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变位索网结构体系索力识别方法及FAST工程应用
1
作者 付兴 孙思源 +3 位作者 李宏男 李庆伟 李辉 任亮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准确识别FAST索网结构体系的拉索索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变弹性边界支承的拉索索力识别方法。建立了拉索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推导了理想铰接与弹性边界支承下拉索频率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拉索中点、两端点的第一阶振型值对第一阶频率进... 为准确识别FAST索网结构体系的拉索索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变弹性边界支承的拉索索力识别方法。建立了拉索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推导了理想铰接与弹性边界支承下拉索频率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拉索中点、两端点的第一阶振型值对第一阶频率进行修正,进而提出了基于弦振动理论的主动变位索网结构体系索力识别方法;对单根拉索开展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并开展了参数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及现场实测对FAST索网结构进行索力识别,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的索力识别相对误差在1%以内,现场实测的索力识别相对误差小于5%。该方法考虑了拉索的复杂边界条件,可避免求解未知边界约束刚度,拓展了传统弦振动理论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变位索网结构体系 可变弹性边界支承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索力识别 频率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FAST的卫星电磁干扰监测技术研究与实现
2
作者 王钰 黄仕杰 +1 位作者 胡浩 张海燕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2,768,共9页
来自人造卫星的信号是射电天文观测面临的主要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之一,这些RFI会将天文信号掩埋,为天文信号的搜寻和分析带来困扰。为了缓减卫星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我们在之前的工作中为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来自人造卫星的信号是射电天文观测面临的主要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之一,这些RFI会将天文信号掩埋,为天文信号的搜寻和分析带来困扰。为了缓减卫星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我们在之前的工作中为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开发了卫星电磁干扰监测软件,主要包括卫星数据库、观测模块和监测模块。近年来随着多个巨型卫星星座的规划发射以及望远镜观测模式的增多,卫星对射电天文观测的影响更为复杂,已有的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为此,本文在单个卫星干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星星座的干扰评估方法,并对已有监测软件进行了升级,升级后卫星数据库覆盖更多的在轨卫星及星座信息且能够自动化更新,观测模块能够支持更多种观测模式下的卫星过境预测和干扰评估。在实际天文观测中,通过接在FAST接收机上的频谱仪数据对软件的干扰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证明升级后的软件能够在多种观测模式下预测可能威胁的卫星以及对应的过境时间,为望远镜观测规划的调整、卫星干扰的规避和接收系统的保护提供重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天文 FAST 射频干扰 卫星 干扰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反射面单元在索网变位中的碰撞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玲 彭勃 +4 位作者 李辉 李庆伟 沈宇洲 姜鹏 罗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4,共7页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采用柔性索网作为反射面支撑结构,反射面单元通过专用机构与索网连接,促动器连接下拉索控制索网,实现主动变位。在变位中,反射面单元要自适应于索网的各种变化,同时避免发生碰撞。为了给变位整体运行提供冗余保障...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采用柔性索网作为反射面支撑结构,反射面单元通过专用机构与索网连接,促动器连接下拉索控制索网,实现主动变位。在变位中,反射面单元要自适应于索网的各种变化,同时避免发生碰撞。为了给变位整体运行提供冗余保障,得出反射面单元碰撞分析基本机理及准则,基于索网与反射面单元的结构关系,将反射面单元的碰撞分析转化为对应主索单元的应力分析。通过设定条件下主索单元应力计算方法,对相关反射面单元碰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正常变位情况下判别反射面单元碰撞的基本准则。通过计算变位后主索应力变化,提出分析判断正常变位反射面单元碰撞的方法,并提供了分析算例与结果。一定程度初步说明了正常变位条件下索网及反射面变位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 天线反射面 反射面单元 碰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电波环境保护措施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浩 张海燕 黄仕杰 《深空探测学报》 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偏远山区,利用喀斯特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观测来自宇宙中遥远天体的微弱电磁信号,具有极...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偏远山区,利用喀斯特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观测来自宇宙中遥远天体的微弱电磁信号,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易接收到来自望远镜自身设备及台址周边的电磁干扰。为此,要求台址电磁干扰水平极低。为实现科学观测目标,如何保持宁静的电磁环境是FAST科学产出的重要基础条件。开展研究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为切实保护FAST良好的电磁环境,设立以FAST台址为中心、半径30 km范围的电磁波宁静区是减弱干扰的首要步骤;其次,对望远镜自身及其周边的电子电气设备具有严格的电磁兼容要求,防止对望远镜产生干扰。通过有效的电磁兼容设计和电波环境保护措施,FAST台址电波环境目前良好稳定。随着贵州省特别是黔南州经济发展,FAST周边建设项目不断增加,针对与众多无线电通信业务和当地经济发展项目的协调问题,如何在科学需求和当地发展中实现平衡,是电磁波宁静区运行的核心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 FAST 电磁波宁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要应用目标概述 被引量:7
5
作者 严俊 张海燕 《深空探测学报》 202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已完成建设,调试与试运行以来发现超过100颗新脉冲星,于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作为世界最大和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为众多科学发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已完成建设,调试与试运行以来发现超过100颗新脉冲星,于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作为世界最大和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为众多科学发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重大需求方面,FAST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FAST的主要应用目标进行了研讨,包括在深空探测方面,FAST将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提升至太阳系外缘;在脉冲星自主导航方面,FAST将大幅提升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测量精度,建成国际领先的高精度脉冲星计时阵,进行空间飞行器的自主导航;FAST作为非相干散射雷达的接收系统,将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利用FAST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可以识别微弱的空间信号,为搜寻地外理性生命和国家安全服务。随着FAST的正式运行,它将在推动应用课题研究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 FAST 应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与周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干扰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仕杰 张海燕 胡浩 《深空探测学报》 2020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射电望远镜易受地球人工电磁信号干扰,为加强对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电磁环境的保护,开展移动基站干扰排查实验,通过对电磁波宁静区内单个及多个基站与FAST的电磁干扰... 射电望远镜易受地球人工电磁信号干扰,为加强对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电磁环境的保护,开展移动基站干扰排查实验,通过对电磁波宁静区内单个及多个基站与FAST的电磁干扰分析,结合望远镜周边传播损耗情况,研究在降低基站干扰的同时保证周边居民通信需求的措施。为减少基站干扰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 FAST 基站干扰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19波束脉冲星漂移扫描巡天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鹏 王培 +6 位作者 李菂 张洁 张蕾 张承民 朱炜炜 岳友岭 代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脉冲星搜索是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针对FAST设备性能,模拟FAST脉冲星巡天,优化巡天方案,对即将开展的FAST脉冲星巡天项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 脉冲星搜索是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针对FAST设备性能,模拟FAST脉冲星巡天,优化巡天方案,对即将开展的FAST脉冲星巡天项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Parkes多波束巡天、Parkes中纬度巡天和Parkes高纬度巡天的结果,利用脉冲星分布模拟软件包PsrPopPy,模拟得到了银河系中正常脉冲星和毫秒脉冲星的空间分布样本,并根据FAST设备参数进行了虚拟观测。结果表明,使用FAST 19波束接收机漂移扫描观测模式,在中心频率为1250MHz,带宽为400 MHz,每波束扫描时间为13.5 s,有效积分时间为6.0 s的情况下,在赤纬为-14~?12′~65~?48′天区内,可发现1600颗正常脉冲星和238颗毫秒脉冲星。为获得银河系中脉冲星自旋演化的样本,使用evolve代码进行了再次模拟。设置相同的观测参数的情况下,在全天范围内模拟探测到孤立正常脉冲星1749颗,并得到其在P-P图上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脉冲星 脉冲星模拟 脉冲星巡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FAST促动器油缸装配机器人运动学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启嘉 王启明 雷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072-8078,共7页
促动器作为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主动反射面变形的驱动装置,共计2225台,是世界罕见的野外台站大规模应用的设备群。针对促动器油缸组件的实际装配需求,采用D-H法建立... 促动器作为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主动反射面变形的驱动装置,共计2225台,是世界罕见的野外台站大规模应用的设备群。针对促动器油缸组件的实际装配需求,采用D-H法建立油缸装配机器人的关节空间;采用解析法求出装配机器人逆运动学的部分解析解;采用基于自适应多种群的遗传算法通过建立多目标函数得到了其余数值解。结果证明,给出的逆运动学模型正确;相比单种群、定算子概率、定迭代次数的传统遗传算法,给出的改进自适应多种群遗传算法稳定性好、收敛快、求解精度高。研究结果为FAST液压促动器油缸装配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规划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相似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遗传算法 油缸装配机器人 运动学 促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选址洼地地形搜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博勤 严召进 +3 位作者 谢晶 刘宏 宋小庆 向喜琼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8,共9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中国天眼”举世瞩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再建造几个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那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探测的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中国天眼”举世瞩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再建造几个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那么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探测的灵敏度,也可以提高分辨率,从而拓展射电天文研究领域,这正是当前中国射电天文科学家的期盼,FAST型大射电望远镜选址洼地地形搜寻就是为实现这一期盼而开展的前期研究。当前,可以共享的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资源已经实现洲际覆盖,且有不同的地面分辨率供选择;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了地形数据DEM处理分析能力大大增强,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分析表达实现了可仿真。为此,通过比较分析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Arecibo radio telescope,Arecibo)和FAST望远镜工程结构尺度、台址岩溶洼地地形的形态特点,提出500 m口径望远镜的理想洼地地形条件;在评价分析网络共享DEM地形数据的分辨率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总结认为省级区域大射电望远镜选址以30 m分辨率的ASTER_GDEMV3数据为宜;在贵州全省大型洼地地形搜寻研究中,开发了基于ArcGIS平台提取洼地地形特征参数和拟合填挖方、叠合剖面等定量分析专题模块,归纳了应用ArcGIS主要工具搭建专题模块的关键步骤。研究结果解决了省级区域大型岩溶洼地地形搜寻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岩溶洼地 DEM 地形参数 填挖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VLBI系统和观测研究
10
作者 陈如荣 张海燕 +4 位作者 金乘进 高智胜 朱岩 岳友岭 朱凯 《深空探测学报》 2020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完成验收并正式运行,而甚长基线干涉观测是FAST的核心课题之一,FAST可以为甚长基线观测网提供重要贡献。为了发挥FAST在甚长干涉观测网中的作用,总结了国际上其他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主要研究成果,结... 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完成验收并正式运行,而甚长基线干涉观测是FAST的核心课题之一,FAST可以为甚长基线观测网提供重要贡献。为了发挥FAST在甚长干涉观测网中的作用,总结了国际上其他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FAST的特点,挑选适合FAST的研究课题;介绍了FAST现有的VLBI观测系统,和天马望远镜进行的VLBI干涉条纹;讨论了FAST VLBI系统的发展,包括未来适合FAST参与的VLBI观测网。研究最终挑选到了适合FAST VLBI的6个研究课题;应用FAST与天马望远镜获得了首条VLBI干涉条纹;FAST在CVN、EVN、LBA的VLBI观测方面,可发挥其极高灵敏度的优势;研究发现附近的小天线可为FAST参加相位参考观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VLBI 相位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的恒星质量和恒星形成率计算方法之间的对比
11
作者 李翠环 李国栋 +1 位作者 蔡肇伟 单增罗布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0,共9页
针对斯隆数字巡天计划中有测光及光谱认证的正常星系的样本,利用天文多波段巡天数据,分别使用恒星质量和恒星形成率(SFR)的数种不同计算方法,从原理到结果进行相互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的恒星质量估算方法的结果相互差异并不显著,然而SF... 针对斯隆数字巡天计划中有测光及光谱认证的正常星系的样本,利用天文多波段巡天数据,分别使用恒星质量和恒星形成率(SFR)的数种不同计算方法,从原理到结果进行相互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的恒星质量估算方法的结果相互差异并不显著,然而SFR的不同方法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且重要的误差。因此,在对星系间SFR进行相互比较,或是研究星系演化时的SFR分析时,应使用相类似的观测数据资料,以及同一种SFR估算方式,避免不同估算方式的偏差造成的错误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 恒星质量 恒星形成率 星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暴矮星系NGC 5253周围的中性氢气体分布
12
作者 沃佳怡 蔡肇伟 +1 位作者 左沛 陈天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 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系。为研究这两个星系之间可能存在的HI气体连接,从绿岸望远镜获得了射电L波段对NGC 5253周围的HI成图数据,探测到NGC 5253和M 83之间可能存在的7个HI气体云团。这些HI气体云团候选体主要分布在东北方向,由NGC 5253延展至距离超过60 kpc外。这些气体云团可能在触发矮星系NGC 5253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相互作用 恒星形成 中性氢气体 NGC 52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联合估计噪声子空间的MUSIC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思秀 郭文强 +1 位作者 汪晓洁 张传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2-287,共6页
针对在宽带短脉冲情况下频域MUSIC波束形成过程中噪声子空间估计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联合估计噪声子空间的MUSIC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线列阵接收数据构造时域复解析数据;然后根据增广数据构造方法和空间滑动的方法,... 针对在宽带短脉冲情况下频域MUSIC波束形成过程中噪声子空间估计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联合估计噪声子空间的MUSIC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线列阵接收数据构造时域复解析数据;然后根据增广数据构造方法和空间滑动的方法,在时域数据长度更短的情况下,稳定实现噪声子空间估计;最后根据估计出的噪声子空间含有的正交特性,通过单位矩阵与噪声特征向量相乘来得到相应波束。数值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频域MUSIC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减少了稳定获取噪声子空间所需的快拍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检测性能,提高了MUSIC波束形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IC波束形成 宽带短脉冲 时域复解析 时空联合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缝隙天线在PAF馈源中的应用
14
作者 马月 庞峰 +2 位作者 王君 于京龙 彭勃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432,共9页
对直线缝隙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和优化设计,并制作出实验样机单元。从天线馈电部分分析入手,采用同轴探针馈电方式,内导体利用多个匹配环来改善工作带宽。与传统直线缝隙天线相比,天线主体增加了腔体缝隙结构,实现了天线样机4~12 ... 对直线缝隙天线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和优化设计,并制作出实验样机单元。从天线馈电部分分析入手,采用同轴探针馈电方式,内导体利用多个匹配环来改善工作带宽。与传统直线缝隙天线相比,天线主体增加了腔体缝隙结构,实现了天线样机4~12 GHz频段三个倍频程的带宽,E和H面方向图仿真与测试基本一致。全频段最大增益值在4~8 dBi之间,达到了宽带阵列天线的设计要求,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馈源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缝隙天线 馈电 宽带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团簇星测定超新星遗迹距离
15
作者 雷贤欢 朱辉 +2 位作者 单素素 张海燕 田文武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20,共16页
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remnants, SNRs)是星际介质的重要来源,是理解超新星爆发机制、银河系宇宙线的加速和星际介质中化学元素丰度的重要载体。对SNRs距离的准确测量能对遗迹的其他物理参数进行更好的约束。在目前已经证认的SNRs和新... 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remnants, SNRs)是星际介质的重要来源,是理解超新星爆发机制、银河系宇宙线的加速和星际介质中化学元素丰度的重要载体。对SNRs距离的准确测量能对遗迹的其他物理参数进行更好的约束。在目前已经证认的SNRs和新发现的SNRs候选体中,有约1/3的SNRs及候选体有比较可靠的距离测量信息。通常测量SNRs距离的主要方法有3种:运动学方法、Σ-D关系法、消光-距离法。近几年,基于消光-距离的测距原理,利用红团簇星作探针来测量SNRs距离的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红团簇星是一类正处于He核燃烧阶段的小质量恒星,它们的绝对光度和本征颜色弥散小,很容易被识别出,故常被用来作为标准烛光进而测量天体的距离。介绍了目前SNRs测距的进展,总结了利用红团簇星测量SNRs距离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遗迹 消光-距离 红团簇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射电源0400+258的毫角秒尺度偏振研究
16
作者 李宇航 张海燕 +1 位作者 陈如荣 陈天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对致密射电源0400+258进行5 GHz和8 GHz双频段偏振观测,获得毫角秒尺度的辐射强度分布图像,并首次得到这个射电源在5 GHz和8 GHz频段的偏振矢量分布结果。源0400+258呈现单侧核—喷流结构,偏振辐射集中在射电核... 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对致密射电源0400+258进行5 GHz和8 GHz双频段偏振观测,获得毫角秒尺度的辐射强度分布图像,并首次得到这个射电源在5 GHz和8 GHz频段的偏振矢量分布结果。源0400+258呈现单侧核—喷流结构,偏振辐射集中在射电核附近。通过4个频率的偏振分布,首次获得该源毫角秒尺度的旋转量分布。移除介质的影响后,得到该源内禀磁场结构,磁场方向大致沿着喷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观测 致密射电源 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双脉冲星候选体PSRJ1906+0746的物理性质
17
作者 杨佚沿 李菂 陈黎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5,共8页
PSR J1906+0746是2006年发现的一颗自旋周期为144 ms的射电脉冲星,由于探测到的是第2颗形成的非自转加速伴星,主星和伴星组成的系统极有可能成为另一对双脉冲星.从PSR J1906+0746的基本物理量出发,针对性地对比研究双中子星和脉冲双星(... PSR J1906+0746是2006年发现的一颗自旋周期为144 ms的射电脉冲星,由于探测到的是第2颗形成的非自转加速伴星,主星和伴星组成的系统极有可能成为另一对双脉冲星.从PSR J1906+0746的基本物理量出发,针对性地对比研究双中子星和脉冲双星(包括中子星-白矮星)的磁场-周期关系,大致得出他们的演化路径;其次通过双中子星的形成机制以及双星形成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假定非自转加速的伴星形成于电子俘获,得出伴星前身星的质量约为1.57 M⊙,在形成双中子星系统过程中损失了约0.23 M⊙.这可能是由于电子俘获能量较低,不能抗衡伴星的引力束缚能,最终抛出物质没有逃逸,形成了一个椭圆环,成功解释了在X射线波段观测到的围绕着PSR J1906+0746的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中子 脉冲星 个别 PSRJ1906+0746 星际介质 普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星候选样本分类方法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元超 郑建华 +1 位作者 潘之辰 李明涛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3期203-211,218,共10页
脉冲星搜索是射电天文学中的重要前沿领域。随着现代搜索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可以接收到更弱的信号,如何从海量信号中准确地识别出脉冲星疑似信号成为一个挑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脉冲星候选样本分类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状态,归纳总结... 脉冲星搜索是射电天文学中的重要前沿领域。随着现代搜索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可以接收到更弱的信号,如何从海量信号中准确地识别出脉冲星疑似信号成为一个挑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脉冲星候选样本分类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状态,归纳总结了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处理方法:人工识别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脉冲星候选样本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氢原子自吸收研究
19
作者 谢津津 李菂 左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综述了作为星际介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冷HI的自吸收现象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历程,分析总结了其与其他星际介质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一类特殊的自吸收现象--HI窄线自吸收。HI自吸收因为能够反映冷星际介质中HI的温度、柱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综述了作为星际介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冷HI的自吸收现象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历程,分析总结了其与其他星际介质的关系,并着重介绍了一类特殊的自吸收现象--HI窄线自吸收。HI自吸收因为能够反映冷星际介质中HI的温度、柱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研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展望了新一代望远镜(如FAST和SKA等)对HI自吸收的研究前景。以恒星形成的理想研究对象红外暗云为例,根据其物理性质和FAST的观测能力,估算出约4 kpc处红外暗云中能够观测到HI窄线自吸收的比例(53%)。这一数值略小于与近距离暗云中的HI窄线自吸收特征比例。在更远距离和更多的天区中认证HI窄线自吸收对于研究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中性氢自吸收 恒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山南射电望远镜选址和电磁环境监测
20
作者 李建斌 王芮 +2 位作者 宁长春 单增罗布 陈天禄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2年第4期95-101,共7页
中国近期建造和预研了若干大口径单天线和阵列射电望远镜。为了使射电望远镜得到最优的电磁环境,需要将望远镜台址选择在偏远地区,并持续进行电磁环境的保护。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山脉众多,海拔高差值好,存在潜在优秀的射电望远镜台址,通... 中国近期建造和预研了若干大口径单天线和阵列射电望远镜。为了使射电望远镜得到最优的电磁环境,需要将望远镜台址选择在偏远地区,并持续进行电磁环境的保护。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山脉众多,海拔高差值好,存在潜在优秀的射电望远镜台址,通过踏勘后,对候选台址进行了科学化的电磁环境测试。文章论述了电磁环境测量系统的组成和系统参数,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使用电磁环境测量设备对山南射电望远镜候选台址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测量数据分析了望远镜侯选台址附近的射电干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 选址 电磁环境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