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Gram-Schmidt投影方法在高山区提取TM数据中含矿蚀变带信息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素红 马建文 蔺启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65,共4页
在冰雪覆盖的高山地区 ,蚀变岩反射光谱信息被高山上的冰雪和河谷中砂石等强反射率信息所抑制。TM6波段反映热红外发射光谱信息 ,根据温度差异反映不同的目标 ,对岩性区分有较好的效果。研究了在TM6波段信息的基础上 ,利用Gram -Schmid... 在冰雪覆盖的高山地区 ,蚀变岩反射光谱信息被高山上的冰雪和河谷中砂石等强反射率信息所抑制。TM6波段反映热红外发射光谱信息 ,根据温度差异反映不同的目标 ,对岩性区分有较好的效果。研究了在TM6波段信息的基础上 ,利用Gram -Schmidt投影方法将反射光谱信息叠加到TM6波段上进而进行弱信息提取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新疆康西瓦地区得到成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热液蚀变 Gram-Schmidt投影 遥感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源遥感对吉兰泰盐湖沙漠侵害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心源 郭华东 +3 位作者 邵芸 刘浩 白福易 潘存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利用航天飞机 SIR- A,SIR- B,SIR- C/ X- SAR以及雷达卫星 Radarsat Scan SAR和陆地资源卫星L andsat TM等多源遥感数据对吉兰泰盐湖沙侵的物源地、来向、流沙通道与受害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吉兰泰盐湖沙害是外来沙而非... 利用航天飞机 SIR- A,SIR- B,SIR- C/ X- SAR以及雷达卫星 Radarsat Scan SAR和陆地资源卫星L andsat TM等多源遥感数据对吉兰泰盐湖沙侵的物源地、来向、流沙通道与受害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吉兰泰盐湖沙害是外来沙而非自生沙 ,吉兰泰盐湖从干盐湖中期直接向沙下湖阶段发展 ,是西北自然干旱环境背景与当地人为因素对环境影响共同促成的 ;通过多源遥感分析 ,首次明确揭示了吉兰泰盐湖沙害物质来源于雅玛雷克沙条带 ,其流沙通道为切割巴音乌拉山的干 (古 )河道 ;通过 TM两个时相对比分析表明 ,1988~1997年植树种草和向盐湖注水提高卤水水位的“盐湖补水与沙害治理一体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沙害面积减少了 5 / 6 ,从原来受害面积 30 km2 减少为不足 5 k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盐湖 沙害 吉兰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旗东北区戈壁面粗糙度分形特征与雷达遥感实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心源 范湘涛 +1 位作者 刘浩 阎伍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反映地表粗糙状况特征量的地表粗糙度是非线性的 ,可以用分形去刻划。雷达遥感具有对地表粗糙度敏感的特性 ,故利用美国航天飞机 3号 ( SIR- C/ X- SAR)雷达遥感数据 ,选择干燥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区作为雷达回波与地表粗糙度分形测量... 反映地表粗糙状况特征量的地表粗糙度是非线性的 ,可以用分形去刻划。雷达遥感具有对地表粗糙度敏感的特性 ,故利用美国航天飞机 3号 ( SIR- C/ X- SAR)雷达遥感数据 ,选择干燥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区作为雷达回波与地表粗糙度分形测量研究实验区。实测的计算结果表明 ,在 2~ 10 cm无标度区间 ,此处的戈壁面为具有分形特征的粗糙地形面 ,从雷达遥感的后向散射系数分析表明 ,该区对 C波段 (λ =5 .3 cm) HH极化回波贡献非常强烈 ,其原因是 2~ 10 cm区间尺度正好含盖航天飞机雷达波 C波段长度 ,而小于 L波段 (λ=2 3 .5 cm )长度 ,此结论实证了戈壁地貌表面在一定区间具有分形的特征 ,并可以为雷达遥感某一波段所强烈表现出来 ,这将为借助分数维对图像处理、地物分类以及表面侵蚀定量刻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分数维 地表粗糙度 额济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改进的地球圈层差异旋转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心源 孙岩 +2 位作者 张喜慧 Richard Ghogomu Tanwi 杨照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61-565,共5页
地球自转速度在长期的减慢 ,而内核自转又较其外部的地球部分转动快 ,这是由日、月对地球的潮汐摩擦引起的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导致的相关现象。通过能量守衡的定量分析 ,得出地球潮汐耗散能的 11%即可导致内核自转较其外部的地球部分自转... 地球自转速度在长期的减慢 ,而内核自转又较其外部的地球部分转动快 ,这是由日、月对地球的潮汐摩擦引起的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导致的相关现象。通过能量守衡的定量分析 ,得出地球潮汐耗散能的 11%即可导致内核自转较其外部的地球部分自转快的结论。通过推理比较和定量分析 ,提出了岩石圈层、主地幔圈层与内核三个圈层的差异旋转模型 :岩石圈自转速度 <主地慢自转速度 <内核自转速度。它可能是导致大陆向西飘移—板块构造及地磁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能 大陆 向西飘移 板块构造 地球PR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