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5
1
作者 郑勇 傅容珊 熊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5-427,共13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近20万年来青藏高原岩石圈形变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对中国大陆岩石层形变和应力场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强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结合现代GPS、地震和地质学观测的结果,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在百万年、十万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近20万年来青藏高原岩石圈形变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对中国大陆岩石层形变和应力场的影响以及它们与强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结合现代GPS、地震和地质学观测的结果,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在百万年、十万年和十年尺度上的形变和构造应力场的基本格局.研究表明:(1)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印度大陆的持续向北推进、挤压所产生的应力环境,一直主导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我国西部地域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但其影响随着远离青藏高原地区而逐渐变小.(2)断层滑移和重力势作用对于青藏高原东西部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影响相当大,它们导致青藏高原岩石层东西向形变速率增大,对青藏高原的中南部地区产生拉张效应,同时导致塔里木盆地出现整体的右旋趋势.(3)青藏高原区域水平方向形变速率和GPS观测结果吻合较好.但在垂直方向上,一些地区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相差较大,这说明单纯的挤压作用不是现代青藏高原隆升的惟一机制.现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可能与其他驱动机制,如地幔对流、重力均衡以及剥蚀作用等有关.(4)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大陆西部的主压应力场分布.(5)印度板块的碰撞对中国大陆的强地震活动性有重要影响,但华北地区是个例外,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很强而印度板块的挤压在该区域产生的影响却很小,说明其他的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华北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 有限元模拟 GPS 地质观测 速度场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环 被引量:20
2
作者 夏群科 杨晓志 +2 位作者 郝艳涛 盛英明 李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3,共14页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来看,深部地球矿物中普遍含有结构水,其总量可能远远超过了水圈。水在深部地球不同层圈中的分布可能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即使温压条件超过了含水矿物的稳定范围,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如石榴石、辉石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的水(质量分数至少数百10-6)进入深部地球,构成了壳幔之间水循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上无水矿物 深部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形成历时时限的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德良 曹高社 +2 位作者 李振生 杨晓勇 巩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75-482,共8页
为求得此前未曾测得过的郯庐断裂韧性构造事件的过程时间 ,选定居于安徽省肥东县桴槎山隶属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微构造物理化学方法 ,首先测算形成糜棱岩的差异流动应力 ,以进行应变速率 ( ε)的求算 ... 为求得此前未曾测得过的郯庐断裂韧性构造事件的过程时间 ,选定居于安徽省肥东县桴槎山隶属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微构造物理化学方法 ,首先测算形成糜棱岩的差异流动应力 ,以进行应变速率 ( ε)的求算 ;然后 ,用等浓度线法和晶胞参数法分别测算糜棱岩化过程中岩石体积应变量 (fV) ;再根据公式t =-lnfV/ ε ,计算出糜棱岩化过程时间 (t)。结果得出该糜棱岩带的形成时限为几十万年 (0 19~ 0 94Ma)的时间跨度 ,不同方法测定时限的精度差值在半个量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成时限 晶胞参数法 等浓度线法 应变速度 流动应力 韧性剪切带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施用后潮土中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0
4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谢正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研究了潮土中加入稻草秸秆或猪粪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施用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都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下降;而溶解性酚从实验开始时就... 研究了潮土中加入稻草秸秆或猪粪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等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有机肥施用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都迅速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所下降;而溶解性酚从实验开始时就逐渐下降,最后基本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溶解性酚相互之间都呈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潮土 活性有机质 动态变化 施肥效果 水溶性有机碳 溶解性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地壳区域性地层岩石物性力学参数与滑动层位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岩 刘德良 +5 位作者 朱文斌 郭继春 李本亮 郭建 王锋 赵忠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2-538,共7页
在中下扬子地区地壳区域性滑动层位岩石物性力学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地区地壳的相应岩层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测试。其滑动层位各种参量在塑性、韧性和粘性上所表现出特征的规律,在我国南方型数字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同... 在中下扬子地区地壳区域性滑动层位岩石物性力学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上扬子地区地壳的相应岩层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测试。其滑动层位各种参量在塑性、韧性和粘性上所表现出特征的规律,在我国南方型数字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比性。同时,也揭示了地壳的构造分层性,并可作为上扬子板块浅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重要依据和建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层位 物性力学参数 构造分层 上扬子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双山韧-脆性剪切带物质迁移与CO_2释放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晓勇 刘德良 +3 位作者 张交东 陈永见 李振生 杨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根据动力变质作用的特点,在野外和室内正确鉴别区分郯庐断裂安徽肥东双山一带不同变质等级的动力变质带的矿物组合特点,应用体积亏损-元素得失方程,计算了在应力作用条件下,不同变质带内,不同等级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各元素(组分)的得失状... 根据动力变质作用的特点,在野外和室内正确鉴别区分郯庐断裂安徽肥东双山一带不同变质等级的动力变质带的矿物组合特点,应用体积亏损-元素得失方程,计算了在应力作用条件下,不同变质带内,不同等级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各元素(组分)的得失状况,特别仔细深入地模拟计算了不同岩性的动力变质岩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CO_2的释放量和释放机制,从而为探讨和研究动力变质作用下,碳酸盐岩地区岩石生成CO_2的过程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变质带 CO2释放 郯庐断裂带 二氧化碳 天然气 油气地质学 构造应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草对铜尾矿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叶文玲 徐晓燕 +3 位作者 陈增 董晓玲 王韡 方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3-196,共4页
针对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苏丹草进行5种不同改良方式的盆栽试验.不同盆栽处理以m(尾矿土)∶m(菜园土)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和100∶0配比混合而成.结果表明,低尾矿土含量处理对苏丹草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抗氧化酶活性... 针对铜尾矿废弃地的复垦,选用苏丹草进行5种不同改良方式的盆栽试验.不同盆栽处理以m(尾矿土)∶m(菜园土)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和100∶0配比混合而成.结果表明,低尾矿土含量处理对苏丹草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抗氧化酶活性随尾矿土含量上升而升高.在纯尾矿土处理中,苏丹草抗氧化酶系统平衡被破坏,MDA含量显著上升,ρ(叶绿素)下降,植物株高和干质量明显降低.通过对苏丹草地上和地下部分对不同尾矿土含量土壤中铜的吸收研究可知,其对铜不具备积累特性.虽然苏丹草对铜的积累量较小,但是由于能适应矿业废弃地极端的环境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性,生物量大,故可以选择用于铜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铜尾矿 生理指标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场模拟中的褶积微分算子法 被引量:18
8
作者 戴志阳 孙建国 查显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褶积微分算子是将偏导数算子的带限傅氏谱进行反傅氏变换得到的,具有对称或反对称和衰减速度快的特点。根据频谱分析理论,选用序列在结束时能光滑趋于零的截断窗口将褶积算子截断,结合考虑微分算子守恒定律,将褶积算子中心值进行修正,... 褶积微分算子是将偏导数算子的带限傅氏谱进行反傅氏变换得到的,具有对称或反对称和衰减速度快的特点。根据频谱分析理论,选用序列在结束时能光滑趋于零的截断窗口将褶积算子截断,结合考虑微分算子守恒定律,将褶积算子中心值进行修正,得到适合于波场模拟的最优权系数。给出用褶积微分算子模拟声波波场的实现途径与实例。理论分析与模型试算证明了褶积微分算子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模拟 褶积微分算子 傅氏变换 最优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9
作者 倪进治 徐建民 谢正苗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1期71-75,共5页
综述了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的组成和来源,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水溶性有机碳对土壤中一些无机离子的吸附以及对农药、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等,并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土壤 水溶性有机碳 组成 来源 吸附 农药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榴辉岩中磷灰石的针状出溶物及其成因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吉安 李曙光 +1 位作者 C.T.William 杨学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金河桥榴辉岩是一含柯石英的超高压榴辉岩,其中的磷灰石中发现有针状出溶物,这些针状矿物长轴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出溶物可能是以下三种矿物:独居石、黄铜矿和硅钍石(?)。它们的主要组成元素REE、S和Th等可以... 金河桥榴辉岩是一含柯石英的超高压榴辉岩,其中的磷灰石中发现有针状出溶物,这些针状矿物长轴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出溶物可能是以下三种矿物:独居石、黄铜矿和硅钍石(?)。它们的主要组成元素REE、S和Th等可以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磷灰石中,在超高压的条件下,由于温度相对较低,趋向于从寄主矿物中分离出来。矿物在高压下的这种“自净”行为可能是固态条件下矿物之间微量元素重新分配的一种方式,这种行为可能对地球不同层圈的化学组成演化有特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磷灰石 针状出溶物 超高压 柯石英 寄主矿物 微量元素 化学组成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光电子-微生物体系重金属离子价态调控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发勤 刘明学 +2 位作者 郝瑞霞 程扬健 周根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8,158,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典型污染区重金属离子赋存状态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源电子、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节双向控制;总结了电子穿梭体、空穴捕获剂等小分... 本文综述了典型污染区重金属离子赋存状态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质量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源电子、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对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节双向控制;总结了电子穿梭体、空穴捕获剂等小分子有机物对光电子还原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半导体矿物光电子、重金属价电子协同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还原氧化效率与价态调控;分析了微生物及其表面基团对重金属离子的矿化与转化作用,以及微生物界面固定转化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本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和半导体矿物光电子协同作用对重金属离子的定向调节、电子转移途径、晶相转化机制提供指导,对深入探讨光-半导体矿物-重金属离子-微生物多相复杂体系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微生物 光电子 价态调控 矿化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误差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磊 吴海滨 +1 位作者 孙东松 舒志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70-3576,共7页
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误差的影响,确定了透过率曲线校准精度对系统测量误差起主要作用,同时必须考虑激光频率锁定误差、气溶胶及大气温度估计误差对系统测量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 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误差的影响,确定了透过率曲线校准精度对系统测量误差起主要作用,同时必须考虑激光频率锁定误差、气溶胶及大气温度估计误差对系统测量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后向散射比相同时,由校准参数差异引起的系统误差比理论值增加10倍以上;后向散射比相同时,系统误差随温度估计误差和多普勒频率增大而增大;大气温度估计误差5 K,校准误差产生的径向速度测量误差随高度和多普勒频率变化,在18 km左右达到峰值,最大值1.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F- P标准具 瑞利散射 多普勒频率 系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笪春年 刘桂建 +2 位作者 邓呈逊 柳后启 袁自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6-1063,共8页
在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利用GC-MS内标法测定土壤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共检测到19种OCPs,总的OCPs浓度范围为0.01—10.49 ng·g^(... 在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域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利用GC-MS内标法测定土壤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共检测到19种OCPs,总的OCPs浓度范围为0.01—10.49 ng·g^(-1),平均浓度为1.678 ng·g^(-1).OCPs平均浓度顺序如下:DDTs>HCHs>氯丹类>硫丹类,DDTs类农药的检出率最高,DDTs和HCHs是土壤中OCPs主要的组成成分,研究区土壤中DDTs和HCHs的残留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土壤中含量,也低于规定的土壤阈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本研究区土壤未受OCPs的污染.β-HCH和p,p'-DDE分别是HCHs和DDTs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区土壤中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无新的污染源输入.土壤中TOC和p H值对OCPs的残留存在影响,并且呈现弱的负相关性,不同类型土壤OCPs残留量存在差异,OCPs在树林土壤中的残留含量高于海岸带和原耕地土壤中.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CHs农药残留量不会对生物产生风险;DDTs类农药对研究区生物存在可能性较小的生态风险,危害性总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应变测量的关键原理--摩尔圆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瑞珣 吕古贤 +2 位作者 刘德良 张臣 任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4,共8页
20世纪60年代,在板块理论建立的同时,对变形岩石和矿田构造作定量分析以替代定性分析的有限应变测量方法也建立了起来。定量分析的主要标志是将摩尔圆方法从力学引入到地质学,同时也引入矿田构造分析中,并且得到改进与发展。有限应变摩... 20世纪60年代,在板块理论建立的同时,对变形岩石和矿田构造作定量分析以替代定性分析的有限应变测量方法也建立了起来。定量分析的主要标志是将摩尔圆方法从力学引入到地质学,同时也引入矿田构造分析中,并且得到改进与发展。有限应变摩尔圆为分析岩石大变形而建立,极摩尔圆随后为分析广布于野外岩石中的一般剪切变形而建立。我国著名学者李四光在此之前将应力摩尔圆和库仑准则从力学领域介绍到构造地质学,尔后一些中国学者为改进和发展极摩尔圆方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以浅显的方式解释摩尔圆的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附带做些练习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 有限应变摩尔圆 极摩尔圆 一般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市岩溶水源地超采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月赞 席道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50,共5页
以安徽淮北市水源地为例,结合水位动态过程与开采影响程度,确定超采的临界水位;利用水位动态模拟模型和超采临界水位,对1997~2003年实际开采过程进行超采程度评价;分析研究区的超采成因,探讨限采规划思路。
关键词 裂隙岩溶水 存储与调蓄 动态模拟 用水公平 超采程度评价 限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初至P震相测定石嘴山M_L4.4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宪伟 莘海亮 +1 位作者 马翀之 许晓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2,共10页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然后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分别计算了双层和4层地壳速度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并与双差定位所得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较双差定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整体上一致性较好,但前者得到的震源深度较之后者略深;对于双层与4层地壳速度模型,二者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基于可靠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可以应用于震源深度的计算,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石嘴山M_L4.4地震序列的主震深度为7—8km,最大余震深度为6km,根据银川盆地的速度成像结果可知,主震和最大余震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下部;其余地震的震级偏小,多集中于3—5km深度,主要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顶部或基底覆盖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P震相 震源深度 银川盆地 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的水:"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信息 被引量:13
17
作者 夏群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对大别山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表明,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都含育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形式赋存。石榴子石中的水含量(H2O,wt)多为(200-1000)×10-6,可高达2200×10-6;绿辉石中的水含... 对大别山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表明,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都含育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形式赋存。石榴子石中的水含量(H2O,wt)多为(200-1000)×10-6,可高达2200×10-6;绿辉石中的水含量相对高一些,多在500×10-6以上,最高可达3000×10-6;UHP榴辉岩的全岩水含量可高达10000×10-6。绿辉石的δD值为-67‰--110‰。矿物中的水含量和δD值都存在小尺度(同一样品不同颗粒间以及不同样品之间)的不均一性,这不仅表明超高压变质过程中自由流体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而且说明板块的俯冲和折返都是十分快速的。"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结构水含量和分布特征不仅可以示踪大陆深俯冲过程中流体的演化,还可以提供有意义的深俯冲过程的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辉石 大陆深俯冲 矿物 榴辉岩 石榴子石 超高压变质 示踪 D值 观察 不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模型预测槽式太阳能系统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欣 徐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04-2209,共6页
以槽式太阳能系统管式集热器的二维热学和三维光学耦合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快速的数值算法。模型考虑温度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计算两种集热器在太阳辐照下的性能,并与实验数据及其他二维传热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工作温度达... 以槽式太阳能系统管式集热器的二维热学和三维光学耦合模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快速的数值算法。模型考虑温度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计算两种集热器在太阳辐照下的性能,并与实验数据及其他二维传热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工作温度达到250℃以上时,模型预测的热损平均相对误差对于真空和空气两种工况分别为4.66%和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 传热模型 平均相对误差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对流拖曳力对中国大陆岩石层变形的影响
19
作者 黄建平 傅容珊 +3 位作者 郑勇 薛霆虓 刘峡 韩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48-1057,共10页
采用较为符合实际岩石层变形的非线性幂指数本构关系,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模拟了近20万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地表运动及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板块挤压作用和地幔对流拖曳力各自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形变运动格局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 采用较为符合实际岩石层变形的非线性幂指数本构关系,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模拟了近20万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地表运动及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板块挤压作用和地幔对流拖曳力各自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形变运动格局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在印度板块的挤压和地幔拖曳力联合作用下,中国及东亚大陆岩石层运动形变模式能够和现代GPS观测有较好的吻合;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印度大陆的持续向北推进、挤压所产生的应力环境,一直主导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我国西部地域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但其影响随着远离青藏高原地区而逐渐变小;地幔对流产生的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拖曳力是中国大陆(特别是远离碰撞带)岩石层运动构造变形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构造复杂和东部靠近太平洋板块的区域,模型预测结果和GPS观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在未来的中国大陆岩石层变形运动的数值模拟中,应当采用更为复杂的构造模型和驱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拖曳力 大陆碰撞 构造演化 GPS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某电厂燃煤产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笪春年 刘桂建 王儒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11-2212,共2页
火力发电燃烧产生的各种排放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多环芳烃属于其中一种.本文采集淮南洛河电厂炉前煤、飞灰和底灰,分析PAHs在其中的分布和赋存特征,为研究原煤利用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排放和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燃煤电厂 飞灰 底灰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