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碳电极上六氰亚铁酸钯膜的现场FTIR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薄爱丽 林祥钦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6-211,共6页
本文报道六氰亚铁酸钯膜修饰电极在HCl,KCl和NaCl溶液中的现场反射FTIR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膜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分别为Pd2Fe(CN)6和M2PdFe(CN)6,其中M为支持电解质一价阳离子.在1... 本文报道六氰亚铁酸钯膜修饰电极在HCl,KCl和NaCl溶液中的现场反射FTIR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膜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分别为Pd2Fe(CN)6和M2PdFe(CN)6,其中M为支持电解质一价阳离子.在1mol/LNaCl中,内层的氧化电位Em=0.87V(vs.Ag/AgCl),外层为0.77V.在1mol/LHCl或KCl中两层的氧化还原波重叠为一个大CV波峰而难以分辨,然而现场FTIR光谱电化学清晰地分辨出这两种结构在所有3种溶液中CN的不同振动频率,发现H+离子是最佳的支持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兰 修饰电极 FTIR 六氰亚铁酸钯 玻碳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循环伏安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肌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
2
作者 侴菊 周海虹 +1 位作者 陆天虹 吴越 《电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肌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铁肌红蛋白分子中至少存在一个可调节分子构象变化的氧分子,而且长时间通入高纯氮气可以除掉高铁肌红蛋白分子内的这个氧,当高铁肌红蛋白分子内的氧被彻... 用循环伏安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肌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铁肌红蛋白分子中至少存在一个可调节分子构象变化的氧分子,而且长时间通入高纯氮气可以除掉高铁肌红蛋白分子内的这个氧,当高铁肌红蛋白分子内的氧被彻底除去后,用循环伏安法可以观察到肌红蛋白在三氧化二铟电极上的准可逆的电学反应。同步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铁肌红蛋白在彻底除氧后,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构象变化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伏安法 荧光光谱 分子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单糖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5
3
作者 乔专虹 顾仁敖 +2 位作者 曲晓刚 陆天虹 董绍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377-1379,共3页
Hill等发现在4,4′-联吡啶存在时,细胞色素C在金电极上能进行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在研究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一些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嘌呤等对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反应有促进作用,但迄今未见有关糖类分子对细胞色素... Hill等发现在4,4′-联吡啶存在时,细胞色素C在金电极上能进行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在研究细胞色素C的直接电化学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一些生物小分子如氨基酸、嘌呤等对细胞色素C的电化学反应有促进作用,但迄今未见有关糖类分子对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促进作用研究的报道。本文研究了5种单糖对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单糖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二脉冲叠加四阶跃微分伏安法研究──准可逆电极过程的理论和验证
4
作者 方禹之 刘新宇 +1 位作者 仝威 金利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3-818,共6页
推导并验证了新型阶跃伏安技术──常规二脉冲叠加四阶跃微分伏安法准可逆电极过程的理论电流方程式,同时研究了各项参数如扫描增量(E_s)、脉冲高度(△E)、传递系数(α)对峰电流函数(ψp)、峰电流(i_p)、峰电位(E_... 推导并验证了新型阶跃伏安技术──常规二脉冲叠加四阶跃微分伏安法准可逆电极过程的理论电流方程式,同时研究了各项参数如扫描增量(E_s)、脉冲高度(△E)、传递系数(α)对峰电流函数(ψp)、峰电流(i_p)、峰电位(E_p)和半峰宽(W_(1/2))的影响.运用理论ψp-lgk_s图和单纯形优化计算测量了及Zn(Ⅱ)/Zn(Hg)-NaNO3体系的K_s及α值,结果与文献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法 脉冲 准可逆 电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细胞色素C与胱氨酸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曲晓刚 陆天虹 吴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细胞色素C与促进剂胱氨酸的相互作用,分别监测了二者相互作用时细胞色素C中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光谱的变化和二种氨基酸残基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胱氨酸分子与细胞色素C的赖氨酸残... 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细胞色素C与促进剂胱氨酸的相互作用,分别监测了二者相互作用时细胞色素C中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光谱的变化和二种氨基酸残基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胱氨酸分子与细胞色素C的赖氨酸残基缓慢结合,二者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使细胞色素C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胱氨酸 同步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同步荧光法研究细胞色素C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5
6
作者 剑菊 曲晓刚 +1 位作者 陆天虹 吴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270-1274,共5页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细胞色素C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发现细胞色素C中色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光谱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在较稀的溶液中,只观察到色氨酸残基的一个荧光峰(340.0nm);在较浓的溶液中也观察到一个荧光峰(3...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细胞色素C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发现细胞色素C中色氨酸残基的同步荧光光谱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在较稀的溶液中,只观察到色氨酸残基的一个荧光峰(340.0nm);在较浓的溶液中也观察到一个荧光峰(304.0nm);而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时,这两个峰共存,可能反映了细胞色素C在不同浓度溶液中聚集状态的不同.当向存在两个荧光峰的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脲,在一定脲浓度范围内,细胞色素C不发生变性.脲的作用使细胞色素C的单体浓度增加,聚集体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衍生物电催化氧化NADH及催化速率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敏 董绍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用微盘电极研究了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氧化二氢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酸(NADH)。用微电极测定了二茂铁衍生物(磺酸基二茂铁,乙酰基二茂铁,羧酸基二茂铁,α-羟乙基二茂铁,α,α'-二经乙基二茂铁)的扩散系数(... 用微盘电极研究了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及电催化氧化二氢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酸(NADH)。用微电极测定了二茂铁衍生物(磺酸基二茂铁,乙酰基二茂铁,羧酸基二茂铁,α-羟乙基二茂铁,α,α'-二经乙基二茂铁)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4×10 ̄(-6),6.9×10 ̄(-6),1.7×10 ̄(-6).6.2×10 ̄(-7),1.5×10 ̄(-6)cm ̄2/s)及乙酞基二茂铁电催化氧化NADH的催化速率常数(4.68×10 ̄3(mol/L) ̄(-1))。探讨了温度、pH及β-环糊精的络合效应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电催化 氧化 催化速率常数 辅酶 NADH
全文增补中
钙离子对支撑磷脂膜离子通道行为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晓军 宋永海 +2 位作者 吴正岩 张柏林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98-1300,共3页
将一种支撑磷脂膜——杂化双层膜 ( Hybrid bilayer membrane,HBM)用于钙离子与磷脂作用的研究 ,以 Fe( CN) 3-6为探针 ,发现钙离子可诱导 HBM产生离子通道 ,且通道的打开与关闭可反复运转 ,并用
关键词 杂化双层膜 离子通道 扫描探针显微镜 钙离子 刷涂自组装 支撑磷脂膜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