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岩峰 刘波 +2 位作者 李峰 李立钢 丘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为了更准确地从两幅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中检测出地物的变化情况 ,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 .即 :统计检验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局部回归方法应用于两幅不同时间遥感图像中的同一感兴趣矩形区域 ,当回归系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时 ... 为了更准确地从两幅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遥感图像中检测出地物的变化情况 ,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 .即 :统计检验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局部回归方法应用于两幅不同时间遥感图像中的同一感兴趣矩形区域 ,当回归系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时 ,这些图像区域被分割成更小的子区域 与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 ,统计检验法不仅与脉冲噪音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遥感图像 子区 变化情况 矩形区域 地物 分割 不同时间 局部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不变矩的特征图象配准算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静 丘江 +1 位作者 王岩飞 刘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针对图象差异较大的光学图象与合成孔径雷达图象 (SAR)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图象配准的算法 ,包括特征提取、匹配、控制点选取、变换系数计算和误差计算等步骤 在特征提取中 ,对于雷达图象需要进行预处理并采用LOG提取图象轮... 针对图象差异较大的光学图象与合成孔径雷达图象 (SAR)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图象配准的算法 ,包括特征提取、匹配、控制点选取、变换系数计算和误差计算等步骤 在特征提取中 ,对于雷达图象需要进行预处理并采用LOG提取图象轮廓 在匹配算法中 ,以线性不变矩作为特征量 ,对现有基于图象轮廓特征的匹配算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上海浦东地区的Radarsat 1S2模式图象与LandsatTM 5波段图象作为待配准图象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光学图象与SAR图象的配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不变矩 光学图象 合成孔径雷达 图象配准 匹配算法 特征提取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不变矩及其在图象识别中的应用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静 丘江 +1 位作者 王岩飞 刘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6-339,共4页
在讨论线性不变矩基本性质的基础上 ,对于利用其轮廓信息即能较好描述的图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不变矩的目标识别算法 .该算法包括目标二值化、轮廓提取、线矩计算和分类识别等步骤 .仿真试验表明 ,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良好的... 在讨论线性不变矩基本性质的基础上 ,对于利用其轮廓信息即能较好描述的图象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不变矩的目标识别算法 .该算法包括目标二值化、轮廓提取、线矩计算和分类识别等步骤 .仿真试验表明 ,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良好的抗干扰性 ,计算效率远高于传统方法 ,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矩 矩不变量 边缘图象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非抽取提升结构小波变换图象融合算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静 王岩飞 刘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8-731,共4页
遥感图象的数据融合是当前图象处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对提升小波变换的原理和特点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 ,将IHS变换与非抽取提升结构小波变换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象融合方法 实验证明 ,与其他用于图象融合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 遥感图象的数据融合是当前图象处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对提升小波变换的原理和特点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 ,将IHS变换与非抽取提升结构小波变换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象融合方法 实验证明 ,与其他用于图象融合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相比较 ,本算法可以在得到良好融合性能的同时 ,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非抽取小波变换 提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光影明暗度获得物体表面形状的快速算法
5
作者 胡岩峰 刘波 +1 位作者 李峰 孟成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85-988,共4页
由Netwon Raphson迭代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由光影明暗度恢复物体表面形状的快速算法 此算法的思路为先将表面梯度 (p ,q)离散近似 ,然后再对深度Z(x ,y)基础上的反射函数实施线性化 ,从而大大降低了传统算法的复杂性 ,提高了速度 ,同... 由Netwon Raphson迭代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由光影明暗度恢复物体表面形状的快速算法 此算法的思路为先将表面梯度 (p ,q)离散近似 ,然后再对深度Z(x ,y)基础上的反射函数实施线性化 ,从而大大降低了传统算法的复杂性 ,提高了速度 ,同时又保持了所恢复的物体表面形状的准确性 实验证明此算法是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图形 离散近似 形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