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微、纳米管及其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苏彬 袁艺 +3 位作者 孙鹏 张志全 叶金友 邵元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0-525,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玻璃微、纳米管的发展历史及其制备进展。对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 ,特别对其在液 /液界面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尽地评述和展望。引用参考文献 5
关键词 电分析化学 液/液界面化学 离子选择性电极 玻璃微米管 玻璃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团簇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小惠 陈卫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7,共8页
尺寸小于2nm的金属纳米团簇是由几个到几百个原子组成的纳米结构材料.对于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其大部分甚至所有金属原子可能暴露于表面而具有高的表面原子比例,该独特的原子堆积结构使其具有高的表面活性,因此其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应... 尺寸小于2nm的金属纳米团簇是由几个到几百个原子组成的纳米结构材料.对于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其大部分甚至所有金属原子可能暴露于表面而具有高的表面原子比例,该独特的原子堆积结构使其具有高的表面活性,因此其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其明确的原子排列和堆积结构使其可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研究纳米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笔者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总结了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催化和电化学传感,最后对其未来在电催化和电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纳米粒子 电催化 电化学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铝膜修饰的杂多酸-聚吡咯纳米粒子玻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胜天 秦玉华 +3 位作者 翟剩勇 周立恒 许宏鼎 李景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1-843,共3页
A novel modified electrode was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y cycling scanning the glass carbon electrode covered with a macroporous alumina membran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 PPy and PMo 12O 3- 40. The reversibility of ... A novel modified electrode was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y cycling scanning the glass carbon electrode covered with a macroporous alumina membrane in a solution containing PPy and PMo 12O 3- 40. The reversibility of the cyclic voltammograms was improved obviously. The remarkable advantage of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the high sensitivity and favorable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toward NO - 2. The peak curren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O - 2 in the range of 8.0×10 -7—0.01 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of NO - 2 was 1.0×10 -9 mol/L. The polyoxometalates nanopaticles modified electrode exhibited almost the sam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fter 7 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PMo 12-PPy/AGCE has a good reproducibility, stability and wide linearity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聚吡咯纳米粒子玻碳电极 电化学性质 阳极氧化铝膜 亚硝酸根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电极表面聚赖氨酸固定微过氧化物酶-11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凤彬 郑军伟 +4 位作者 李晓伟 季媛 高颖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68-2270,共3页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电催化活性 .当 MP-1 1与咪唑发生轴向配位反应时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发生负移 ,此时对氧的还原不再具有电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聚赖氨酸 微过氧化物酶-11 电化学 咪唑 电催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生物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包宇 毛燕 +2 位作者 王伟 李正刚 牛利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8,共1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的一种新技术.本文介绍了SPR和EC-SPR的基本原理,并重点阐述了时间分辨SPR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应用.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反应动态过程研究、生物化学传感器、电极/溶液界面的表征、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以及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高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 电化学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微过氧化物酶-8与Eu^(3+)作用位点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4 位作者 杜江燕 冯玉英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0-432,共3页
The interaction sites between microperoxidase-8(MP-8) and Eu^3+ was determin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It is found that two Eu^3+ ions would coordinate strongly with carboxylate oxygen of two propionic acid ... The interaction sites between microperoxidase-8(MP-8) and Eu^3+ was determin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It is found that two Eu^3+ ions would coordinate strongly with carboxylate oxygen of two propionic acid groups of the heme group in an MP-8 molecule, leading to the increase in the reversibility of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MP-8. The excessive Eu^3+ ions weakly interact with the oxygen containing groups in the peptide chain of MP-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过氧化酶-8 EU^3+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材料SBA-15吸附Ru(bpy)_3^(2+)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洋 杨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0-644,共5页
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且二维六方高度有序的介孔分子筛SBA-15,并采用TEM和氮气吸附实验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静电作用将三联吡啶钌[Ru(bpy)32+]固定到表面带负电荷的SBA-15上,并将吸附有Ru(bpy)32+的SBA-15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 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且二维六方高度有序的介孔分子筛SBA-15,并采用TEM和氮气吸附实验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静电作用将三联吡啶钌[Ru(bpy)32+]固定到表面带负电荷的SBA-15上,并将吸附有Ru(bpy)32+的SBA-15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该固定化的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三丙胺(TPA)的加入,氧化电流增加而还原电流减小,表明TPA对三价吡啶钌有催化作用,同时TPA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发光强度.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降低.SBA-15较大的孔径和开放交联的孔结构体系促进了电极表面膜内的物质扩散和电子运动扩散.该修饰电极在5.0×10-5~1.0×10-2mol/LTPA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71.7+41.2x,检出限为9.5×10-6mol/L.该电极在连续扫描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介孔材料 SBA-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纳米电极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鹏 邵元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27-431,共5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极化的液/液界面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加速离子在可极化的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并对电子在液/液界面间的转移的Marcus翻转现象做了较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界面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纳米电极 玻璃纳米管 电荷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单分子膜包覆的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化学研究
9
作者 李迪 李景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8期982-988,共7页
介绍了近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包覆的金属纳米粒子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单分子层膜包裹的纳米粒子的合成、衍生化、光学和电化学性质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其量子化充电现象.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将大大地促进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 介绍了近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包覆的金属纳米粒子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单分子层膜包裹的纳米粒子的合成、衍生化、光学和电化学性质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其量子化充电现象.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将大大地促进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电子学等前沿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纳米材料 电化学 量子化充电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化学界面的构筑以及相关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成周 韩磊 董绍俊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9-233,共15页
由于独特的光、电、磁以及催化性质,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并在不同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纳米材料构建功能性电极界面、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并发展新颖的电化学纳米器件引起了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篇综述... 由于独特的光、电、磁以及催化性质,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并在不同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纳米材料构建功能性电极界面、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并发展新颖的电化学纳米器件引起了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作者研究小组在以功能性纳米材料构建新颖的电化学界面的最新进展,集中关注其在电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以及光谱电化学中的应用.这些纳米材料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电子转移、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燃料电池的催化效率.作者也通过合成一些光谱匹配的荧光以及电致变色纳米材料构建新颖的荧光光谱电化学器件,同时在材料的合成组装、多重刺激响应体系以及多功能化进行探索.最后,作者对这类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器件的发展和应用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纳米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燃料电池 响应性材料 荧光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电化学质谱:研究锂离子电池的一项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志伟 彭章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纯电动汽车、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池材料|电解质界面副反应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首要原因。微分电化学质谱是解析锂离子电池产气副反应机制的强有力研究技...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纯电动汽车、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池材料|电解质界面副反应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首要原因。微分电化学质谱是解析锂离子电池产气副反应机制的强有力研究技术。本文综述了微分电化学质谱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技术要点及其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微分电化学质谱在储能领域的机遇、挑战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电化学质谱 锂离子电池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氨基磺酸电化学发光及其多巴胺检测应用
12
作者 Tesfaye Hailemariam Barkae Mohamed Ibrahim Halawa +4 位作者 Tadesse Haile Fereja Shimeles Addisu Kitte 马显贵 陈业权 徐国宝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6,共9页
在本文中,我们首次观察到氨基磺酸可以显著增强鲁米诺电化学发光,而且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强度随着氨基磺酸浓度在0.1μmol·L^(-1)至500μmol·L^(-1)范围增加而线性增加。同时,我们观察到多巴胺可以显著猝灭鲁米诺-氨基磺酸电... 在本文中,我们首次观察到氨基磺酸可以显著增强鲁米诺电化学发光,而且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强度随着氨基磺酸浓度在0.1μmol·L^(-1)至500μmol·L^(-1)范围增加而线性增加。同时,我们观察到多巴胺可以显著猝灭鲁米诺-氨基磺酸电化学发光。基于该猝灭现象,我们建立了多巴胺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至20μmol·L^(-1),检出限为30 nmol·L^(-1)。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尿酸、抗坏血酸、糖和一些氨基酸对电化学发光影响较小。采用标准加入法,成功地将鲁米诺-氨基磺酸体系用于尿液中多巴胺的电化学发光测定,回收率为103%~105%。另外,我们还考察了多巴胺的猝灭机理,并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的动态猝灭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氨基磺酸 鲁米诺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在纳米氧化铝模板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9
13
作者 秦玉华 周立恒 +2 位作者 王胜天 许宏鼎 李景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637,共2页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ytochrome c at a bis(4-pyridyl)disulphid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s covered with nanoporous alumina templa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porous alumina tem...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ytochrome c at a bis(4-pyridyl)disulphid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s covered with nanoporous alumina templa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porous alumina templates promote further th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of cytochrome c on the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resulting in a well-defined fast votammetric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纳米氧化铝 修饰电极 直接电化学 氧化-还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瑛琇 朱连德 朱果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9-93,共5页
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在近几年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生物组分的固定化方法及生物传感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固定化 应用 分析化学 生物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用作不对称型电化学电容器的负极材料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立平 王宏宇 齐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1-835,共5页
利用二硫化钼(MoS2)在较低电势范围内可逆储锂的现象,采用二硫化钼作为负极材料,和活性炭(AC)正极材料配伍,组装成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在锂基有机系电解液中其电压可高达3.4 V。使用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负极材料的物性进行了表征,探讨... 利用二硫化钼(MoS2)在较低电势范围内可逆储锂的现象,采用二硫化钼作为负极材料,和活性炭(AC)正极材料配伍,组装成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在锂基有机系电解液中其电压可高达3.4 V。使用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负极材料的物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负极材料的储能机理,并考察了正负极质量比对负极储锂容量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电容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28.7 Wh/kg和1203.4 W/kg,电容器也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4 A/g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活性炭 电化学电容器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媒介体的电化学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翟俊峰 余登斌 +1 位作者 刘玲 董绍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基于媒介体的电化学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是一种灵敏、可靠的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它以原位培养微生物为毒性检测受试体,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目标水体的水体总毒性变化,因此适合用于水体复合污染的评估及水质安全预警。本文从检测原理、媒... 基于媒介体的电化学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是一种灵敏、可靠的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它以原位培养微生物为毒性检测受试体,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目标水体的水体总毒性变化,因此适合用于水体复合污染的评估及水质安全预警。本文从检测原理、媒介体、微生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体 电化学 水体总毒性 复合污染 水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硼酸氧化方法间接电化学检测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春燕 戚颖欣 刘晓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9-935,共7页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定量氧化对羟基苯硼酸产生对羟基苯酚的原理,以对羟基苯酚作为电化学探针,发展了一种新的间接检测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方法。在含1.0 mmol·L^(-1)对羟基苯硼酸的0.05 mol·L^(-1)p H8.9 Tris–HCl缓冲溶... 利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定量氧化对羟基苯硼酸产生对羟基苯酚的原理,以对羟基苯酚作为电化学探针,发展了一种新的间接检测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方法。在含1.0 mmol·L^(-1)对羟基苯硼酸的0.05 mol·L^(-1)p H8.9 Tris–HCl缓冲溶液(含20%无水乙醇)中,该方法可以检测1.0μmol·L^(-1)到1.0 mmol·L^(-1)的过氧化苯甲酰,检测限为0.2μmol·L^(-1),比国标推荐使用的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灵敏度高。而且该方法检测电位低,抗干扰能力强,重现性好,具有快速、简单、低成本的优点。利用该方法对市售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进行快速检测,得到了很好的回收率,为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氧化 过氧化苯甲酰 间接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膜电化学原位导电性的测定及其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贵福 宋继霞 +3 位作者 袁福宇 王伟 许晓宇 牛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62-2166,共5页
自行开发了电化学原位膜导电性测量仪(ECC).该测量仪将电化学的电位控制方法与电导率的测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辅以双带及阵列探针电极,可在电化学电位调制下测定原位聚合物膜导电性的变化,特别是可以进行高时间分辨的动力学测量.以... 自行开发了电化学原位膜导电性测量仪(ECC).该测量仪将电化学的电位控制方法与电导率的测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辅以双带及阵列探针电极,可在电化学电位调制下测定原位聚合物膜导电性的变化,特别是可以进行高时间分辨的动力学测量.以此为基础,测定了对电化学电位调制下导电聚合物膜导电性能,研究了电化学聚合的聚苯胺膜在一系列不同电位老化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电化学原位 导电性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钼/活性炭钠离子电化学电容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立平 齐力 王宏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以三氧化钼(MoO3)作为负极材料,活性炭(AC)作为正极材料,组成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研究了电容器在1mol/LNaPF。的碳酸丙烯酯(Pc)中的电化学性能,其电位窗为0~3V,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33.0W·h/kg和595.6W/kg... 以三氧化钼(MoO3)作为负极材料,活性炭(AC)作为正极材料,组成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研究了电容器在1mol/LNaPF。的碳酸丙烯酯(Pc)中的电化学性能,其电位窗为0~3V,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33.0W·h/kg和595.6W/kg,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为第20次的93.8%,库仑效率在经过20次循环后达到95.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活性炭 钠离子 电化学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标记纳米化学发光新一代体外诊断技术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华 邵元华 +1 位作者 徐国宝 杨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1-283,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死亡原因,尽管近10年来我国诊疗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领域,国家投入也逐年加大,但死亡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即时诊断的快速检测技术[1]。针对高发病率...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死亡原因,尽管近10年来我国诊疗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领域,国家投入也逐年加大,但死亡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即时诊断的快速检测技术[1]。针对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对快速、灵敏、低成本体外诊断技术的迫切需求,项目开展无标记纳米化学发光新一代体外诊断技术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发展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新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时间缩短至发病3h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化学发光 体外诊断 高特异性 分析界 疾病死亡原因 快速检测技术 高敏感性 疾病标志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