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笋壳酶解发酵产可降解塑料PHB
1
作者 沙爽 杨慧敏 +3 位作者 邵琼 李燕军 韩业君 彭小伟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0,共7页
为开发笋壳酶解发酵生产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新途径,对笋壳组分、预处理、酶解、发酵产PHB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笋壳含纤维素较低为28.1%,半纤维素中含木聚糖和阿拉伯聚糖分别为20.8%和4.4%,含木质素为10.8%,其他... 为开发笋壳酶解发酵生产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新途径,对笋壳组分、预处理、酶解、发酵产PHB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笋壳含纤维素较低为28.1%,半纤维素中含木聚糖和阿拉伯聚糖分别为20.8%和4.4%,含木质素为10.8%,其他组分(包括蛋白、脂类、果胶等)为31.5%,用20 g/L和40 g/L的NaOH溶液处理笋壳并经水洗后物料质量损失率达到38.5%~56.9%,该方法没有实用性;为避免糖损失,用1 g/L和5 g/L的低质量浓度NaOH溶液处理笋壳,不经过水洗工艺直接调节pH值后酶解,纤维素酶解率分别为74.6%和78.4%,与天然笋壳直接酶解的纤维素酶解率69.9%相比,有所上升。利用经过改造后能同时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工程菌Cupriavidus necator,分别对天然笋壳酶解液以及1 g/L和5 g/L NaOH溶液处理过的笋壳酶解液发酵72 h时,PHB产率分别为4.26、4.31和0.72 g/L,低质量浓度NaOH处理并未明显提高PHB的产率,且5 g/L NaOH处理的酶解液对菌体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天然笋壳直接酶解发酵是生产PHB较经济的方式,每吨笋壳可生产85.2 kg PHB,发酵过程每消耗100 g糖能产生菌体56.3 g、PHB 29.3 g,在酶解率、木糖利用率和菌体PHB含量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可降解塑料 酶解 生物转化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