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电石渣和盐湖氯化镁制备金属镁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祁米香 唐宏学 +3 位作者 王树轩 李波 赵增兵 王舒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盐湖水氯镁石和电石渣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再将此混合物经中低温煅烧得到炼镁用煅白,然后配入一定比例的硅铁、萤石并压制成团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真空还原制备金属镁。结果表明,本工艺的还原收率... 以盐湖水氯镁石和电石渣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再将此混合物经中低温煅烧得到炼镁用煅白,然后配入一定比例的硅铁、萤石并压制成团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真空还原制备金属镁。结果表明,本工艺的还原收率、料镁比与白云石水平相当,工艺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合成煅白的钙镁比0.85、煅烧温度850℃、煅烧时间1.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氯镁石 电石渣 金属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区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及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余冬梅 祁兆鑫 +4 位作者 刘亚斌 杨幼清 李淑霞 胡夏嵩 付江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7-165,共9页
为探讨高寒干旱环境下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以及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选取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尕斯库勒盐湖区作为研究区,筛选出芦苇、海韭菜、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5种优势盐生植物作为试验供试种,对其进行了室内... 为探讨高寒干旱环境下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以及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选取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尕斯库勒盐湖区作为研究区,筛选出芦苇、海韭菜、无脉苔草、赖草和洽草5种优势盐生植物作为试验供试种,对其进行了室内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剪试验,分析了复合体容重、含水量、根长密度(RLD)、根重密度(RWD)和根面积比(RAR)5种因素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法进一步评价了上述5种因素对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摩擦角φ值与影响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容重为0.740,0.879,含水量为0.698,0.849,根重密度为0.692,0.609,根长密度为0.655,0.519,根面积比为0.631,0.569;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与5种影响因素容重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显著。其中芦苇根系增强土体粘聚力c值作用相对较为显著,其根系在土体中呈近似垂直状分布,故在试样中根系多数穿过剪切面,即当复合体发生剪切变形时,试样中根系基本均能起到抵抗剪切变形作用。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有效防治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发生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尕斯库勒盐湖区 盐生植物 根—土复合体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冰期以来中亚西风区东部水文气候年代际变化研究
3
作者 李浩然 蓝江湖 +6 位作者 程鹏 Kashif Hayat 吴小辉 王乐 田绒 李建森 郑艳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103,共25页
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特征,受中纬西风环流控制的中亚西风区在该尺度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其水文气候年代际变化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系统研究中亚西风区近数百年水文气候年代际演变特征,对于理解全... 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特征,受中纬西风环流控制的中亚西风区在该尺度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其水文气候年代际变化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系统研究中亚西风区近数百年水文气候年代际演变特征,对于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效应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中亚西风区东部树轮、冰芯、湖泊沉积、石笋等46条高分辨率地质记录,结合多窗谱分析等方法,综合探讨小冰期以来该区域水文气候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中亚西风区东部小冰期水文气候变化存在10~35 a和45~82 a的年代际气候周期,现代暖期则以10~35 a周期为主,且区域内部呈现显著空间差异,现代暖期整体表现为暖湿化趋势。小冰期-现代暖期转换期(1800—1920 AD)普遍存在“干旱-湿润-干旱”的年代际转型过程,其中1910s极端干旱事件具有区域普遍性。太阳活动调控的北大西洋涛动相位变化和中纬西风环流南-北摆动对该区域水文气候年代际变化起了主导作用,火山活动对极端事件存在调制效应,而人类活动可能对现代暖湿化起了更重要贡献。本研究为理解中亚西风区气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了多载体证据,未来需结合更多高分辨率地质记录与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量化自然与人类活动对水文气候年代际变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期 现代暖期 水文气候 年代际 中亚西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15 K下KBr-CaBr_(2)-SrBr_(2)-H_(2)O四元体系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秋叶 崔瑞芝 +2 位作者 聂国亮 任红保 李武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1-797,共7页
青海柴达木盆地深部地下卤水中富含大量钾、钙、锶、溴等元素,是极具综合利用价值的液态矿产资源,可作为钾盐潜在开发资源。本文根据该地下卤水的组成特点,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四元体系KBr-CaBr_(2)-SrBr_(2)-H_(2)O在298.15 K时溶解... 青海柴达木盆地深部地下卤水中富含大量钾、钙、锶、溴等元素,是极具综合利用价值的液态矿产资源,可作为钾盐潜在开发资源。本文根据该地下卤水的组成特点,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四元体系KBr-CaBr_(2)-SrBr_(2)-H_(2)O在298.15 K时溶解度和相平衡规律进行详细的研究。测定该体系各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平衡固相组成,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相应的稳定平衡相图和水含量图。该四元体系在298.15 K下没有复盐和固溶体生成,其平衡相图中有一个共饱点,三条单变量曲线,和三个固相结晶区(KBr、CaBr_(2)-6H_(2)O、SrBr_(2)-6H_(2)O)。基于Pitzer模型,对该四元体系在298.15 K下的溶解度进行模拟计算,绘制出计算相图,计算相图与实验相图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 相图 溴化物 卤水矿物体系 深部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肖江 贾永忠 +3 位作者 石成龙 王兴权 姚颖 景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9,共11页
锂同位素(~6Li和~7Li)是核能源开发所需要的重要原料,在能源、环境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已报道的化学交换分离锂同位素方法中,对锂汞齐法、溶剂萃取法、离子色层交换法和膜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类和评述,详细分... 锂同位素(~6Li和~7Li)是核能源开发所需要的重要原料,在能源、环境和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已报道的化学交换分离锂同位素方法中,对锂汞齐法、溶剂萃取法、离子色层交换法和膜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类和评述,详细分析了各种化学交换法的分离机理和特点。结果表明,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的分离效应与体系中络合剂与锂离子键合作用相关,锂汞齐法会因环境问题将被其他无汞分离体系取代。此外,溶剂萃取法、离子色层交换法和膜法都具有较大的分离效应,均是非常有前景的锂同位素分离方法。最后,对锂同位素分离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新型螯合剂设计合成,不同分离工艺的联用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分离机理中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化学交换 分离 萃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亚硫酸钠解决氯气二次污染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效瑛 祁米香 +3 位作者 刘建国 杨占寿 李波 童秀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46,共6页
工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含氯废气,生成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不稳定,容易再次释放出二次氯气污染。文中采用模拟的碱性亚硫酸钠生产废液还原吸收氯气,检测吸收后的气体是否出现氯气报警,分析吸收尾液中的次氯酸根,来... 工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含氯废气,生成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不稳定,容易再次释放出二次氯气污染。文中采用模拟的碱性亚硫酸钠生产废液还原吸收氯气,检测吸收后的气体是否出现氯气报警,分析吸收尾液中的次氯酸根,来检测吸收的效果和吸收尾液的化学稳定性,研究了不同氢氧化钠与亚硫酸钠摩尔配比下的氯气吸收后的氯离子、硫酸钠以及残余的亚硫酸根、次氯酸根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碱性亚硫酸钠废液吸收后的尾液中不再含有次氯酸根,有效地避免二次氯气污染的产生,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氯气污染 工业废液 亚硫酸钠 次氯酸根 以废治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矿区草本植物根系增强排土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幼清 胡夏嵩 +5 位作者 李希来 王涛 刘昌义 刘亚斌 李淑霞 余冬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3,共9页
为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对增强高寒地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以及相关因素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青海境内祁连山北缘江仓露天煤矿排土场为试验区,在排土场边坡组合种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冷地早熟禾... 为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对增强高寒地区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以及相关因素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青海境内祁连山北缘江仓露天煤矿排土场为试验区,在排土场边坡组合种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冷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 2种草本植物,在边坡3个不同位置处分别制取不含根系素土和根-土复合体试样进行直剪试验,探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植物根系数量与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边坡海拔升高,坡面浅层素土和根-土复合体试样的密度和砂粒含量呈显著增加,含水率、粉粒和黏粒含量显著降低;(2)与边坡素土试样抗剪强度相比,坡底、坡中和坡顶位置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增幅分别为4. 09%、18. 92%和0. 69%;(3)在素土和根-土复合体试样中,含水率与黏聚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943和-0. 969;土体中砂粒含量与内摩擦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940和0. 926;(4)坡底至坡顶位置处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与素土相比,增幅分别为29. 23%,54. 40%,26.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排土场边坡 草本植物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植物护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分离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清龙 黄雪莉 +4 位作者 董明哲 李军 吴志坚 聂国亮 刘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6,共5页
介绍了硼的基本属性、来源、存在形式、对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及吸附法分离硼的意义。目前研究和开发的硼分离技术有酸化法、碱沉淀法、萃取法、逐级结晶法、浮选法、反渗透法和吸附法。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法以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操... 介绍了硼的基本属性、来源、存在形式、对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及吸附法分离硼的意义。目前研究和开发的硼分离技术有酸化法、碱沉淀法、萃取法、逐级结晶法、浮选法、反渗透法和吸附法。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法以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最有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吸附剂 吸附 分离 脱盐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盆地黄土区边坡土体含水量对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姜瑶 余冬梅 +4 位作者 张西营 胡夏嵩 刘亚斌 周林虎 李丹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1-292,共12页
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探讨边坡土体含水量对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作为研究区,选取两种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和... 为进一步研究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探讨边坡土体含水量对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以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作为研究区,选取两种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和两种优势草本植物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vski)、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 Linn.Gaertn.)作为供试种,设置土体含水量分别为6%、10%、14%、18%、22%5种不同梯度条件,制备根-土复合体和不含根系素土扰动试样,并在室内分别进行直剪试验,分析5种含水量条件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种草本和灌木植物根系具有显著提高边坡土体抗剪切变形的能力,随着含水量梯度的增加,素土与根-土复合体抗剪切变形能力减弱;当土体含水量相同时,与不含根系素土试样相比,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普遍大于素土,而其内摩擦角变化相对较小,其中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的增长量为1.94~12.17 kPa,增长幅度为34.50%~360.69%;素土与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随土体含水量的增加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递减,且其内摩擦角亦随着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当土体含水量由6%增加至22%时,黏聚力降低幅度为28.50%~61.78%,内摩擦角降幅为38.73%。本项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探讨高寒干旱环境草本和灌木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用乡土优势植物开展植被护坡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盆地 寒旱环境 土体含水量 根-土复合体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氢钾在制备碱式硫酸镁纳米线过程中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剑飞 乃学瑛 +3 位作者 苟生莲 叶俊伟 董亚萍 李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以邻苯二甲酸氢钾(KHpht)作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碱式硫酸镁(MOS)纳米线。通过电位滴定法分析了体系中pht^2-与Mg^2+的络合作用,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pht^2... 以邻苯二甲酸氢钾(KHpht)作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碱式硫酸镁(MOS)纳米线。通过电位滴定法分析了体系中pht^2-与Mg^2+的络合作用,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pht^2-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t^2-与Mg^2+发生络合反应,使得体系中游离的Mg^2+浓度大幅降低,过饱和度也随之降低;MOS晶体表面存在着Mg-pht的化学键合作用,由于各晶面的晶格排列方式不同,使得pht^2-在MOS晶体侧面吸附比例大于纵向生长面,从而促进了高长径比MOS纳米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 纳米线 邻苯二甲酸氢钾 络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体系KCl-MgCl_(2)-SrCl_(2)-H_(2)O在288K时的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春霞 桑世华 +2 位作者 高云云 赵兰容 崔瑞芝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5,共6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四元体系KCl-MgCl_(2)-SrCl_(2)-H_(2) O在288 K时进行固液相平衡研究,测定平衡液相中各盐的溶解度,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鉴定相应的平衡固相,获得共饱点处平衡固相的XRD图谱。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绘制四元体系的平...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四元体系KCl-MgCl_(2)-SrCl_(2)-H_(2) O在288 K时进行固液相平衡研究,测定平衡液相中各盐的溶解度,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鉴定相应的平衡固相,获得共饱点处平衡固相的XRD图谱。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绘制四元体系的平衡相图及局部放大图和水含量图。研究结果表明:在288 K时该体系的稳定相图由2个共饱点、5条单变量曲线和4个结晶区组成,4个结晶区分别对应KCl,SrCl_(2)·6H_(2) O,MgCl_(2)·6H_(2) O和KCl·MgCl_(2)·6H_(2) O,其中KCl的结晶区最大,其次为SrCl_(2)·6H_(2) O,而前两者结晶区比MgCl_(2)·6H_(2) O大得多,表明MgCl_(2)·6H_(2) O对KCl和SrCl_(2)·6H_(2) O有强的盐析作用。该四元体系有一种复盐(光卤石KCl·MgCl_(2)·6H_(2) O)生成。该四元体系相图的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卤水体系中氯化钾和氯化锶的分离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溶解平衡法 氯化物 地下卤水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元体系NaBr-KBr-MgBr_(2)-CaBr_(2)-H_(2)O在298.15 K下的空间立体相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昌炜 桑世华 +1 位作者 崔瑞芝 任红保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50-4858,共9页
为合理开发四川盆地富溴地下卤水资源,对五元体系NaBr-KBr-MgBr_(2)-CaBr_(2)-H_(2)O进行了298.15 K条件下完整的相平衡与相图的研究。根据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绘制出了完整的空间立体相图,NaBr·2H_(2)O、MgBr_(2)·6H_(2)O... 为合理开发四川盆地富溴地下卤水资源,对五元体系NaBr-KBr-MgBr_(2)-CaBr_(2)-H_(2)O进行了298.15 K条件下完整的相平衡与相图的研究。根据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绘制出了完整的空间立体相图,NaBr·2H_(2)O、MgBr_(2)·6H_(2)O和CaBr_(2)·6H_(2)O三种盐饱和面的干基投影相图,以及相应的含水量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五元体系在298.15 K下的空间立体相图中包含有十条单变量曲线、三个共饱点和六个结晶区(KBr结晶区、NaBr结晶区、NaBr·2H_(2)O结晶区、MgBr_(2)·6H_(2)O结晶区、CaBr_(2)·6H_(2)O结晶区、KBr·MgBr_(2)·6H_(2)O结晶区)。其中KBr结晶区最大,CaBr_(2)·6H_(2)O结晶区最小,表明在该体系中CaBr_(2)·6H_(2)O的溶解度最大,KBr溶解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溴化物 地下卤水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智慧 乃学瑛 +1 位作者 董亚萍 李武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4,82,共4页
以生石膏为原料,一步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采用单因素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对产物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 以生石膏为原料,一步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采用单因素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对产物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比为4∶1的条件下,一步法制备出了长度为10~20μm、直径为0.1~0.3μm的无水硫酸钙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硫酸钙晶须 一步合成 常压酸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敦胜 杨军怀 +12 位作者 王树源 刘鑫 陈梓炫 赵来 牛潇毅 金明 高福元 凌智永 王飞 李再军 王鑫 贾佳 杨胜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我们对于该区域风成沉积物的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大量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沉积物样品的综合分析,对雅江流域风成沉积体系进行了梳理,绘制了《雅江风成沉积空间分布图》,包括1幅序图和6幅区域分布图,其中风沙和黄土沉积呈斑块状分布,二者通常相伴而生。黄土与沙丘、河流砂等松散沉积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物质联系,区域内的风成沉积以自循环过程为主,记录了区域气候的空间差异。河谷沉积物在接受有限的远源粉尘输入的同时,在高空西风的作用下向全球贡献粉尘物质。中更新世以来的粉尘活动受控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而全新世粉尘活动受河谷环境影响表现较为复杂,区域气候变化受中纬度西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雅鲁藏布江 沙丘 黄土 分布 物源 气候变化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阿拉斯加湾M_W7.9地震震源复杂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旭 许力生 +1 位作者 杜海林 易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80-1692,共13页
2018年1月23日,在美国阿拉斯加湾海域发生了一次MW7.9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这次地震以走滑为主,可能发生在近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陡倾角断层上,早期余震并非线型展布.我们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确定了此次地震的总体破裂方向,并结合余震的... 2018年1月23日,在美国阿拉斯加湾海域发生了一次MW7.9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这次地震以走滑为主,可能发生在近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陡倾角断层上,早期余震并非线型展布.我们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确定了此次地震的总体破裂方向,并结合余震的空间展布特征构建了相互交叉的双断层模型,进而通过联合反演远场P波和SH波数据获得了此次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表明总体破裂方向既非东西也非南北,而且反演结果表明,两个断层上都发生了错动,总体破裂时间~50s,释放标量地震矩~8.11×1020 Nm.震源时间函数表现出多事件特征,且两个断层破裂的时间过程也不相同.破裂首先在南北向断层的南端开始,很快触发了东西向断层,最后终止于南北向断层的北端.每个断层都具有相当的时空复杂性,位错分布很不均匀.东西向断层具有三个凹凸体,一个位于震源附近,其他两个位于断层两端.南北向断层有两个凹凸体,均位于断层北段,最大滑动量~5.0m就出现在这里.发生最大位错的南北向断层延伸至阿拉斯加海沟,增加了触发阿拉斯加海沟其他断层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8年阿拉斯加湾 MW7.9大地震 视震源时间函数 双断层模型 震源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的涩北气田地层水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森 凌智永 +1 位作者 李雷明 袁小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6-211,共6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有世界上极为典型的最年轻的大规模生物气田,但是对于生物气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从涩北气田地层水起源和演化入手,着重分析了其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以深化对青藏高原生物气成因的认识。结果表明:涩北气田地...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有世界上极为典型的最年轻的大规模生物气田,但是对于生物气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从涩北气田地层水起源和演化入手,着重分析了其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以深化对青藏高原生物气成因的认识。结果表明:涩北气田地层水中TDS含量分布在83.0~170.2 g/L之间,为高Na^(+)、Ca^(2+)和低Mg^(2+)、SO_(4)^(2-)的氯化钙型水体,δD值分布在-65.2‰~-51.0‰之间,δ18O值分布在-6.6‰~-3.2‰之间;结合地层水水化学组分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涩北气田地层水起源于东昆仑山冰川雪水,为冰川雪水转换为地下水沿山前斜坡带渗入三湖坳陷地层形成,并在地下水入渗、汇聚过程中淋滤溶蚀了地层中大量的盐类物质以及Sr、Br、B等微量元素,使得水体盐度逐步增加,运移至坳陷北部的背斜带,最终形成盐度较高的地层水;地层水的成因演化进一步指示涩北气田具有生物气横向运移、水溶气动态成藏的富集规律,也证明地层水的起源、运移和咸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物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因此在三湖地区进行生物气勘探过程中,应着重查明深部地层水的来源及其咸化过程,并在三湖地区及外围深部富锂卤水勘探过程中加强对生物气资源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地层水成因 生物气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三湖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矿区软弱基底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幼清 胡夏嵩 +5 位作者 李希来 王涛 刘昌义 刘亚斌 李淑霞 余冬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地区冻融条件下,软弱基底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和边坡极限堆载高度,本文以青海天峻祁连山北缘江仓露天煤矿排土场作为试验区,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5种不同堆载高度工况下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模...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地区冻融条件下,软弱基底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和边坡极限堆载高度,本文以青海天峻祁连山北缘江仓露天煤矿排土场作为试验区,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5种不同堆载高度工况下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基于折减系数法确定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和稳定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容许堆载高度范围内,随着排土场边坡堆载高度的增加,排土场边坡位移量表现出显著增长的变化趋势,其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最大位移量分别为1.631 m和6.320 m,当超过容许堆载高度范围,排土场边坡位移量发生突变,呈显著性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位移量降低幅度为64.27%~102.32%;塑性变形区表现出沿排土场边坡承载基底位置处的草甸型软弱界面,向排土场边坡坡底位置扩展;剪应力在坡底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且剪应力集中范围由边坡承载基底向上、向坡体内部扩展且呈连通趋势,其结果形成后缘拉裂、前缘剪切滑移的整体边坡变形破坏模式;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随着堆载高度的增加表现出二次函数降低(R 2=0.9896)的变化规律,当排土场边坡高度为65 m时,则达到边坡设计容许高度,且其安全系数为1.25。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排土场承载由草甸构成的软弱基底在坡底位置处的变形结果,与野外试验区边坡堆载作用下所形成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科学防治,提高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排土场 软弱基底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边坡稳定性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磷酸单酯表面改性无水硫酸钙晶须及其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天增 许乃才 +4 位作者 乃学瑛 刘鑫 吕智慧 李武 董亚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98-10203,共6页
采用烷基磷酸单酯改性剂对无水硫酸钙晶须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通过接触角(C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烷基... 采用烷基磷酸单酯改性剂对无水硫酸钙晶须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通过接触角(C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烷基磷酸单酯对无水硫酸钙晶须具有较好的表面改性效果,改性产品的接触角可达97°,改性后晶须表面包覆层厚度为20~50nm。由FT-IR和XPS分析结果可知,烷基磷酸单酯中的磷酸基团与晶须表面的Ca化学成键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改性后晶须表面存在—Ca—SO_4和—Ca—O—PO_2K—O—R。最后,通过制备无水硫酸钙/PP复合材料,考察了无水硫酸钙晶须改性前后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硫酸钙晶须的加入对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改性无水硫酸钙晶须与PP有较好的界面相容性,改性无水硫酸钙晶须对PP力学性能的提高优于未改性无水硫酸钙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磷酸单酯 无水硫酸钙晶须 表面改性 接触角 PP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碳热氯化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勇 段东平 刘艳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由于青海地区海拔高,气压低于常压为0.77 atm,文章基于该气压条件下对粉煤灰碳热氯化提铝工艺的热力学进行分析,运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针对工艺所涉及到的区域优势图、多元复杂体系平衡组分、氯化物间相图等方面进行计算模拟。结果显示... 由于青海地区海拔高,气压低于常压为0.77 atm,文章基于该气压条件下对粉煤灰碳热氯化提铝工艺的热力学进行分析,运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针对工艺所涉及到的区域优势图、多元复杂体系平衡组分、氯化物间相图等方面进行计算模拟。结果显示,在适宜条件下,碳热氯化可以将原本不能直接与氯气反应的Al2O3和Si O2完全转变成氯化物,证实了碳热氯化工艺的热力学可行性。Fe2O3的碳热氯化产物Fe Cl3(Fe2Cl6)和Fe Cl2的比例随着氯量和碳量的变化而变化。催化剂Na2CO3、Ca CO3、B2O3在反应中具有耗碳、耗氯的热力学副作用。氯化产物会对Al Cl3(Al2Cl6)的挥发造成影响。相比常压地区,低于常压条件下的碳热氯化反应有优势也有劣势。通过研究与计算,为粉煤灰碳热氯化提铝工艺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碳热氯化 热力学 Factsag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负载亚铁氰化铜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Cs^(+)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雪琴 邓小川 +6 位作者 朱朝梁 扶鑫 王瑞瑞 马婉霞 樊洁 左方涛 卿彬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5-829,共15页
采用水热法、以氯化铝为铝源对硅藻土(De)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将亚铁氰化铜(KCu HCF)纳米颗粒负载于改性De表面,制备出γ-Al OOH/De-KCu HCF和γ-Al_(2)O_(3)/De-KCu HCF两种复合吸附剂,对所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s^(+)... 采用水热法、以氯化铝为铝源对硅藻土(De)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将亚铁氰化铜(KCu HCF)纳米颗粒负载于改性De表面,制备出γ-Al OOH/De-KCu HCF和γ-Al_(2)O_(3)/De-KCu HCF两种复合吸附剂,对所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具有优异的Cs^(+)吸附性能,γ-Al OOH/De-KCu HCF和γ-Al_(2)O_(3)/De-KCu HCF最高吸附容量分别可达75.44、84.02 mg·g^(-1),γ-Al_(2)O_(3)/De-KCu HCF对模拟卤水中Cs^(+)的吸附率高达97.55%;以3 mol·L^(-1)NH_(4)NO_(3)为脱附剂,经3级连续脱附后,γ-Al_(2)O_(3)/De-KCu HCF的Cs^(+)脱附率可达81.88%,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仍保持了较高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硅藻土 亚铁氰化铜 Cs^(+)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