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德良 程福臻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7年第3期27-33,共7页
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刘德良程福臻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以及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使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创新... 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刘德良程福臻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以及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使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在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探险 大学生素质培养 科学方法论 秦岭—大别山 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技大学 考察活动 科学考察 大陆型地壳 综合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与亚洲地表温度之关系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月娟 张弘 +1 位作者 周任君 武海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利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 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 NCAR地温资料,分析了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西伸的经度和脊线的纬度等与亚洲地表温度之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位... 利用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 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 NCAR地温资料,分析了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西伸的经度和脊线的纬度等与亚洲地表温度之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位置,与亚洲某些区域的地表温度有明显的关系。关系最密切的是(100~110°E,35~45°N)附近,位于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甘肃和宁夏自治区一带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南部。另外青藏高原、南亚地区的地表温度与西太平洋副高也有较好的相关。文中对此做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副热带高压 相关分析 亚洲 位置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瑞利面波资料反演中国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的三维构造 被引量:63
3
作者 徐果明 李光品 +2 位作者 周虎顺 王善恩 陈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 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 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 利用中国大陆东部21个台站的43条面波大圆路径上瑞利面波记录的双台资料, 计算出双台间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采用Tarantola概率反演的方法求得相速度频散曲线的分 布,并由各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地壳上地幔的三维横波波速图像,进而得到中国东部 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东部地壳厚度总体上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以 105°E为界向西地壳厚度逐渐加深到55km以上,其中有一个北东向的h形地壳厚度的坡度 带.豫西及晋南地区为相对薄地壳的地区.大别山地区和泰山附近地区地壳变厚,但秦岭地 区地壳不变厚.上地幔低速层上界面的深度在华北地区较浅,为80—90km,在鄂尔多斯、四 川东部以及黔湘地区为120—130km.扬子地块东部及华南褶皱系中、东部上地幔顶部速度 偏低使低速层的速度反差不明显.滇黔褶皱系的西部在200km以内的上地幔中未出现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瑞利面波资料反演 横波速度 地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环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月娟 周任君 简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6-545,共10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年夏季风环流的强度系数及其与多年平均夏季风环流的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 ,分析它们与海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年夏季风环流的强度系数及其与多年平均夏季风环流的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 ,分析它们与海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春季 (3~4月 )Nino 1+2区为冷、暖水时 ,当年夏季 (6~ 7月 )东亚季风区中 85 0hPa等压面上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和东亚季风区的垂直经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 ,在冷水期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比暖水期高 ,季风环流圈的上升支北移 ,东亚夏季风环流较暖水期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东亚夏季风 季风经圈环流 厄尔尼诺 海温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型因子分析和油气区带评价的多层系垂向叠合 被引量:3
5
作者 谈迎 刘德良 杨晓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8-663,共6页
为了对参数之间相关性不好的样本总体进行评判,作者对因子分析得出的主成分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且引入空白值和标定值的概念,对多层系评判结果的垂向叠加作了探索.给出了下扬子地区苏北溱潼凹陷十四个区带单层系和多层系综合评判结... 为了对参数之间相关性不好的样本总体进行评判,作者对因子分析得出的主成分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且引入空白值和标定值的概念,对多层系评判结果的垂向叠加作了探索.给出了下扬子地区苏北溱潼凹陷十四个区带单层系和多层系综合评判结果,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详查阶段拥有的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地质资料,为开发阶段做好选区综合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型因子分析 油气区带评价 多层系垂向叠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层底部切向应力场及地球大地水准面异常 被引量:4
6
作者 傅容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即Runcorn 方程和地幔对流模型,计算了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切向应力场.讨论了在三种不同的边界模型下,核-幔边界对于地球大地水准面的贡献.结果表明:模型Ⅰ(自由核-幔边界;摩擦岩石层-地幔边界)和模型Ⅲ(刚性核-幔边... 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即Runcorn 方程和地幔对流模型,计算了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切向应力场.讨论了在三种不同的边界模型下,核-幔边界对于地球大地水准面的贡献.结果表明:模型Ⅰ(自由核-幔边界;摩擦岩石层-地幔边界)和模型Ⅲ(刚性核-幔边界,摩擦岩石层-地幔边界)中,核幔边界对于地球大地水准面的贡献随球谐函数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在n≥2时可以忽略下边界的影响.而模型Ⅱ(摩擦核-幔边界,自由表面)中下边界影响不容忽视.证明使用Runcorn 方程计算岩石层底部的切向应力场是一个合理的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岩石层 应力 地幔 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地空间电磁环境和彗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中元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本文根据对彗星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指出彗尾的出现是随机的;并对各种观测到的彗星现象,例如I型彗尾骚动、I型彗尾扭折、以及彗尾边界和磁层顶相遇等现象,与空间电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不同的现象有比较相似的统计结果,但有... 本文根据对彗星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指出彗尾的出现是随机的;并对各种观测到的彗星现象,例如I型彗尾骚动、I型彗尾扭折、以及彗尾边界和磁层顶相遇等现象,与空间电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不同的现象有比较相似的统计结果,但有不相同的相互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星 电磁环境 日地空间 慧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在安徽省地震区划及对策中的应用
8
作者 吕红山 黄培华 +1 位作者 戴维乐 汤有标 《灾害学》 CSCD 1993年第2期20-26,共7页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历史地震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因素,采用非均匀网格,用灰色聚类分析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区划,最后用灰色决策理论,用求不等权和的方法将多目标决策转化为单目标决策,确定最佳方案和低烈度区的地震减灾对策。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地震 区划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体系中的同位素演化
9
作者 支霞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6-381,共6页
以锶同位素演化为例,讨论了瞬间扰动对于锶同位素在封闭体系中演化的影响。瞬间扰动的形式之一是同位素组成(^(87)Sr/^(86)Sr)和化学成分(^(87)Rb/^(86)Sr或Rb/Sr)不同的体系之间的简单混合作用。根据文中的结果指出了“昆山、城山和大... 以锶同位素演化为例,讨论了瞬间扰动对于锶同位素在封闭体系中演化的影响。瞬间扰动的形式之一是同位素组成(^(87)Sr/^(86)Sr)和化学成分(^(87)Rb/^(86)Sr或Rb/Sr)不同的体系之间的简单混合作用。根据文中的结果指出了“昆山、城山和大龙山岩体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翟建平,1989)一文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等时线 扰动体系 混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中的场地影响考虑 被引量:96
10
作者 李小军 彭青 刘文忠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4期34-41,共8页
讨论了场地条件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问题,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考虑该问题的相关规定作了介绍和分析,探讨了抗震设计规范对该问题处理的发展趋势.基于相关的强震纪录统计分析和场地模型计算反应分析已有的结果.研... 讨论了场地条件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问题,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考虑该问题的相关规定作了介绍和分析,探讨了抗震设计规范对该问题处理的发展趋势.基于相关的强震纪录统计分析和场地模型计算反应分析已有的结果.研究了场地条件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特点和规律,重点考虑了场地类别和场地土体非线性的影响.结合这些分析与探讨结果,建议了用于不同类别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的一组经验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动 非线性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山和盘石山橄榄岩包体中的水: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夏群科 陈道公 +3 位作者 郭立鹤 支霞臣 吴元宝 程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9-225,共7页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来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碧玄岩中的 6个和江苏盘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的 3个名义上“干”橄榄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普遍含有微量的结构水 ,以 OH- 的形式赋存 ;除 1个女山包体...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来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碧玄岩中的 6个和江苏盘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的 3个名义上“干”橄榄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普遍含有微量的结构水 ,以 OH- 的形式赋存 ;除 1个女山包体外 ,其余的橄榄石均未探测到结构水 ;女山 1个石榴石橄榄岩中的石榴石未能探测到结构水。单斜辉石中结构水含量 >斜方辉石 >>橄榄石 (石榴石 )。结合文献中的资料来看 ,岩石圈地幔中水的分布可能既具有大尺度不均一性 ,又具有小尺度不均一性 ,可能并不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山 盘石山 橄榄岩包体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诺坝幔源单斜辉石巨晶氢同位素组成的离子探针分析:微尺度不均一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群科 潘尤杰 +4 位作者 陈道公 DELOULEEtienne 支霞臣 程昊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 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 ,2 mm范围内 δD的变化达到 6 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 ,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 ,因此... 运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 3个单斜辉石巨晶的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显示同一颗粒内部表现出微尺度的不均一性 ,2 mm范围内 δD的变化达到 6 0‰。δD和氢含量之间不存在同步的变化 ,巨晶内部的化学成分均一 ,因此我们认为巨晶的氢同位素不均一性继承自母岩浆。母岩浆的氢同位素变化可能是去气过程中气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引起的。单斜辉石巨晶形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寄主岩浆带至地表并经历了快速淬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氢同位素 单斜辉石 微尺度不均一性 母岩浆 去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循环各阶段东亚夏季风特征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月娟 简俊 周任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1-446,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及中国测站地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此期间的海陆热力差异和季风低压变化来探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年际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及中国测站地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此期间的海陆热力差异和季风低压变化来探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Nino1+2区为冷、暖水之后的三个月中 ,冷水期对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大于暖水期对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 ,东亚夏季风比暖水期强。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期间亚洲大陆的地面温度和地面气压也有明显变化 ,这是引起ENSO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东亚 季风环流 厄尔尼诺 海温 地面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糜棱岩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岩 朱文斌 +2 位作者 郭继春 刘德良 K.Kosaka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糜棱岩是一种具有丰富地质信息的载体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显微超微构造、岩石固态流变、动力变质成矿、成岩模拟实验、构造地球化学、造山带运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七个方面 ,较全面地阐述了近 2 0年来糜棱岩岩石... 糜棱岩是一种具有丰富地质信息的载体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显微超微构造、岩石固态流变、动力变质成矿、成岩模拟实验、构造地球化学、造山带运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七个方面 ,较全面地阐述了近 2 0年来糜棱岩岩石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简单列举了一些新成果 ,诸如浅层次糜棱岩的发现、人工糜棱岩的成岩实验和同位素测年新数据等。同时还指出糜棱岩的微观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壳幔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固态流变 成岩实验 造山带运动学 同位素年代学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槽模拟对流边界层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鉴泞 蒋维楣 +2 位作者 曾宗泳 袁仁民 姚克亚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86-790,共5页
叙述了利用对流槽 (长×宽×高为 2 0 0cm× 4 0cm× 4 5cm)模拟对边界层 (CBL)的温度场结构特征的实验研究工作 ,包括平均温度、垂直热通量、温度脉动、温度谱等 ,以及混合层顶部夹卷特征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流槽能... 叙述了利用对流槽 (长×宽×高为 2 0 0cm× 4 0cm× 4 5cm)模拟对边界层 (CBL)的温度场结构特征的实验研究工作 ,包括平均温度、垂直热通量、温度脉动、温度谱等 ,以及混合层顶部夹卷特征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流槽能很好地模拟对流边界层发展过程中边界层结构特征和湍流特征 ,并且细致观测到混合层顶部夹卷过程 ,为揭示夹卷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槽 对流边界层 模拟实验 温度场 湍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玄武岩中长石巨晶的结构水: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夏群科 潘尤杰 +5 位作者 陈道公 Kohn Simon 支霞臣 郭立鹤 程昊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491,共7页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FTIR,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和质子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 (1 H MAS NMR)对来自安徽女山、江苏盘石山和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 4个歪长石巨晶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这些巨晶含有结构水 ,主要以 H2 O...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FTIR,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和质子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 (1 H MAS NMR)对来自安徽女山、江苏盘石山和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 4个歪长石巨晶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这些巨晶含有结构水 ,主要以 H2 O的形式存在 ,其中 3个样品的结构水含量 (H2 O)分别为 40 5μg/ g,915μg/ g和 36 5μg/ g。这些数据和文献中已有的资料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 长石巨晶 玄武岩 结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剪切带厘米级磨砾和纳米级磨粒的发现、命名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岩 陆现彩 +3 位作者 刘德良 舒良树 朱文斌 郭继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1-526,共6页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江苏江宁逆断层中发现了厘米(cm)级磨砾,这种磨粒通常在韧脆性断裂剪切带中都可能找到。80年代末,对美国加州深钻岩芯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时,在晚中生代花岗质糜棱岩滑移叶片中发现了纳米(nm)级超微球粒结构,球粒(2...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江苏江宁逆断层中发现了厘米(cm)级磨砾,这种磨粒通常在韧脆性断裂剪切带中都可能找到。80年代末,对美国加州深钻岩芯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时,在晚中生代花岗质糜棱岩滑移叶片中发现了纳米(nm)级超微球粒结构,球粒(2-5 nm)紧密聚集、定向明显。因其形成同滚动、研磨和剪切作用过程有关, 故将球形微粒称“磨粒”。嗣后,在陕北和黄海深钻岩芯石炭—二叠系泥岩滑移叶片中,也发现类同现象(微米-纳米级)。近年来又在郯庐断裂、日本中央构造线大型断裂带,以及南京幕府山寒武系至三叠系不同地层的各种剪切滑移构造中都发现了nm级磨粒构造。泥岩中含磨粒滑移层具有涂抹效应,起到油气封盖作用,这在陕北油气田已得到了验证。对其磨粒构造蕴藏的丰富地质信息,特别是在微观动力学方面(包括动热变质作用、流体渗散作用、颗粒自旋作用和地质催化作用等)应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剪切带 cm级磨砾 nm级磨粒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别场地地震动参数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150
18
作者 李小军 彭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6,共8页
基于188个工程场地计算剖面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波动分析方法,通过对场地地震反应的计算及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了4类分类场地条件对场地地震动影响的特点及规律,给出了每一类场地地震动参数变化的经验关系。
关键词 地震反应 地震动参数 工程场地 等效线性波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与非暴雨过程涡散场能量收支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段旭 孙绩华 汪钟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涡散场能量收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能量收支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的涡散... 选取云南暴雨和非暴雨两类天气过程,分别应用涡散场能量收支方程,计算了暴雨区面积-时间平均能量收支各项量值,给出了对流层整层和上(200~400hPa)、中(400~600hPa)、下(600~800hPa)各层的涡散场动能源汇特征,同时还指出了两类天气在动能制造、能量转换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能量收支 涡散场 暴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锶、钡的基体干扰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彬贤 张巽 +1 位作者 陈贤 周新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5,72,共5页
在研究共存组分的干扰效应时,以往的习惯做法是以不存在干扰组分的纯试样为参比,逐个地研究一些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这种方法往往忽略了各组分共存时干扰的综合效应。岩石的基体组成复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岩石中的痕量组分时。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原子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