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生物转化过程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宏强 陈洪章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1期40-46,共7页
虽有上百年的研究历史,但至今木质纤维素原料的低成本、大规模生物转化仍没有实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纤维素生物转化涉及多个学科,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往往从单一学科或单一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缺乏与原料相适应的集成工... 虽有上百年的研究历史,但至今木质纤维素原料的低成本、大规模生物转化仍没有实现。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纤维素生物转化涉及多个学科,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往往从单一学科或单一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缺乏与原料相适应的集成工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原料 生物转化 过程工程 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材料尺寸和结构控制的过程工程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光辉 苏志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74-2587,共14页
微球材料的粒径均一性和结构可控性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这对过程工程提出了挑战。在发展微孔膜乳化过程制备均一乳液和微球的基础上,对均一乳液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液滴形成过程的控制,在油/水、水/油、水/油/水等体系成功制备... 微球材料的粒径均一性和结构可控性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这对过程工程提出了挑战。在发展微孔膜乳化过程制备均一乳液和微球的基础上,对均一乳液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液滴形成过程的控制,在油/水、水/油、水/油/水等体系成功制备出了均一微球。通过发展微球结构演变过程的定量研究方法,成功对微球结构进行了调控;针对生化工程对超大孔微球的重要需求,发展了超大孔微球制备方法,实现了孔径在100 nm到微米级的调控。研究了粒径均一性和结构对其应用效果的影响。微球应用于生物分离介质时,粒径均一性提高了蛋白质的分离度;超大孔微球可使超大生物分子快速进入介质内部,显著提高纯化回收率。微球应用于胰岛素口服药物载体时,粒径对其在消化道的分布有显著影响,中空-多孔微球显示了最佳的降血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尺寸均一 结构控制 过程控制 分离 介质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植物细胞工程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书安 赵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5期54-57,72,共5页
麻黄是医药工业的重要药源,其资源短缺是制约麻黄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在论述麻黄的资源分布和医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麻黄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应用细胞工程解决麻黄资源短缺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资源短缺 人工种植 细胞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爪蟾变态发育中尾部胶原的降解过程
4
作者 鲁慧 张扬 +4 位作者 高建萍 邢芳毓 张天阳 罗希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0,共7页
采用生物质谱技术研究非洲爪蟾蝌蚪(Xenopus laevis)变态发育尾部退化过程中不同类型胶原的鉴别方法及其降解过程。在非洲爪蟾变态发育过程的NF 61~65期,截取尾部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进行胶原类型识别,通过特征... 采用生物质谱技术研究非洲爪蟾蝌蚪(Xenopus laevis)变态发育尾部退化过程中不同类型胶原的鉴别方法及其降解过程。在非洲爪蟾变态发育过程的NF 61~65期,截取尾部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进行胶原类型识别,通过特征多肽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爪蟾尾部样品酶解产物中存在Ⅰ、Ⅱ、Ⅲ、Ⅳ、Ⅴ、Ⅵ和Ⅻ等类型的胶原。研究选取Ⅰ型胶原特征多肽GVLGPQGAR作为定量的外标,研究不同生长阶段Ⅰ型胶原的含量变化。采用同样方法分析Ⅲ、Ⅵ和Ⅻ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NF 61~63期,伴随着尾部退化,各类型胶原降解速率较快;在NF 64~65期,尾部退化末期,各类型胶原已基本降解完全,其降解速率减慢。在此基础上研究各阶段尾部样品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的种类,初步探索尾部胶原纤维直径动态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 胶原 胶原降解 特征多肽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液三相萃取研究进展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谭显东 常志东 +3 位作者 梁向峰 孙兴华 胡欣 刘会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对液 -液 -液三相萃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按照其特点进行分类 ,讨论了液 -液 -液三相萃取方法在各种复杂体系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新型萃取体系用于生化产品分离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液-液-液三相萃取 研究进展 生化分离 分类 生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宁 康跻耀 +4 位作者 高建萍 王海燕 孔英俊 张贵锋 苏志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利用大鼠研究脯氨酸被吸收后羟基化修饰对血液和尿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1 kDa、3 kDa和大于20 kDa的胶原蛋白肽考察了分子量范围对多肽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分子量为1 kDa和3 kDa的吸收速率... 利用大鼠研究脯氨酸被吸收后羟基化修饰对血液和尿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1 kDa、3 kDa和大于20 kDa的胶原蛋白肽考察了分子量范围对多肽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分子量为1 kDa和3 kDa的吸收速率高于平均分子量20 kDa的胶原蛋白肽,平均分子量1 kDa的多肽吸收速率高于平均分子量3kDa的多肽。实验借助胃炎大鼠模型考察了胃功能缺陷对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吸收速率的影响,证明了高分子量多肽由于吸收速率较低导致在血浆中Hyp浓度衰减速率较低,而低分子量多肽受胃消化过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肽 羟脯氨酸 分子量 吸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焦化废水过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雅丽 于莲 +2 位作者 李浩然 康金星 王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99-4105,共7页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流程复杂,污染物降解过程尚不明确,构建无膜空气阴极焦化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分析考察了焦化废水的降解过程中,各类有机物含量变化、官能团的变化、有机物异步降解次序及优...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流程复杂,污染物降解过程尚不明确,构建无膜空气阴极焦化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分析考察了焦化废水的降解过程中,各类有机物含量变化、官能团的变化、有机物异步降解次序及优势菌种的演替.焦化废水中含硫无机物被优先降解,酚类降解次之,含氮污染物历经好氧硝化与厌氧反硝化降解过程,但落后于前者;长链烷烃类降解缓慢;生物群落结构与底物中有机物种类密切相关,初期Desulfurella优先氧化含硫污染物、Flavobacterium降解酚类次之、Nitrospirae氧化降解NH_4^+-N较为缓慢,随时间延长Alcaligenes、Thiobacillus演变为优势菌落,实现了酚类的降解及NO_3^-的反硝化降解;电池输出电压为470.9mV,最高输出功率密度达12.5mW/cm2,COD、Tphenols、Tsurful、TN、NH_4^+-N的降解分别为85.8%、83.3%、87.5%、43.8%、89.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焦化废水,一步实现水质净化及能量回收,为废水生物处理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循环伏安法 红外光谱分析 微生物燃料电池 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发酵过程中流变学行为和气液传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郑之明 杨守志 +2 位作者 樊永红 姚黎明 余增亮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10L搅拌式发酵罐中,研究了黄原胶发酵的流变学行为和气液传质特征。发酵液呈现典型的假塑性行为,后期发酵液稠度系数K大于20Pa.snn,流变指数n低于0.2,随着胶浓度的提高,搅拌所带来的剪切力不够,使有效搅拌区域减小,发酵液几乎不随搅... 在10L搅拌式发酵罐中,研究了黄原胶发酵的流变学行为和气液传质特征。发酵液呈现典型的假塑性行为,后期发酵液稠度系数K大于20Pa.snn,流变指数n低于0.2,随着胶浓度的提高,搅拌所带来的剪切力不够,使有效搅拌区域减小,发酵液几乎不随搅拌浆而转动。考察了表观粘度ηm、搅拌转速N和通气速率Ug对体积氧传质系数kLa值的影响,将kLa值与转速N和表观粘度ηm进行了无因次关联。实验条件较高搅拌下的高剪切,不仅能提高整体混合,而且能够促进细胞周边分泌的黄原胶粘液层向主体扩散,有利于强化传递。在所研究的气速范围内,通气速率的提高似乎对气液传质的贡献不大。具有较高剪切和较大有效搅拌区域的反应器被认为更适合于黄原胶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发酵 野油菜黄单胞菌 质量传递 流变学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紫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葛锋 王剑平 +2 位作者 王晓东 赵兵 王玉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60-465,共6页
新疆紫草细胞生长和紫草素合成之间属非生长偶联型,所以采用二步培养法研究悬浮培养过程。新疆紫草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周期约为21 d,紫草素合成周期约为16 d。新疆紫草细胞生长阶段培养液的电导率与生物量呈线性负相关,随着生物量的增加... 新疆紫草细胞生长和紫草素合成之间属非生长偶联型,所以采用二步培养法研究悬浮培养过程。新疆紫草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周期约为21 d,紫草素合成周期约为16 d。新疆紫草细胞生长阶段培养液的电导率与生物量呈线性负相关,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培养液的电导率降低。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导率来预测培养体系中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细胞生长过程中硝酸盐、铵盐和可溶性糖的消耗与生物量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基于硝酸盐、铵盐和可溶性糖的细胞收率系数分别为8.64、104.3和0.68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紫草 紫草素 悬浮培养 二步培养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矿-微生物系统铁锰循环的生化过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文元 李浩然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9,共3页
分析水-矿-微生物系统中铁锰循环的生化过程,提出利用该过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催化铁锰离子及其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导着水-矿-微生物系统中的金属循环,还与碳、氮、磷、硫循环过程耦合。强化水-矿-微生物系统中的循环... 分析水-矿-微生物系统中铁锰循环的生化过程,提出利用该过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方向。微生物催化铁锰离子及其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导着水-矿-微生物系统中的金属循环,还与碳、氮、磷、硫循环过程耦合。强化水-矿-微生物系统中的循环通量,利用表层水体和沉积物界面的生化过程降解有机污染物,固定重金属,解决大规模面源污染。模拟自然水体多因素耦合过程及强化途径,达到对对场地规模、区域规模、流域规模乃至全球规模水环境的预测、控制、干预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水-矿-微生物系统 铁锰循环 生物富集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强化纤维素酶超滤过程研究
11
作者 宋伟杰 陈国强 +2 位作者 齐本坤 苏仪 万印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2,共5页
将电场强化膜技术应用于纤维素酶超滤过程,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聚醚砜(PES)超滤膜上分别考察了电场对粗酶粉配制的纤维素酶模拟溶液以及秸秆酶解液的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种情况下,电场均可以有效提高超滤过程的... 将电场强化膜技术应用于纤维素酶超滤过程,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聚醚砜(PES)超滤膜上分别考察了电场对粗酶粉配制的纤维素酶模拟溶液以及秸秆酶解液的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种情况下,电场均可以有效提高超滤过程的渗透通量。当电流强度为150 mA时,相对于无电场(0 mA)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模拟溶液通量可以提高1倍左右;秸秆酶解液通量可以提高75%左右。同时,在纤维素酶超滤的过程中,不同的纤维素酶溶液可以对超滤膜的带电性质和污染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纤维素酶 秸秆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义翘先生和BPEC对生物化学工程发展的巨大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志国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4期470-481,共12页
王义翘先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过程工程中心(BPEC)的创始人。在他的领导下,BPEC通过协同创新和生物化学工程(生化工程)的前沿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引领了生化工程进入生物制药新时代。与最初的生化工程概念相比,BPEC的重... 王义翘先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过程工程中心(BPEC)的创始人。在他的领导下,BPEC通过协同创新和生物化学工程(生化工程)的前沿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引领了生化工程进入生物制药新时代。与最初的生化工程概念相比,BPEC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目标分子不再局限于抗生素、化学品和燃料等小分子,而是拓展到抗体、细胞因子、血液蛋白质和疫苗抗原等生物大分子,解决这些生物药品大规模生产所遇到的工程科学问题。(2)开启了动物细胞培养工程。当细胞生物学家忙于通过增加滚瓶的数量来扩大生产时,BPEC通过流体力学和传质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剪切应力和扩散限制,成功地实现了动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培养,设计出大规模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添加策略,获得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提高了动物细胞反应器的目标蛋白质产量。(3)创新了高质量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技术,建立了亲和膜、反胶束、电辅助分离等新方法。利用准弹性光散射技术,研究了蛋白质的再折叠和聚集机制,发明了聚乙二醇稳定再折叠中间体的新技术。(4)建立了生化工程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BPEC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和与生物技术企业的密切合作,吸引和培养了众多在生化工程领域有建树的年轻人才。本文还对王义翘先生和BPEC对我国生化工程发展的启示和借鉴做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工程 生物制药 生物反应器 生化分离工程 生化制剂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价钒的生物还原过程特征研究
13
作者 肖春艳 李少华 李浩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44-249,共6页
针对钒化合物随价态升高其毒性也升高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深入研究了高价钒化合物的生物还原过程.以NaVO3做电子受体,葡萄糖做底物,利用C.N菌对5价钒还原过程,探讨了微生物还原5价钒的最佳条件,考察了C.N菌生长过程中对5价钒的还原率,葡... 针对钒化合物随价态升高其毒性也升高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深入研究了高价钒化合物的生物还原过程.以NaVO3做电子受体,葡萄糖做底物,利用C.N菌对5价钒还原过程,探讨了微生物还原5价钒的最佳条件,考察了C.N菌生长过程中对5价钒的还原率,葡萄糖的消耗程度以及pH值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NaVO3浓度为4 mmol/L时,该菌在溶液中的生长较好,菌质量浓度最大达39.11μg/mL;NaVO3浓度为5 mmol/L时,5价钒的还原率较高,达到75.35%,而NaVO3的浓度过大,则抑制微生物的生长,5价钒的还原率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钒酸钒 葡萄糖 还原率 菌质量浓度 5价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生物工程与大健康产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昱光 《生物产业技术》 2018年第6期1-1,共1页
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已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糖科学与糖生物工程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关键词 健康产业 生物工程 国民经济发展 人民健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在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卫华 刘瑾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3,共9页
糖尿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临床常用的AGI药物受到成本相对较高且有显著不良反应的困扰。降糖植物是获得低副作用、多靶点... 糖尿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临床常用的AGI药物受到成本相对较高且有显著不良反应的困扰。降糖植物是获得低副作用、多靶点、高催化活性的天然AGI的重要来源,利用微生物强大的代谢网络和丰富的酶系提高降糖植物中AGI活性物质含量及生物活性、经过生物转化获得新型AGI已成为研究热点。探究了微生物发酵对降糖植物AGI活性物质的转化作用,并对微生物发酵在提高降糖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发高效安全的天然AGI药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微生物发酵 降糖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LVO理论解析膜蒸馏回收离子液体过程中的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欢欢 沈飞 +1 位作者 万印华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7,共9页
应用XDLVO(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定量解析了真空膜蒸馏(VMD)回收离子液体水溶液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通过XDLVO理论,计算了聚四氟乙烯(PTFE)膜与3种不同离子液体如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1丁基3甲基... 应用XDLVO(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定量解析了真空膜蒸馏(VMD)回收离子液体水溶液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通过XDLVO理论,计算了聚四氟乙烯(PTFE)膜与3种不同离子液体如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1丁基3甲基咪唑甲磺酸盐([Bmim][MeSO 3])、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Hmim]Cl)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了3种相互作用能[范德华能(LW)、静电作用能(EL)、极性作用能(AB)]在膜污染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结果表明,LW和EL作用能均为正值,表现为排斥作用;AB作用能为负值,表现为吸引作用,且AB作用能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作用能.此外,3种离子液体引起膜污染的难易程度为[Hmim]Cl>[Bmim][MeSO 3]>[Bmim]Cl.界面相互作用能与膜污染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XDLVO理论可以合理预测不同离子液体的膜污染行为.基于污染实验和计算结果,采用间歇式浓缩方式,发现PTFE膜可将质量分数20%的[Bmim]Cl水溶液浓缩至86.2%,[Bmim]Cl截留率稳定在99.9%以上,[Bmim]Cl总回收率可达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膜蒸馏 XDLVO理论 膜污染 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焙烧提钒过程中钾物相转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鑫龙 冯雅丽 李浩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2,共8页
针对含钒页岩中钾元素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分析并研究钠盐焙烧提钒时钾物相转化过程及钒钾同步提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时含钒页岩中白云母及伊利石相转化为多元素熔融态颗粒;NaCl和Na2SO4与其中钾离子交换,使部分钾参与生成水溶性钾... 针对含钒页岩中钾元素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分析并研究钠盐焙烧提钒时钾物相转化过程及钒钾同步提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时含钒页岩中白云母及伊利石相转化为多元素熔融态颗粒;NaCl和Na2SO4与其中钾离子交换,使部分钾参与生成水溶性钾盐,部分随钠长石自颗粒中析出;Na_2CO_3使矿物颗粒与石英共熔,钾钠间离子交换受抑制,钾长石相析出,抑制水溶性钾盐生成;在750~800℃范围内焙烧,钠离子与钾离子和钒离子的交换及结合反应同步进行,钒钾共同提取过程效率较高;使用NaCl作为焙烧添加剂时,钒酸盐生成速率大于水溶性钾盐生成速率,当NaCl质量分数大于8%时,钾盐生成速率快速增大;在Na_2SO_4作用下钾盐生成速率略高于钒酸盐生成速率,两反应速率差随Na2SO4质量分数提高逐渐增大;当Na2CO3质量分数低于6%时,促进钒酸盐生成但影响钾浸出效果,若Na_2CO_3质量分数增加(高于6%),则阻碍矿石中离子交换过程,并不利于钒钾的共同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页岩 焙烧 浸出 熔融态颗粒 钾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系MXene原位制备方法的研究及其二维膜的结构调控 被引量:1
18
作者 渠深圳 刘峤 +3 位作者 王青 范茏 董强 徐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177,共6页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二维纳米材料之一,MXene通过层层堆叠可以构建具有分子筛分通道的新型二维分离膜。利用氟化锂/盐酸原位生成氢氟酸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刻蚀液浓度对碳化钛(Ti_(3)C_(2))系MXene纳米片结构的影响,并利用热处理探究了MXen...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二维纳米材料之一,MXene通过层层堆叠可以构建具有分子筛分通道的新型二维分离膜。利用氟化锂/盐酸原位生成氢氟酸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刻蚀液浓度对碳化钛(Ti_(3)C_(2))系MXene纳米片结构的影响,并利用热处理探究了MXene二维膜的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当刻蚀剂中F^(-)的摩尔质量是Al^(3+)的7倍及以上时,能获得较好的单层MXene,且纳米片层之间的层间距随着刻蚀剂中F^(-)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利用热自交联反应,可以在增强纳米片层与片层之间作用力的同时,改变纳米片的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结构演变 层间距 热自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化应用视角的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鑫 李志 +3 位作者 齐健 严媛 杨鹏飞 黄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甲烷是具有快速增温效应的短寿命强势温室气体,我国以井工开采为主的煤矿开采方式使煤矿甲烷成为我国能源活动甲烷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但目前针对低浓度甲烷仍没有高效的利用方式。甲烷催化燃烧可在较低温度下将甲烷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甲烷是具有快速增温效应的短寿命强势温室气体,我国以井工开采为主的煤矿开采方式使煤矿甲烷成为我国能源活动甲烷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但目前针对低浓度甲烷仍没有高效的利用方式。甲烷催化燃烧可在较低温度下将甲烷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利用方式,有利于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兼具环境、安全和能源效益。甲烷分子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尤其是低浓度甲烷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燃烧更具挑战性。基于工业应用视角,围绕实际工况条件对催化剂的要求,重点从催化剂的活性、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抗毒稳定性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应用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开发适用于工业化应用的乏风瓦斯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甲烷 催化燃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盘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成分识别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昊前 张扬 +7 位作者 邢芳毓 高建萍 张天阳 李晓静 宋默微 孙冰冰 马莉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 从葵花盘中筛选具有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以XO为载体,从葵花盘提取物中特异性吸附分离候选化合物,通过高分辨液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研究XO抑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从葵花盘醇提物中筛选出咖啡醇等13种化合物,其中,咖啡醇(IC 50=47.49μg/mL,P<0.0001)具有XO抑制活性,为竞争性可逆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咖啡醇与XO特异结合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技术证明咖啡醇可与XO有效结合,并降低其活性。咖啡醇与酶FAD区域的结合阻碍了底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使酶的结构更加致密,底物难以定位到活性腔中,导致其催化活性下降。咖啡醇对酶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主要驱动力为疏水作用,且咖啡醇在XO活性腔上只有单一或一类结合位点。咖啡醇是一种潜在抑制XO活性的成分,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天然产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盘 黄嘌呤氧化酶 咖啡醇 超滤-质谱联用技术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