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成都黏土”粒度记录的约500kaBP的干旱化增强事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胜利 方小敏 +1 位作者 史正涛 宋春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恶化的重要标志。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成都黏土粒度记录的研究,及与黄土高原地区粒度记录的对比,表明该地区的粒度记录都在约500kaBP时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粒度增大、粗颗粒含量增加的变...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恶化的重要标志。对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成都黏土粒度记录的研究,及与黄土高原地区粒度记录的对比,表明该地区的粒度记录都在约500kaBP时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粒度增大、粗颗粒含量增加的变化,表明东亚地区约500kaBP以来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干旱化增强事件,推测青藏高原在中更新世强烈隆升进入冰冻圈,导致中下层西风环流显著分叉绕流以及随后的进一步强化,是亚洲内陆干旱化阶段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黏土 干旱化 青藏高原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黄土土壤容重的测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昝金波 杨胜利 +3 位作者 方小敏 李香钰 杨一博 迟云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黄土和古土壤的容重,不仅可以反映东亚冬、夏季风强度的变化,而且还是计算粉尘沉积通量的基础,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土土壤容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而作为黄土高原主要源区... 黄土和古土壤的容重,不仅可以反映东亚冬、夏季风强度的变化,而且还是计算粉尘沉积通量的基础,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土土壤容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而作为黄土高原主要源区的中国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关于土壤容重的测量方法以及古气候意义涉及的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亚洲内陆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测量的理想方法,并发现该区的黄土容重值同粒度以及磁化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与黄土高原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源区干旱程度的变化,季风强度对容重的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 极端干旱区 昆仑山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