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7
1
作者 吕古贤 孙岩 +2 位作者 刘德良 吴学益 刘瑞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9-494,共16页
较早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思想是"经受着变形的岩石可以发生化学变化"(Sorby,1863)。经过长期、广泛和深入研究,相继提出了应力矿物、构造变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改造成矿、构造相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概念和认识,揭示了构造作用... 较早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思想是"经受着变形的岩石可以发生化学变化"(Sorby,1863)。经过长期、广泛和深入研究,相继提出了应力矿物、构造变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改造成矿、构造相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概念和认识,揭示了构造作用在控制岩石形成和变形过程中还影响其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分异和成矿等,推动了大地构造、区域地质、岩石学、矿床学、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和实验地质学等学科的发展。构造地球化学的动力学机理尚存在理论难题。构造可以影响岩石的变形,但是构造差应力不能直接影响流体,一般也不能单一地制约化学平衡过程。近年,研究者提出分解构造应力场的思路,区别岩石的形状变形和体积变形,把引起体积改变的各向等压正应力部分称为构造附加静压力,或构造附加压力。构造附加压力可以影响化学反应过程,其研究深入于构造物理化学这一新领域,能够推动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发展。基于构造地球化学的进展和文献分析认为,构造结合岩相、改造结合建造的研究是构造地球化学发展的前提,构造定量化和流变学研究是发展构造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是构造地球化学深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超微观纳米结构等研究是构造地球化学的新层次,构造物理化学分析是构造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化学 构造变质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 改造成矿 构造附加静压力 构造物理化学 流变学 应力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断裂带东南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6
2
作者 周晓成 王传远 +5 位作者 柴炽章 司学芸 雷启云 李营 谢超 刘胜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4个地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中He、H2、N2、O2、CH4、C2H6、Rn和Hg的浓度及He、H2、CH4、Rn和Hg的通量。测量结果表明,N2/O2、Hg和Rn的背景值分别是4.2、50.4ng/m3和5.8kBq/m3;土壤气中He和CH4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端部... 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4个地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中He、H2、N2、O2、CH4、C2H6、Rn和Hg的浓度及He、H2、CH4、Rn和Hg的通量。测量结果表明,N2/O2、Hg和Rn的背景值分别是4.2、50.4ng/m3和5.8kBq/m3;土壤气中He和CH4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端部有强烈异常,并且脱气强烈,通量分别达到6.9mgm-2d-1和390mgm-2d-1;土壤气中H2和Rn是指示海原断裂东南段破裂位置非常有利的气体组分,在靠断裂中部区域通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5mgm-2d-1和828.6mBqm-2s-1;土壤气中Hg在断裂带的异常可作为指示断裂破裂位置的参考信号,其通量最高达到211.2n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土壤气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夏群科 邢凌波 +3 位作者 冯敏 刘少辰 杨晓志 郝艳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运用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橄榄岩是经历了小程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地幔残留,并经历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熔... 运用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橄榄岩是经历了小程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地幔残留,并经历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熔体可能是重要的交代介质。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Micro-FTIR)对宁远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辉石均含有以OH缺陷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H2O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47×10-6~461×10-6和40×10-6~126×10-6。根据矿物百分含量计算的全岩水含量为34×10-6~108×10-6,除1个样品外,其余样品的水含量均>50×10-6。结合文献中的资料看来,由橄榄岩包体所代表的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要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多<30×10-6)。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和华北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可能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含水性的时代演化,即伴随着岩石圈减薄的进行,上涌软流圈的热烘烤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水含量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包体 早侏罗世玄武岩 宁远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结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盆地火山岩特性及其与油气成藏作用的联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汤艳杰 陈福坤 彭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在全面总结火山岩的特性、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与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过程密切相关的火山岩的岩相、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火山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其储集空间... 在全面总结火山岩的特性、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与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过程密切相关的火山岩的岩相、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火山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等,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岩相、岩性、粒度、构造应力和充填期等因素的制约;丰富的生油层、优越的储集条件、火山岩裂隙主要发育期和油气聚集期相近、良好的盖层以及适当的圈闭条件相匹配,则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火山岩型油气藏的勘探已成为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新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学 油气藏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汪清和龙岗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赵起超 夏群科 +2 位作者 刘少辰 陈欢 冯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0-373,共14页
首次报道了来自东北地区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数据。通过对吉林龙岗和汪清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分析,得到了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数据,结果显示这些橄榄岩是原... 首次报道了来自东北地区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数据。通过对吉林龙岗和汪清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分析,得到了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数据,结果显示这些橄榄岩是原始地幔经历了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残余,大部分样品的熔融程度可能〈10%。橄榄岩样品在后期还经历了地幔交代作用,大部分样品受到硅酸岩熔体的交代,少部分样品受到碳酸岩熔体的交代。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分析结果显示,橄榄岩样品中的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均含有以结构羟基形式存在的水,而橄榄石中没有明显的羟基吸收峰。龙岗样品中单斜辉石的水含量为(48~464)×10^-6(H2O,质量分数),斜方辉石水含量为(28~104)×10^-6;汪清样品中单斜辉石的水含量为(34~403)×10^-6,斜方辉石的水含量为(13~89)×10^-6;所有样品全岩水含量为(8~92)×10^-6。样品的水含量可以代表龙岗和汪清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水含量信息,并且水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幔源区初始水含量的不均一,以及部分熔融和地幔交代作用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包体 汪清 龙岗 新生代玄武岩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结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T提取昆明、下关重力固体潮的地震前兆信息 被引量:38
6
作者 周挚 山秀明 +3 位作者 张立 傅容珊 梁虹 全海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6-844,共9页
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中引入HHT时频分析新方法.结合HHT的优越性、固体潮的特点和地震的非平稳过程特性,设计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的瞬时频率特征参数;以相应理论计算值作为参照背景,研究固体潮的震前变化特征.昆明、下关的震例... 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中引入HHT时频分析新方法.结合HHT的优越性、固体潮的特点和地震的非平稳过程特性,设计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分析的瞬时频率特征参数;以相应理论计算值作为参照背景,研究固体潮的震前变化特征.昆明、下关的震例分析表明,的确存在瞬时频率特征参数的震前变化,且具短期、同步正异常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震前变化反映了地震非平稳过程对理论重力固体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固体潮 HHT 瞬时频率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古老的原岩和多阶段历史 被引量:24
7
作者 夏群科 郑永飞 +1 位作者 葛宁洁 Etienne DELOUL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6-512,共7页
利用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对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三层结构,核部是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2800Ma;幔部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变质作... 利用阴极发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对大别山北部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黄土岭片麻岩的锆石具有核-幔-边三层结构,核部是原岩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2800Ma;幔部是变质重结晶的产物,变质作用的时代为~2000Ma;边部则是在~110Ma从部分熔融体里结晶出来的增生锆石,是受大别山燕山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的反映。黄土岭片麻岩和麻粒岩中~2800Ma和~2000Ma的年龄,以及麻粒岩中约3400Ma的残留锆石年龄均可以与扬子崆岭群变质岩对比。由此可以推断,北大别在构造属性上属于扬子板块,扬子与华北板块的缝合线应在北大别以北。锆石的核-幔-边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黄土岭片麻岩的原岩是S型花岗岩,在~2000Ma和~110Ma的事件中都有外来物质(流体或熔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岭片麻岩 锆石 U-PB年龄 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萍乐凹陷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对找煤预测的启示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德如 王力 +2 位作者 王智琳 吴俊 吴传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3-524,共12页
中新生代以来,江西萍乐(萍乡-乐平)凹陷带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三期四个阶段,即:印支期大规模的推覆、燕山早期晚三叠世末的基底拆离和褶皱-逆冲以及早侏罗世末的盖层滑脱、喜山期新近纪盖层和基底的滑覆,反映盆地性质具有断(裂)陷与... 中新生代以来,江西萍乐(萍乡-乐平)凹陷带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三期四个阶段,即:印支期大规模的推覆、燕山早期晚三叠世末的基底拆离和褶皱-逆冲以及早侏罗世末的盖层滑脱、喜山期新近纪盖层和基底的滑覆,反映盆地性质具有断(裂)陷与坳陷的多次转换特征。构造运动对煤层的控制也表现为坳陷导致煤系地层盖层加厚、埋藏加深及错断、重复,以及由断陷导致的煤系地层地堑式错断、不连续或埋藏加深。位于萍乐凹陷中段的丰城地区,因远离凹陷带南缘的武功山和北缘的九岭两个巨型隆起带,储煤构造相对简单,晚二叠世龙潭组煤系地层受推覆构造作用影响较小,B4煤层保存条件较好,是有利的储煤区块。据此,建立了丰城地区构造控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乐凹陷 构造演化 推覆构造 找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04年冬季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陆春晖 刘毅 +1 位作者 陈月娟 管兆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6-736,共11页
利用逐日的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CMWF)60层模式资料,对2003年12月~2004年2月期间发生的一次非典型的爆发性增温中平流层结构的变化过程进行动力学诊断分析。充分利用资料层次高(最高层为0.1hPa)和垂直分辨率高(垂直方向共60层)的优... 利用逐日的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CMWF)60层模式资料,对2003年12月~2004年2月期间发生的一次非典型的爆发性增温中平流层结构的变化过程进行动力学诊断分析。充分利用资料层次高(最高层为0.1hPa)和垂直分辨率高(垂直方向共60层)的优势,通过对不同高度等熵面位涡分布的分析,研究了极涡在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发生前后的变化发展;通过对EP通量及其散度的分析,研究了SSW过程中行星波的变化特点;通过对剩余环流的分析,研究了在SSW过程中经圈环流的变化及其对动力过程的影响。得出:(1)2003/2004年SSW增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2)增温最早发生在平流层上层并向下传播,在10hPa形成较强东风带后,上层西风环流迅速恢复,极涡再度形成,下层则增温持续;(3)SSW前后行星波活动频繁,有长时间多次的上传,且以1波作用为主,2波对其进行了补充;(4)在SSW过程前后,平流层中的剩余环流发生反转,影响了平流层中、高纬地区和低纬地区的物质交换以及上下层物质的重新分配。这一系列的工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发展完善气候模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增温 Eliassen-Palm通量 波流相互作用 剩余环流 行星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探针研究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及黄铁矿标型特征——以皖南地区金矿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让清 杨晓勇 +1 位作者 周文雅 高大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 (点 )之一 ,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 )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结果表明 ... 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是安徽省主要的金矿 (点 )之一 ,而黄铁矿是本区中金矿床(点 )最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论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对皖南东至 泾县一带金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 .结果表明 ,矿体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 ,与我国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金的赋存状态一致 ;通过对本区微细浸染金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 (点 )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等方面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本区金矿床 (点 )的成矿条件 ,为指出找矿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金 皖南地区 成矿带 细微浸染型金矿 黄铁矿 质子探针 电子探针 标型特征 找矿靶区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快速准确定位的系统解决方案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冰 刘希强 +3 位作者 李红 周彦文 李铂 王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2-528,597,共7页
论述了地震定位系统中所涉及的台站记录震相数据的筛选、地壳速度结构及遗传算法初始化参数的选择等技术改进思路,结合山东数字化虚拟测震台网的实际记录,研究了不同的速度结构和不同的定位方法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遗传算... 论述了地震定位系统中所涉及的台站记录震相数据的筛选、地壳速度结构及遗传算法初始化参数的选择等技术改进思路,结合山东数字化虚拟测震台网的实际记录,研究了不同的速度结构和不同的定位方法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遗传算法和华南速度模型,并合理选择震相数据,可保证利用较少的台站数据以较快的速度给出较高定位精度的地震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速度结构 初始化参数 地震自动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1
12
作者 夏群科 郑永飞 E.Deloule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利用阴极发光技术 (CL)观察了大别山碰撞后玄武岩和安山岩的锆石内部结构 ,并通过离子探针技术 (SIMS)测定了其U 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玄武岩中锆石都是直接从玄武质岩浆中结晶的岩浆锆石 ,其年龄为 130± 2Ma(1σ) ;安山岩中有... 利用阴极发光技术 (CL)观察了大别山碰撞后玄武岩和安山岩的锆石内部结构 ,并通过离子探针技术 (SIMS)测定了其U 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玄武岩中锆石都是直接从玄武质岩浆中结晶的岩浆锆石 ,其年龄为 130± 2Ma(1σ) ;安山岩中有两种锆石 ,绝大多数是直接从安山质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岩浆锆石 ,年龄为 133± 3Ma(1σ) ,少数是残留的原岩锆石 ,其年龄有两组 :76 8~80 5Ma和 182 7~ 1873Ma。玄武岩和安山岩的岩浆锆石年龄表明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的主体应形成于 130Ma左右 ,属早白垩世。结合文献资料来看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和侵入岩无论是化学组成、微量元素配分、Sr Nd同位素比值还是年龄 ,都是基本一致的 ,说明火山岩和侵入岩的源区以及成因可能是相同的。玄武岩和安山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一致 ,暗示着它们之间的可能的成因联系。玄武岩锆石相对于正常地幔亏损18O(δ18O =(4 .1± 0 .6 )‰ ) ,说明其岩浆源区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俯冲板块断离后进入该区地幔的大别山榴辉岩原岩组分。安山岩中残留的原岩锆石既有扬子板块的年龄信息 ,又有华北板块的年龄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氧同位素 离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台监测高空钠层的激光雷达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小勤 胡顺星 +3 位作者 李琛 胡欢陵 张寅超 窦贤康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4,共5页
介绍了一台监测高空钠层的激光雷达,通过共振荧光方法探测80~110km高度的钠层密度。雷达系统使用直径为1m的大口径接收望远镜,由Nd:YAG激光器泵浦染料激光器,波长589nm,脉冲激光能量77mJ。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及光束自动调整、波长... 介绍了一台监测高空钠层的激光雷达,通过共振荧光方法探测80~110km高度的钠层密度。雷达系统使用直径为1m的大口径接收望远镜,由Nd:YAG激光器泵浦染料激光器,波长589nm,脉冲激光能量77mJ。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及光束自动调整、波长校正等系统特征技术,最后给出系统实测结果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共振荧光 钠密度 大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玄武岩原始水含量的测定及其对源区组分的制约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群科 刘佳 +2 位作者 陈欢 刘少辰 冯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81,共11页
理解大陆板内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和成因是认识地幔动力学过程和化学不均一性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地幔端员具有不同的水含量及水与其它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H2O/Ce),原始水含量的测定对于认识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将会提供新的信息。玄武岩玻... 理解大陆板内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和成因是认识地幔动力学过程和化学不均一性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地幔端员具有不同的水含量及水与其它不相容元素的比值(如H2O/Ce),原始水含量的测定对于认识玄武岩的源区组成将会提供新的信息。玄武岩玻璃和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是获得海洋玄武岩原始水含量的主要样品,但是不适合于大陆玄武岩,因为大陆玄武岩玻璃由于强烈的去气作用不能反映真实水含量,而大陆玄武岩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少而小,不易获得足量、准确的数据。本文介绍一种最近发展起来的推断大陆玄武岩原始水含量的方法,即利用红外光谱测定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的水含量,然后结合水在单斜辉石与玄武质熔体中的分配系数来反演与斑晶平衡的熔体水含量,进而估计原始玄武质岩浆的水含量。文中详细叙述了方法的适用性、误差的估计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并通过东北双辽和华北太行山新生代玄武岩的研究实例,展示了玄武岩水含量对于源区组成的有力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水含量 单斜辉石斑晶 大陆玄武岩 源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远场辐射场反演云闪放电参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祝宝友 陶善昌 +1 位作者 马明 吕伟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用地面电磁场遥感闪电放电参数无论是在实际应用还是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电流传输线模式 ,提出了一种用单站远场VLF/LF辐射场反演云内放电参数的简便方法。当传输线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部的时间只有几微秒时 ,整个传输线... 用地面电磁场遥感闪电放电参数无论是在实际应用还是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电流传输线模式 ,提出了一种用单站远场VLF/LF辐射场反演云内放电参数的简便方法。当传输线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部的时间只有几微秒时 ,整个传输线的VLF/LF辐射可以近似成偶极子辐射 ,即远场辐射场与电流的时间变化率和传输线长度的乘积成正比。因此 ,对远场辐射场做时间积分就能获得完整的电流矩波形 (上升沿有所加宽 ) ,而且传输线模式中的重要参数 ,电流从底部传播到顶端经历的时间 ,也可以近似地用辐射场时间积分幅度与辐射场幅度之比来估计。这一方法具有估计云闪双极性大脉冲辐射过程的放电参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传输线模式 闪电 放电 云闪双极性大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评价点污染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晓彤 陶月赞 席道瑛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多点源影响条件下,结合河流水质空间变化规律,根据地质统计学中构造变量空间统计结构的方法,利用迭加原理,建立点污染源对河流水质影响的评价方法。在该方法中,水流断面流速不作为参变量出现。实例研究表明,在流速实际测验精度不能满... 在多点源影响条件下,结合河流水质空间变化规律,根据地质统计学中构造变量空间统计结构的方法,利用迭加原理,建立点污染源对河流水质影响的评价方法。在该方法中,水流断面流速不作为参变量出现。实例研究表明,在流速实际测验精度不能满足经典水质模型的条件下,该方法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质 点污染源 地质统计学 统计结构 迭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地壳含水性的演化——来自不同时代麻粒岩中长石水含量的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贵才 杨晓志 夏群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577,共13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探针(EMP)分析了早古生代的松树沟麻粒岩和桐柏麻粒岩地体以及古元古代的莒南麻粒岩包体(其寄主岩石为新生代玄武岩)中长石的水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麻粒岩中的长石均含有以OH和H2O形式...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探针(EMP)分析了早古生代的松树沟麻粒岩和桐柏麻粒岩地体以及古元古代的莒南麻粒岩包体(其寄主岩石为新生代玄武岩)中长石的水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麻粒岩中的长石均含有以OH和H2O形式存在的结构水;3个地点的长石水含量分别为465×10^-6-733×10^-6、210×10^-6-993×10^-6和717×10^-6-1 239×10^-6。对比前人报道的中生代(道县和汉诺坝包体)和古元古代(女山包体、汉诺坝地体)的麻粒岩研究结果,发现早古生代样品和古元古代样品中长石的水含量都比中生代样品明显的高,而早古生代和古元古代样品之间却没有差别,指示了中国东部下地壳在中生代之前更加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水 红外光谱 斜长石 麻粒岩 大陆下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La_2Mo_(2-x)Al_xO_(9-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阳杰 朱三娥 +1 位作者 田长安 张霞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7-260,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电解质材料La_2Mo_(2-x)Al_xO_(9-δ)(x=0、0.2、0.4和0.6),通过SEM、XRD、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制备的电解质样品均已抑制了相变;在950℃烧结,能得到孔隙率低于5%的陶瓷烧结体;随着铝掺杂量x的增加,... 采用固相法制备电解质材料La_2Mo_(2-x)Al_xO_(9-δ)(x=0、0.2、0.4和0.6),通过SEM、XRD、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制备的电解质样品均已抑制了相变;在950℃烧结,能得到孔隙率低于5%的陶瓷烧结体;随着铝掺杂量x的增加,氧离子电导率σ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当温度为800℃、x=0.2时,σ为22.47 mS/cm,活化能Ea为1.05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镧(La2Mo2O9)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流体变化:碧溪岭榴辉岩的氢、硼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群科 盛英明 Etienne DELOUL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684,共8页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中有三种含水矿物:多硅白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它们分别是超高压(UHP)阶段(即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退变质后成合晶阶段和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本文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氢同位素...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中有三种含水矿物:多硅白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它们分别是超高压(UHP)阶段(即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退变质后成合晶阶段和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本文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氢同位素和硼同位素的分析。三种矿物内部的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多硅白云母的δD为-105‰±9‰,δ^(11)B为-25.9‰±2.0‰;角闪石的δD为-100‰±9‰,δ^(11)B为-24.4‰±0.9‰;黑云母的δD为-65‰±4‰,δ^(11)B为-19.3‰±1.3‰。多硅白云母和角闪石的氢-硼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是相同的,而和黑云母则有明显的差别,这表明,从UHP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到随后的后成合晶阶段,变质流体是内部缓冲的,而在角闪岩相变质阶段,则有了外来流体的加入,这个流体是相对富集D和^(11)B的。碧溪岭榴辉岩矿物相对于其地壳原岩表现出低δ^(11)B的特征,说明俯冲过程中板块经历了强烈的脱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溪岭 榴辉岩 氢同位素 硼同位素 变质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Mo_(2-x)Cu_xO_(9-δ)电解质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阳杰 田长安 +2 位作者 朱三娥 尹奇异 李少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54-1856,1939,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系列电解质材料La_2Mo_(2-x)Cu_xO_(9-δ)(x=0,0.2,0.4,0.6),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解质样品均已抑... 采用固相法制备系列电解质材料La_2Mo_(2-x)Cu_xO_(9-δ)(x=0,0.2,0.4,0.6),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解质样品均已抑制了相变,在950℃烧结后能得到相对密度高于98%的致密的陶瓷烧结体。随着铜元素掺杂比例增加,氧离子电导率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σ(x=0.6)<σ(x=0.4)<σ(x=0.2);随着晶胞的自由体积变大,氧离子的电导率变大,晶胞自由体积与氧离子的电导率呈正相关;σ[La_2Mo_(1.8)Cu_(0.2)O_(9-δ)]=27.75 mS/cm,活化能Ea[La_2Mo_(1.8)Cu_(0.2)O_(9-δ)]=1.162 eV,La_2Mo_(1.8)Cu_(0.2)O_(9-δ)有望应用于钼酸镧基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钼酸镧 固体电解质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