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电容器中炭电极的研究及开发 I.电化学电容器 被引量:60
1
作者 戴贵平 刘敏 +1 位作者 王茂章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9,共9页
在介绍电双层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及所使用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隔板和集电极等关键材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明了几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容器 ,如带有准电容量的金属氧化物电容器、导电高分子电容器和混合电容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及优缺点... 在介绍电双层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及所使用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隔板和集电极等关键材料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明了几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容器 ,如带有准电容量的金属氧化物电容器、导电高分子电容器和混合电容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及优缺点。最后评述了电化学电容器的独特性能、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电能存储 炭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戴贵平 刘敏 +1 位作者 王茂章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0-74,共5页
纳米碳管的储氢是近年来纳米碳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碳管储氢研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气相法 ,另一种是电化学法。本文对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的基本原理、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的理论计算以及氢与纳米碳管的相互作用机制 ,特别是目前... 纳米碳管的储氢是近年来纳米碳管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碳管储氢研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气相法 ,另一种是电化学法。本文对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的基本原理、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的理论计算以及氢与纳米碳管的相互作用机制 ,特别是目前单壁和多壁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电化学储氢 研究进展 电化学性质 气体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和催化反应球磨制备的镁基复合贮氢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壮麒 张海峰 +1 位作者 王爱民 丁炳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285-290,共6页
以ZrFe1.4Cr0.6或TiO2作为催化相,利用球磨和催化反应球磨的方法制备了Mg基复合贮氢材料,研究了其吸放氢动力学特征、循环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该复合材料也具有优良的动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 以ZrFe1.4Cr0.6或TiO2作为催化相,利用球磨和催化反应球磨的方法制备了Mg基复合贮氢材料,研究了其吸放氢动力学特征、循环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该复合材料也具有优良的动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复合材料吸放氢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覆盖在Mg颗粒表面的细小的ZrFe1.4Cr0.6或TiO2粒子起到快速通过的作用,球磨引入了大量缺陷,并使部分合金粉末进入Mg基体内部,这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放氢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贮氢材料 吸放氢性能 球磨 催化反应球磨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储氢机理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戴贵平 赵志刚 +3 位作者 刘敏 侯鹏翔 王茂章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对流动催化剂法制备的平均直径为6nm的多壁纳米碳管(Multi walledcarbonnanotubes,MWNTs)进行纯化处理,提纯后的多壁纳米碳管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和电化学储氢研究,同时对该纳米碳管电极进行了自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多壁纳米碳管具...  对流动催化剂法制备的平均直径为6nm的多壁纳米碳管(Multi walledcarbonnanotubes,MWNTs)进行纯化处理,提纯后的多壁纳米碳管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和电化学储氢研究,同时对该纳米碳管电极进行了自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多壁纳米碳管具有很高的电化学储氢容量(739mAh g),但氢与多壁纳米碳管之间的作用力很微弱,氢很容易从多壁纳米碳管中逃逸出。另外,通过对多壁纳米碳管的气相储氢性能的测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纳米碳管电化学储氢和气相储氢的主要吸附机理相同,即都是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储氢机理 电化学 制备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骆文彬 闻雷 +4 位作者 罗洪泽 宋仁升 翟玉春 刘畅 李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7-294,共8页
结合磷酸铁锂纳米化,并利用碳纳米管良好的导电性和大长径比等优良特性,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出碳纳米管原位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碳纳米管在材料合成过程中均匀分散在活性物质中,形成连续贯通的三维导电网络,这种结构可显著提高磷酸... 结合磷酸铁锂纳米化,并利用碳纳米管良好的导电性和大长径比等优良特性,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出碳纳米管原位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碳纳米管在材料合成过程中均匀分散在活性物质中,形成连续贯通的三维导电网络,这种结构可显著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锂离子的扩散速率。所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大电流放电特性,在50 C充放电时,比容量达到99mAh/g;同时该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10 C大电流充放电的情况下,4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碳纳米管 导电网络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载荷下剪切变形局部化、微结构演化与剪切断裂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6
作者 徐永波 白以龙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6-516,共21页
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金属与合金变形局部化的形成、微结构演化与剪切断裂方面作者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成果.材料包括低碳钢,SS304不锈钢,Fe-15%Ni-15%Cr单晶,Al-Li合金,α-Ti和Ti-6Al-4V,Al/SiCp复合材料等.综述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改进的Hopk... 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金属与合金变形局部化的形成、微结构演化与剪切断裂方面作者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成果.材料包括低碳钢,SS304不锈钢,Fe-15%Ni-15%Cr单晶,Al-Li合金,α-Ti和Ti-6Al-4V,Al/SiCp复合材料等.综述内容主要包括:采用改进的Hopkinson扭杆装置,对剪切变形局部化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实验观察与数值模拟;采用"侧剖"与"对接"等定点方法制备电子显微镜薄膜试样,对剪切带内相变与再结晶、非晶转变、旋涡结构等动态变形现象,以及与宏观动态力学行为对应的位错胞的形成、发展和坍塌等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观测;提出了应变和应变率同时作为剪切带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的直接实验证据;在剪切带内发现了α′-马氏体相变现象,以及相变产物与母体之间的晶体学关系;通过位错单滑移或交滑移等微观剪切最后发展成为宏观剪切的机制;对剪切带内再结晶结构的观测和对再结晶动力学本构关系的定量描述;对剪切带特别是"白色"腐蚀带(或相变带)的形成机制的分析和新的解释,指出"白色"是带内亚结构取向趋于一致,其在光学或扫描显微镜下很难辨认这些亚结构的取向差所致,并非表明剪切带内一定发生了相变;通过截断实验和实时跟踪观测发现,剪切带内微裂纹的萌生与聚合是材料承载能力骤然下降并导致最后断裂的主控因素.此外,本文对近年来在准静态和循环加载下材料的局部化形变与剪切断裂的实验结果予以简要评述,指出其微观机制与动态载荷下的截然不同,是由位错的平面滑移所控制的,与热效应无关的等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载荷 剪切变形局部化微结构演化 相变与再结晶 非晶化位错平面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钛合金的关键“基因”及高通量实验与计算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巧艳 杜勇 +3 位作者 刘立斌 胡青苗 肖林 孙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7-303,共7页
加快高性能钛合金的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至关重要。作为关键结构材料,强度、塑性与韧性是保障钛合金构件安全运行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通过高通量计算可预测合金的模量、比热、热膨胀系数等多种物理性能指标,但是... 加快高性能钛合金的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至关重要。作为关键结构材料,强度、塑性与韧性是保障钛合金构件安全运行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通过高通量计算可预测合金的模量、比热、热膨胀系数等多种物理性能指标,但是对于强度、塑性与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尚缺少预测模型和公式,原因是力学性能间接依赖合金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是合金的微观组织。高性能钛合金的关键"基因"是成分、相/组织结构与晶体缺陷。高通量计算和扩散多元节建立合金成分与相的对应关系,相场动力学计算与模拟实现对相与微观组织演化的预测,通过微纳尺度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获得微观组织结构的力学性能数据。期望通过以上各环节研究结果与数据的有机整合,建立钛合金成分、相与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数据库,有助于提升高性能钛合金的研发速度,满足我国关键技术领域对先进钛合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高通量实验与计算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材料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砂轮磨损实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国强 王东 +1 位作者 关云匀 王佳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27-1133,共7页
难加工材料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使得磨削加工过程中砂轮的损耗变快,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砂轮的修整和更换周期,很有可能导致修整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本文用声发射信号和磨削力信号共同精确监测砂轮磨损状态,通过分析不同磨损状态的砂轮磨... 难加工材料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使得磨削加工过程中砂轮的损耗变快,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砂轮的修整和更换周期,很有可能导致修整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本文用声发射信号和磨削力信号共同精确监测砂轮磨损状态,通过分析不同磨损状态的砂轮磨削时对应的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数以及磨削力和磨削力比的变化情况,综合判断了实验过程中砂轮的磨损状态.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都与砂轮磨损状态有一定相关性,且磨削力比与砂轮磨损程度的相关性最大,证明了声发射监测技术在砂轮修整中的有效性,为实际生产加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磨削加工 声发射 砂轮磨损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SiC_2与TiAl的显微结构与电子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于荣 贺连龙 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37-841,共5页
现代高分辨电镜和高空间分辨分析电镜,使我们可以在纳米和原子尺度研究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微区成份,从而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解.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材料学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材料研究... 现代高分辨电镜和高空间分辨分析电镜,使我们可以在纳米和原子尺度研究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微区成份,从而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解.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材料学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材料研究的模式.对显微结构的研究也是如此.材料的微结构,作为组成材料的大量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本质上是由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即化学键决定的.借助第一原理总能与电子结构计算可给出原子间成键的详尽的信息,它在显微结构及其演变的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将先进电子显微术与计算材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从纳米、原子尺度到电子尺度等多个层次对钛基金属间化合物和陶瓷(Ti3SiC2,TiC,TiAl)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显微结构 电子结构 电子显微学 第一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相变对FeMnNi合金层裂行为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庆忠 陈永涛 +2 位作者 刘文韬 胡海波 徐永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1-977,共7页
通过逆向加载和等厚对称碰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FeMnNi合金含冲击相变和卸载逆相变的完整加卸载物理过程和对应加载状态的层裂特征.采用修正的Boettger模型与非平衡两相相变理论模型,成功模拟再现了实验过程,解释了冲击相变、卸载... 通过逆向加载和等厚对称碰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FeMnNi合金含冲击相变和卸载逆相变的完整加卸载物理过程和对应加载状态的层裂特征.采用修正的Boettger模型与非平衡两相相变理论模型,成功模拟再现了实验过程,解释了冲击相变、卸载逆相变及卸载冲击波形成的物理机理.利用获得的冲击加卸载历程,从应力波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等厚对称碰撞样品形成"异常"层裂的物理原因,指出层裂发生的机制正是由于受载样品发生了冲击相变和卸载逆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Ni 相变 逆相变 层裂 卸载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陶瓷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中杂质相的观察
11
作者 吴波 徐先平 +1 位作者 金志雄 隋曼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AL基复合材料 杂质相 陶瓷颗粒增强 TIC 分析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高能量分辨率 微观尺度 快速凝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o合金氢化物原位脱氢的相变研究
12
作者 苑学众 郭秀梅 +1 位作者 吴尔冬 王苏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4-180,共7页
目的研究Ti-Mo合金氢化物在原位退火中相变行为,分析Ti-Mo合金氢化物原位退火中的结构变化.方法利用X射线原位衍射对不同成分的Ti-Mo合金的氢化物在退火过程中的相变用Rietveld法进行了分析.对晶格参数、微观应变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用Ri... 目的研究Ti-Mo合金氢化物在原位退火中相变行为,分析Ti-Mo合金氢化物原位退火中的结构变化.方法利用X射线原位衍射对不同成分的Ti-Mo合金的氢化物在退火过程中的相变用Rietveld法进行了分析.对晶格参数、微观应变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用Rietveld法程序进行了计算.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结果 Ti-Mo合金饱和充氢后形成面心立方δ相氢化物,在升温过程中转变为体心立方β相固溶体.随着温度升高,δ相与β相的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基本上都经历逐渐增大然后又变小的过程.在相转化的同时,δ相与β相的晶格参数基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衍射峰形和峰位存在各向异性展宽和位移.结论用X射线原位衍射结合Rietveld法得到了Ti-Mo合金氢化物的相变信息.δ相氢化物存在广泛的位错和层错(孪晶).一些样品在退火中同时出现两个不同晶格参数的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合金氢化物 原位X射线衍射 Rietveld法 位错 层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MgO(001)界面结构研究
13
作者 陈东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界面结构 功能薄膜材料 氮化钛 氧化镁 显微结构 电子结构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化对β钛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湖斌 胡青苗 杨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399-403,共5页
使用德拜模型和准谐近似,结合第一性原理方法,考察Nb、Zr、Sn加入对beta钛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Nb对beta钛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有较大的影响,而Zr、Sn的加入对热膨胀系数影响很小;beta钛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变化主要源于合金元素... 使用德拜模型和准谐近似,结合第一性原理方法,考察Nb、Zr、Sn加入对beta钛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Nb对beta钛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有较大的影响,而Zr、Sn的加入对热膨胀系数影响很小;beta钛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变化主要源于合金元素对体系体模量的影响;体模量升高,体系热膨胀系数降低;但当体模量随成分变化较小时(如Zr、Sn),其它因素如体积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体系的热膨胀系数变化趋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膨胀 准谐近似 第一性原理 德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钛中合金原子与间隙氧的相互作用及氧在β钛合金中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令刚 胡青苗 杨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544-549,共6页
利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β钛间隙原子氧与合金原子(Nb,Zr,Sn)相互作用以及氧在β钛中的扩散。氧在纯β钛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在0K下,由于β钛在低温下的结构不稳定性,氧在β钛中的稳定位置偏离高对称的八面体间隙位置,其扩散势能... 利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β钛间隙原子氧与合金原子(Nb,Zr,Sn)相互作用以及氧在β钛中的扩散。氧在纯β钛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在0K下,由于β钛在低温下的结构不稳定性,氧在β钛中的稳定位置偏离高对称的八面体间隙位置,其扩散势能曲线为"W"型;随着电子温度的升高,β钛结构稳定性增加,扩散势能曲线趋于抛物线型。合金原子与氧的相互作用能计算结果表明,合金原子与其最近邻八面体中的氧相互排斥,与次近邻氧吸引。从合金原子与氧的化学作用及弹性作用两个角度对相互作用能进行分析。在TiNb中氧倾向于占据周围Ti原子较多且最近邻位置有Ti的八面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钛合金 第一性原理 间隙扩散 电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S钢在热加工过程中纳米氧化物演化行为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汪建强 徐斌 +2 位作者 谢碧君 张健杨 孙明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43-150,共8页
与第二、三代核能系统相比,第四代核能系统和核聚变堆的运行温度更高、辐照剂量更强以及腐蚀环境更为严苛,因此开发高性能核电材料迫在眉睫。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钢含有高密度的弥散纳米氧化物和空位尾闾... 与第二、三代核能系统相比,第四代核能系统和核聚变堆的运行温度更高、辐照剂量更强以及腐蚀环境更为严苛,因此开发高性能核电材料迫在眉睫。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钢含有高密度的弥散纳米氧化物和空位尾闾,使其具有优异的抗高温蠕变和抗辐照肿胀的性能,因此被认为是第四代核裂变堆包壳管和核聚变堆包层结构最有前景的候选材料之一。ODS钢优异的性能源于其独特的微观组织结构,尤其是弥散分布的纳米氧化物。在热变形过程中,纳米氧化物形态变化不大,但在冷变形过程中,纳米氧化物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后续的高温退火处理使其溶解再析出。合理调控合金元素可以提高纳米氧化物的稳定性和减小纳米氧化物尺寸,但晶界与纳米氧化物的相互作用会使纳米氧化物丧失界面关系而加速粗化,并且在晶界附近区域会出现无析出区。由于ODS钢中纳米氧化物的演化行为复杂,调控纳米氧化物的尺寸和弥散分布程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归纳了ODS钢在热加工过程中纳米氧化物演化行为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纳米氧化物的塑性变形机制、纳米氧化物的溶解再析出机制、纳米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和纳米氧化物与晶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总结及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ODS钢在第四代核能系统包壳管和核聚变堆包层结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S钢 纳米氧化物 演变机制 塑性变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相热充氢对SUJ2轴承钢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永德 徐娜 +3 位作者 郭卫民 吴晓峰 时军波 刘树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3,98,共8页
研究了JIS-SUJ2轴承钢的超高周疲劳行为及高压气相热充氢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气相热充氢后疲劳性能明显降低,裂纹源周围"GBF"区的颗粒状特征变浅甚至消失。断口上裂纹源处缺陷尺寸及分布对疲劳寿命没有影响,疲劳... 研究了JIS-SUJ2轴承钢的超高周疲劳行为及高压气相热充氢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气相热充氢后疲劳性能明显降低,裂纹源周围"GBF"区的颗粒状特征变浅甚至消失。断口上裂纹源处缺陷尺寸及分布对疲劳寿命没有影响,疲劳寿命随着"GBF"与夹杂物尺寸比的增加而增加。充氢前后裂纹源边缘的应力强度因子范围均近似正比于裂纹尺寸的1/3次方,"GBF"裂纹扩展的门槛值正比于"GBF"尺寸的1/6次方。高压气相热充氢明显提高了氢致附加应力强度因子,估算的"GBF"裂纹尺寸的极限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超高周疲劳 夹杂物 非扩散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中α-W相的析出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永会 赵锴 +2 位作者 杨飞雪 楼琅洪 胡壮麒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7-297,共1页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析出相 W相 抗热腐蚀性能 航空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热端部件 高温强度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i-Y三元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红旺 龚静 +2 位作者 杨柏俊 王瑞春 李荣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为了分析Al-Ni-Y三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备了Al90Ni2Y8、Al87Ni5Y8、Al84Ni8Y8和Al80Ni12Y8合金条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急冷态和部分晶化后条带的结构,运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合金的玻璃转... 为了分析Al-Ni-Y三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采用熔体急冷法制备了Al90Ni2Y8、Al87Ni5Y8、Al84Ni8Y8和Al80Ni12Y8合金条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急冷态和部分晶化后条带的结构,运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合金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除了Al80Ni12Y8和Al90Ni2Y8合金外,制备态的条带均为完全非晶态,部分晶化后有纳米铝晶体析出;Al84Ni8Y8合金DSC曲线上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玻璃转变温度Tg.通过比较4种合金的热稳定性,发现随着Ni的原子分数升高,合金的初始晶化温度Tx也随着升高,合金的热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Al-Ni-Y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晶化温度 纳米晶体 初晶型晶化 共晶型晶化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元件的高阶层离散均匀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英梅 黄宝宗 +2 位作者 冼爱平 尚建库 王中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8-434,共7页
将均匀化理论应用于具有非完全(单层内)周期性微结构的倒装焊底充胶电子封装元件,建立了高阶逐层离散层板模型,用解析法分析热载荷下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的比较表明,该分析模型和方法是有效的,而且比较简便.算例分析结果... 将均匀化理论应用于具有非完全(单层内)周期性微结构的倒装焊底充胶电子封装元件,建立了高阶逐层离散层板模型,用解析法分析热载荷下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的比较表明,该分析模型和方法是有效的,而且比较简便.算例分析结果显示,胶层厚度、焊点密度、胶与焊点材料的模量比和体积比,对于焊点温度应力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均匀化理论 高阶逐层离散模型 多层板 温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