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喷涂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吉强 崔新宇 熊天英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7,共17页
冷喷涂是近年来一种发展十分迅速的材料固态沉积技术,其具有喷涂温度低和颗粒沉积速度高的特点,在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制备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量文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冷喷涂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 冷喷涂是近年来一种发展十分迅速的材料固态沉积技术,其具有喷涂温度低和颗粒沉积速度高的特点,在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制备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量文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冷喷涂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首先归纳了机械混合法、球磨法、包覆法以及造粒法等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为复合粉末的制备和选择提供了参考;其次,分类介绍了采用冷喷涂制备的铝基、镍基、铜基、钴基以及其他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再次,分析了退火、激光、搅拌摩擦焊和热机械等后续处理方法对冷喷涂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不同后续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冷喷涂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复合粉末 金属基复合涂层及材料 后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商用车油箱托架热冲压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勇 陈明 +2 位作者 贾国富 解文龙 张士宏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获得具有大弯曲特征的高强钢商用车油箱托架热冲压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首先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摩擦因数、初始温度和成形速度3个成形工艺参数对托架壁厚和最大减薄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获得影响零件热冲压成形... 为获得具有大弯曲特征的高强钢商用车油箱托架热冲压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首先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摩擦因数、初始温度和成形速度3个成形工艺参数对托架壁厚和最大减薄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获得影响零件热冲压成形质量的主次因素和热冲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零件最大减薄率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摩擦因数和成形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对最大减薄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初始温度,成形速度的影响最小。在初始温度为920℃、摩擦因数为0.25、成形速度为30 mm·s^(-1)的参数组合下,零件的最大减薄率为12.3%。试验获得零件的最大减薄率为10.1%,从零件上取样进行拉伸得到抗拉强度均大于1500 MPa,平均硬度达到467.33 HV,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的预测误差较小,零件无明显缺陷,并获得了最佳成形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箱托架 热冲压成形 最大减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建福 王双峰 +9 位作者 刘强 何振辉 张伟 李凯 周泽兵 罗兴宏 苗建印 郑慧琼 康琦 蔡伟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5,共12页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 微重力科学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物质运动的规律,以及不同重力环境中重力对物质运动的影响.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重要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早期历程,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微重力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利用实践十号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空间平台开展的微重力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对中国载人空间站时代微重力科学发展的前景予以瞻望,推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在中国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科学 基础研究 应用技术 中国研究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技术在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彭云辉 崔新宇 +1 位作者 熊天英 王吉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0-300,共11页
随着各行业对零部件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锻造和铸造等成型技术已不能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因其沉积过程中无相变、无氧化且沉积效率高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阐述了冷喷涂技术的基本... 随着各行业对零部件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锻造和铸造等成型技术已不能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因其沉积过程中无相变、无氧化且沉积效率高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阐述了冷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材料制造方面的优势;随后,综述了冷喷涂在金属、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层状复合板材制备领域的国内外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冷喷涂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及亟需突破的壁垒,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冷喷涂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双模铝基复合材料性能拟实研究
5
作者 庞雨婷 张峻凡 +2 位作者 王文广 肖伯律 马宗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目的研究双模铝基复合材料连续区(Continuous Region,CR)和非连续区(Discontinuous Region,DR)力学性能对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深入了解双模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方法基于Abaqus模拟软件,以双模CNT/Al为研究对象,建立了... 目的研究双模铝基复合材料连续区(Continuous Region,CR)和非连续区(Discontinuous Region,DR)力学性能对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深入了解双模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方法基于Abaqus模拟软件,以双模CNT/Al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构型尺度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采用GTN(Gurson-Tvergaard-Needleman)模型来描述双模CNT/Al中CR和DR的变形力学行为,通过定义力学性能参数来简化描述CR和DR复杂的力学性能。针对双模CNT/Al的CR和DR,分别设定力学性能参数HC和HD,并进行一系列的拉伸载荷模拟,研究HC和HD对双模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与真实双模CNT/Al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得到双模CNT/Al中CR和DR力学性能与均匀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最后对双模CNT/Al在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断裂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当HC小于4时,双模CNT/Al的抗拉强度随HD的增大而下降;当HC大于5时,双模CNT/Al的抗拉强度随HD的增大而增大;双模CNT/Al的屈服强度随着HD和HC的增大而增大,延伸率随着HD和HC的增大而降低。当HD或HC一定时,在HC=HD时,模型材料的延伸率最大。典型双模CNT/Al由“粗晶铝合金+CNT/超细晶Al复合材料”构成,与均匀结构的粗晶铝合金相比,其构型中粗晶铝合金的强度显著提升、塑韧性显著下降;与均匀结构的CNT/超细晶Al相比,其构型中的CNT/超细晶Al复合材料的强度小幅降低、塑韧性小幅提升。当HD大于HC时,裂纹优先在DR产生;当HD小于HC时,裂纹优先在CR区产生;当HD和HC接近时,裂纹产生的区域更加分散。结论建立了一种双模铝基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从数值上说明了双模CNT/Al复合材料微区与均匀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差异,为双模铝基复合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有限元模拟 双模结构 代表性体积单元 GT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K61镁合金热轧薄板孪生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智昊 陈帅峰 +1 位作者 马聪 陈明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结合EBSD实验得到的取向与微观组织和有限元-晶体塑性结合宏微观模拟,探讨分析了轧制变形过程中孪生机制演变,分析了孪晶的启动对板材取向的改变作用以及Schmid因子随着板材轧制变化规律和相关变体的取向改变。通过对初始板材以及轧制前... 结合EBSD实验得到的取向与微观组织和有限元-晶体塑性结合宏微观模拟,探讨分析了轧制变形过程中孪生机制演变,分析了孪晶的启动对板材取向的改变作用以及Schmid因子随着板材轧制变化规律和相关变体的取向改变。通过对初始板材以及轧制前3道次板材的取向图、微观织构极图、Schmid因子分布图和晶粒取向差角分布图进行分析。在同步热轧前3道次,孪生在板材变形过程中对微观组织演化影响较大,孪晶启动使板材晶粒明显细化,晶粒取向发生择优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轧制进行,基面Schmid因子值呈下降趋势,孪生启动比例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薄板材 热轧 孪晶 机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AlNb_(0.5)CoCrNi_(2)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皓宇 张耀莉 +3 位作者 李金国 邱克强 梁静静 李庆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131,共7页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AlNb_(0.5)CoCrNi_(2)高熵合金,并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高温力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并对样品进行了760-1000℃下的高温拉伸性能...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AlNb_(0.5)CoCrNi_(2)高熵合金,并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与高温力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金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并对样品进行了760-1000℃下的高温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合金显微组织由FCC相、B2相和Laves相组成,其中FCC相中存在纳米L1_(2)相,B2相中存在纳米A2相和纳米Laves相。在高温拉伸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合金强度降低,塑性提升,其中合金在760~800℃之间发生了脆-韧转变。合金在800℃时表现出最佳的强韧性匹配,在该温度下合金的变形机制主要由FCC基体中的位错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高熵合金 显微组织 纳米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对6061铝合金液滴冲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周峰 薛伟海 +3 位作者 高禩洋 段德莉 李庆鹏 李曙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3-936,共14页
飞机飞行过程中,经过雨区时,机身表面不可避免地遭受雨滴的冲蚀,液滴冲蚀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铝合金作为常用的蒙皮材料,其液滴冲蚀行为缺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高速液滴冲蚀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下6... 飞机飞行过程中,经过雨区时,机身表面不可避免地遭受雨滴的冲蚀,液滴冲蚀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铝合金作为常用的蒙皮材料,其液滴冲蚀行为缺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高速液滴冲蚀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下6061铝合金的液滴冲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的损伤量随着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小攻角下铝合金的损伤主要由剥落颗粒和水中杂质颗粒的切削作用造成的,大攻角下由切削作用以及水锤力产生的表面塑性变形共同导致.随着液滴速度的增大,水锤力增大,材料表面塑性变形加剧,铝合金的损伤也更严重.首次发现,液滴温度的升高(10℃→20℃→40℃),显著加剧6061铝合金的液滴冲蚀损伤.液滴温度升高降低了液滴表面张力,使得液滴越扁平,液滴表面越粗糙,加剧了6061铝合金的冲蚀损伤.对液滴冲蚀坑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表征分析发现,材料的塑性变形、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共同导致了液滴冲蚀损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温度 冲蚀攻角 液滴速度 6061铝合金 液滴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9
作者 滕家琛 李乔磊 +5 位作者 梁静静 岳新艳 张朝威 刘砚飞 谭海兵 李金国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6-120,共15页
氮化硅陶瓷凭借其耐高温、耐磨损、高强度和优异的抗热冲击性能,已成为涡轮叶片、热防护系统和航空航天结构件的理想材料。然而,随着航空航天结构件向更高服役温度和轻量化方向的发展,氮化硅陶瓷在成型和性能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此外,... 氮化硅陶瓷凭借其耐高温、耐磨损、高强度和优异的抗热冲击性能,已成为涡轮叶片、热防护系统和航空航天结构件的理想材料。然而,随着航空航天结构件向更高服役温度和轻量化方向的发展,氮化硅陶瓷在成型和性能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此外,现有的性能检测多集中于常温、常压、瞬时状态等工况,难以反映氮化硅陶瓷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真实服役性能,亟须改进。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近年来氮化硅陶瓷在成型、性能检测、微观结构调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氮化硅陶瓷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调控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热模型和有限元模拟的内螺纹管材换热性能改进研究
10
作者 云红杰 陈大勇 +5 位作者 刘劲松 龙海生 宋鸿武 张士宏 陈传来 褚晓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7-166,共10页
目的针对强化传热机理和微小齿形参数复杂导致的内螺纹管的传热性能评测较难、成本较高这一问题,借助理论计算与流场仿真改进管材换热性能,研究齿形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为管材的参数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基于Cavallini换热理... 目的针对强化传热机理和微小齿形参数复杂导致的内螺纹管的传热性能评测较难、成本较高这一问题,借助理论计算与流场仿真改进管材换热性能,研究齿形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为管材的参数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基于Cavallini换热理论,结合Python语言编写的自主计算程序,通过设定各项物性参数,定量计算了换热系数随齿数、齿高、螺旋角、齿顶角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结果;建立了管材的三维模型,针对内螺纹管的流固接触区域,采用耦合方法对其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使用流场仿真软件对光管、现有内螺纹管、改进后的内螺纹管进行管内换热模拟,在一定流动条件下,对比了不同管材结构的换热效果。结果理论模型与模拟结果均表明,通过合理调整管材的结构参数,与光管相比,内螺纹管的换热性能提升了接近3倍。改进后的内螺纹管相比于现有内螺纹管换热性能提升了4.69%。结论所提出的增大螺旋角、减小齿高和齿顶角的优化逻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内螺纹管的换热性能,同时对内螺纹管的参数改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换热性能 流体仿真 参数优化 换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闸片摩擦学行为与磨损寿命研究
11
作者 于文峰 高禩洋 +2 位作者 段德莉 杨帅 王旭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570,共14页
采用高速销-环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燕尾I-C型闸片在350 km/h速度水平下的摩擦学行为、闸片各组元的损伤机制和磨损寿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闸片平均摩擦耗散能为0.113 cm^(3)/MJ,接近1:1制动试验台的测试结果0.14 cm^(3)/MJ.不同循环次数... 采用高速销-环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燕尾I-C型闸片在350 km/h速度水平下的摩擦学行为、闸片各组元的损伤机制和磨损寿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闸片平均摩擦耗散能为0.113 cm^(3)/MJ,接近1:1制动试验台的测试结果0.14 cm^(3)/MJ.不同循环次数下的高速摩擦磨损试验中,主要发生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平均摩擦系数呈现一定波动性,介于0.40~0.44.循环试验次数增加,闸片表面摩擦层的厚度和连续性增强,80次循环摩擦试验后环表面存在厚度不均的富Cu-Cr摩擦层.经拟合计算,350 km/h速度水平的紧急制动工况下,闸片的磨损寿命大约为341次.闸片半原位磨损试验表明:增强组元易于破碎脱落,特别是紧邻石墨组元的部分;磨屑可能会脱离摩擦界面、储存在闸片表面低洼处或压实成摩擦层;在剪切力、磨屑的犁削以及摩擦副的黏着作用下,表面的摩擦层会经历去除和生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寿命 摩擦磨损 闸片 磨损机制 材料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却状态TC11钛合金组织演变与拉伸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解炜 张明玉 +2 位作者 同晓乐 岳旭 张天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2,共6页
分别采用水冷、空冷以及炉冷三种不同冷却方式对经两相区和单相区温度热处理后的TC11钛合金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冷却状态下TC11钛合金的组织演变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两相区温度下热处理后,经水冷和空冷处理后组织相似度较高,主要... 分别采用水冷、空冷以及炉冷三种不同冷却方式对经两相区和单相区温度热处理后的TC11钛合金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冷却状态下TC11钛合金的组织演变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两相区温度下热处理后,经水冷和空冷处理后组织相似度较高,主要由初生α相+α′相以及初生α相+次生α相构成,而经炉冷处理后组织中初生α相尺寸更大且含量更高;合金在单相区温度下热处理并冷却后,三种冷却方式组织中的初生α相均消失,且均出现β晶粒。经空冷处理的合金强度最大,但塑性较差;而经炉冷处理的合金强度最低,但塑性较高。不同冷却方式下,合金的强度均是经单相区温度处理后较大,而塑性则是经两相区温度处理后较大。将合金加热至两相区温度时,经不同冷却方式处理后合金的断口特征都以等轴韧窝为主,为典型的韧性断裂。将合金加热至单相区温度时,经不同冷却方式处理后合金的拉伸断口均展现出以岩石状为主的微观特征,为典型的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冷却方式 两相区 单相区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近服役环境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静 王莉 +4 位作者 于明涵 闵师领 李佳声 董加胜 楼琅洪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1-901,共11页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作为国之重器,对保障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发动机效率的不断提升,涡轮进气口温度不断提高。先进叶片往往采用高代次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制备,具有薄壁、多孔复杂冷却结构,且表面涂覆先进涂层,因而先...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作为国之重器,对保障国防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发动机效率的不断提升,涡轮进气口温度不断提高。先进叶片往往采用高代次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制备,具有薄壁、多孔复杂冷却结构,且表面涂覆先进涂层,因而先进单晶叶片结构越来越精细复杂,服役过程中叶片不同部位温度场、应力场分布变化更大,其损伤机制无法通过传统棒状试样的变形损伤机制完全体现。基于先进单晶叶片的结构特点及服役环境特点,综述了叶片结构(薄壁、气膜孔)、二次枝晶取向(二次取向)及先进涂层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对单晶合金拉伸、蠕变及疲劳等典型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损伤机理研究,并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近服役环境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薄壁 二次取向 气膜孔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DD405单晶高温合金的裂纹形成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李金国 郭以沫 +5 位作者 卢楠楠 朱泓雨 梁静静 张光睿 周亦胄 孙晓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29,共10页
采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制备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405薄壁结构,通过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对单晶高温合金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中的热裂纹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热裂纹的形成是由应力集中、液膜稳定性和碳化物析出相... 采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制备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405薄壁结构,通过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对单晶高温合金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中的热裂纹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热裂纹的形成是由应力集中、液膜稳定性和碳化物析出相3个因素所决定的。由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过程的逐层叠加,残余应力随着沉积高度递增,因此沉积区存在高水平的残余拉应力。沉积区的晶界处会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液膜在两侧拉应力作用下发生撕裂导致裂纹萌生。液膜稳定性与相邻晶粒间的晶界角度密切相关,当大角晶界大于40°时,会在拉应力的驱动下形成热裂纹。MC型碳化物析出相通过“钉扎作用”抑制液相补缩及弱化与基体之间结合强度等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热裂纹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热裂纹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残余应力 薄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2纯钛薄板微流道液压成形工艺研究
15
作者 徐勇 高明宇 +2 位作者 解文龙 张士宏 苏宗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1-1519,共9页
双极板是氢燃料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钛作为金属双极板基材有诸多优势,但钛的成形性能差、回弹较为严重,本文以0.1 mm TA2纯钛薄板微流道液压成形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纯钛微结构变形行为,分析工艺参数对微... 双极板是氢燃料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钛作为金属双极板基材有诸多优势,但钛的成形性能差、回弹较为严重,本文以0.1 mm TA2纯钛薄板微流道液压成形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纯钛微结构变形行为,分析工艺参数对微流道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为液压成形钛双极板提供参考。建立了TA2纯钛薄板微流道液压成形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件的轮廓及厚度分布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液体压力、加载速率和脉动加载对微流道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流道液压成形过程中材料应变路径为平面应变,且上圆角位置最容易破裂;加载速率对微流道成形影响不大,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成形深度略有下降,但是变化不大,仅有3%;脉动加载路径能够提高材料的流动变形能力,在均为临界破裂情况下,相比较线性加载路径成形深度有较高的提高,可达232.2μm,提高幅度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 微流道 液压成形 脉动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彼 张振波 李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9-1117,共19页
机械产品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装备性能与寿命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针对该类复杂机械产品的摩擦磨损问题更应得到高度重视.通过材料摩擦学行为调控,可有效减轻或排除航空发动机中的摩擦磨损问题,大幅抑制发... 机械产品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装备性能与寿命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针对该类复杂机械产品的摩擦磨损问题更应得到高度重视.通过材料摩擦学行为调控,可有效减轻或排除航空发动机中的摩擦磨损问题,大幅抑制发动机功能精度衰减,提高其寿命稳定性.为系统有序地开展航空发动机材料摩擦学研究,在本文中以典型三代涡扇发动机为例,按冷端至热端结构顺序,阐述进气道、风扇、中介机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口等关键部位涉及摩擦磨损部件及材料的摩擦学服役工况、主要磨损类型和磨损机制.结合发动机整机故障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4种具有代表性的航发材料作为摩擦学重点研究对象,即叶片尖端与封严涂层的高速刮擦、主轴轴承滚动接触疲劳与滑擦损伤、钛合金叶片的微动损伤、动密封装置中石墨的摩擦磨损及其寿命评价台架试验.从材料摩擦学损伤演变规律、磨损机制、耐磨功能设计和表面改性等角度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航发材料摩擦学研究技术路线,即从材料级摩擦磨损实验复现航发零件磨损失效特征出发,实现基于摩擦学行为调控原理获得材料耐磨减摩功能化改进,最终采用模拟工况摩擦学实验台架验证新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此外,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对材料耐磨减摩性能的更高要求,从宽温域润滑、腐蚀-磨损交互作用和新材料摩擦学数据库等方面展望航发材料摩擦学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摩擦磨损 高速刮擦 滚动接触疲劳 微动损伤 石墨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钯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培虹 白天驹 +2 位作者 熊良银 陈德敏 陈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9-1098,共10页
钯常被用作氢同位素分离的首选材料,但纯钯经历多次吸放氢循环后易发生粉化,影响分离系统的效率和工作稳定性,因此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将钯负载在多孔、疏松载体上的方法抑制钯的粉化。为寻找合适的氢同位素分离材料,本文以多孔氧化铝为载... 钯常被用作氢同位素分离的首选材料,但纯钯经历多次吸放氢循环后易发生粉化,影响分离系统的效率和工作稳定性,因此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将钯负载在多孔、疏松载体上的方法抑制钯的粉化。为寻找合适的氢同位素分离材料,本文以多孔氧化铝为载体,采用PdCl_(2)溶液以浸渍还原法制备了钯含量为40.1%(质量分数)的载钯氧化铝复合材料(Pd/Al_(2)O_(3)),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吸放氢压力组成等温线(PCT)、动力学、热力学及热致吸放氢循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直径在8~50 nm范围内的钯颗粒存在于氧化铝载体的孔洞内,与纯钯相比,Pd/Al 2O 3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氢量略有降低,吸放氢平台压均升高,平台表现出正斜率,吸氢速率较纯钯提高了5倍,吸放氢焓变和熵变值均降低。经2000次热致吸放氢循环后,Pd/Al 2O 3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氢量和平台压均保持不变,吸氢速率略有提高,未出现钯颗粒的粉化或氧化铝球的破裂,具有良好的抗粉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吸放氢性能 氢同位素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f/TC17/GH4169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和元素扩散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航 孟凡玲 +2 位作者 武小娟 孔旭 王玉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3-68,共6页
采用多组元两步构筑成型方法并结合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SiCf/TC17/GH4169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组成和元素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SiCf/TC17/GH4169复合材料中,SiC纤维保持完整、圆度均匀,纤维和TC17合金形成了连续致密的Ti... 采用多组元两步构筑成型方法并结合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SiCf/TC17/GH4169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组成和元素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SiCf/TC17/GH4169复合材料中,SiC纤维保持完整、圆度均匀,纤维和TC17合金形成了连续致密的TiC反应层,TC17钛合金和GH4169发生元素扩散,形成了多个反应层。GH4169中Ni、Fe、Cr扩散进入TC17,形成了TiNi_(3)、Fe Cr、TiNi、Ti_(2)Ni等反应产物,TiNi_(3)和FeCr呈交错分布,TiNi和Ti_(2)Ni各自均呈连续条状分布。TC17和GH4169形成的多个反应层总厚度为25μm,加入TC17过渡组元后,能够改善SiC纤维和GH4169界面相容性,避免纤维被高温合金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复合材料 SIC纤维 界面反应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难变形材料精密成形的板式楔横轧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师明杰 程明 +2 位作者 张士宏 VLADIMIR Petrenko GRAZHINA Valerievna Kozhevnikova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满足楔横轧工艺研究的需要,推动板式楔横轧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白俄罗斯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展了高精度板式楔横轧机(IM500)的研制工作。IM500轧机采用卧式水平结构和液压驱动的单板可动设计方案,由... 为满足楔横轧工艺研究的需要,推动板式楔横轧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白俄罗斯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展了高精度板式楔横轧机(IM500)的研制工作。IM500轧机采用卧式水平结构和液压驱动的单板可动设计方案,由主体机械结构、液压站、电控柜三部分组成。在主体机械结构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同步校核优化。在IM500轧机上,分别采用45钢、GH4169、TC11三种材料进行楔横轧实验。结果表明该轧机具有轧件尺寸精度高、维护和更换零部件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变形材料 高精度 板式楔横轧机 液压驱动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高温合金原位增强钛合金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幼宇 任德春 +6 位作者 雷波 姜沐池 杨兴远 刘意 蔡雨升 吉海宾 雷家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TCGH(TC4+GH4169)复合材料,探究TCGH钛合金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形工艺参数,并研究沉积态试样和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CGH钛合金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TCGH(TC4+GH4169)复合材料,探究TCGH钛合金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形工艺参数,并研究沉积态试样和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CGH钛合金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扫描速率900 mm/s、激光功率150 W,致密度达到99.5%以上。GH4169粉末的添加改变了TC4钛合金材料的固态相变行为,沉积态组织呈现明显高温凝固特征,使得逐行扫描搭接和逐层扫描堆积成形特征变得明显,沿打印方向原始粗大柱状β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提升。与沉积态试样相比,950℃热处理后,试样显微组织转变为近等轴组织,同时随着热处理温度上升,第二相的回溶导致复合材料的固溶强化作用占主导地位,使得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塑性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TC4复合材料 GH4169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