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IM]Cl/AlCl_3离子液体低温电沉积铝过程 被引量:7
1
作者 康艳红 陈仕谋 +2 位作者 张军玲 郎海燕 张锁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7-154,共8页
采用玻碳/铂为惰性阳极,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AlCl3)离子液体体系为电解液,研究了离子液体电解铝工艺,优化了电解工艺条件,探讨了电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电解液[BMIM]Cl∶AlCl3摩尔比为1∶2.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铝的... 采用玻碳/铂为惰性阳极,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AlCl3)离子液体体系为电解液,研究了离子液体电解铝工艺,优化了电解工艺条件,探讨了电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电解液[BMIM]Cl∶AlCl3摩尔比为1∶2.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铝的沉积槽电压逐渐减小,电流密度增加,但电解液的稳定性减弱,当温度达到90℃时,电解液分解明显。当电解温度一定时,随着[BMIM]Cl∶AlCl3摩尔比的增加[(1∶1.25)^(1∶2.00)],电流密度增加。通过赫尔槽实验,SEM、XRD分析了电解铝的沉积形貌和晶相结构。随电流密度的逐渐减小,沉积层变薄,晶相结构变化不大;相同电流密度区随温度的升高,沉积层逐渐变得粗糙。计算了不同槽间距下的槽压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化学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离子液体设计及催化环己烷选择性氧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瑞瑞 金颖 +4 位作者 刘玉梅 李梦悦 朱胜文 闫瑞一 刘瑞霞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2-1564,共13页
以乙烯基咪唑为单体,添加不同量的引发剂,采用常规热聚合中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基咪唑,热重(TG)分析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季铵化反应,对最优聚合物进行1-氯代十八烷、1-氯代十二烷以及1-氯代正... 以乙烯基咪唑为单体,添加不同量的引发剂,采用常规热聚合中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基咪唑,热重(TG)分析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采用季铵化反应,对最优聚合物进行1-氯代十八烷、1-氯代十二烷以及1-氯代正己烷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取代,合成系列聚合离子液体(PIL)。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等表征手段分析了聚合离子液体的化学结构及形貌特征,并考察了PIL-C_(18)、PIL-C_(12)、PIL-C_(6)催化环己烷选择性氧化为己二酸的性能,进而选取PIL-C_(12)深入研究了离子率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烷基链段长度以及离子率可以有效调控亲疏水性和反应活性位点,进而提高反应性能,使得反应生成己二酸的转化率达到21.8%,选择性为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离子液体 离子率 环己烷 催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中锂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白瑞兵 王均凤 +1 位作者 王道广 张延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24-3238,共15页
近年来,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使锂资源,特别是卤水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为优化升级传统溶剂萃取法卤水提锂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提锂的发展历程,重点... 近年来,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使锂资源,特别是卤水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介质为优化升级传统溶剂萃取法卤水提锂带来了新机遇。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卤水提锂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锂的行为与性能,详细讨论了萃取机理,并简单介绍了其他基于离子液体的锂分离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离子液体基萃取体系用于盐湖锂分离的机理研究并开发新型离子液体萃取剂及萃取体系,建立和优化新型萃取工艺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期望为盐湖锂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锂 分离 离子液体 溶剂萃取 机理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玉梅 安然 +2 位作者 陈圣新 张瑞锐 刘瑞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77-4895,共19页
环氧化合物因其特殊环应变而具有显著的反应性,在酸或碱的催化下与许多亲核试剂进行开环反应,可用于制备各种合成中间体。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是合成化学的核心课题。本文综述了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过程强化... 环氧化合物因其特殊环应变而具有显著的反应性,在酸或碱的催化下与许多亲核试剂进行开环反应,可用于制备各种合成中间体。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是合成化学的核心课题。本文综述了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过程强化的国内外进展,从新材料(介质)强化、外场强化、过程装备强化等方面介绍了不同强化策略对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新型多孔材料、金属氧化物、离子液体等几类材料对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实际工业生产中环氧化合物亲核开环反应强化技术中依然存在转化率和选择性不高、反应能耗大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特性的多种强化技术耦合的过程强化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合物 亲核开环反应 离子液体 过程强化 介质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二氰胺类离子液体乙烯汽液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瑞 董丽 +2 位作者 陈嵩嵩 成卫国 曹俊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39-2447,共9页
从工业废气中回收分离乙烯(C2H4)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了三种低黏度二氰胺类离子液体,分别测定了293.15~333.15K下其密度、黏度等物化性质,研究了其对乙烯(C 2H4)吸收性能。采用非随机(局部)双液体模型(N RTL)关联了三种二元体系溶解度数据... 从工业废气中回收分离乙烯(C2H4)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了三种低黏度二氰胺类离子液体,分别测定了293.15~333.15K下其密度、黏度等物化性质,研究了其对乙烯(C 2H4)吸收性能。采用非随机(局部)双液体模型(N RTL)关联了三种二元体系溶解度数据,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3%。结果表明,低黏度二氰胺类离子液体对C2H4气体吸收性能良好,其中阳离子侧链长度增加和羟基功能团引入可增强对C2H4溶解度。同时,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盐([Bmim][DCN])经过3次的吸收解吸循环,仍可以保持较好的C2H4吸收性能,表明该离子液体循环稳定性好,而1-丁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盐([Bmim][DCN])对乙烯吸收量较高,具有作为C2H4吸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氰胺类 乙烯 吸收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烷烃氧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霞 郝鹏波 +1 位作者 焦念明 王慧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轻质烷烃(C_(2)~C_(6)烷烃)氧化裂解工艺是生产低碳烯烃的路线之一,氧化裂解分为催化氧化裂解(COC)和氧化还原氧化裂解(ROC)两类。COC催化体系因存在氧气,容易引起过度氧化,导致CH_(4)和CO_(x)收率升高、烯烃收率降低;ROC催化体系虽降... 轻质烷烃(C_(2)~C_(6)烷烃)氧化裂解工艺是生产低碳烯烃的路线之一,氧化裂解分为催化氧化裂解(COC)和氧化还原氧化裂解(ROC)两类。COC催化体系因存在氧气,容易引起过度氧化,导致CH_(4)和CO_(x)收率升高、烯烃收率降低;ROC催化体系虽降低了过度氧化问题,但操作温度和工艺复杂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介绍了COC反应机理,并详细总结了应用于该体系的多种催化剂,包括稀土金属、贵金属、碱金属及其他催化剂。同时,介绍了ROC反应机理及用于该体系的钒基、钙钛矿催化剂。基于对现有研究的分析,总结了氧化裂解催化剂面临的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氧化裂解高效催化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烷烃 氧化裂解 催化剂 低碳烯烃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与酪氨酸相互作用及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智伟 丁伟璐 +2 位作者 张雅琴 王艳磊 何宏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6,共10页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可调,被认为是潜在的新一代绿色高效生物分子溶剂。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系列咪唑基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型氨基酸(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及机理。利用对称微扰理论(SAPT)、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及约化密度梯度函数(RDG),分析了氢键作用、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对离子液体-氨基酸体系相互作用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对于阴、阳离子与酪氨酸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对于系列阳离子而言,具有不同的甲基取代位点和烷基侧链长度对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当甲基位于咪唑环的C2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小;当甲基取代位于咪唑环的N3位点时,诱导力与色散力占比差别较大。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当甲基位于C2位时,氢键、咪唑环与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为主要作用模式,而甲基取代位为N3位时,氢键和烷基链与苯环之间的C_(Alkyl)―H…π作用则成为主导。进一步获得离子对-酪氨酸的相互作用能变化趋势与阳离子-酪氨酸的变化趋势一致,阴阳离子的共同作用使其与酪氨酸结合更稳定。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离子液体中阳离子氢键位点及侧链长度差异对于离子液体-酪氨酸体系的相互作用模式的影响机制,为高效分离氨基酸的功能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两性离子型氨基酸 相互作用机理 氢键作用 范德华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优先”还原催化分馏工艺与模拟研究进展
8
作者 艾佳臻 张振磊 +4 位作者 詹国雄 马龙巍 史国靖 尹海川 张香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3-2693,共11页
“木质素优先”策略通过优先提取木质素并将其原位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为生物精炼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聚焦还原催化分馏(RCF)工艺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化挑战,重点分析了原料结构、催化体系及溶剂特性对木质素解聚效率与产物选... “木质素优先”策略通过优先提取木质素并将其原位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为生物精炼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聚焦还原催化分馏(RCF)工艺的研究进展与工业化挑战,重点分析了原料结构、催化体系及溶剂特性对木质素解聚效率与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合过程模拟、技术经济分析(TEA)与生命周期评估(LCA),量化揭示了溶剂循环优化、多因素协同调控等策略对工艺经济性与环境效益的影响。未来研究需突破下游转化模拟研究不足、评价体系单一等局限,开发多原料适配的智能工艺模型,构建机器学习与多目标优化工具;深化不同“木质素优先”工艺的系统对比与协同设计;推动木质素油向航空燃料、生物质基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助力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催化分馏 过程系统 模拟 木质素优先 生物精炼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还原用甲酸脱氢酶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峰 黄玉红 +1 位作者 林燕娜 马富强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作为将CO_(2)还原为甲酸盐的重要生物催化剂,在绿色化学和生物能源转化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辅酶特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造FDH性能的策略,使得FDH的应用前景得到极大提升。例如通过定向突变、结构优化等酶工程手段提高酶的底物亲和力,增强酶的刚性和构象稳定性以及改变辅酶结合位点,拓宽其在绿色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近年来FDH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着重分析FDH在催化效率、热稳定性、辅酶特异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探讨分子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并总结这些策略的规律,以期为未来FDH的分子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其在CO_(2)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发展。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FDH的分子改造将更加高效和精确,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具有优异性能的FDH突变体,为其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方面提供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甲酸脱氢酶 分子改造 催化效率 热稳定性 辅因子特异性 甲酸盐 NAD+/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合成及催化烷基化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卢丹 赵国英 +2 位作者 任保增 江振西 张锁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81-2487,共7页
合成了一系列酸性的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测定。通过乙腈探针红外光谱法确定了最强酸性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异丁烷与2-丁烯的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溴氯铝酸离子液体([MOEMIM]Br/Al Cl3)在Al... 合成了一系列酸性的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测定。通过乙腈探针红外光谱法确定了最强酸性的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异丁烷与2-丁烯的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溴氯铝酸离子液体([MOEMIM]Br/Al Cl3)在Al Cl3摩尔比为0.75时酸性最强,催化烷基化反应效果最佳;在反应温度35℃,异丁烷与2-丁烯体积比10:1的反应条件下催化烷基化反应,可得到C8选择性66.6%的烷基化油;其催化效果远优于非醚基功能化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催化效果;该催化剂可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烷基化 烷烃 酸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稀土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道广 王均凤 +2 位作者 张香平 王毅霖 张晓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79-4394,共16页
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是获得高纯单一稀土的关键步骤之一,开发对稀土元素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新材料和新过程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离子液体作为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因具有不挥发、不易燃、稳定性好、结构性质可调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 稀土元素萃取分离是获得高纯单一稀土的关键步骤之一,开发对稀土元素具有高效分离能力的新材料和新过程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离子液体作为一类代表性的新材料,因具有不挥发、不易燃、稳定性好、结构性质可调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过程中,离子液体不仅可用作萃取剂,也可作为稀释剂、协萃剂或同时作为萃取剂和稀释剂。系统评述了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对非功能化离子液体和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稀土元素萃取分离中的萃取行为和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萃取 分离 离子液体 绿色技术 协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Mmim][DMP]与DMSO/乙腈二元体系的密度和黏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薪薪 周清 +3 位作者 张晓春 张志博 吕兴梅 张锁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7-191,F0001,共16页
离子液体因其特殊的内在结构及性能,使得其在纤维素预处理应用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其相关体系的物性研究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必要数据。因此选用甲基咪唑和磷酸三甲酯合成了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Mmim][DMP]),并测... 离子液体因其特殊的内在结构及性能,使得其在纤维素预处理应用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其相关体系的物性研究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基础必要数据。因此选用甲基咪唑和磷酸三甲酯合成了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Mmim][DMP]),并测定了[Mmim][DMP](1)+DMSO(2)和[Mmim][DMP](1)+乙腈(2)两个二元体系,在293.15~323.15 K时,全组成范围内的密度和黏度。计算了体积性质和超额性质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二元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VE)、表观摩尔体积(Vϕ)、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V∞ϕ)和偏摩尔体积(Vˉ)数据,以及分子模拟手段讨论了离子液体与溶剂之间的作用形式,包括离子液体与溶剂之间形成的氢键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DMSO 乙腈 密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界面极化及其调控氢键性质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俊凤 孙怀宇 +1 位作者 王艳磊 何宏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65-3680,共16页
离子液体在电极界面处的结构及行为对其在超级电容器、固载催化剂等实际化工应用中有重要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7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常见二维固体石墨烯、氮化硼、二硫化钼表面极化的分子机理及其对离子液体氢... 离子液体在电极界面处的结构及行为对其在超级电容器、固载催化剂等实际化工应用中有重要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7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常见二维固体石墨烯、氮化硼、二硫化钼表面极化的分子机理及其对离子液体氢键的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在这三种二维表面吸附时会发生电荷转移和轨道相互作用,导致了显著的表面极化作用,且吸附能和电荷转移数值越大,表面极化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了二维表面离子液体氢键的键长、键角、键序和键能,发现表面极化作用会显著削弱离子液体氢键。对于不同离子液体红外光谱的计算结果也验证了氢键被削弱的趋势。最后,通过SPSS软件对表面极化作用和离子液体氢键强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解析,发现表面极化作用与氢键强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关于离子液体氢键的定量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离子液体-固体表面作用的分子机理,而且可为离子液体在实际化工过程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绿色化工 界面作用 二维材料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凡 秦利娟 刘艳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8,20,共6页
针对近年来研究的硅基材料、硅碳复合材料以及影响硅碳负极材料性能的其他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 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电解液的模拟计算方法及应用
15
作者 岳博文 佟佳欢 +1 位作者 刘玉文 霍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7-911,共15页
电解液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电池容量,支撑超级电容器储能、循环稳定性等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软功能材料,因其高导电率、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热稳定性、无显著蒸气压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化... 电解液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电池容量,支撑超级电容器储能、循环稳定性等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软功能材料,因其高导电率、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热稳定性、无显著蒸气压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元件如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逐步成为传统有机电解液最佳替代者之一。目前有关离子液体电解液的设计与研究大多采用实验测试法,其搜索范围大、成本高且难以从纳微水平精确获得对其动态结构、形成机理、作用机制等深刻认识。因此,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电解液在模拟计算方面的相关进展。首先根据不同的模拟尺度,介绍了用于离子液体电解液的3种模拟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其次,按照离子液体在电解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分别回顾了离子液体电池及超级电容器中的模拟研究现状。最后,讨论了离子液体电解液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电解液的模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离子液体 分子模拟 电池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基复合分子筛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研究进展
16
作者 白鑫睿 谭磊 +5 位作者 王慧 焦念明 张涛 公茂明 王军 王红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系统介绍了ZSM-5基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针对典型的核-壳结构和微-介孔结构,阐述了复合结构对其孔隙结构、酸性质和水热稳定性等的调控方法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复合分子筛在甲醇、轻烃、生物质及其混合原料催化裂解制低碳烯... 系统介绍了ZSM-5基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针对典型的核-壳结构和微-介孔结构,阐述了复合结构对其孔隙结构、酸性质和水热稳定性等的调控方法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复合分子筛在甲醇、轻烃、生物质及其混合原料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领域的应用,提出复合分子筛催化材料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ZSM-5 复合分子筛 多级孔结构 低碳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在N,N-二甲基丁胺-氯化铝熔盐中的低温电沉积
17
作者 郑勇 王倩 +3 位作者 罗家还 李玲 郑永军 田大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98,共6页
开发新型的电解质以及低温电解铝技术是促进铝工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N-二甲基丁胺、无水氯化铝为原料,混合制备得到了新型低温熔盐。结果证明,该熔盐为氯铝酸型离子液体,可以在其中实现铝的低温电沉积。在此基础上,系统考... 开发新型的电解质以及低温电解铝技术是促进铝工业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N-二甲基丁胺、无水氯化铝为原料,混合制备得到了新型低温熔盐。结果证明,该熔盐为氯铝酸型离子液体,可以在其中实现铝的低温电沉积。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试验温度、电解电位、反应时间对铝的电沉积、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金属铝。有关研究为低温电解铝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铝精炼和电镀铝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熔盐 离子液体 电沉积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d/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可控制备及催化联苯加氢性能
18
作者 马童童 魏贤勇 +3 位作者 贺滨 莫文龙 阚辉 赵贵涵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3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系列NiPd/Al_(2)O_(3)催化剂,考察其对催化联苯加氢性能的影响。通过N_(2)吸脱附曲线、SEM、TEM、XRD、XPS和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表...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系列NiPd/Al_(2)O_(3)催化剂,考察其对催化联苯加氢性能的影响。通过N_(2)吸脱附曲线、SEM、TEM、XRD、XPS和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表界面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实现了NiPd/Al_(2)O_(3)-cp二维层状纳米薄片结构的可控制备,此催化剂具有高孔隙率及比表面积,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载体表面,且Ni和Pd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催化剂性能评价反映出NiPd/Al_(2)O_(3)-cp的催化活性较优,考察工艺条件对联苯加氢反应的影响,发现此催化剂在170℃能使联苯完全转化,目标产物联环己烷的选择性达到99.9%,且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依旧能保持较好的加氢活性。同时检测分析联苯加氢过程的中间产物,推断联苯加氢反应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d/Al_(2)O_(3) 催化加氢 联苯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甲烷系统技术评价与集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武斌 张香平 +1 位作者 许亚晶 黄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59-1670,1676,共13页
生物甲烷系统是实现生物质资源化高效转化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但目前对该系统中的能量物质转化效率、经济环境性等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为了深入认识生物甲烷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和利用情况,... 生物甲烷系统是实现生物质资源化高效转化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但目前对该系统中的能量物质转化效率、经济环境性等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为了深入认识生物甲烷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和利用情况,实现生烷甲烷体系结构的最优,本文从系统工程的思路出发,对影响整个生物甲烷系统的关键单元和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包括原料收集、发酵、甲烷提纯等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对生物甲烷系统中各单元的技术、经济、环境的影响评价和系统网络结构多目标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生物甲烷系统研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和挑战。指出针对资源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综合考虑过程模拟、能效分析、全生命周期及经济评价的系统集成方法,对生物甲烷反应、产物分离、储运、输送等各个环节的物质转化、能量利用效率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影响其可持续性能的瓶颈;进一步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优化策略,实现生物甲烷系统物质能量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和能源资源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集成 生物甲烷 生物质 技术评价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性能调控及其催化裂解石油轻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莹 焦念明 +3 位作者 张凯伦 张香平 李涛 王慧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3-1438,1444,共7页
总结了ZSM-5酸性和孔结构的调控方法,包括:碱金属与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元素以及复合金属的掺入调控酸性;酸碱处理、水蒸气处理和引入模板剂等调控孔道结构,并综述了近年来改性分子筛在石油轻组分催化裂解中的应用进... 总结了ZSM-5酸性和孔结构的调控方法,包括:碱金属与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稀土金属、非金属元素以及复合金属的掺入调控酸性;酸碱处理、水蒸气处理和引入模板剂等调控孔道结构,并综述了近年来改性分子筛在石油轻组分催化裂解中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ZSM-5分子筛在催化裂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性能调控 石油轻组分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