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遗传性长QT综合征KCNQ1和KCNH2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文玲 胡大一 +8 位作者 李翠兰 李萍 秦绪光 李运田 李志明 李蕾 董玮 戚豫 王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的 ,包括编... 目的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的 ,包括编码钠离子通道的基因SCN5A和编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KCNQ1,KC NH2 ,KCNE1,KCNE2 ,和KCNJ2。目前 ,中国人LQTS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目的是找到中国LQTS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 ,对来自中国 14个省、市、自治区的 31个遗传性LQTS家系筛查了最常见的 2个LQTS致病基因KCNQ1和KCNH2。结果 :发现了 2个KCNQ1新突变 :S5跨膜片段的S2 77L和孔区的G30 6V;3个KCNH2新突变 :跨膜片段S1的L4 13P、跨膜片段S5的L5 5 9H和发生于跨膜片段S3的L5 2 0V。KCNH2L4 13P和L5 5 9H突变患者的ECGT波为双峰 ;KCNQ1S2 77L和G30 6V突变患者的ECGT波高尖。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突变点丰富了LQT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本研究的中国LQTS患者的突变率KCNQ1(6 .5 % )和KCNH2(1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延长综合征 遗传学 基因突变 钠通道 钾通道 KCNQ1 KCN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易自力 严钦泉 +4 位作者 邓启云 刘选明 周朴华 李祥 储成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对二系杂交水稻亲本籼型恢复系 2 88,198,112 5和籼型不育系株 1- s进行了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了这些籼稻新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系统 .它们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可达 87.4 % ,90 .6% ,78... 对二系杂交水稻亲本籼型恢复系 2 88,198,112 5和籼型不育系株 1- s进行了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了这些籼稻新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系统 .它们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可达 87.4 % ,90 .6% ,78.9%和 88.0 % ;其分化率分别可达 60 .0 % ,4 5 .8% ,4 6.9%和 60 .6% ;其基因枪转化率分别可达 16.69% ,2 .65 % ,2 .0 4 %和 10 .7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恢复系 不育系 离体培养 基因枪转化 胚性愈伤组织 遗传转化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母系遗传耳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严明 刘宁生 +5 位作者 单祥年 邢光前 卜行宽 武景阳 苏占海 杨焕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72,共5页
对一个母系遗传的“线粒体耳聋”家系,应用PCR,PCR-SSCP,PCR-RFLP,PCR产物克隆测序技术对该家系mtDNA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家系全部患者都有mt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A1555G突变,... 对一个母系遗传的“线粒体耳聋”家系,应用PCR,PCR-SSCP,PCR-RFLP,PCR产物克隆测序技术对该家系mtDNA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家系全部患者都有mt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A1555G突变,另外,除此突变位点外,我们还在部分患者中发现了一新的突变位点:mtDNA12SrRNA基因1438位点A→G改变,说明A1555G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耳聋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遗传 耳聋 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套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亲和性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建平 孙传清 +2 位作者 李自超 王象坤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25-832,共8页
以两套水稻籼、粳交 DH群体为材料 ,研究了籼、粳程度及籼、粳基因组的比例与亲和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两套群体与籼、粳测交 F1小穗的育性与 DH系的籼、粳程度及基因组比例存在相关 ,但广亲和 DH系 (与籼和与粳测交 F1小穗育性均大于 7... 以两套水稻籼、粳交 DH群体为材料 ,研究了籼、粳程度及籼、粳基因组的比例与亲和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两套群体与籼、粳测交 F1小穗的育性与 DH系的籼、粳程度及基因组比例存在相关 ,但广亲和 DH系 (与籼和与粳测交 F1小穗育性均大于 70 % )在籼、粳程度及基因组比例上的特异性不明显。通过 DH系与籼、粳测交 F1小穗育性变异的同工酶位点遗传分析 ,发现籼、粳交 F1代不育性既有位点内等位基因间互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同工酶 基因互作 籼粳亚种间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育种过程中亲子遗传关系的RAPD研究初报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绍江 杨庆凯 +3 位作者 王金陵 惠东威 陈受宜 崔润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试验以组合80024×中19亲本及其育成品系B_1,B_2为材料,用RAPD技术对其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10个随机引物(10bpse)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双亲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母本80024有13条特征带,父本... 试验以组合80024×中19亲本及其育成品系B_1,B_2为材料,用RAPD技术对其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10个随机引物(10bpse)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双亲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母本80024有13条特征带,父本中19有6条特征带.其在子代中能够重组,使B_1,B_2均具有双亲RAPD标记的特征.但经过多代选择,双亲RAPD特征在育成的子代品系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_1更多地继承了母本80024的绝大部分RAPD特征,遗传上更近于母本.B_2则表现出倾向于父本.这一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RAPD追踪育种过程,探讨亲子遗传关系是可行的.另外,试验观察到子代品系在继承双亲RAPD特征的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子代所特有的RAPD特征.产生这种超亲RAPD特征的真实原因及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大豆 亲本关系 PCR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丹遗骸DNA序列分析及其与达斡尔、汉族等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东颖 马素参 +1 位作者 刘春芸 杨焕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202,共1页
契丹曾是我国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于公元9~11世纪建立了辽王朝,与宋朝并立。但此后,契丹族神秘的消失了,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目前史学界和民族学界多数认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来源于契丹,但仍有不同的见... 契丹曾是我国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于公元9~11世纪建立了辽王朝,与宋朝并立。但此后,契丹族神秘的消失了,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目前史学界和民族学界多数认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来源于契丹,但仍有不同的见解。本研究以考古挖掘出的6例契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DNA序列分析 汉族 达斡尔族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生命科学及生物产业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焕明 汪建 +1 位作者 刘斯奇 于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将要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测序标志这一宏伟计划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其对生命科学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将伴随人类走向新的时代。基因组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应用基因组学等新的学科将应运而生...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将要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测序标志这一宏伟计划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其对生命科学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将伴随人类走向新的时代。基因组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应用基因组学等新的学科将应运而生。基因组学研究的特点是数据导向和系统性。从雄心勃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到蓬蓬勃勃的基因组学 ,再到轰轰烈烈的生物信息争夺战 ,“生物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基因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研究概况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星明 胡适全 于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6,共4页
50年代末期,胡萝卜根的悬浮细胞被诱导分化成完整的小植株,此后,虽然各种植物的离体培养不断获得再生植株,但是,进展比较缓慢,尤其是禾本科作物的花药培养,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基础研究薄弱。本文就小麦花药培养力(Anther Culture Responce。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搭载的甜椒87-2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和RAPD分子检测初报 被引量:55
9
作者 刘敏 李金国 +6 位作者 王亚林 张赞 薛淮 张纯花 李社荣 郝连元 李广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1-294,共4页
对卫星搭载后育成的甜椒872 与地面对照龙椒2 号进行了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和 R A P D 分子检测,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的结果表明:太空椒872 的生理活性明显高于地面对照;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 D N A 技术( Ra... 对卫星搭载后育成的甜椒872 与地面对照龙椒2 号进行了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和 R A P D 分子检测,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的结果表明:太空椒872 的生理活性明显高于地面对照;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 D N A 技术( Rando mly Am plified Poly morphic D N A)检测基因序列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找出卫星搭载的甜椒与地面对照品种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有38 个引物得到扩增产物,其中有4 个产物的扩增物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搭载 甜椒 同工酶 RAPD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品种间RAPD标记的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志永 陈受宜 +2 位作者 盖钧镒 胡蕴珠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应用从60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1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或品系及7个感病的品种或品系,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8个引物扩增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OPH-06和OPH-10未能... 应用从60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1个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或品系及7个感病的品种或品系,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总DNA进行了随机扩增。有18个引物扩增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OPH-06和OPH-10未能扩增到RAPD产物。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0.6-4.6Kb之间。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5-17条之间,共扩增出165个条带,品种间相同的条带有104个,多态性条带有61个,多态性条带占37%。这20个引物可分为①无扩增产物的引物;②扩增产物无多态性的引物;③扩增产物多态性低于15%的引物;④扩增产物多态性在15%-30%之间的引物;⑤扩增产物多态性在30%-50%之间的引物;⑥扩增产物多态性超过50%的引物。依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可以明确地聚成5组。各组内姊妹系衍生出的品种或品系首先聚在了一起,其次有一定血缘关系的聚在了亚组里。另外,各组内或亚组内的品种或品系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APD 多态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RAPD评估 被引量:16
11
作者 达克东 金德敏 +3 位作者 伏建民 王斌 束怀瑞 李雅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以苹果栽培品种Gala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将叶片刺伤后接种于附加了BA1mg L、2 ,4 D 0 5mg L和NAA 5mg L的MS培养基 ,黑暗培养 7d后转移至附加BA1mg L的MS培养基 ,继续暗培养 40d ,97%叶片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 ,单位叶片平均再生体细... 以苹果栽培品种Gala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将叶片刺伤后接种于附加了BA1mg L、2 ,4 D 0 5mg L和NAA 5mg L的MS培养基 ,黑暗培养 7d后转移至附加BA1mg L的MS培养基 ,继续暗培养 40d ,97%叶片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 ,单位叶片平均再生体细胞胚胎 2 5个。对来自同一植株上的前 3片展开叶中的 1片叶进行组织培养 ,再生得到 1 5株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后代。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 ,以供体 (原初供体 )为对照进行了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 ,没有观察到供体和再生体间及再生体彼此之间有DNA多态性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对上述 1 5株体细胞胚胎植株随机抽取 7个单株单叶进行培养 ,得到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分别从 7个单株单叶再生的二代植株中各随机抽取 1株 ,再次用RAPD方法进行原初供体和二代再生体间及二代再生体之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结果二代直接体细胞胚胎植株 5和引物OPF 0 6组合中出现一条多态带 ,其分子量约为 90 0bp,命名为OPF 0 690 0 ,重复 3次多态性稳定。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体细胞胚胎 体细胞无性系变革 RAPD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G.hirsutumL.)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其在基因导入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吴敬音 朱卫民 +3 位作者 佘建明 蔡小宁 朱祯 李向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9-92,共4页
陆地棉栽培品种的种子无菌发芽1~3天。将萌动种子的顶端分生组织培养在无激素或附加低浓度激素MS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再生完整小植株。从顶端分生组织到再生植株所需的最短培养时间约10天。顶端分生组织供体种芽的萌芽天数及其所... 陆地棉栽培品种的种子无菌发芽1~3天。将萌动种子的顶端分生组织培养在无激素或附加低浓度激素MS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再生完整小植株。从顶端分生组织到再生植株所需的最短培养时间约10天。顶端分生组织供体种芽的萌芽天数及其所连接的胚轴长度对植株再生频率有明显影响,但与品种的关系较小,不同品种均能获得再生植株。应用基因枪轰击法将CPTⅠ基因和NPTⅡ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到棉花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RAPD特异指纹带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世全 薄天岳 +3 位作者 樊晓燕 李平 叶华智 朱立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82-84,共3页
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 6个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 ,获得了 2个稳定的特异指纹带 ,成功地将这 2个特异指纹带克隆入质粒载体 ,并对它们进行了序列测定 ,获得了 2条亚麻抗锈病近等基因系RAPD特异指纹带的DNA序列。
关键词 特异指纹带 克隆分析 亚麻 RAPD 锈病 抗病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30
14
作者 舒文华 耿华珠 孙勇如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0-44,共5页
由和田苜蓿和单选苜蓿叶肉分离原生质体,采用改良的K8P和MS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原生质体经一次分裂,二次分裂和多次分裂,形成小细胞团,并很快长成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分化培养基上增殖并分化,产生小植株,经MS无激素培... 由和田苜蓿和单选苜蓿叶肉分离原生质体,采用改良的K8P和MS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原生质体经一次分裂,二次分裂和多次分裂,形成小细胞团,并很快长成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分化培养基上增殖并分化,产生小植株,经MS无激素培养基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肉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BAU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小麦不同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袁虎林 刘宏伟 +7 位作者 张改生 张慧成 张羽 王军卫 王小利 王道全 陈万义 张爱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 1 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 BAU94 0 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 ,研究了 BAU94 0 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BAU94 0 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适宜的 BAU94 0 3喷施剂量与时期 ,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 95 %的雄性不育率 ;对大多... 以 1 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 BAU94 0 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 ,研究了 BAU94 0 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BAU94 0 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适宜的 BAU94 0 3喷施剂量与时期 ,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 95 %的雄性不育率 ;对大多数品种而言 ,适宜的时期范围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适宜的剂量范围为0 .75~ 1 .0 kg/ hm2 ,以 1 .0 kg/ hm2效果为好。 BAU94 0 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互作效应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基因型 杂交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武汉、福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VDRⅠ、VDRⅡ-1、VDRⅡ-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雁鸣 胡松年 +3 位作者 韩华 寇秋爱 高蕊 杜宝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寻找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SNP) ,研究正常人群与骨质疏松患者 ,以及不同地区患者之间的SNP位点的差异。方法 应用人类基因组学的方法 ,对北京、武汉、福建三个地域的 4 17例被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 目的 寻找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SNP) ,研究正常人群与骨质疏松患者 ,以及不同地区患者之间的SNP位点的差异。方法 应用人类基因组学的方法 ,对北京、武汉、福建三个地域的 4 17例被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骨质疏松组其中北京组 2 36例 ,武汉组 12 3例 ,福建组 6 1例 )和 6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 ,进行了骨质疏松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研究。结果 对对照组与骨质疏松患者组进行x2 分析 ,VDRⅠ基因型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CC与TT、CC与CT、及TT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VDRⅡ- 1基因型总体水平比较 ,及CC与TT、CC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TT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DRⅡ- 2基因型总体水平比较 ,及CC与TT、CC与CT、TT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北京、武汉、福建三地区的VDRⅠ基因型总体水平 ,对照组与北京组、北京组与武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北京组与福建组、武汉组与福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DRⅡ- 1基因型总体水平 ,对照组与武汉组、对照组与福建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对照组与北京组、北京组与武汉组、北京组与福建组及武汉组与福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DRⅡ- 2基因型总体水平 ,北京组与武汉组、北京组与福建组及武汉组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基因型 CT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总体水平 VDR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后代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国勇 李秀贞 +2 位作者 刘培利 李金国 蒋兴村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9-83,共5页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的营养生长及后代性状的变异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高空气球搭载的谷子,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提高21.1%,株高比对照降低6.8cm。叶片长度的生长动态呈双峰曲线,叶片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的差值由下到上呈正弦曲线,旗叶的...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的营养生长及后代性状的变异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高空气球搭载的谷子,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提高21.1%,株高比对照降低6.8cm。叶片长度的生长动态呈双峰曲线,叶片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的差值由下到上呈正弦曲线,旗叶的面积、穗重均明显高于对照。SP_2分离群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具有隐性性状的突变体,SP_3大穗型株系性状相对稳定,在穗长、穗重、种子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上表现出有选育价值的稳定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辐射 谷子 生长发育 突变体 后代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麦花培诱导率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裴翠娟 胡含 刘成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20,共4页
本文采用抽滤灭菌常规培养的方法,以小麦科冬58、欧柔和高原602的花药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1)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甘露醇不仅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 本文采用抽滤灭菌常规培养的方法,以小麦科冬58、欧柔和高原602的花药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1)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甘露醇不仅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从而提高再生植株的诱导频率,降低白苗率;(2)山梨醇的浓度在20-100mM范围内均可提高绿苗产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则随着山梨醇浓度和其材料基因型的不同而效果各异;(3)多效唑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反应比较复杂,但分化和壮苗时加入多效唑可使绿苗根系粗壮、发达从而提高其移栽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籼稻基因枪转化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自力 王力 +4 位作者 曹守云 李祥 周朴华 田文忠 储成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2-15,共4页
为了提高籼稻的基因枪转化频率 ,以 14种重要的籼稻栽培品种为材料 ,对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的培养条件、转化细胞的筛选方案以及基因枪轰击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 ,建立起了较高优化的基因枪转化系统 ,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转化植株。
关键词 籼稻 基因枪轰击 愈伤组织 转化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离体叶片特定部位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达克东 李雅志 +1 位作者 束怀瑞 王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苹果品种嘎拉试管苗顶部前3片展开叶为试材,将叶片由叶尖至叶基分为上、中、下3个区,每区又由叶脉分隔为左、右两个亚区,共6个亚区。每一叶片在1个亚区中心部位用解剖针刺伤1点后接种于MS+BA1mg/L+NAA4mg/... 以苹果品种嘎拉试管苗顶部前3片展开叶为试材,将叶片由叶尖至叶基分为上、中、下3个区,每区又由叶脉分隔为左、右两个亚区,共6个亚区。每一叶片在1个亚区中心部位用解剖针刺伤1点后接种于MS+BA1mg/L+NAA4mg/L+2,4D05mg/L+蔗糖20g/L的培养基上,暗培养7d后,转接到MS+BA1mg/L+蔗糖20g/L的培养基上继续暗培养,40d后,85%的叶片在刺伤口周围发生直接类型体细胞胚胎。用4%海藻酸钠和2%氯化钙对体细胞胚胎进行人工种皮包裹后制成人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人工种子转变为绿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离体叶片 体细胞胚胎 刺伤 人工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