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量聚合物对溶剂诱导低分子量聚合物薄膜去润湿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刘惠 郑以松 石彤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65-1569,共5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及椭偏仪等研究了单分散低分子量聚苯乙烯(PS)薄膜、单分散高分子量PS薄膜以及将二者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制备的PS薄膜,在室温下用丙酮溶剂诱导其去润湿的过程.实验发现,按不同质量比共混的PS薄膜的去润湿动力学与单分散的P... 采用偏光显微镜及椭偏仪等研究了单分散低分子量聚苯乙烯(PS)薄膜、单分散高分子量PS薄膜以及将二者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制备的PS薄膜,在室温下用丙酮溶剂诱导其去润湿的过程.实验发现,按不同质量比共混的PS薄膜的去润湿动力学与单分散的PS薄膜去润湿动力学有较大区别.按不同质量比共混的PS薄膜,低分子量的PS更易于富集在薄膜的表面,其去润湿的速度介于单分散低分子量PS薄膜与单分散高分子量PS薄膜的去润湿速度之间.但共混薄膜的去润湿速率并非随着高分子量PS的加入呈现单调的变化,这是由大量接触分子的形成抑制了去润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 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低分子量聚苯乙烯 共混 去润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β双键反应型流滴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接枝物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姚占海 殷敬华 +1 位作者 宋永贤 宋玉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以聚醚四元醇(PETO)和马来酸酐(MAH)为起始物,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制备了含B双键的反应型流滴剂(βS);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H^1-NM... 以聚醚四元醇(PETO)和马来酸酐(MAH)为起始物,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制备了含B双键的反应型流滴剂(βS);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H^1-NMR)对图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反应后体系中MAH的残留量,计算了目标产物的转化率。结果发现:用该方法测定的反应转化率达95%以上,并且产物收率达到90%以上。将脑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进行反应接枝(PE-LLD-g-βS)后吹膜,发现在60℃加速流滴条件下,PE—LLD-g-陋膜的流滴期为76d,而普通流滴膜为1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流滴剂 接枝 聚乙烯 薄膜 流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球形粒子扩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亮 卢宇源 安立佳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0-1258,共9页
椭球形粒子作为一类重要的各向异性粒子,在生物、化工以及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椭球形粒子的扩散动力学进行深入地研究,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各向异性粒子扩散动力学中基本科学问题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含各向异性粒子材料的设计与... 椭球形粒子作为一类重要的各向异性粒子,在生物、化工以及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椭球形粒子的扩散动力学进行深入地研究,不仅可以增进人们对各向异性粒子扩散动力学中基本科学问题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含各向异性粒子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椭球形粒子的扩散问题一直是粒子扩散研究的焦点。虽然椭球形粒子扩散动力学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相关理论、实验和模拟研究工作很多,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系统的综述性文章相对较少。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椭球形粒子扩散动力学的相关工作,包括:不同流体力学边界条件下椭球形粒子的扩散动力学和平动与转动扩散的耦合行为等。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椭球形粒子扩散动力学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该领域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形粒子 各向异性 平动扩散 转动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表面诱导生成类骨磷灰石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艳 颜世峰 +2 位作者 李孝秀 尹静波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94-2298,共5页
为改善纳米SiO2粒子在聚L-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性,将乳酸齐聚物接枝到纳米SiO2粒子表面,通过IR,29Si MAS NMR和TGA对改性SiO2进行表征.以聚L-乳酸(PLLA)为基体,加入乳酸齐聚物接枝改性的二氧化硅(g-SiO2)粒子,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LLA/g-SiO... 为改善纳米SiO2粒子在聚L-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性,将乳酸齐聚物接枝到纳米SiO2粒子表面,通过IR,29Si MAS NMR和TGA对改性SiO2进行表征.以聚L-乳酸(PLLA)为基体,加入乳酸齐聚物接枝改性的二氧化硅(g-SiO2)粒子,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LLA/g-SiO2纳米复合材料,测试其在模拟体液(SBF)中的生物活性.通过XRD,IR,SEM和EDS表征手段,考察材料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能力.结果表明,乳酸齐聚物成功地接枝到SiO2表面,当反应36 h时,g-SiO2接枝率最大(9.22%).随着g-SiO2含量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最初形成的无定形沉积物矿化成碳酸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钙磷比为1.72,类似于人骨无机质,表明g-SiO2的引入能明显加速复合材料表面CHA沉积,该复合材料有望成为骨修复填充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体液 复合材料 聚乳酸 二氧化硅 表面接枝 类骨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OE共混物的P-V-T属性及压力对结晶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应继儒 解孝林 +1 位作者 孙昭艳 彭少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2-426,共5页
采用PVT膨胀仪研究了PP/POE共混物的P-V-T属性,利用Tait方程预测其比容和热膨胀系数(α),研究了压力对结晶温度(Tc)的影响.结果表明,Tait状态方程可用来预测部分相容的、半结晶PP/POE共混物的PVT行为.PP结晶前后的比容变化比POE的大得多... 采用PVT膨胀仪研究了PP/POE共混物的P-V-T属性,利用Tait方程预测其比容和热膨胀系数(α),研究了压力对结晶温度(Tc)的影响.结果表明,Tait状态方程可用来预测部分相容的、半结晶PP/POE共混物的PVT行为.PP结晶前后的比容变化比POE的大得多,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结晶前后比容的变化均逐渐减小.PP在熔融状态下的α比固体状态的大,而POE正好相反.PP/POE共混物的α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与其组成密切相关.随着压力的增高,PP,POE及其PP/POE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均呈线性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OE共混物 PVT行为 Tait状态方程 高压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苝二酰亚胺类非富勒烯受体共混体系凝聚态结构调控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杰 梁秋菊 +2 位作者 曲轶 刘剑刚 韩艳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406,共16页
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具有给受体能级可调、吸收范围宽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趋势。在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器件结构优化的推动下,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1%。其中,苝二酰亚胺(PDI)类分子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具有给受体能级可调、吸收范围宽及可溶液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发展趋势。在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器件结构优化的推动下,能量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1%。其中,苝二酰亚胺(PDI)类分子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然而,PDI类材料刚性稠环结构使得分子间具有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受体–受体分子间及给体–受体分子间),导致共混体系相分离尺寸可控性差,给受体分子间共混程度难于调控,从而发生严重的成对以及非成对电荷复合。本文从分子间作用力入手(溶剂–溶质、给体–受体分子间作用力)详述了非富勒烯共混体系相分离结构、相区尺寸及共混相含量调节的相关原理及方法。研究表明基于PDI共混体系,固–液相分离及分子扩散能力是决定相分离结构的本质因素,通过调控给受体比例及热退火温度实现了孤岛及互穿网络结构的构筑。同时,通过平衡受体分子间π–π作用及给受体间电荷转移,实现了低相容性及高相容性共混体系相区尺寸的可控调节。在此基础上,利用添加剂手段通过调节溶剂与溶质分子间的溶度参数差值,实现了薄膜内共混相的可控调节,并针对具有不同相容性共混体系给出了添加剂的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非富勒烯 形貌调控 相分离结构 相区尺寸 共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