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啶双亚胺酰氯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合成液体聚丁二烯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恒 刘李 +4 位作者 王凤 贾翔宇 白晨曦 张春雨 张学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合成了一系列吡啶双亚胺酰氯三齿Ni(Ⅱ)配合物(1a^1c,2a^2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测定了配合物1a^1c的晶体结构.3个化合物同属于单斜晶系,且都具有以Ni原子为中心的近似于C s对称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该... 合成了一系列吡啶双亚胺酰氯三齿Ni(Ⅱ)配合物(1a^1c,2a^2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测定了配合物1a^1c的晶体结构.3个化合物同属于单斜晶系,且都具有以Ni原子为中心的近似于C s对称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该系列配合物通过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活化,在20℃下对丁二烯聚合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得到分子量为4700~5200、cis-1,4含量为74.8%~77.2%(摩尔分数)的液体聚丁二烯.通过改变配体的结构和聚合条件,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聚丁二烯的结构和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双亚胺酰氯 镍配合物 1 3-丁二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催化合成乙烯-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共聚物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贺新 张浩 +2 位作者 张春雨 郝秀峰 张学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50-1853,共4页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对共聚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等...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对共聚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共聚单体(POSS)的插入率在0.01%~0.30%之间,随着共聚单体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大,聚合物的熔点和熔解热降低.共聚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乙烯-POSS共聚物拥有更高的热分解温度以及较高的热分解残留量.随着POSS的加入,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共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乙烯 笼型倍半硅氧烷 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醛亚胺钴配合物催化丁二烯顺式-1,4选择性聚合
3
作者 贾翔宇 刘恒 张学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以[NN]双齿喹啉醛亚胺为配体的二氯化钴配合物(1a^6a)。以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分析了配合物2a、3a和4a的分子结构。配合物2a和3a以单核四配位(2个氮原子和2个氯原子)的形式结晶,而配合物4a由于取代基空间位阻小,则以双... 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以[NN]双齿喹啉醛亚胺为配体的二氯化钴配合物(1a^6a)。以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分析了配合物2a、3a和4a的分子结构。配合物2a和3a以单核四配位(2个氮原子和2个氯原子)的形式结晶,而配合物4a由于取代基空间位阻小,则以双核的形式结晶。在倍半乙基氯化铝(EASC)的活化下,该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单体聚合,得到顺式-1,4结构含量高达98%的聚丁二烯。催化剂催化活性随配体上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加而提高,但随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加而降低。所合成的聚丁二烯具有高相对分子质量(M n约为2.0×105)和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 w/M n<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Ⅱ)配合物 丁二烯 聚丁二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