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的环境残留、生态毒性及抗性基因污染 被引量:267
1
作者 周启星 罗义 王美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3-251,共9页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和磺胺类等)的污染源以及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的污染生态毒性...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和磺胺类等)的污染源以及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的污染生态毒性最新研究进展给予了评述;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可能的暴露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的环境污染物.鉴于我国抗生素污染的严峻事实,建议应从国家层面上尽快开展有关抗生素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害机理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土壤 水环境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生态毒理学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2
作者 周启星 魏树和 刁春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9-424,共6页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仍然在于超积累植物和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合理搭配、修复机理的探索和基于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根际圈效应、以广义生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以及修复强化措施。可以预料,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将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健康的内涵及生态指示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晓霞 周启星 王铁良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74-380,共7页
土壤健康是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一个赋有21世纪新世代气息的新概念。健康土壤学的发展,预示了土壤科学进入了一个新世代。论述了土壤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内涵;阐明了土壤健康与人类疾病、农产品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 土壤健康是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一个赋有21世纪新世代气息的新概念。健康土壤学的发展,预示了土壤科学进入了一个新世代。论述了土壤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内涵;阐明了土壤健康与人类疾病、农产品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和土壤酶生态指示的角度,指出了土壤健康指标应该具有灵敏度高、使用范围广、分析测量方法切实可行等生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健康生态指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认为除了继续深入现阶段有关土壤健康的研究外,还应从土壤健康的水力学特征与水生生态过程的角度展开研究,使土壤健康评价系统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生态指示 农产品安全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孙小银 周启星 +1 位作者 于宏兵 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10-3017,共8页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些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决策,已经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个难题。概述了近20a来生态分区分级研究现状与国际进展,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主要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态分区的分区单元内涵、侧重点以及分区角度3个方面,中美之间有显著的不同。美国的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尤其在其评价指标中,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相平等。而中国的生态功能分区,则更加突出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体系各有优点和缺陷。通过这些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中国后续水生态分区研究和改进中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区 生态功能分区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和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蕾 周启星 +1 位作者 孙福红 杨传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07-515,共9页
为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一种新型污染物———麝香酮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浓度麝香酮和Cd在水中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为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一种新型污染物———麝香酮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浓度麝香酮和Cd在水中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麝香酮和Cd暴露下,SOD活性第1天均显著降低,而第7天在低浓度污染物的胁迫下呈升高趋势;金鱼藻受麝香酮和Cd胁迫的第1天,POD酶活性分别呈升高和降低趋势;麝香酮浓度为0.05mg·L-1或Cd浓度为0.01mg·L-1时,金鱼藻叶片中的CAT活性变化表现为显著的毒物兴奋作用;用两种污染物单一或复合处理第7天,金鱼藻叶片中的MDA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评价麝香酮或/和Cd污染水体环境的敏感指标;SP在这两种污染物胁迫下处于能量及脂蛋白的补偿和应激蛋白的合成两方面的得失平衡过程中,故其含量与处理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复合污染中低浓度的麝香酮和Cd复合对金鱼藻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浓度的复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人工合成麝香 麝香酮 镉(CD) 抗氧化系统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混合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琼 华涛 +1 位作者 周启星 张曙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69-1474,共6页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安全与无害化这一问题,采用化学需氧量(COD)作为常规指标,小麦根伸长IC50和发芽率IC50作为生态毒性指标.对改进百乐克工艺处理天津某污水库存量混合化工废水的污泥回流速率qV、水力停留时间t和混合液污泥浓度ρ...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安全与无害化这一问题,采用化学需氧量(COD)作为常规指标,小麦根伸长IC50和发芽率IC50作为生态毒性指标.对改进百乐克工艺处理天津某污水库存量混合化工废水的污泥回流速率qV、水力停留时间t和混合液污泥浓度ρB13个控制参数进行试验,并从毒性控制的角度对微电解-百乐克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污水中存在具有一定生态毒性的物质和经工艺处理后毒性增强的有机物,导致小麦根伸长、小麦发芽率毒性指标与常规指标的最优工艺条件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乐克 微电解 根伸长 发芽率 生态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土地再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家女 周启星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80-285,共6页
针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结果,但是对修复效果的评价研究却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对污染土壤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后,再用前需要根据再用目的对可能残留的污染物或修复剂是否会产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 针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结果,但是对修复效果的评价研究却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对污染土壤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后,再用前需要根据再用目的对可能残留的污染物或修复剂是否会产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进行风险评价。本文着重从修复场地原位观察法、实验室模拟观察法、微宇宙法和现场经验与推导法四方面讨论了如何能够有效、灵敏地诊断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潜在危害,归纳了生态毒理学实验在评价修复土地再用风险中的作用;并对修复土地再用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生态风险评价 方法学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行为的研究——以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顾继光 林秋奇 +2 位作者 胡韧 诸葛玉平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矿区土壤中Cd、Pb、Cu、Zn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主要栽培作物玉米的根、茎、叶、轴心和籽实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为Zn>Pb>Cu>Cd;用重金属污... 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矿区土壤中Cd、Pb、Cu、Zn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主要栽培作物玉米的根、茎、叶、轴心和籽实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为Zn>Pb>Cu>Cd;用重金属污染指数对矿区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其污染指数的大小为Cd>Pb>Zn>Cu,Cd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污染程度最重;重金属在玉米体内的含量为Pb>Zn>Cu>Cd,4种重金属元素在玉米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均为根中含量最高,籽实中最低,玉米籽实中Cd和Pb分别超出食品卫生限量标准的1.5和2倍,而Zn和Cu的含量未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玉米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褐土上的吸附和解吸 被引量:46
9
作者 鲍艳宇 周启星 +2 位作者 万莹 余强 谢秀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83-1388,共6页
以OECD Guideline106为基础,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褐土上的吸附和解吸作用.结果表明,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和解吸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其中Freundlich模型可以对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平均拟合... 以OECD Guideline106为基础,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褐土上的吸附和解吸作用.结果表明,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和解吸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其中Freundlich模型可以对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平均拟合相关系数为0.991;其中金霉素的吸附等温线呈"S型",土霉素的吸附等温线呈"L型",而四环素的吸附等温线呈线性.在2种褐土中,金霉素吸附容量(lgKf)(4.307和4.003)高于四环素,而四环素lgKf(3.252和3.198)高于土霉素lgKf(2.932和2.724).对于同一种抗生素,在2种褐土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并无显著差异性.此类抗生素在褐土中的吸附均以物理性吸附为主.土霉素在褐土中的滞后系数显著高于四环素和金霉素(P<0.01),而四环素和金霉素的解吸滞后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吸附 解吸 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对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鲍艳宇 周启星 +1 位作者 万莹 谢秀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1-655,共5页
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在原土及去除有机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土霉素在原土和去除有机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其中Freundlich模型可以对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在不同土... 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土霉素在原土及去除有机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土霉素在原土和去除有机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其中Freundlich模型可以对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在不同土壤以及不同土壤处理中的拟合相关系数(r)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去除有机质能够降低土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容量(lgKf),但增加了吸附强度(1/n).土霉素在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在所设土霉素浓度范围内,土霉素在褐土和红壤中的平均滞后系数(HIa)分别为0.039和0.015;去除有机质后的褐土和红壤对土霉素的解吸滞后现象显著增强(P<0.01),其HIa分别增加到0.068和0.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吸附 解吸 土壤有机质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抚石油污水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16S rDNA-PCR-DGGE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慧 张颖 +3 位作者 苏振成 徐慧 KRAVCHENKO Irina 张成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2-980,共9页
以不依赖于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技术,评价了石油污染对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沈抚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以不依赖于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技术,评价了石油污染对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沈抚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含量为277—5213mgkg^-1干土,TPH在灌区干渠和支渠中的积累和分布趋势大体上是上游地区较严重,下游地区较轻,并且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5)。在目前的污染程度下,石油污水能够刺激土壤好氧异养细菌(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AHB)的生长,其数量与TPH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8,P〈0.001),而细菌遗传多样性与TP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5,P=0.013)。DGGE图谱优势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β-亚群和γ-亚群的菌种,这些优势菌群的形成可能与石油烃的生物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石油污染 细菌遗传多样性 16S rDNA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分析固沙工程对土壤腐殖质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玉兰 孙彩霞 +6 位作者 段争虎 陈利军 武志杰 陈晓红 张艾明 刘兴斌 王俊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9-183,共5页
采用外加热法将土壤腐殖质(HM)及其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分别氧化后,采用光度法分析固沙工程的植被恢复(51,43,32,20和0年)对腾格里沙地腐殖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探讨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可见光谱学方法测... 采用外加热法将土壤腐殖质(HM)及其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分别氧化后,采用光度法分析固沙工程的植被恢复(51,43,32,20和0年)对腾格里沙地腐殖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探讨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可见光谱学方法测定腐殖质及组分含量是可行的,结果重现性较好(变异系数最大为7.26%),比传统容量法准确、快速、简便,具有能批量测定的优点。随恢复年限增加,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胡富比也呈现增加趋势,说明植被固定改善了土壤质量,土壤腐殖化程度增加。傅里叶变换光谱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不同年限的沙土同一组分的红外光谱形状基本相似,但特征峰强度有明显区别。恢复年限增加,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族类物质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芳构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地 沙坡头试验站 沙地恢复 腐殖质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黑土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郭观林 周启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3-388,共6页
通过对污染和清洁黑土的耕层、非耕层分层采样分析,比较了Cd,Pb,Cu和Zn等在同一土壤耕层和非耕层以及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无污染黑土中这些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一般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结合态>... 通过对污染和清洁黑土的耕层、非耕层分层采样分析,比较了Cd,Pb,Cu和Zn等在同一土壤耕层和非耕层以及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无污染黑土中这些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一般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外源污染则使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增加.以生物有效性系数和迁移系数进行重金属生物活性评价,其在黑土中生物活性大小的顺序为:Cd>Cu>Zn>Pb.污染愈严重的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自身的淋溶能力相对较强,在非耕层中也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综合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发现2个污染点的黑土中Cd和Pb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地下水安全已构成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布 重金属 黑土 活性研究 碳酸盐结合态 生物活性评价 生物有效性 采样分析 土壤耕层 迁移系数 外源污染 农业生产 交换态 采样点 残渣态 无污染 系数和 水安全 Cd Pb 含量 Zn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及其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吴琼 周启星 华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32,40,共7页
难降解废水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各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微电解工艺以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环保工作者们亲睐。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常见的难... 难降解废水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各式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微电解工艺以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环保工作者们亲睐。本文对近年来一些常见的难生化降解废水的微电解及其组合工艺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了改进微电解工艺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难生化降解 印染废水 制药废水 电镀废水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维生素C废水 被引量:9
15
作者 史荣久 徐慧 +2 位作者 张颖 陈冠雄 张成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558,共4页
为提高维生素C(Vc)生产废水的处理效率,探索其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采用2.2 L实验室规模的中温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150 d试验周期内对其在处理Vc生产废水中的可行性及最佳运行参数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以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 为提高维生素C(Vc)生产废水的处理效率,探索其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采用2.2 L实验室规模的中温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150 d试验周期内对其在处理Vc生产废水中的可行性及最佳运行参数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以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UASB反应器在65 d内启动成功.反应器运行稳定期间,进水COD质量浓度约为10000 mg/L,COD去除率达92%,其平均容积负荷达10.8 kg/(m3.d),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反应器的产CH4速率为3.2 m3/(m3.d),产生的沼气中CH4含量为72%.所去除COD的89%被转化成CH4.污泥的VSS/TSS比率由接种期的0.41升高到0.82.污泥产甲烷活性由启动初期的0.18升高至0.85 L/(gVSS.d)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 维生素C生产废水 容积负荷 产甲烷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钾肥强化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林 周启星 孙约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5-920,共6页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氮肥[(NH4)2SO4]和钾肥(KCl)对镉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L.)的生长和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虽不能显著提高龙葵地上部Cd含量,但可显著提高龙葵地上部干重,因而显著提高了龙葵地上部Cd...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氮肥[(NH4)2SO4]和钾肥(KCl)对镉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L.)的生长和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虽不能显著提高龙葵地上部Cd含量,但可显著提高龙葵地上部干重,因而显著提高了龙葵地上部Cd的积累量,最大可提高2.8倍;KCl在高浓度处理时可以显著提高龙葵地上部Cd含量,然而它对地上部干重有抑制作用,最终没能提高龙葵地上部Cd的积累量.施用(NH4)2SO4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但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KCl可使土壤pH值显著提高,同时使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增加.(NH4)2SO4的强化龙葵修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龙葵 硫酸铵 氯化钾 施肥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乙烯和对二氯苯对草鱼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桂燕 周启星 +2 位作者 胡筱敏 王国清 李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 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和对二氯苯(P-DC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结果表明,PCE和P-DCB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且P-DCB的毒性大于PCE.PCE和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浓度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26,0.37,0.78,0.98,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PCE与P-DCB对草鱼的联合染毒在毒性1:1时,暴露时间为24,48,72,96h的AI分别为-0.15,0.24,0.83,1.30,联合毒性主要是相加作用,但是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由相加作用向协同作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四氯乙烯(PCE) 对二氯苯(P-DCB) 联合毒性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城子铅锌尾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孙约兵 周启星 +1 位作者 任丽萍 王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66-2171,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青城子铅锌矿尾矿废弃地的优势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m)对Cd、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对Cd和Cu、苦荬菜(Ixeris clenticulata)对Cd、Zn地上部富集...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青城子铅锌矿尾矿废弃地的优势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m)对Cd、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对Cd和Cu、苦荬菜(Ixeris clenticulata)对Cd、Zn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大于1.0,兴安毛连菜(Picris davurica)、万寿菊(Tagetes erecta)、白花败酱(Palrinia villosa)的地上部Pb含量都超过1000mg·kg-1,达到Pb超富集植物临界含量标准。同时,这些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有很强的耐性能力,对污染土壤治理和植被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废弃地 超富集植物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蚯蚓及小麦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尧 周启星 +2 位作者 谢秀杰 林大松 荣伟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1-1507,共7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土壤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TEX)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对赤子爱胜蚓和小麦毒性影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蚯蚓的24hL...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土壤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TEX)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污染物对赤子爱胜蚓和小麦毒性影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蚯蚓的24hLC50分别为583.6,346.8,192.4mg/kg;48h LC50分别为454.3,167.1,127.2mg/kg.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小麦芽伸长的10%抑制率(IC10)分别为342.2,195.4,45.9mg/kg;对小麦根伸长的10%抑制率(IC10)分别为206.7,134.5,26.3mg/kg.小麦芽长、根长均可用于指示土壤被甲苯、乙苯及二甲苯污染的程度,但小麦种子根长对3种污染物胁迫的响应较芽长更为敏感,根长抑制率与芽长抑制率之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乙苯 二甲苯 赤子爱胜蚓 小麦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及灌溉方式对玉米地土壤硝化潜势及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金兰淑 郑佳 +1 位作者 徐慧 莫旭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8-220,226,共4页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灌溉方式下玉米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及硝化潜势。结果表明:未施氮肥条件下,喷灌比漫灌土壤平均硝化潜势低0.57-4.77 mg/(kg.d);不同时期喷灌施肥土壤平均硝化潜势变化量为2.18-4.77 mg/(kg.d),幅度较小;而漫灌施...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灌溉方式下玉米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及硝化潜势。结果表明:未施氮肥条件下,喷灌比漫灌土壤平均硝化潜势低0.57-4.77 mg/(kg.d);不同时期喷灌施肥土壤平均硝化潜势变化量为2.18-4.77 mg/(kg.d),幅度较小;而漫灌施肥土壤硝化潜势的变化量为-0.57-28.4 mg/(kg.d),幅度较大。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受施肥与灌溉方式的影响,9月份土壤微生物量碳均低于7月份,未施氮肥条件下,喷灌下降9.05 mg/kg,变化幅度较小;而漫灌下降176.52 mg/kg,变化幅度较大。施氮肥均降低土壤微生物碳量;不同时期漫灌施肥与漫灌未施肥、喷灌施肥与喷灌未施肥相比分别降低土壤平均微生物量碳108.78-0.57 mg/kg,58.82-86.7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肥 灌溉方式 硝化潜势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