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扫描方向的选取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希孺 陈良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回答了表征农作物行播结构特征的植株高 (H)、垄宽 (W)与垄间距(D)对行播作物热辐射方向性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为了减少多角度热辐射亮度值之间的相关性 ,只有当扫描方向与垄向相互垂直 (φ =90°)时 ,它的相关系...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回答了表征农作物行播结构特征的植株高 (H)、垄宽 (W)与垄间距(D)对行播作物热辐射方向性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为了减少多角度热辐射亮度值之间的相关性 ,只有当扫描方向与垄向相互垂直 (φ =90°)时 ,它的相关系数最少 ,有利于反演Tv 与Ts。而顺垄扫描则相关系数最高 ,且对方位角变化敏感 ,不利于Tv 与Ts 的精确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播作物 热辐射方向特性 扫描方向 热红外多角度遥感 蒙特卡罗模拟 植被冠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坪地区构造弱信息提取及左行走滑断层证据 被引量:38
2
作者 范湘涛 卢华复 +2 位作者 石火生 郭华东 邵芸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通过对柯坪地区TM数据、航天飞机SIR A数据以及高光谱数据的综合处理和野外调查研究 ,充分利用雷达图象对地面结构信息的表现能力 ,采用多种数据源复合的方法 ,增强低序次构造信息和浅覆盖物下的地质体界面信息 ,从图象上提取有用的构... 通过对柯坪地区TM数据、航天飞机SIR A数据以及高光谱数据的综合处理和野外调查研究 ,充分利用雷达图象对地面结构信息的表现能力 ,采用多种数据源复合的方法 ,增强低序次构造信息和浅覆盖物下的地质体界面信息 ,从图象上提取有用的构造弱信息。这些信息显示的一系列证据确定了该区强烈左行走滑活动特征 ,从而揭示本区地质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格局和运动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行走滑 低序次构造 弱信息提取 柯坪地区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冲断带新构造遥感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范湘涛 卢华复 +1 位作者 郭华东 邵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9-506,共8页
库车坳陷区在新生代产生一系列向盆地逆冲的冲断构造,这些构造在遥感图象上表现明显。通过对区内4景TM数据数字镶嵌,编制了研究区岩性地层解译标志表并以此对全区进行了解译。根据遥感影象特征分析了该区的褶皱断裂构造分布,确定了库车... 库车坳陷区在新生代产生一系列向盆地逆冲的冲断构造,这些构造在遥感图象上表现明显。通过对区内4景TM数据数字镶嵌,编制了研究区岩性地层解译标志表并以此对全区进行了解译。根据遥感影象特征分析了该区的褶皱断裂构造分布,确定了库车县北部、喀拉玉尔滚区、库独公路段的各个新生代晚期背斜构造和相关断层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应的次级剪切面构造。从第四纪沉积物、冲积物以及沟系的影象中提取相关构造信息,分析浅覆盖物下地质体界面信息,以此确定了阳霞隐伏断裂和亚肯生长背斜第四纪活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影象 数字镶嵌 新构造活动动 冲断带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雅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热红外遥感研究
4
作者 毕思文 延昊 +1 位作者 景东升 王长耀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1期43-45,T002,共4页
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热红外遥感研究,发现热异常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中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将青藏高原雅江和班公怒江缝合带地... 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热红外遥感研究,发现热异常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中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将青藏高原雅江和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作为研究示范区,开展青藏高原陆面温度场、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和野外地表层钻孔测温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探索热红外遥感与构造热动力学关系的机理,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和深部热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缝合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热红外遥感 青藏高原 新构造运动 深部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区海面雷达后向散射的极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庆 郭华东 王长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共7页
通过对海南省南保港附近海面SIR-C/X-SAR全极化数据的定量研究,对比研究了该海面不同风区海面的全极化信息特征,定量分析了海面散射的极化信息和极化状态的空间结构情况;用散射矩阵的速解释了不同海区的散射强度对应关系... 通过对海南省南保港附近海面SIR-C/X-SAR全极化数据的定量研究,对比研究了该海面不同风区海面的全极化信息特征,定量分析了海面散射的极化信息和极化状态的空间结构情况;用散射矩阵的速解释了不同海区的散射强度对应关系;对比海面散射极化响应可以确定不同成长类型的粗糙海面类型;用极化响应图的对称特点界定“长尺度”和“短尺度”海面;建立全极化海面散射模型。讨论了海面电磁散射的贡献与雷达系统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通过极化响应建立模型,同散射信号的强度信息一样,散射场的极化信息是海洋雷达定量遥感不容忽视的重要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 散射 极化 MUELLER矩阵 雷达后向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地温分布特征
6
作者 翟利剑 包汇慧 毕思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5-800,共6页
以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结果表明,除北部柴达木地块地温高出其它地块外,该剖面总体上呈现出青藏高原各地块地温状况南高北低的现象:以拉萨—冈底斯地块的地温为最高,其次为喜马拉雅地... 以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结果表明,除北部柴达木地块地温高出其它地块外,该剖面总体上呈现出青藏高原各地块地温状况南高北低的现象:以拉萨—冈底斯地块的地温为最高,其次为喜马拉雅地块,北部的羌塘地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昆仑地块的地温依次降低。测量结果较好地对应于各地块及断裂带的划分,断裂带温度明显高出相邻低温地块温度,并且以狮泉河—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为最高。该试验方法较好地反映了青藏高原热活动状况,为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 地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