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和绘制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国华 英加 +2 位作者 李滨 刘建中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21-429,共9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主要有染色体重复序列、总基因组 DNA、寡单拷贝序列和染色体涂色集中等 ,该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植物细胞遗传学 基因图谱 基因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2
作者 高秀华 傅向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3,共13页
赤霉素(Gibberellins或gibberellic acid,GA)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有关GA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综述... 赤霉素(Gibberellins或gibberellic acid,GA)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之一,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有关GA信号转导途径及其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综述了GA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组分,包括GA受体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GID1)蛋白、F-box蛋白(拟南芥中的SLEEPY1[SLY1]和水稻中的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2[GID2])及DELLA蛋白,阐述了GA去除DELLA蛋白阻遏作用的分子模型,同时探讨DELLA蛋白通过其互作蛋白整合其它激素及环境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DELLA蛋白 信号转导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染色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林川 韩方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97,共5页
人工染色体是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载体系统总称。人工染色体是非常优良的载体,具有超大的接受外源片段能力。由于不用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因此不会引起宿主基因的插入失活,及抑制转基因表达的位置效应。人工染色体... 人工染色体是人工构建的含有天然染色体基本功能单位的载体系统总称。人工染色体是非常优良的载体,具有超大的接受外源片段能力。由于不用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因此不会引起宿主基因的插入失活,及抑制转基因表达的位置效应。人工染色体已经从最初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发展到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再扩展到人类人工染色体(Human artificial chromosome,HAC)和植物人工染色体(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PAC)。文章就这4种人工染色体,尤其是植物人工染色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局限进行综述。目前,YAC和BAC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图谱制作、序列测定和基因克隆;HAC和PAC在基因治疗、外源医用蛋白的生产、新型优质高产高抗转基因作物构建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合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美国科学家报道合成了一个"人造生命"。但是,和人工染色体一样,所谓的"人造生命",都是应用最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将不同的生命基础元件拼接组装而成,脱离了细胞环境并不能够自由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染色体 植物人工染色体 植物转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 被引量:30
4
作者 冯宗云 张义正 +1 位作者 张立立 凌宏清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46-53,共8页
用来自大麦 7个连锁群不同位置的 35个SSR标记研究了西藏不同地区的 5 0份野生二棱大麦 (H .spontaneum )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结果表明 :SSR的多态性高 ,其多态性DNA片段比例达 97.4 4% ;每个SSR位点检测到 1~ 14个等位变异 (4 .... 用来自大麦 7个连锁群不同位置的 35个SSR标记研究了西藏不同地区的 5 0份野生二棱大麦 (H .spontaneum )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结果表明 :SSR的多态性高 ,其多态性DNA片段比例达 97.4 4% ;每个SSR位点检测到 1~ 14个等位变异 (4 .0 4个 /位点 ) ;西藏山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等位变异数最高 ,分别为 0 .4 933和 3.35。变异的 1.0 8%~ 37.5 4% (平均为 13.0 9% )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引起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分化。最后 ,讨论了SSR引物的选择及SSR标记的可靠性和西藏野生大麦的起源问题。推测西藏山南地区可能是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起源中心 ,也是西藏野生大麦和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野生二棱大麦 遗传多样性 DNA 中国 青藏高原 微卫星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细胞质小麦的赤霉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宁 刘春光 +3 位作者 刘根齐 吴郁文 张翠兰 张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探索异源细胞质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 ,用麦穗单花定位注射接种法、双层培养法、电导率法研究了小麦 3个近缘属 9个近缘种植物的细胞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9个近缘种的细胞质对小麦的赤霉病抗性存... 为了探索异源细胞质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 ,用麦穗单花定位注射接种法、双层培养法、电导率法研究了小麦 3个近缘属 9个近缘种植物的细胞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9个近缘种的细胞质对小麦的赤霉病抗性存在明显的细胞质遗传效应和核质互作遗传效应 ,异质系的赤霉病抗性因核质组合的不同而有差异。具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异质系 (Ae.ventricosa) Pe 10 6 8- 0 6 9和 (Ae.ventricosa)鉴 9的植株水平抗性和细胞水平抗性比其核亲本增强 ,并且在不同年度的田间和室内鉴定中抗性表现稳定。穗轴及叶片细胞的质膜透性测定结果显示 ,小麦异质系的赤霉病抗性与植株在受到病菌毒素侵害时的质膜透性呈负相关。选择理想的核质组合和行之有效的筛选、鉴定方法是培育抗赤霉病异源细胞质小麦材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细胞质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遗传效应 双层培养 质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组编辑及衍生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6
作者 单奇伟 高彩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3-973,共21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在多个模式植物、动物以及其他生物中得到成功应用。基因组编辑是利用序列特异核酸酶(Sequence-specific nucleases,SSNs)在基因组特定位点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从而激活细胞自身修复机制—... 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在多个模式植物、动物以及其他生物中得到成功应用。基因组编辑是利用序列特异核酸酶(Sequence-specific nucleases,SSNs)在基因组特定位点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从而激活细胞自身修复机制——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或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实现基因敲除、染色体重组以及基因定点插入或替换等。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和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9)系统是最主要的3类SSNs。ZFN和TALEN是利用蛋白与DNA结合方式靶向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而最新的CIRISPR/Cas9系统则是利用更简单的核苷酸互补配对方式结合在基因组靶位点,其构建简单、效率更高效,因而促进了基因组编辑在植物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除了实现植物基因定点突变外,还可以将SSNs的DNA结合域与其他功能蛋白融合,实现基因的靶向激活、抑制和表观调控等衍生技术。本文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与优势、SSNs组成及构建方法、基因组编辑及衍生技术在植物中应用、优化SSNs突变效率和减少脱靶突变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未来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同源重组 脱靶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细胞质小麦D^2-鉴26的耐盐特征及其遗传基础(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春光 侯宁 +4 位作者 刘立科 刘根齐 吴郁文 张翠兰 张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07-1013,共7页
以核亲本品种鉴26和耐盐品种科遗26为对照,设计3种NaCl浓度(85.56mmol/L,171.04mmol/L,256.67mmol/L)处理及无盐对照,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小麦D2-鉴26苗期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核基因型鉴26存在明显的耐盐性遗... 以核亲本品种鉴26和耐盐品种科遗26为对照,设计3种NaCl浓度(85.56mmol/L,171.04mmol/L,256.67mmol/L)处理及无盐对照,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小麦D2-鉴26苗期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对核基因型鉴26存在明显的耐盐性遗传效应,效应值的大小因性状而异,核基因型鉴26与科遗26之间也存在差异;盐胁迫下,D2型细胞质能有效降低核基因型鉴26的生长受抑程度,提高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减轻其细胞质膜损伤度和增强对K+的选择性吸收能力,改变叶片功能蛋白的表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D2型细胞质是小麦耐盐育种的有用资源;异质系D2-鉴26是一个新的耐盐种质材料,其生长发育和渗透调节等相关耐盐特征可以作为D2型细胞质小麦遗传育种耐盐选择的有用指标;D2型细胞质小麦耐盐相关机制的阐明与利用也必将丰富小麦耐盐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D^2型) 细胞质遗传效应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任永哲 徐艳花 +1 位作者 李振声 童依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97-1504,共8页
拟南芥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发育受不同遗传通路所调控,其中内源激素途径尤其是生长素途径在拟南芥主根、侧根以及根毛的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依赖于激素通路的遗传途径,如UPB1能通过调节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活性氧... 拟南芥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发育受不同遗传通路所调控,其中内源激素途径尤其是生长素途径在拟南芥主根、侧根以及根毛的发育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依赖于激素通路的遗传途径,如UPB1能通过调节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活性氧种类的平衡来调控根系顶端分生组织活性,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模式植物拟南芥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分别从初生根发育、侧根发育和根毛发育3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根系发育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细胞质小麦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侯宁 刘立科 +1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以分别具有山羊草属、小麦属和簇毛麦属的15种普通小麦近缘种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高渗溶液法、水培盆栽法和田间鉴定法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波斯小麦(T.persicum)、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 以分别具有山羊草属、小麦属和簇毛麦属的15种普通小麦近缘种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高渗溶液法、水培盆栽法和田间鉴定法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波斯小麦(T.persicum)、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ca)、簇毛麦(Hanaldiavillosa)和粗厚山羊草(Ae.crassa6x)细胞质对小麦的抗旱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本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波斯小麦、柱穗山羊草、簇毛麦和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抗旱性。具波斯小麦细胞质的异质系(T.persicum)-s.c66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抗旱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并且超过抗旱品种晋麦47。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新品系NC223、NC232和NC236等15个异质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异源细胞质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机制,有助于拓宽小麦抗旱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异源细胞质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宁 刘春光 +3 位作者 刘根齐 吴郁文 张翠兰 张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10,共6页
以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6x)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加盐培养基进行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盐溶液种子发芽、盐溶液幼苗培养和成株模拟盐池生长等方法研究了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旨在为小麦耐... 以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crassa6x)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加盐培养基进行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盐溶液种子发芽、盐溶液幼苗培养和成株模拟盐池生长等方法研究了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旨在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材料。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的耐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本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异质系Ae.crassa6x-鉴26和Ae.crassa6x-SMH1694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耐盐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返青期和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一些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的耐盐性超过或接近抗盐对照品种科遗26。进一步研究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提高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机制,必将拓宽小麦耐盐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厚山羊草 细胞质 普通小麦 耐盐性 遗传效应 基因型 加盐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尔图小麦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效梅 白建荣 贾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972-1978,共7页
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是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它在普通小麦的发育和进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物种的发现、形态特征和在分类学上的位置,然后从遗传多样性、它与小麦属内其它种的关系、构建基因组文库和1A... 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是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它在普通小麦的发育和进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物种的发现、形态特征和在分类学上的位置,然后从遗传多样性、它与小麦属内其它种的关系、构建基因组文库和1Ay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乌拉尔图小麦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为了加快普通小麦遗传学、发育和进化、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建议今后应重点从挖掘优异基因、构建遗传图谱及分离探针和微卫星引物等方面对乌拉尔图小麦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图小麦 遗传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冰麦异附加系TAI系列中异源麦谷蛋白基因位点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虹 张相岐 +1 位作者 王献平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740-1744,共5页
小冰麦异附加系TAI系列的每一个材料中分别附加了1对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附加染色体很容易丢失,使得失去附加染色体的小麦可以作为异附加系的对照材料.通过分析TAI系列异附加系及各自对照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低分子量... 小冰麦异附加系TAI系列的每一个材料中分别附加了1对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附加染色体很容易丢失,使得失去附加染色体的小麦可以作为异附加系的对照材料.通过分析TAI系列异附加系及各自对照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PCR图谱,鉴定出异附加系TAI-13和TAI-25中具有编码中间偃麦草麦谷蛋白的基因位点,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属于第一同源群.异附加系TAI-11中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只具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麦异附加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基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氮肥利用效率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姗 黄允智 +1 位作者 刘学英 傅向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9-641,共13页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革命”半矮秆农作物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有效地解决了“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作物的收获指数和产量。...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革命”半矮秆农作物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有效地解决了“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作物的收获指数和产量。然而半矮秆水稻和小麦品种也表现出生长发育对氮肥响应减弱、根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能力下降以及氮肥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低的弊病,其产量增加依赖于氮肥的大量投入,这不仅提高了种植成本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提高农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概述了“绿色革命”与赤霉素的作用机理,系统总结了植物氮素吸收、同化和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最新研究发现,以期为作物氮肥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色革命 氮肥利用效率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建设及技术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伟娟 凌宏清 傅向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0-1066,共7页
随着许多重要作物及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科研人员对高通量、精准、无损伤获取植物表型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功能完善的研究设施将成为推动表型组学发展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 随着许多重要作物及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科研人员对高通量、精准、无损伤获取植物表型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功能完善的研究设施将成为推动表型组学发展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初建设了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Plant Phenomics Analysis Platform, PPAP)。目前,该平台已建设成为国内采集分析植物表型信息相对较全面的研究设施之一,集成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近红外成像、根系近红外成像、荧光成像、叶绿素荧光成像、高光谱成像及激光雷达成像8个数据采集单元。在此基础上,该平台同时建立了根系表型采集分析技术、穗部性状采集分析及抗逆性状采集分析技术体系等。植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是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国内外从事植物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各类表型采集分析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地上部表型分析、根系表型可视化及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表型 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面积及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0
15
作者 王义芹 杨兴洪 +2 位作者 李滨 童依平 李振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10-15,共6页
选用不同叶片姿态、不同叶片类型以及不同经济系数等多种特性小麦品种(品系)以及拟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叶位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以及小麦生物和经济产量。研究小麦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顶三叶面积... 选用不同叶片姿态、不同叶片类型以及不同经济系数等多种特性小麦品种(品系)以及拟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叶位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以及小麦生物和经济产量。研究小麦叶面积、旗叶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顶三叶面积与单株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显著正相关,而下部三片叶叶面积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旗叶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而旗叶光合速率与旗叶面积的乘积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小麦顶三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产量,旗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乘积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积 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4
16
作者 张爱民 阳文龙 +1 位作者 李欣 孙家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58-873,共16页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所面临的各种病害中,赤霉病的发生具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引起小麦产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以及防控技术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在赤霉病病原菌致病...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所面临的各种病害中,赤霉病的发生具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引起小麦产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以及防控技术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在赤霉病病原菌致病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以及抗赤霉病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从赤霉病抗性基因资源的发掘和鉴定、不同抗源遗传基础解析、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与基因聚合以及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加强基因克隆、功能分子标记开发以及应用单体型辅助选择(HAS)和标记组辅助选择(MSAS)等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数量性状位点/基因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衰和正常小麦近等基因系旗叶光合特性与产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宏伟 王淑霞 +3 位作者 李滨 童依平 杨兴洪 李振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42-1648,共7页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 本试验以小偃54×8602高代分离品系中的早衰与对照品系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早衰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衰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较低,而且在生育后期下降较快;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低于对照;光饱和点低而光补偿点高,可利用的光强范围较窄,一天之中Pn都比对照低,光合“午休”现象严重;表观量子效率和CO2羧化效率均较对照低;早衰小麦叶片积累了较多的丙二醛,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高。由于叶片功能的衰退,使早衰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低,灌浆持续期短,粒重下降,最终减产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早衰 光合速率 近等基因系 籽粒灌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义芹 谭伟 +3 位作者 杨兴洪 李滨 童依平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84-2490,共7页
以不同时期在黄淮冬麦区推广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个小麦品种碧蚂1号、丰产3号、小偃6号、小偃54和小偃81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均于开花后10 d左右... 以不同时期在黄淮冬麦区推广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个小麦品种碧蚂1号、丰产3号、小偃6号、小偃54和小偃81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均于开花后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在开花灌浆期有显著差异,且近期品种始终高于早期品种.随着灌浆进程推进,各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但近期小麦品种始终低于早期品种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发现,近期育成小麦品种的旗叶在生育后期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可能与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速率较缓、抗氧化酶活性较高、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安强 李宏伟 +5 位作者 李春莲 陈耀锋 徐龙超 杨兴洪 李滨 李振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53,共8页
以"小偃54×京411"的96个重组自交系(RILs)为试材,分析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MTA(平均叶倾角)、DIFN(无截取散射)均在RIL间存在极显著差异。LAI在RIL群体中... 以"小偃54×京411"的96个重组自交系(RILs)为试材,分析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MTA(平均叶倾角)、DIFN(无截取散射)均在RIL间存在极显著差异。LAI在RIL群体中呈连续的正态分布。LAI自抽穗期增大,至开花期达最大,灌浆后期降低。不同生育时期的LAI均与群体总茎数、株高和倒三叶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后期的LAI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当控制总茎数和株高不变时,LAI主要与顶三叶的叶面积和叶长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开花期最大,灌浆后期降低。对抽穗期LAI>4.0的RIL系而言,该时期LAI与生物量和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但灌浆后期的群体平均叶倾角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产量高于京411且株高小于80cm的8个RIL系的分析表明,旗叶与倒二叶叶长比与生物量和产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近交系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穗短柄草幼胚再生体系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雪莉 刘金星 +2 位作者 Klaus K Nielsen 杨志民 高彩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6,共8页
以二穗短柄草3个品系BDR018,BD21,BD21-3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幼胚大小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采用携带gus和bar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DM805)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1对BDR018品系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本实验探讨了影响... 以二穗短柄草3个品系BDR018,BD21,BD21-3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幼胚大小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采用携带gus和bar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DM805)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1对BDR018品系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本实验探讨了影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遗传转化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幼胚大小介于0.5~1.0mm之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随愈伤组织年龄的增加,BDR018,BD21,BD21-3愈伤组织的再生率下降,白化率上升。愈伤组织年龄在5~8周范围内转化效率较高,平均转化效率为38.5%。真空处理5min和0.01%的Silwet L-77处理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对转化植株进行GUS基因化学组织检测和PCR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幼胚 愈伤组织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