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小肽信号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倩雯 杨永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3-828,共16页
作为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小肽在飞摩尔(fmol)级的浓度下被相应的细胞质膜类受体激酶识别并结合,开启小肽-受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从而调控植物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调节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多种植物器官的发育,协调植... 作为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小肽在飞摩尔(fmol)级的浓度下被相应的细胞质膜类受体激酶识别并结合,开启小肽-受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从而调控植物干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调节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多种植物器官的发育,协调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多种生理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报道揭示了小肽在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多种作物农艺性状中的重要调控功能,暗示着小肽信号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本文系统总结了小肽-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模式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重点综述了小肽在调控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小肽信号应用于作物育种改良的策略,最后提出了小肽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信号 植物中的功能机制 作物农艺性状调控 作物改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信号转导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反应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赫 陈受宜 张劲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共10页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乙烯受到各种外界胁迫的诱导,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总结了近年来乙烯在抗逆中作用的相关报道,并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结...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植物体内的乙烯受到各种外界胁迫的诱导,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总结了近年来乙烯在抗逆中作用的相关报道,并结合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对乙烯在植物应对干旱、水淹、盐以及低温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在研究乙烯信号转导与抗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理解乙烯和抗逆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信号转导 非生物胁迫 负反馈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延伸的顺式调控机理与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肇涛澜 张硕 钱文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3-631,共19页
翻译延伸是核糖体将信使RNA(mRNA)蕴含的遗传信息解码为蛋白质的有序过程,是细胞维持基本代谢活动的核心步骤。多种人类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都与翻译延伸的异常有关。翻译延伸作为中心法则的关键步骤曾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 翻译延伸是核糖体将信使RNA(mRNA)蕴含的遗传信息解码为蛋白质的有序过程,是细胞维持基本代谢活动的核心步骤。多种人类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都与翻译延伸的异常有关。翻译延伸作为中心法则的关键步骤曾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然而方法学上的限制却阻碍了对其动态过程以及调控规律的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对翻译延伸调控相关方法的突破让与其相关的生命科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的研究揭示了翻译延伸的复杂调控机理和多种生物学效应,为理解蛋白表达调控和疾病发生的关联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在总结翻译延伸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顺式调控元件(mRNA与新生肽链序列)对局部翻译延伸速率的调控作用,同时列举了翻译延伸调控对模板mRNA和蛋白质产物功能的影响,包括mRNA稳定性、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质共翻译折叠等,以期吸引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翻译延伸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延伸 核糖体 核糖体印迹测序 蛋白质共翻译折叠 密码子使用偏好 RNA二级结构 新生肽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邢诒彰 洪珊 +4 位作者 杨劲明 赵青云 苏凡 庄辉发 王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 香草兰是重要的天然香料经济作物,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而作物轮作是防控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轮作胡椒/斑兰叶/糯米香茶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撂荒和连作香草兰处理相比,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数量,并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撂荒、连作和轮作显著诱导形成3种不同的群落结构,但轮作斑兰叶和糯米香茶结构相似。轮作后门水平上显著增加了优势细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Rokubacteria门,以及优势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且属水平上增加了优势细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即轮作胡椒后该属的相对丰度为64.26%,轮作斑兰叶后相对丰度达到98.54%,轮作糯米香茶后则为63.07%。随机森林结果表明,轮作斑兰叶能特异激发Terriglobus属、克雷伯杆菌属(Kribbella)、粘球菌属(Myxococcus)细菌核心类群,以及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真菌核心类群,且轮作斑兰叶后真菌群落物种间网络互作更紧密。轮作后显著提高土壤pH,而土壤pH、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是显著抑制病原菌的最重要指示因子。综合表明,在长期连作的香草兰土壤中轮作短期且经济价值高的香料作物斑兰叶,对缓解香草兰土传病害的发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香草兰 斑兰叶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作物基因组分析到整合组学知识库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承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5-882,共8页
高通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类组学数据的产出速度越来越快,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蕴藏着大量的基因组变异和相关功能信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和利用将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在... 高通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类组学数据的产出速度越来越快,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蕴藏着大量的基因组变异和相关功能信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和利用将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在过去几年中,本课题组通过与所内外课题组的合作,在多个植物的基因组的组装、注释、比较基因组和群体基因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也将大量的水稻种质信息和组学数据进行了整合,存储于结构化数据库中并开发了一些相应的网络查询展示和数据挖掘工具。本文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目标:构建一个用于支持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的整合组学知识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分析 数据库 组学大数据 分子设计育种 作物 组学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氮磷养分重吸收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6
作者 陆姣云 段兵红 +2 位作者 杨梅 杨晗 杨惠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8,共11页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植物组织或器官在衰老脱落前将部分养分(主要如氮、磷)转移到其他成活组织的过程,能延长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土壤水分和...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植物组织或器官在衰老脱落前将部分养分(主要如氮、磷)转移到其他成活组织的过程,能延长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土壤水分和肥力、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和寿命、个体发育等遗传特性对植物叶片氮磷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不同生活型或功能型的叶片养分重吸收不同;施肥会改变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调控叶片养分重吸收;土壤水分通过调节土壤养分有效性而影响叶片养分重吸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对养分的敏感程度和吸收能力也各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除了叶片之外,植物的其他组织器官(如,细茎、树木的芯材和能够储存养分的根)也可以进行养分重吸收。因此,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物种的重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同一物种在不同时、空及相关因素变化下的重吸收特性也不同。深入研究植物养分重吸收规律和调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性,能为提高水肥管理水平,权衡生产力和适应性,实现系统生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重吸收 遗传因素 环境因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磊 朱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21,共8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田中的害虫密度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增加中性昆虫及捕食性天敌数量和种类,显示出稻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向良性发展的趋势。转基因水稻花粉向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基因飘流实验表明,随着栽种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到间隔6.2 m时基因飘流频率已低于0.01%。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应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制进展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水稻更好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抗虫水稻 基因飘流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宗铭 董永梅 陈受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7996-7999,共4页
在综述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转基因改良及其局限的基础上,对今后植物抗性生理研究及分子改良研究中方法论创新以及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植物 非生物胁迫 适应 分子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子油脂积累的转录调控及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擎天 牛素玲 +1 位作者 陈受宜 张劲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9,132,共7页
植物种子是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中的油脂主要在其发育过程中积累。油脂的积累除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众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形成一系列基因网络调控了... 植物种子是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中的油脂主要在其发育过程中积累。油脂的积累除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众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形成一系列基因网络调控了下游油脂合成基因的表达。文章综述了转录因子对油脂积累的调控、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在种子发育和油脂积累中的作用以及小RNA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理,并介绍了大豆油脂积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转录调控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MYC2转录因子对番茄伤害诱导抗性相关基因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敏敏 李景富 +1 位作者 王保 李传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7,共7页
MYC2作为茉莉酸信号途径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对昆虫取食和腐生型病原菌的抗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在番茄中仍未有关于SlMYC2突变体(或SlMYC2沉默转基因植物)的报道。在改造pCAMBIA1301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利用RNA... MYC2作为茉莉酸信号途径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对昆虫取食和腐生型病原菌的抗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在番茄中仍未有关于SlMYC2突变体(或SlMYC2沉默转基因植物)的报道。在改造pCAMBIA1301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利用RNAi方法构建SlMYC2沉默的转基因植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证明这些转基因植物中SlMYC2表达量显著下降,达到沉默SlMYC2的目的。通过检测SlMYC2-RNAi转基因植物中伤害诱导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SlMYC2-RNAi转基因植物中伤害诱导的早期响应基因和晚期响应基因的表达都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SlMYC2转录因子在调控番茄伤害诱导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SlMYC2沉默转基因植物 载体改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对豆科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鸣 陈受宜 张劲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调控了豆科植物的黄化苗的三重反应和光下幼苗的生长,能够促进叶片和花的衰老和脱落。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根部形成一种特...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乙烯调控了豆科植物的黄化苗的三重反应和光下幼苗的生长,能够促进叶片和花的衰老和脱落。豆科植物能与根瘤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根部形成一种特异的固氮器官——根瘤。在结瘤过程中,由于豆科植物结瘤习性或遗传背景的不同,乙烯能够抑制或者促进根瘤的形成。乙烯与其它植物激素的互作也调控了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文章对乙烯信号途径调控豆科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根瘤形成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和分析,并就未来关于豆科植物乙烯信号转导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豆科植物 生长发育 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胁迫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倩 谢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5,共11页
内质网是膜蛋白和分泌蛋白合成新肽链以及新肽链初步折叠修饰的重要场所,只有经过二硫键形成、羟基化以及糖基化等修饰的肽链正确折叠后才能达到其正确蛋白质构象,或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折叠。然而,折叠和修饰的过程是复杂... 内质网是膜蛋白和分泌蛋白合成新肽链以及新肽链初步折叠修饰的重要场所,只有经过二硫键形成、羟基化以及糖基化等修饰的肽链正确折叠后才能达到其正确蛋白质构象,或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折叠。然而,折叠和修饰的过程是复杂且易错的,如果生命体遭受某些内源或外源的压力,出错概率会成倍增加。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由内质网中的质量检测系统识别并滞留在内质网内,一旦错误蛋白积累量超过内质网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细胞一系列的响应以实现新的内质网稳态,这个过程称为内质网应激反应,也称内质网胁迫应答。重新实现内质网稳态的方法主要有非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相关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自噬过程以及细胞凋亡。这些过程在酵母和动物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系统,主要总结了这些过程在高等生物中的保守作用机制以及在植物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致力于植物生长发育或胁迫响应过程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非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相关的蛋白质降解 植物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自交系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差异比较
13
作者 崔亚俊 翟志文 +5 位作者 王超 刘永鑫 陈园园 袁怀波 严建兵 白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93,共7页
陆生植物与多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文章选取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材料昌7-2和B73,在山东和海南种植,对其根系微生物组... 陆生植物与多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文章选取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材料昌7-2和B73,在山东和海南种植,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随机森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对栽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大于基因型,而不同基因型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对栽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也不同,同时利用随机森林分析发现若干丰度显著受宿主基因型影响的细菌类群。该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栽培环境和宿主基因型对玉米根系微生物组影响的认识,为研究玉米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微生物组 高通量测序 基因型 随机森林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生命共同体:协调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学术思路与交叉创新 被引量:75
14
作者 申建波 白洋 +6 位作者 韦中 储成才 袁力行 张林 崔振岭 丛汶峰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3,共9页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根际生命共同体(Rhizobiont)”学术思路,围绕“根际互作与养分高效”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构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体系,突破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关键界面互作机制,阐明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养分活化、吸收与利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共同体多界面互作增效的生物学调控新途径,开辟植物-土壤-微生物交叉创新领域,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有助于破解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的难题,支撑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文章指出了根际生命共同体与养分高效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深入揭示和调控植物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的作用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命共同体 根际生物互作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粮食安全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突变体dtl1的分离鉴定及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帆涛 方军 +5 位作者 孙昌辉 李润宝 罗向东 谢建坤 邓晓建 储成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6,共8页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 文章通过对所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分蘖减少和不育等性状,命名为dtl1(dwarf and twist leaf 1)。dtl1属于nl型矮秆,激素检测表明,矮秆性状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无关。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dtl1与籼稻品种Taichung Native 1杂交构建F2群体,将该突变基因DTL1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长臂2个SSR标记RM25923和RM6673之间约70.4 kb区域内,并与InDel标记Z10-29共分离,在该区域预测有13个候选基因,但未见调控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报道,因此,认为DTL1基因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 油菜素内酯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遗传图谱的加密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斌 邢邯 +1 位作者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6,共11页
作物基因组研究,包括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图位克隆以及物理图谱构建等,首先必须建立具有丰富标记信息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由科丰1号和南农1138-2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已经构建了4张大豆遗传连锁图谱,但由于... 作物基因组研究,包括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图位克隆以及物理图谱构建等,首先必须建立具有丰富标记信息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由科丰1号和南农1138-2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KY已经构建了4张大豆遗传连锁图谱,但由于遗传信息和标记数目不够充分,在基因和QTL作图时仍然存在精确度和准确度问题。为增加NJRIKY图谱密度,本研究在967对SSR引物中获得了401个多态性SSR标记。结合其他分子数据,使用作图软件Mapmaker/Exp3.0b,获得一张含有553个遗传标记,25个连锁群,总长2071.6cM,平均图距3.70cM的新遗传连锁图谱,其中SSR标记316个,RFLP标记197个,EST标记39个,形态标记1个。连锁群上大于20cM的标记间隔由原来42个减少到2个。原图谱的3个SMV抗性基因定位于D1b连锁群末端的开放区间上且仅与一个RFLP标记连锁,利用加密图谱对Rsc-3、Rsc-7、Rsc-9、Rsc-13、Rsa、Rn1和Rn3等7个SMV抗性基因重定位,全部位于D1b连锁群,与相邻分子标记距离均小于6cM,其中Rsc-9、Rn1、Rsa的距离小于1cM,Rsc-13与EST标记GMKF168a共分离。对本群体农艺性状进行QTL重定位,获得8个性状相关的42个主效QTL,其中20个QTL遗传贡献率大于10%,与原图谱比较,新定位的各QTL的标记区间明显缩短,与相邻标记的连锁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连锁图谱 SSR标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主要驯化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区树俊 汪鸿儒 储成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79-1389,共11页
水稻是研究谷类作物驯化的良好材料,其中种子落粒性消失、休眠性减弱和株型上的变化是水稻驯化过程中的3个关键事件,造就了高产、发芽整齐及可密植的现代水稻。落粒性丧失一直被认为是野生稻驯化形态学上的最直接证据,而控制落粒的主要... 水稻是研究谷类作物驯化的良好材料,其中种子落粒性消失、休眠性减弱和株型上的变化是水稻驯化过程中的3个关键事件,造就了高产、发芽整齐及可密植的现代水稻。落粒性丧失一直被认为是野生稻驯化形态学上的最直接证据,而控制落粒的主要基因Sh4和qSH1分别暗示不同的水稻驯化历史。种子休眠性的减弱适应了现代农业生产上同步发芽的需求,Sdr4、qSD7-1和qSD12基因是目前已知的调控种子休眠性的3个关键位点。野生稻匍匐生长等特点与其长期所在的易变生境有关,而栽培稻的直立生长形态则适应了农业上密植生产的需要,受PROG1等基因控制。野生稻的异交特性促进了驯化基因在群体间传播,而自花授粉则使驯化基因得以稳定遗传,从而加快人工选择的累积。目前的水稻驯化研究侧重于单基因或一些中性标记,而对控制驯化性状的网络化通路的进化研究却相对缺乏。随着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驯化性状的分子机理将会被全面揭示,而基于此的网络化通路研究必将更加真实地反应水稻驯化过程。文章综述了水稻关键驯化性状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驯化基因网络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水稻分子设计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驯化性状 落粒性 种子休眠 株型 功能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素芝 左建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花突变体归于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和GA途径.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生理条件下,这些途径通过一些主要的整合基因如SOC1、FT、LFY等实现了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开花时间 整合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整合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斌 邢邯 +1 位作者 陈受宜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7-565,573,共10页
图谱整合是弥补单个作图群体因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局限性而难以构建高密度图谱的有效方法。利用具明显农艺性状差异的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南农87-23×NG94-156、苏88-M21×新沂小黑豆和皖82-178×... 图谱整合是弥补单个作图群体因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局限性而难以构建高密度图谱的有效方法。利用具明显农艺性状差异的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科丰1号×南农1138-2、南农87-23×NG94-156、苏88-M21×新沂小黑豆和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所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构建了含有560,223,195,13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以各图谱共有SSR标记作为锚定标记,使用JoinMap3.0进行图谱整合,得到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795个分子标记,总遗传距离2772.9cM,平均间距3.49cM的整合图谱。各连锁群的标记个数在24~69之间,遗传距离在77.1~224.7cM之间。与Song等的公共图谱比较,标记在连锁群上的分布和位置高度吻合,并增加了5个公共图谱上没有的SSR标记,另有6个SSR标记定位在不同的连锁群上。通过整合图谱可将关联分析所获基因/QTL定位到连锁群区间;便于不同群体定位结果间的比较;并找寻与之连锁更紧密的邻近标记。鉴于本图谱所用作图群体的亲本与国内育种常用材料的遗传来源相近,将更便于国内育种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遗传连锁图谱 整合图谱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代谢组学平台建设及相关技术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凤霞 王国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3-892,共10页
代谢组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5个层面(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表型组)之一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等优点在代谢组学(定性和定量)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组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5个层面(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表型组)之一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等优点在代谢组学(定性和定量)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已成功应用于代谢表型差异研究、基因功能鉴定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等多个研究方向。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代谢组学平台为例,详细介绍了现代代谢组学平台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的硬件组成,以及不同技术平台在现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化合物 代谢组学平台 色谱-质谱联用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