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制造业对美国中间品供应链依赖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鑫茹 蒋雪梅 杨翠红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6,共24页
本研究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公布的2016年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基于反事实分析方法模拟测算美国电子信息行业和全行业不同程度切断对中国的中间品供应而给产业链下游部门带来的产出影响,以此分析中国制造... 本研究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公布的2016年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基于反事实分析方法模拟测算美国电子信息行业和全行业不同程度切断对中国的中间品供应而给产业链下游部门带来的产出影响,以此分析中国制造业对美国中间品的供应链依赖效应,同时警示中美脱钩所引致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断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依赖 中间品进口 中美脱钩 电子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PDA分解法 被引量:41
2
作者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05-1713,共9页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PDA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原创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彦斌 洪永淼 +7 位作者 黄少安 刘金全 吕炜 宋铮 田国强 万广华 薛涧坡 张晓波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90,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的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在优先资助领域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事实和数据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经济发展与分配、消费关系的演变规律”、“国家治理框架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互动发展规律”、“经济稳定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及其演变”、“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等六个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每个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一般规律 原创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平均方法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新雨 邹国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2,共6页
模型平均方法是当代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界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和最新的模型平均方法,并把它们应用于我国的粮食产量预测,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测效果,说明模型平... 模型平均方法是当代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界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和最新的模型平均方法,并把它们应用于我国的粮食产量预测,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测效果,说明模型平均方法为准确的预测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将对规避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偏差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平均 组合预测 权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及波特假说的再检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丹 王维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2-959,共8页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 以二氧化碳为非期望产出,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环境规制强度指数、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技术效率、环境规制成本及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波特假说的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环境技术效率呈现东-东北-中-西依次递减的演变格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规制成本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全国及四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支持了波特假说的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只有中部区域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西部区域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的规制过高会对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环境技术效率变化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均支持波特假说的存在,碳排放规制强度的加强,会推动各地区在不同时期追赶最优生产前沿面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技术效率 环境规制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波特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曦 谢雯 +7 位作者 庞叶 张珣 李大伟 郑桂环 何菊香 郭丽 徐山鹰 汪寿阳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根据截至2006年11月的海关统计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我国2007年进出口、中美、中欧之间的进出口,以及部分主要商品的进出口进行了测算。选此文为本期封面文章,指在新年开局之际给广大读者对我国进出口整体形势判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出口形势分析 预测 海关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模型 进出口 封面文章 形势判断 中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集聚对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晓硕 宇超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62-1570,共9页
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决定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理论、计量模型,构建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内部集聚度指数以及反映市场规模效应的外部集聚度,深入研究了空间集聚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经... 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决定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理论、计量模型,构建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内部集聚度指数以及反映市场规模效应的外部集聚度,深入研究了空间集聚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単位GDP工业COD、工业SO_2、工业烟尘和粉尘污染排放强度;内部集聚度对工业COD排放强度差距的贡献为负,是缩小工业COD排放强度差距的因素,而外部集聚度的贡献为正,表明随着集聚外部性的增强,区位的重要性更大地体现在不同区域间的相互关联上,即市场规模效应;外部集聚度对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工业污染排放强度 夏普利值 门限效应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视角下中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范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77-3186,共10页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36... 从工业行业存在技术异质特征出发,在全局DEA分析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理论的M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1~2012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分解构成,并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其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36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3%,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清洁型生产行业、中污染生产行业、污染密集型行业依次递减的发展格局,群组间技术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减趋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是推动前沿面扩张的主力行业;增长动力分析显示,工业行业存在投入要素利用的规模经济,工业行业"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深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微弱,FDI抑制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行业集中度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群组的技术异质性导致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前沿 技术异质性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MML生产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集聚的工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地区收入差异及门槛回归的检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硕 王维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12期15-23,共9页
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经济集聚的工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工资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东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 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经济集聚的工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工资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东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市场范围的重要性;中西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并不存在替代关系,验证了分工模式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了Williamson的"倒U假说"与Krugman和Elizondo的"对外开放假说"显著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资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效率、外部性与区域收入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硕 王维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5期82-88,共7页
从空间效率和外部性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收入差异问题,以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工资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2000—200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各种类型的市场潜能(金融外部性或空间效率)、就业密度(技术外部性)和... 从空间效率和外部性的角度来探讨区域收入差异问题,以新经济地理学经典的工资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2000—200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各种类型的市场潜能(金融外部性或空间效率)、就业密度(技术外部性)和地区工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样本还是分地区样本,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在分样本中,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除中西部地区,国外市场潜能(出口开放)和国内市场潜能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不同分位点处,不同区域下的解释变量对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市场潜力 外部性 工资差异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统计建模进行旅游研究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新雨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共2页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统计建模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分析旅游行业调查数据的主要工具。使用统计建模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认识数据背后所蕴藏的规律,
关键词 旅游研究 使用统计 建模 国际范围 调查数据 旅游行业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
12
作者 张嘉为 齐晓楠 +5 位作者 张珣 赵琳 李斌 车欣薇 徐山鹰 汪寿阳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出口形势分析 预测 贸易保护主义 对外贸易总额 海关统计数据 进出口总值 金融危机 国际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莉莉 张珣 乔柯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文章利用时差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金融指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沪深300流动性、期限利差等金融指标相对于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领先性。为了提高先行指标筛选的有效性与客观性,将PageRank算法的... 文章利用时差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金融指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沪深300流动性、期限利差等金融指标相对于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领先性。为了提高先行指标筛选的有效性与客观性,将PageRank算法的思想引入到经济先行指标筛选中,对主要金融经济指标的领先强度进行打分与分层,并根据筛选结果合成新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数。转折点识别和峰谷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以来该指数相对于CEMAC先行指数具有更长且更稳定的领先期,对于经济运行的转折点具有更好的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景气分析 先行指数 PAGERANK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关系、知识协奏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嘉慧 孙少龙 汪寿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3,共10页
知识关系和知识协奏能力影响着共享知识的利用价值及利用效率,也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文章结合知识学习过程,将知识关系分为知识相似性和知识互补性,以2010—2022年联合申请过专利的中国深沪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 知识关系和知识协奏能力影响着共享知识的利用价值及利用效率,也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文章结合知识学习过程,将知识关系分为知识相似性和知识互补性,以2010—2022年联合申请过专利的中国深沪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知识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知识协奏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相似性在知识识别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影响;知识互补性主要作用于知识吸收阶段,对企业创新绩效呈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协奏能力强化了知识相似性和知识互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相似性更能促进大规模企业的创新绩效,而知识互补性更能促进小规模企业的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关系 知识相似性 知识互补性 知识协奏能力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8年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 被引量:49
15
作者 肖东洋 牛海鹏 +2 位作者 闫弘轩 樊良新 赵素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71-281,F0004,共12页
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对科学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以具有中游和下游双重属性的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变... 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对科学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以具有中游和下游双重属性的黄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弦图(Chord Diagram)可视化模型及重心迁移模型,探讨了近30年黄河流域(河南段)土地覆被变化的流量、流向、多样性程度及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粮食保障用地(约55%)和生产生活用地(约10%)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生态保育用地(约35%)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山地。2)1990-2018年间旱地的流出和流入行为均体现出显著的主导性,水田、水域和草地以流出行为为主导,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以流入行为为主导。3)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在整个时期内具有明显的区域带动效应。4)粮食保障用地和生态保育用地的重心均向西迁移且面积呈减少趋势,说明下游平原地带的优质耕地减少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逐步减弱;生产生活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城镇用地重心向东迁移表明下游各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活跃,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重心向西迁移表明中游的人口规模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时空格局 弦图 重心迁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灾害经济影响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丁先军 杨翠红 祝坤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灾害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ARIO(adaptive regional input-output)模型,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产品供需平衡和灾后生产能力限制的灾害经济影响评价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汶川地震经济影响做了尝试性的...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灾害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ARIO(adaptive regional input-output)模型,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产品供需平衡和灾后生产能力限制的灾害经济影响评价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汶川地震经济影响做了尝试性的计算。该模型克服了传统投入-产出模型生产结构不变的约束,同时也避免了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过度优化社会资源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灾害损失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贸易隐含碳排放格局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7
作者 蒋雪梅 刘轶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6,共8页
基于覆盖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WIOT),本文实证比较了1995年和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分解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对各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的变化进... 基于覆盖全球40个主要经济体的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WIOT),本文实证比较了1995年和2008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分解方法从时间维度上对各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单位增加值的隐含碳排放呈现下降趋势,但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出口单位增加值所承担的隐含碳排放远高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在碳减排技术上的相对差距,因此从全球角度,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技术"转移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的关键且有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全球范围投入产出表 结构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若干重要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锡康 王会娟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12期1737-1740,1748,共5页
主要介绍了我国学者陈锡康研究员所创立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若干重要应用,重点介绍了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管理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关键词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粮食产量预测 对外贸易 教育 水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理论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锡康 王会娟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11期1579-1583,1659,共6页
主要介绍了我国学者陈锡康研究员所创立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从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方面完整地阐述了投入占用产出思想、模型。
关键词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静态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我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的背后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会娟 陈锡康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701,共8页
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通过对非农就业人数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我国在1997-2002年阶段以及2002-2007年阶段非农就业人数增加的背后支撑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GDP和消费等最终需求构成项的总量对就业的拉动效果在两个... 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通过对非农就业人数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我国在1997-2002年阶段以及2002-2007年阶段非农就业人数增加的背后支撑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GDP和消费等最终需求构成项的总量对就业的拉动效果在两个阶段均很明显,但是1997-2002年阶段的GDP的贡献率高于2002-2007年阶段的GDP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人数 投入占用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