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多特征组合的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湿地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晓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吕翠翠 李文彦 姜纪沂 王仕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生态修复前后(2017年和2022年)的Sentinel-1 SAR影像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分类;从下垫面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生态修复前后白洋淀湿地的变化情况。【结果】(1)同时使用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3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总体精度最高,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重要性贡献率分别为40.713%、27.269%和32.018%。(2)2017—2022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增加,湿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的转换。(3)生态修复后,2022年林地和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均有减小的趋势,水体、挺水植物和林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林地。【结论】生态修复之前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生态修复后白洋淀湿地的水体、挺水植物以及林地各自的连通性和聚集度明显提升。淀区内的退耕还淀、生态清淤和生态补水等工程增加了白洋淀湿地面积,提升了白洋淀水体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生态修复 湿地分类 特征组合 景观指数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6
2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3 位作者 徐萍 董宝娣 李魏强 李景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11-1719,共9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产量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拔节前不灌溉,拔节到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深根发育。随着灌溉水的增加,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WUE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T0处理显著减少了干物质积累和成穗数,产量、经济系数(HI)和WUE最低。T1和T2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数和穗粒数。灌浆期水分亏缺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加速了功能叶片的衰老,但诱导了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和产量。因此,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产量和产量WUE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灌浆期叶片的Pn和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亏缺灌溉 产量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3 位作者 徐萍 董宝娣 李魏强 李景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84-1891,共8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 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 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产量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拔节前不灌溉,拔节到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深根发育。随着灌溉水的增加,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WUE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T0处理显著减少了干物质积累和成穗数,产量、经济系数(HI)和WUE最低。T1和T2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数和穗粒数。灌浆期水分亏缺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加速了功能叶片的衰老,但诱导了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和产量。因此,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产量和产量WUE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灌浆期叶片的Pn和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亏缺灌溉 产量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几种光合酶与抗旱节水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徐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干旱胁迫是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较少的水分生产较多的光合干物质,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光合酶的调控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光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实现高光效和高WUE... 干旱胁迫是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较少的水分生产较多的光合干物质,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光合酶的调控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光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实现高光效和高WUE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水分胁迫下作物光合作用与抗旱节水的关系研究,以及光合固定CO2、蔗糖和淀粉代谢关键酶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作物光能高效利用及抗旱节水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抗旱节水 光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NADP-ME2基因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付振艳 苟小清 +2 位作者 张正斌 肖向文 王晓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小麦TaNADP-ME2是一光反应基因,并对干旱、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构建TaNADP-ME2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冻融法转化农杆菌,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 小麦TaNADP-ME2是一光反应基因,并对干旱、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构建TaNADP-ME2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冻融法转化农杆菌,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潮霉素筛选和PCR鉴定转基因植株。成功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质粒pSUE2,并将pSUE2转入农杆菌EHA105,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和TaNADP-ME2基因PCR鉴定获得16棵转基因阳性水稻植株。为进一步确定TaNADP-ME2基因的水分利用效率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ADP-ME2 农杆菌 基因转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崔晓朋 郭家选 +2 位作者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1-238,共8页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20%,先玉335高5%~17%;整个生育期内两品种60 cm+60 cm行距处理RUE高于其他处理10%~30%;在整个生育期内先玉335 60 cm+60 cm行距处理总干物质量比其他3个种植模式高15%~22%,郑单958高17%~25%;两品种60 cm+60 cm的行距处理玉米收获指数、干物质量的转移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而利于提高产量。分析表明,太阳辐射和积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而夏玉米光能利用率明显受到积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光能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多维本质(英文)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幼宁 刘孟雨 李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7-614,共8页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一种糖酵解蛋白在糖酵解的能量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用于蛋白和酶的分析 ,也可以用作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内在对照 .然而 ,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真核及原核生物的 3-磷酸甘油醛脱...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一种糖酵解蛋白在糖酵解的能量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用于蛋白和酶的分析 ,也可以用作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内在对照 .然而 ,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真核及原核生物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多维本质 ,研究证明它在 DNA修复、细胞凋亡、核 RNA输出、及其在细胞周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该酶在植物中的研究不如在哺乳动物中的深入 ,但研究已经陆续证明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植物中同样具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功能 ,目前已经报道该酶在厌氧、热激、伤害以及能量供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就国内外对于该酶在植物中的研究作一总结论述 ,以期推进科学界对它的更深入认识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光和CO2依赖的厌氧诱导 时空调控诱导 热激胁迫 糖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预处理对中华羊茅热胁迫下幼苗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文颖 殷恒霞 +5 位作者 徐进 刘小京 米琴 杜军华 马玲玲 周华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研究了甘氨酸预处理对降低中华羊茅幼苗热胁迫的保护性作用.甘氨酸预处理降低了活性氧水平,保护了热胁迫下幼苗细胞膜的完整性,因而降低了植株根系细胞的死亡率.研究表明:甘氨酸预处理可以提高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研究了甘氨酸预处理对降低中华羊茅幼苗热胁迫的保护性作用.甘氨酸预处理降低了活性氧水平,保护了热胁迫下幼苗细胞膜的完整性,因而降低了植株根系细胞的死亡率.研究表明:甘氨酸预处理可以提高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甘氨酸预处理幼苗中CAT基因的表达比对照高.讨论了抗氧化酶活性在甘氨酸调节热胁迫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羊茅 甘氨酸 热胁迫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小麦新品种——科农1093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明 王志国 +5 位作者 安调过 纪军 王静 张爱民 孙家柱 刘冬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面包 父本杂交 系统选育 区域试验 河北省 冬小麦 冀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NADP-ME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可溶蛋白纯化
10
作者 付振艳 张正斌 +1 位作者 王晓军 徐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NADP-ME)是C4光合途径关键酶。为了确定TaNADP-ME1基因的功能,利用重组技术将前期克隆到的TaNADP-ME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双酶切和PCR鉴定阳性克隆,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 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NADP-ME)是C4光合途径关键酶。为了确定TaNADP-ME1基因的功能,利用重组技术将前期克隆到的TaNADP-ME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双酶切和PCR鉴定阳性克隆,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成功获得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E1,TaNADP-ME1基因在BL21(DE3)pLysS中得到了融合表达,SDS-PAGE表明,融合蛋白分子量为80 kDa,并成功纯化到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NADP-ME1基因 融合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平原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空间变异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涛 雷玉平 郑力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了平水年和丰水年两种降雨年型下研究区13个出水口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在研究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山与平原交接断面上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变异非常大,因此山前平原所接受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空间变异也非常大。不同的降雨年型下,降雨量转化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比例也不同。平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小,丰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大。应用SWAT模型时,与ArcView的拓展模块有机结合,可以更方便提取完整的大流域,划分出合理的子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侧向补给 集水面积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山工程—水力发电与跨流域调水综合工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Shaan Pawley 杨永辉 +1 位作者 杨艳敏 樊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雪山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流域,是一项在墨累河和马兰比吉河上进行水力发电、农业灌溉调水和河道管理的综合工程。从工程管理、规划、主要设施建设、调水量、水权、用水分配原则以及一些环境问题的角度介绍雪山工程的情况。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澳大利亚 雪山工程 墨累达令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八倍体小偃麦染色体组成的分子细胞学分析及品质特性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光 王志国 +2 位作者 纪军 王静 李俊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八倍体小偃麦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优良基因,对从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引进的八倍体小偃麦BE-1的染色体组成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 S)进行了分析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 八倍体小偃麦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优良基因,对从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引进的八倍体小偃麦BE-1的染色体组成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 S)进行了分析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 C M I)染色体构型2n=28Ⅱ的细胞占65.8%;分别用长穗偃麦草(T h inopy rum elong a tum,D.R D ew ey,2n=14,EE)、百萨薄冰草(T h inopy rum bessarabicum,A.Love,2n=14,JJ)、假鹅观草(P seud oroegneria strig osa,A.Love,2n=14,S tS t)的总基因组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仅在假鹅观草总基因组DNA作探针时,能够检测到BE-1 14条染色体明显的杂交信号,进而认为它们来源于S t基因组相近的鹅观草属的物种;对八倍体小偃麦BE-1麦谷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其HMW-G S组成为1,6+8,5+10。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它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均超过当前优质小麦品种,可做为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施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严明 丛鑫 +5 位作者 牟晓宇 邢寒冰 张立志 董文旭 徐征和 庞桂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54,共5页
为探明水肥施用量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山东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水(70.5 mm、125.5 mm,记为I1、I2)、不同供氮(145、195、245 kg/hm^2,记为N1、N2、N3)与供磷(60、95、120 kg/hm^2,记为P1、P2、P3)条件下的... 为探明水肥施用量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山东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水(70.5 mm、125.5 mm,记为I1、I2)、不同供氮(145、195、245 kg/hm^2,记为N1、N2、N3)与供磷(60、95、120 kg/hm^2,记为P1、P2、P3)条件下的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水肥管理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的影响较大,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灌水较施肥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与产量都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I2N2P2处理更有利于夏玉米的生长。相同的灌溉量与相同施氮(磷)量下,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随着增施磷(氮)肥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随着增施磷(氮)肥量先提前后推迟;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对夏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I2N2P2处理下的氮磷肥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较高。综上分析得在I2N2P2处理下夏玉米各生长要素和产量得到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水肥管理 株高 叶面积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天均 雷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利用VB程序语言改写SUCROS作物生长模型,将其模块法并改进了水分平衡和作物系数算法。通过试验数据对参数的校验,模型可以较准确模拟主要作物生长变量和预测产量。以GIS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块紧密集成的方式,采用ArcGIS Engine控件开发了... 利用VB程序语言改写SUCROS作物生长模型,将其模块法并改进了水分平衡和作物系数算法。通过试验数据对参数的校验,模型可以较准确模拟主要作物生长变量和预测产量。以GIS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块紧密集成的方式,采用ArcGIS Engine控件开发了区域作物模拟模型(RCGM),可用以模拟区域作物生长和产量时空分布。建立空间数据库管理区域作物生长模拟所需空间数据。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应用RCGM进行县域冬小麦生长模拟和产量预测,模拟产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表明区域模型模拟也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模型 作物生长 空间数据库 冬小麦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