介子 f1 (1 2 82 )的时间分量和空间分量的量级与其手征伙伴ω的关系。通过对 f1 运动方程的大NC 分析 ,发现 :f1 的时间分量 f0 具有O(1N3/2C)的量级 ,其空间分量 fi 具有和ω空间分量ωi 相同的O(1NC)量级。因此 ,在研究孤立子转动激发时 ,fi 和ωi 应该同时考察。这是首次对于 f1 在手征孤立子模型中的效应进行定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征孤立子模型 轴矢量介子f1(1282) 大Nc分析
原文传递
轴矢量介子f_1(1282)在手征孤立子模型中的效应——f_1对于静态质量和转动惯量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金屏 袁志华 闫沐霖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12-215,241,共5页
从U (2 ) L ×U (2 ) R 手征孤立子模型出发 ,通过(πωf1 )模型考察了轴矢量介子 f1 (1 2 82 )对于孤立子转动惯量和重子多重态质量劈裂的影响。通过 f1 对转动惯量贡献的计算发现 :1 .f1 对于转动惯量具有一定的减小作用 ,但是量... 从U (2 ) L ×U (2 ) R 手征孤立子模型出发 ,通过(πωf1 )模型考察了轴矢量介子 f1 (1 2 82 )对于孤立子转动惯量和重子多重态质量劈裂的影响。通过 f1 对转动惯量贡献的计算发现 :1 .f1 对于转动惯量具有一定的减小作用 ,但是量级很小 ,这表明以往忽略 f1 的研究是近似合理 ,f1 介子的引入可以略微增大质量劈裂 ;2 .在合理选取ω与重子流耦合常数的情况下 ,得到的静态质量与实验比较符合。这是首次对 f1 介子在手征孤立子模型中的效应进行定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征孤立子模型 轴矢量介子f1(1282) 静态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