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科学数据集成和共享 |
熊安元
冯爱霞
高梅
高峰
张志强
何文春
马伟强
孙方林
张文华
刘娜
赵煜飞
刘媛媛
陈东辉
杨和平
杨笛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2
|
全球变化下青藏高原湖泊在地表水循环中的作用 |
朱立平
彭萍
张国庆
乔宝晋
刘翀
杨瑞敏
王君波
|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6
|
|
3
|
陆面模式CLM4.5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表能量交换模拟性能的评估 |
谢志鹏
胡泽勇
刘火霖
孙根厚
杨耀先
蔺筠
黄芳芳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7
|
|
4
|
WRF湖泊模型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的适用性研究 |
方楠
阳坤
拉珠
陈莹莹
王君波
朱立平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5
|
|
5
|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青藏高原西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 |
武振波
徐涛
武澄泷
张明辉
田小波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6
|
中国暴雨的科学与预报:改革开放40年研究成果 |
罗亚丽
孙继松
李英
夏茹娣
杜宇
杨帅
张元春
陈静
代刊
沈学顺
陈昊明
周菲凡
刘屹岷
傅慎明
吴梦雯
肖天贵
陈杨瑞雪
黎慧琦
李明鑫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3
|
|
7
|
梯度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
耿晓东
旭日
|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8
|
碎屑锆石U-Pb年龄有效性初探——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酒西盆地为例 |
王亚东
张涛
袁四化
刘晓燕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9
|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风急流关系研究 |
樊威伟
马伟强
郑艳
杨智敏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0
|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
荀学义
胡泽勇
崔桂凤
张和平
胡英华
杨保成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1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降水的水汽来源变化研究进展 |
汤秋鸿
刘宇博
张弛
苏凤阁
李颖
高艳红
李文弘
陈德亮
|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1
|
|
12
|
青藏高原调控区域能量过程和全球气候的机理 |
刘屹岷
李伟平
刘新
王晓聪
FU Rong
LIU Ping
|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3
|
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
韩熠哲
马伟强
王炳赟
马耀明
田荣湘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7
|
|
14
|
基于遥感与GIS的青藏高原典型电网工程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
曾业隆
周全
江栗
张扬建
俎佳星
谭伟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15
|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张修政
董永胜
王强
但卫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6
|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戈壁下垫面上实际蒸散发量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关系研究! |
郭晨露
马耀明
马伟强
张烺
韩存博
孟纯纯
徐超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7
|
1961—201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徐丽娇
胡泽勇
赵亚楠
洪潇宇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1
|
|
18
|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 |
任娇
王小萍
王传飞
龚平
姚檀栋
|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9
|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冻融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刘火霖
胡泽勇
杨耀先
王愚
孙根厚
黄蓉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20
|
GLDAS资料驱动的Noah-MP陆面模式青藏高原地表能量交换模拟性能评估 |
胡伟
马伟强
马耀明
谢志鹏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