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挝东泰钾盐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沉积后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西营 马海州 +5 位作者 谭红兵 高东林 李斌凯 王明祥 唐启亮 袁小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3-721,共9页
呵叻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沉积矿床分布区之一,研究区位于呵叻高原北部的沙空那空盆地东部边缘,钻探资料揭示该地区钾盐资源相当可观。该含盐建造包含上、中、下3个盐段,每个盐段都由一套蒸发岩-碎屑沉积旋回组成,钾盐层主要赋存于下... 呵叻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沉积矿床分布区之一,研究区位于呵叻高原北部的沙空那空盆地东部边缘,钻探资料揭示该地区钾盐资源相当可观。该含盐建造包含上、中、下3个盐段,每个盐段都由一套蒸发岩-碎屑沉积旋回组成,钾盐层主要赋存于下盐段上部。剖面和地层学分析表明,研究区盐构造类型为低结构低成熟度的盐背斜构造,盐体几何形态为一低结构低成熟度的盐背斜,盐背斜轴部矿层厚度较两翼矿层厚得多。岩盐中微量元素Br、K含量及Br×1000/Cl系数的变化指示成盐卤水经过了阶段性的浓缩和淡化过程,并且成盐作用越来越弱。ZK04孔较低的Br含量〔w(Br)=18×10-6〕表明下膏盐层在成盐过程中受到了非海相流体的影响。中膏盐层基底石盐中高K低Br特征表明,下膏盐层残余高浓度卤水影响了其成盐过程,并且该基底石盐很可能又经历了溶解和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盐体几何形态 微量元素Br和K Br×1000/Cl系数 沉积后变化 老挝东泰钾盐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化学研究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床形成的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怀德 马海州 +4 位作者 山发寿 高东林 李善平 王明祥 唐启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202,共9页
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海相碎屑盐缺硫酸盐型钾盐矿床,该矿床形成于古近纪,是古海水蒸发浓缩沉积形成。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床中缺乏硫酸盐和碳酸盐沉积物,因此深入研究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很重要。本文研究探讨了该矿床形成时的古... 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床是一个典型的海相碎屑盐缺硫酸盐型钾盐矿床,该矿床形成于古近纪,是古海水蒸发浓缩沉积形成。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床中缺乏硫酸盐和碳酸盐沉积物,因此深入研究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很重要。本文研究探讨了该矿床形成时的古海水特点,根据相化学,分析成钾原始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从矿体形成的化学基础来研究老挝钾镁盐矿床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显生宙以来海水组分发生变化,经海相非骨骼灰岩和钾盐蒸发岩矿物学研究,发现这两种沉积岩长期以来连续变化,在"文石海"是MgSO4型蒸发盐,在"方解石海"是KCl型蒸发盐,从白垩纪晚期、第三纪早期的底部石盐溴含量及矿物学特征表明,此时处于"方解石海",古海水组分的特点是造成缺硫酸盐型钾盐矿床形成的物化基础;通过NaCl-KCl-MgCl2-H2O和NaCl-KCl-MgCl2-CaCl2-H2O两个体系相图的分析认为,当时所形成的成钾原始体系母液是高镁、低钾氯化物型的卤水,在母液蒸发过程中,由于原始海侵母液与残余高镁母液的掺杂作用,致使结晶路线直接从氯化钠区到E点母液或光卤石与氯化钠共饱线上,而没有通过氯化钠和氯化钾的共饱线,因而在矿体中氯化钾相很少或几乎不存在,由于外界CaCl2型水体的掺杂,使成钾母液进入光卤石相区,随着蒸发的进行,最终形成溢晶石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矿床 相化学 成钾卤水 古海水 掺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地区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涂层防护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乔宏霞 巩位 +2 位作者 关利娟 陈广峰 程千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3-1540,共8页
基于西部盐湖地区出现的"镁害"问题,结合盐湖地区实际环境,以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裸露钢筋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涂层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的防护效果。采用CS350电化学工作站,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 基于西部盐湖地区出现的"镁害"问题,结合盐湖地区实际环境,以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裸露钢筋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涂层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的防护效果。采用CS350电化学工作站,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合SEM微观实验,对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中裸露钢筋腐蚀状况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达克罗、BNC和久美特等涂层钢筋的腐蚀速率分别为裸露钢筋腐蚀速率的1/24~1/16,1/35~1/21,1/318~1/79。钢筋涂层防腐蚀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久美特涂层、BNC涂层、达克罗涂层;涂层钢筋虽然防腐效果相差很大,但明显有利于钢筋的防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混凝土 钢筋 达克罗涂层 BNC涂层 久美特涂层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江城勐野井组钾盐成矿时代及其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袁秦 秦占杰 +2 位作者 魏海成 盛淑蓉 山发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1-637,共7页
研究云南江城勐野井组的成钾时代,对于分析兰坪—思茅盆地与老挝沙空那空、呵叻盆地含盐系地层对应关系,以及在云南开展钾盐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勐野井组的地层学年代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江城宝藏乡泰裕矿区含盐系地层... 研究云南江城勐野井组的成钾时代,对于分析兰坪—思茅盆地与老挝沙空那空、呵叻盆地含盐系地层对应关系,以及在云南开展钾盐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勐野井组的地层学年代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江城宝藏乡泰裕矿区含盐系地层的孢粉分析,得到孢粉组合:Psophophaera-ExesipollenitesClassopollis,且发现单沟类Monocolpopollenites和三沟类Tricopite等被子植物花粉,此被子植物花粉时代分别为晚巴列姆期—阿普第期和早、中阿尔必期。因此,笔者将江城勐野井组钾盐成矿时代确定为阿普第期—阿尔必期;同时,孢粉反映矿区成盐期气候呈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勐野井组 时代 古气候 云南江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35
5
作者 魏海成 郑卓 +5 位作者 马海州 潘安定 黄康有 罗传秀 郑艳伟 王志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2-940,共9页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性;灌木、草本中白刺、沙拐枣、柽柳呈低代表性,蒿、藜、麻黄呈超代表性,蔷薇科金露梅、银露梅在自身为优势种的落叶灌丛群落中呈低代表性,在针阔叶林、灌丛草甸过渡带中呈适中代表性。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呈低代表性。A/C值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数据组显示A/C值中位数值由半干旱向干旱植被区逐次降低,如草甸和草原为4.14,高山灌丛为2.93,荒漠草原为1.22,荒漠灌丛为0.13,荒漠戈壁为0.05。可见,A/C值能很好地反映环境干湿程度,是环境干旱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表土花粉 A/C值 植被盖度 孢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晚白垩世钾盐蒸发岩:非海相输入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西营 程怀德 +5 位作者 谭红兵 袁小龙 李永寿 苗卫良 李廷伟 马海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83-2793,共11页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上白垩统农波组钾盐蒸发岩是研究区域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材料。盐类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共同揭示了成盐物质应该主要来自海水,但深部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含盐系"基底&qu... 老挝中部沙湾拿吉盆地上白垩统农波组钾盐蒸发岩是研究区域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材料。盐类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共同揭示了成盐物质应该主要来自海水,但深部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含盐系"基底"硬石膏只是水-岩作用下下盐层底部溶滤后的残余物。光卤石中偏负的δD、δ18O值及Br的海相特征则指示了该矿物是浓缩海水混合大气水后蒸发的产物,陆相水对成矿卤水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波组下盐层蒸发岩可分为3个不同的演化阶段。(1)海相输入阶段:海水进入成盐盆地,石盐大量沉积,海侵作用早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而后期较稳定;该阶段末期发生了海相输入向陆相输入的转变,陆相输入在水文封闭和收缩的成盐盆地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卤水组分因深部水输入而发生变化。(2)非海相输入及混合卤水蒸发阶段:混合卤水蒸发形成钾盐,光卤石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轻微的卤水淡化事件。(3)沉积后改造阶段:已沉积的光卤石岩在陆相水淋滤作用下转变为钾石盐岩,钾石盐是光卤石被交代后的次生矿物。系统的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非海相输入在成矿卤水演化及沉积后的改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蒸发岩 非海相输入 微量元素 氢氧同位素 老挝沙湾拿吉盆地 呵叻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呵叻高原钾盐矿床溢晶石成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西营 马海州 +4 位作者 唐启亮 李斌凯 李廷伟 李永寿 袁小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97-398,共2页
溢晶石作为一种极易溶的盐类矿物,不能从正常海水蒸发的最终产物中得到(Herrmann et al.,1973;Hardie,1990),在一些存在富钙镁卤水的现代环境中,即使在干旱条件下,溢晶石也不会沉淀(ElTabakhetal.,1999)。但是,在白垩纪的蒸发岩中却发... 溢晶石作为一种极易溶的盐类矿物,不能从正常海水蒸发的最终产物中得到(Herrmann et al.,1973;Hardie,1990),在一些存在富钙镁卤水的现代环境中,即使在干旱条件下,溢晶石也不会沉淀(ElTabakhetal.,1999)。但是,在白垩纪的蒸发岩中却发现了大量该矿物,它们主要分布在3个地区(Vysotskiy,1988):南美洲巴西的Sergipe-Alagoas盆地,西非的Congo-Gabon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晶石 呵叻高原 钾盐矿床 蒸发岩 白垩纪 卤水 盆地形成 成因 物质来源 盐类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镁喷雾热解制备氧化镁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都永生 孙庆国 +2 位作者 火焱 韩继龙 李明珍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4,25,共3页
以青海盐湖氯化镁为初级原料,氯化镁经溶解、除杂、精制后采用喷雾热解法在立式热解炉中热解制备氧化镁。着重研究了喷雾热解的温度和进料量对氯化镁分解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喷雾热解制备氧化镁时氯化镁的最佳热解温度为... 以青海盐湖氯化镁为初级原料,氯化镁经溶解、除杂、精制后采用喷雾热解法在立式热解炉中热解制备氧化镁。着重研究了喷雾热解的温度和进料量对氯化镁分解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喷雾热解制备氧化镁时氯化镁的最佳热解温度为600℃,进料量为12 L/h。最佳工艺条件下氯化镁分解率在99%以上。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便于操作,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氧化镁生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喷雾热解 分解率 进料量 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祝增虎 李法强 +3 位作者 朱朝梁 诸葛芹 彭正军 贾国凤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共4页
简述了氢氧化锂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不同生产方法、原理,以及原料中各离子对电解的影响及要求。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中国锂盐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前景做了预测。指出了在简化方法... 简述了氢氧化锂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不同生产方法、原理,以及原料中各离子对电解的影响及要求。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中国锂盐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前景做了预测。指出了在简化方法、降低成本生产氢氧化锂的同时,兼顾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锂 电解 锂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Ag掺杂的ZnO薄膜及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年洪恩 申月 +3 位作者 任秀峰 李翔 海春喜 云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40-1644,共5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g掺杂的ZnO薄膜(AZ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UV-VIS分光光度计、光致发光检测研究了掺杂浓度和退火温度对AZO薄膜光学和结构的影响。AZO薄膜呈(002)择优生长的纤维锌矿六角形结构的多晶相。0.5%...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g掺杂的ZnO薄膜(AZ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UV-VIS分光光度计、光致发光检测研究了掺杂浓度和退火温度对AZO薄膜光学和结构的影响。AZO薄膜呈(002)择优生长的纤维锌矿六角形结构的多晶相。0.5%和1%Ag掺杂的薄膜在可见光波长区域光学透过率在70%~80%之间,随着Ag掺杂浓度的升高平均透过率有所降低。5%Ag掺杂的ZnO薄膜经空气中700℃退火后出现两条发射光谱带,经He气氛中退火后UV发射光谱显著增强,并且可见光发射光谱随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退火温度 溶胶-凝胶法 AG掺杂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含量对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11
作者 云强 周园 +3 位作者 申月 海春喜 李翔 张丽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6-1182,共7页
采用水热-高温煅烧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LiFePO4/C复合材料,探讨了柠檬酸含量对其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的添加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貌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添加柠檬酸调控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貌,可以极大地改... 采用水热-高温煅烧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LiFePO4/C复合材料,探讨了柠檬酸含量对其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的添加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貌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添加柠檬酸调控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貌,可以极大地改善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柠檬酸与LiFePO4的摩尔比为1∶2时,LiFePO4/C复合材料呈纳米片状,颗粒粒径最小,比表面积最大,在0.1 C和5 C时放电比容量为160.3mA·h·g-1和130.9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柠檬酸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海岩 苗卫良 +5 位作者 马海州 李永寿 张西营 严玲琴 马维明 王振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1-554,共14页
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地层包括曼岗组(K_1m)、扒沙河组(K_1p)、勐野井组(K_2me)、等黑组(E_1d),主要由砂岩及砂泥岩组成。对盆地江城二官寨—和平寨—扒沙河道班剖面19件碎屑岩样品及江城勐野井矿区SHK4孔17件细碎屑岩样品的主量... 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地层包括曼岗组(K_1m)、扒沙河组(K_1p)、勐野井组(K_2me)、等黑组(E_1d),主要由砂岩及砂泥岩组成。对盆地江城二官寨—和平寨—扒沙河道班剖面19件碎屑岩样品及江城勐野井矿区SHK4孔17件细碎屑岩样品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碎屑岩样品中δCe和δEu、δCe与∑REE、化学蚀变指数(CIA)与Th/U、CIA与Th/Sc不具有相关性,说明研究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碎屑成分主要受控于源岩特征,不受化学风化作用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相同,LREE/HREE值较高且负Eu异常明显,表明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岩石以亲花岗岩、长英质岩为主。Hf-La/Th、La/Sc-Co/Th、REE-La/Yb、Hf-Co-Th判别图解也反映了相似的物源特征。勐野井组至等黑组地层沉积期间,CaO含量、Gd含量、ICV值和(Gd/Yb)N值突然增加,表明源区自晚白垩世勐野井组沉积开始,构造活动性突然加强,整体上处于快速隆升、剥蚀阶段。研究为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物源属性的判别提供了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盆地 白垩纪—古新世 碎屑岩 地球化学 物源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硅水泥和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复合体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洪镇 邵方杰 +1 位作者 曹万智 乔宏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92,共4页
研究了在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下,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动度,凝结时间和水泥砂浆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小于50%时,普硅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凝结时间和流动度随着普硅水泥掺量的增... 研究了在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下,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流动度,凝结时间和水泥砂浆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小于50%时,普硅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凝结时间和流动度随着普硅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的增加,复合水泥砂浆的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掺量为40%时水泥砂浆的强度达到了最大值。利用XRD和SEM微观测试手段对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和水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凝结时间 强度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体系Mg^(2+)//Cl^-,borate-H_2O在323.15K时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炳威 邓天龙 李丹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Mg2+//Cl-,borate—H2O在323.15 K时的溶解度及其平衡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折光率、pH、电导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平衡相图及其物化性质组成图。发现了镁硼酸盐的转化现象,并用n(三氧化二硼)...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Mg2+//Cl-,borate—H2O在323.15 K时的溶解度及其平衡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折光率、pH、电导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平衡相图及其物化性质组成图。发现了镁硼酸盐的转化现象,并用n(三氧化二硼)/n(氧化镁)来表示;该体系在323.15 K时相图中有1个共饱点(水氯镁石+镁硼酸盐),2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分别对应镁硼酸盐和水氯镁石的溶解度曲线),2个结晶相区(分别为水氯镁石和镁硼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溶解度 镁硼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的电化学腐蚀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方杰 曹万智 +1 位作者 王洪镇 乔宏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38,共6页
钢筋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西部盐湖地区出现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受盐卤水侵蚀导致其破坏现象严重。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具有显著的抵抗盐卤腐蚀的作用,针对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受氯盐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而制约镁... 钢筋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西部盐湖地区出现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受盐卤水侵蚀导致其破坏现象严重。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具有显著的抵抗盐卤腐蚀的作用,针对镁水泥混凝土中钢筋受氯盐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而制约镁水泥钢筋混凝土使用的问题,本研究用美加力涂层来提高钢筋的抗腐蚀性能。采用CS350电化学工作站对钢筋腐蚀的数据采集,结合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微观扫描和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溶液中涂层钢筋腐蚀程度最大,氯盐次之,干燥环境下钢筋腐蚀最轻;镁水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腐蚀速率不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镁水泥混凝土 美加力 钢筋保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甘蒙省晚白垩世农波组孢粉组合及其对成盐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秦占杰 袁秦 +2 位作者 魏海成 盛淑蓉 山发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8-642,共5页
通过对沙空那空盆地东南缘农波坳陷中龙湖钾盐矿区钻孔LH01岩芯三个含盐段上覆泥岩层孢粉分析,自下至上得到Exesipollenites-Classopllis-Ephedripites和Psophosphaera-Classopllis-Exesipollenites两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得... 通过对沙空那空盆地东南缘农波坳陷中龙湖钾盐矿区钻孔LH01岩芯三个含盐段上覆泥岩层孢粉分析,自下至上得到Exesipollenites-Classopllis-Ephedripites和Psophosphaera-Classopllis-Exesipollenites两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得出三个含盐段成盐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土伦—桑顿期;另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景观面貌证实了该区在成盐期间气候总体炎热干旱,最终形成以蒸发岩与泥岩交替出现的三个沉积循环序列,其上泥岩层中孢粉组合的变化说明第三成盐旋回期间气候有转凉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农波组 孢粉组合 龙湖矿区 晚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SHK4孔含盐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成钾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苗卫良 马海州 +2 位作者 张西营 张玉淑 李永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7-546,共10页
SHK4孔揭示了晚白垩世含盐系勐野井组(K2me)地层,根据岩性特征将该孔划分为三个粘土矿物单元,依次反映了从淡化期到成盐期再到淡化期的转换过程。单元Ⅰ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70.6%)和高岭石(26.7%),以及极少量的绿泥石(2.7%)。处于高... SHK4孔揭示了晚白垩世含盐系勐野井组(K2me)地层,根据岩性特征将该孔划分为三个粘土矿物单元,依次反映了从淡化期到成盐期再到淡化期的转换过程。单元Ⅰ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70.6%)和高岭石(26.7%),以及极少量的绿泥石(2.7%)。处于高盐度环境下的单元Ⅱ沉积物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53.6%)和绿泥石(46.4%)。而这一时期物源区面积的急剧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粘土矿物的输入类型。单元Ⅲ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44.5%)、绿泥石(41.8%)和高岭石(10.7%)。另外粘土矿物组合与沉积过程中的卤水演化程度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富K、Mg的高盐度环境对粘土矿物的形成转化应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考虑到含盐系地层发育时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SHK4孔伊利石结晶度(平均0.35°Δ2θ)与化学指数(>0.5)的特征,认为埋藏成岩作用对SHK4孔粘土矿物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系 粘土矿物分析 高盐度环境 晚白垩世 兰坪-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甘蒙省晚白垩世农波组下段孢粉分析及成钾时代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钟晓勇 袁秦 +2 位作者 秦占杰 魏海成 山发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330,共8页
老挝含盐地层农波组成盐及成钾时代的研究对于阐明整个呵叻盆地的演化规律和钾盐矿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波组的年代学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老挝甘蒙省文泰矿区ZK012钻孔钾盐层上覆泥岩的孢粉分析,结果... 老挝含盐地层农波组成盐及成钾时代的研究对于阐明整个呵叻盆地的演化规律和钾盐矿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波组的年代学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老挝甘蒙省文泰矿区ZK012钻孔钾盐层上覆泥岩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其孢粉组合Classopollis-Ephedripites-Exesipollenites,结合Callistopollenites、Normapolles、Cicatricosisporites、Clavatipollenites、Asteropollis等特征分子的发现,我们将该孢粉组合时代定为晚白垩世的土伦期-桑顿期;孢粉及沉积相所反映的气候环境为干旱炎热的热带-亚热带环境。同时,通过对同区域的ZK309钻孔对比分析,该钻与ZK012钻孔具有相似的沉积序列,钻孔底部出现的蒸发岩与砂岩的不整合面,标志着一次构造运动,呵叻湖盆边缘隆升封闭,使卤水在这种较大的圈闭构造内得以留存,并在持续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沉积了巨厚的钾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钾盐 孢粉 不整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魏海成 马海州 +4 位作者 郑卓 潘安定 黄康有 王志英 翟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7-192,共6页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65样点进行了植被调查与表土花粉分析,样品取自于6种类型的植被带内,包括森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温带草原、荒漠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主要的植被群落特征。...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65样点进行了植被调查与表土花粉分析,样品取自于6种类型的植被带内,包括森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温带草原、荒漠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主要的植被群落特征。蒿藜比值(A/C)对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MAP)十分敏感,A/C值从高山灌丛草甸、温带草原到荒漠灌丛带呈逐渐降低趋势。DCA排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表土花粉能很好地反映相应植被群落特征,表土花粉分布与多年平均降水量(MAP)呈显著相关,与7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湖泊沉积物花粉分析定量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组合 DCA分析 A/C值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的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演化过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林海 赖忠平 +2 位作者 周杰 隆浩 张静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5-701,共7页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3 ka B.P.至今,多层弱发育砂质古土壤和风成砂的交替出现,指示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的多次固定与活化;从约4~2 ka B.P.,沙地环境由草甸草原逐渐退化为典型草原。分析表明,3 ka B.P.以前科尔沁沙地的演化完全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尤其是辽代以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光释光测年 孢粉分析 沙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