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断裂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谭凯旋 郝新才 戴塔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中国大陆壳体中深大断裂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大陆全境的分维值为1.493,各构造区的分维值为0.827~1.624。活动区特别是地洼区中断裂构造分维值(1.236~1.624)显著大于稳定区即地台区的分维值(0.827~1.074),并且壳体... 中国大陆壳体中深大断裂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大陆全境的分维值为1.493,各构造区的分维值为0.827~1.624。活动区特别是地洼区中断裂构造分维值(1.236~1.624)显著大于稳定区即地台区的分维值(0.827~1.074),并且壳体结合部位的分维值大于壳内部位。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反映了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运动历史的复杂性和构造活动的强弱性,因而可作为大地构造研究的一个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分形特征 大地构造 断裂 构造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类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瑞华 王伏泉 +2 位作者 王开怡 彭渤 易建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在我国,斑岩铜矿有二种大地构造类型:地槽型斑岩铜矿和地洼型斑岩铜矿,后者又可称后克拉通型斑岩铜矿。按构造类型,地槽型岩铜矿分为二种:地槽期斑岩铜矿和褶皱带期斑岩铜矿。产于优地槽期下沉阶段的斑岩铜矿,见于中条山铜矿厂。
关键词 斑岩 铜矿 成矿 类型 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硅藻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大地构造条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木士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8-232,共5页
中国硅藻土矿床主要赋存于地洼余动期亚构造层中;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华夏期地洼区和西南部中亚期地洼区。根据游离SiO2来源及成矿作用特征,可划分出火山沉积型及陆源沉积型等两种矿床成因类型。通过成矿大地构造条件分析发现... 中国硅藻土矿床主要赋存于地洼余动期亚构造层中;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华夏期地洼区和西南部中亚期地洼区。根据游离SiO2来源及成矿作用特征,可划分出火山沉积型及陆源沉积型等两种矿床成因类型。通过成矿大地构造条件分析发现地洼余动期最有利于硅藻土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 大地构造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林舸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0年第3期44-53,共10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的卫星影象特征,并根据地貌、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及火山活动等资料,确定了中国东部存在几条大型的北西向线性构造带。这些北西向线性构造带主要活动期在新生代,并对新生代的火山活动、沉积盆地及现代地震活动...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的卫星影象特征,并根据地貌、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及火山活动等资料,确定了中国东部存在几条大型的北西向线性构造带。这些北西向线性构造带主要活动期在新生代,并对新生代的火山活动、沉积盆地及现代地震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根据其演化史和力学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继承性的张剪型和新生的压剪型。它们的成因机制与区域岩石圈的应力状态是一致的。因而,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的形成演化是岩石圈深部地质作用过程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构造 大地构造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区大地构造的历史因果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洲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2,38,共13页
依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就体现历史特点的大地构造体制来说,可将中国的油田划分为地槽型,地台型及地洼型三种类型,以现阶段的动力环境而论,则可将中国油气区划分为地幔汇聚型油气域和地幔扩散型油气域,并可进一步暂分为四大油气区... 依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就体现历史特点的大地构造体制来说,可将中国的油田划分为地槽型,地台型及地洼型三种类型,以现阶段的动力环境而论,则可将中国油气区划分为地幔汇聚型油气域和地幔扩散型油气域,并可进一步暂分为四大油气区,即陆缘海扩张型壳体油气大区,东部拉张型壳体油气大区,中部张一压型壳体油气大区和西部挤压型壳体油气大区,各大区成油气建造组合的大地构造类型,油气形成条件、油气藏类型、产出特点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各壳体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壳体运动过程和动力学性质,以及各壳体的深部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区 油气藏 大地构造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分区探讨
6
作者 汪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16,共5页
概述了中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性质,对有争议的东南沿海中段与南段的大地构造界线划分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将整个东南沿海划分出3个Ⅰ级、7个Ⅱ级和18个Ⅲ级构造单元,并论述了它们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地洼构造 大地构造分区 华北地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7
作者 杨洪之 朱振华 赵志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82-292,共11页
运用地洼学说观点,研究并指出了反映深部作用差异的大地构造演化史上,地槽、地台、地洼区三阶段玄武岩时空分布的三个高峰,并对大地构造属性较确切的玄武岩类岩石的大量岩石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地壳演... 运用地洼学说观点,研究并指出了反映深部作用差异的大地构造演化史上,地槽、地台、地洼区三阶段玄武岩时空分布的三个高峰,并对大地构造属性较确切的玄武岩类岩石的大量岩石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地壳演化阶段的玄武岩类岩石组合的岩石化学特征,进而探讨了其与地壳及上地幔演化的一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演化 玄武岩 岩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西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许德如 梁新权 唐红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海南岛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表明 ,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中脊型拉斑玄武岩和岛弧型拉斑玄武岩的双重特征 ,起源于亏损地幔 ,是古俯冲消减带上部岩石圈地幔... 海南岛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表明 ,抱板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中脊型拉斑玄武岩和岛弧型拉斑玄武岩的双重特征 ,起源于亏损地幔 ,是古俯冲消减带上部岩石圈地幔楔、自消减带卷入地幔楔地壳物质及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构成的三元混合物部分熔融结果 ,产生于扩张弧后 (或弧间 )盆地环境。地球动力学分析表明 ,古中元古代时 ,海南岛西部可能经历了一次由“开”向“合”转变的构造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环境 变质基性火山岩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层的确定其大地构造演化 被引量:38
9
作者 侯威 陈惠芳 +1 位作者 梁新权 王可伏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36-143,共8页
通过钐—钕同位素测定,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Ga、1.4Ga和2.9Ga.用单矿物铅同位素测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年龄分别为1.1~1.2Ga和940Ma.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抱板群斜... 通过钐—钕同位素测定,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Ga、1.4Ga和2.9Ga.用单矿物铅同位素测斜长角闪片岩、混合花岗片麻岩年龄分别为1.1~1.2Ga和940Ma.铷—锶全岩等时线法测得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和石碌群、抱板群中的云母片岩为1.3Ga和1.2Ga。因此,海南岛存在着前寒武纪地层,其中,具有花岗—绿岩且含有玄武质科马提岩组合的抱板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地槽构造层.石碌群是地槽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构造亚层。海南岛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X)、地槽(Ⅰ)、地台(Ⅱ)、地洼(Ⅲ)等多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大地构造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刍议 被引量:60
10
作者 陈国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71,共71页
随着大地构造学的不断发展,出现过的理论很多.它们此起彼落.更替频繁.究其原因.要从高层次来分析. 地质学史上.关于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一向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主要在于对地球历史的重建.并把研究重点放在追索地质事件的时间序列... 随着大地构造学的不断发展,出现过的理论很多.它们此起彼落.更替频繁.究其原因.要从高层次来分析. 地质学史上.关于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一向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主要在于对地球历史的重建.并把研究重点放在追索地质事件的时间序列上,可称为历史论地质学.另一种则认为主要在于对地球变革的理解.并把重点放在探究支配地球变化的一般规律.可称因果论地质学.作为地质学中涉及地球科学许多根本性问题的大地构造学,这种分岐自然尤为突出.并形成了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 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最流行的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研究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著名的有地质力学和板块理论,前者主要探究诸种构造的力学性质和成因.以及构造体系的划分.后者则主要探索岩石圈块体的移动和互相间的力学关系.以及移动的力源机制.由于历史论和因果论各有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因而各有其自己方面的优点和长处,而且两方面都是解决地球构造问题所需要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缺一不可.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来不及重视另一方面的优点和长处.遂致两方面都难以适应全面地解决地球构造多方面问题的要求.如果把它们两方的研究目的兼顾,统一研究;并把两方研究方法和长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就会互相补益、相辅相成,能够比较全面地研究地球构造及其所成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更有成效地指导找矿。作者设想的这样一门综合性大地构造学.叫做“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 体现把历史论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方研究对象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研究思路和途径.主要是建立一个把岩石圈演化与运动统一研究的综合性的构造概念.叫做“壳体”.壳体的定义是这样:“地球硬壳(相当于岩石圈)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先后不一地出现于不同地域,在诞生、成长、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方面分异进行;既在演化又在运动(包括移动)的时空综合的全球性基本构造单元。”它们在形式一表现为岩石圈的既不断发展又变化位置的块体.各有其自身的诞生时代,成长方式和发展历程,演化阶段和成熟度.物质组成及地壳性质.垂向及平向结构.构造单元组成,面积、厚度、形状及其变化,整体及体内运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演化、成矿演化及其时空规律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壳体可由不同数目(或)不同性质类别的大地构造体制的构造区组成. 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几点:(1)发展观点同联系观点结合:(2)时间观念同三维空间观念结合;(3)水平运动同垂直运动并重:(4)壳体的整体运动同体内运动并重;(5)构造层划分与构造系划分结合;(6)洋壳同陆壳兼顾;(7)远古与近代并重;(8)全球与地区兼顾;(9)岩石圈演化与运动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因果 大地构造学 成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扰动场源的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舸 李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3-201,共9页
作为大地重力学反问题研究的实际应用,本文计算了全球扰动场源.在参数选择、赋值模式上,首先考虑到地球的成层结构与密度异常分布.研究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一性主要体现在岩石层块体内部,并一直延深到幔核边界;地壳中的... 作为大地重力学反问题研究的实际应用,本文计算了全球扰动场源.在参数选择、赋值模式上,首先考虑到地球的成层结构与密度异常分布.研究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一性主要体现在岩石层块体内部,并一直延深到幔核边界;地壳中的构造活动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状态相关.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分析对比讨论了扰动场源所揭示的地球深部地质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扰动场源 大地重力学 大地构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黄瑞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祁连山地区 构造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格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93-303,共11页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沉积 建造 大地构造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复式岩基的多源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池国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9-79,共11页
姑婆山复式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脉岩类,具有明显的多来源的成因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插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变异特征,既与初始岩浆的不同有关,又与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岩浆侵位通道及定位空间围岩组分的加入是造成花岗岩类地... 姑婆山复式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脉岩类,具有明显的多来源的成因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插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变异特征,既与初始岩浆的不同有关,又与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关,岩浆侵位通道及定位空间围岩组分的加入是造成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变异的重要原因。地洼区结构的复杂性和岩浆活动的穿透性是造成本区岩浆岩多源特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性 花岗岩基 广西 复式岩体 大地构造 成因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锶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体构造──一种综合大地构造学新概念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国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83-300,共18页
壳体是为了把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动力大地构造学两方面的研究目的、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融为一体,以期较全面地研究地球构造问题而建立的一种大地构造单元概念。其特色是同时包含有演化与运动涵义、发展观点与联系观点并重、... 壳体是为了把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动力大地构造学两方面的研究目的、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融为一体,以期较全面地研究地球构造问题而建立的一种大地构造单元概念。其特色是同时包含有演化与运动涵义、发展观点与联系观点并重、时空兼顾。它兼具上述两类大地构造单元的性质、特征和功能,是属于历史动力综合大地构造学的构造单元概念。一方面,它虽由历史大地构造单元如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组成,但强调了在空间上迁移的动态而与之有别;另一方面,它与动力大地构造单元的板块概念,虽作为岩石圈块体在形式上近似,但强调了它在时间上演化的动态,以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点而与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体 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地洼西缘非金属矿成矿大地构造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木士春 汪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8-23,共6页
洞庭地洼西缘非金属矿产的产出特征与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地洼构造对区内大部分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保存是极为有利的。在地洼盆地内常形成火山沉积蚀变矿床、盐类沉积矿床及生物沉积(能源和非能源)矿床等地洼沉... 洞庭地洼西缘非金属矿产的产出特征与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的演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地洼构造对区内大部分非金属矿产的形成和保存是极为有利的。在地洼盆地内常形成火山沉积蚀变矿床、盐类沉积矿床及生物沉积(能源和非能源)矿床等地洼沉积型非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矿 成矿 大地构造条件 洞庭地洼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早石炭世沉积建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琴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28-136,共9页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新疆北部早石炭世发育的三类沉积建造:碳酸盐建造、陆屑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并进行了建造区的划分,据此论述了早石炭世新疆北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分区。
关键词 石炭世 沉积建造 大地构造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温度原理及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顺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研究表明,对某些地质体,用不同的年代学方法测得的年龄常常不一致。如钾氩法和裂变径迹法所测得的结果经常比铷锶法所测得的结果年轻,而用钾氩法对云母所测得的结果又比对角闪石所测得的结果年轻。
关键词 大地构造 封闭温度 同位素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似均一热场下的无载热对流实验探讨大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
19
作者 钟建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09-210,共2页
作者做了水和油在均一热场下的无载热对流(对流体的上界面以空气为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在水和油中存在着一定的温度梯度,即使是在均一的热场下也能发生对流,无需热点。热对流的方式及演化与对流温度及粘度密切相关(暂不讨论边界条... 作者做了水和油在均一热场下的无载热对流(对流体的上界面以空气为介质)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在水和油中存在着一定的温度梯度,即使是在均一的热场下也能发生对流,无需热点。热对流的方式及演化与对流温度及粘度密切相关(暂不讨论边界条件及其它因素)。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的热对流,其对流胞相对较小,且较不稳定。随着对流温度的降低,对流胞渐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运动 演化 无载热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特征和煤化作用的研究在大地构造学中的应用前景
20
作者 彭格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68-169,共2页
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既全面研究地球(现阶段主要指岩石圈)的诞生、成长、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又探索过程的发生与演变的根本原因和力源机制。怎样研究和恢复地质体、沉积盆地以至壳体在据今久远的地质时期所... 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既全面研究地球(现阶段主要指岩石圈)的诞生、成长、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又探索过程的发生与演变的根本原因和力源机制。怎样研究和恢复地质体、沉积盆地以至壳体在据今久远的地质时期所发生的由诞生到成长、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煤化作用 大地构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