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市郊菜园土-辣椒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非里 刘丛强 +2 位作者 杨元根 闭向阳 刘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6,共5页
选择贵阳市郊二戈寨、马铃乡和永乐乡的辣椒地,研究重金属在菜园土-辣椒体系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二戈寨、马铃乡和永乐乡3处采样地点菜园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7、1.23和2.18,主要污染元素为Zn、Cu、C... 选择贵阳市郊二戈寨、马铃乡和永乐乡的辣椒地,研究重金属在菜园土-辣椒体系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二戈寨、马铃乡和永乐乡3处采样地点菜园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7、1.23和2.18,主要污染元素为Zn、Cu、Cd。但辣椒果实中仅有Cd超标。在土壤-辣椒体系各界面间,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大小顺序发生了变化:在土壤-根部间为Cd Cu〉Zn〉Pb,在根部-茎叶间为Zn〉Cd〉Pb〉Cu,在茎叶-果实间为Cu Zn〉Cd〉Pb。对于Cu、Pb和Zn元素来说,辣椒根-土界面是重金属进入辣椒果实的主要障碍,其生物富集系数BCF值(蔬菜根中重金属含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在0.21-0.44、0.04-0.24和0.033-0.08之间,而Cd的BCF值却达1.06-4.23,表现为富集作用。Cd的迁移系数TF1值(蔬菜茎叶中重金属含量/根部重金属含量)表明,其在根部-茎叶间的迁移几乎不受阻碍,但在果实-茎叶界面再次受阻,其TF2值(蔬菜果实中重金属含量/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在0.42-0.5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辣椒 重金属 生物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组中分枝状宏观藻类化石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瑞东 毛家仁 +2 位作者 赵元龙 陈笑媛 杨兴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3-440,共8页
本文描述了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组中的分枝状宏观藻类化石5属7种,即:Marpolia spissa Wal-cott, Marpolia aequalis Walcott, Guizhouella ramulosa Yang (gen. et sp. nov.), Doushantuophyton lineare Chen,Thamnophton formosus Yang (g... 本文描述了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组中的分枝状宏观藻类化石5属7种,即:Marpolia spissa Wal-cott, Marpolia aequalis Walcott, Guizhouella ramulosa Yang (gen. et sp. nov.), Doushantuophyton lineare Chen,Thamnophton formosus Yang (gen. et sp. nov.), Eoulothrix fibrillata Ding, Eoulothrix flabellophyton Yang (sp.nov.)。根据大量的藻类与凯里生物群共生特征,从藻类的生态及生物群分布受到沉积韵律控制等特征分析,认为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的水深应该在30~60m,而埋藏和保存环境的水深是150m左右。另外,将凯里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化石与震旦纪陡山沱期的藻类化石进行了比较,两者在以分技状藻类占主要组成上是相似的,从这一方面来说,晚震旦世宏观藻类与寒武纪宏观藻类没有大的演变,但寒武纪宏观藻类以出现钙质珊瑚藻类、分枝更加复杂的类型和具有锯齿状叶状体、生殖托构造的藻类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状藻类 凯里组 中寒武世 贵州 生态 生活环境 藻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源区的河水主要元素与Sr同位素来源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继昌 耿冬青 +5 位作者 彭建华 刘丛强 B.Dupre J.Gaillardet 李文鹏 何庆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9-93,98,共6页
长江源区河水化学成分来自雨雪、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主要支流楚玛尔河、北麓河的主要阳离子为Na+、Ca2+和Mg2+,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低,87Sr 86Sr为0 709180±20~0 710280±11,河水成... 长江源区河水化学成分来自雨雪、蒸发盐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主要支流楚玛尔河、北麓河的主要阳离子为Na+、Ca2+和Mg2+,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低,87Sr 86Sr为0 709180±20~0 710280±11,河水成分以蒸发岩类溶解为主。发源于唐古拉山北坡的长江源头,及其支流主要阳离子为Ca2+,Mg2+,Na+占阳离子总量的97%以上,Ca Na,Mg Na,K Na的比值较楚玛尔河等河流高,87Sr 86Sr为0 708954±20~0 710455±18,表现为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为主。计算表明,长江河源区河水中主要化学成分来自蒸发岩中Na+和Cl-,在河流水化学成分中占比例最大,长江河水中Cl-含量从河源区向下游明显逐渐减小,反应出河源区高寒干旱环境下河流蒸发岩的化学侵蚀作用较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源区 河水化学成分 锶同位素 蒸发盐岩 碳酸盐岩 硅酸盐岩 化学侵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湖北段)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镉的形态 被引量:14
4
作者 闭向阳 马振东 +2 位作者 任利民 龚敏 金志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0-264,共5页
对长江(湖北段)不同时期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Cd,Zn,Pb,Cu,As,Hg,Cr,Ni,M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期(一万年至两千年前)到现代(2002年),长江沉积物中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Cd,Pb和Hg,由早期的0.25mg·kg-1,20.1mg... 对长江(湖北段)不同时期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Cd,Zn,Pb,Cu,As,Hg,Cr,Ni,M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期(一万年至两千年前)到现代(2002年),长江沉积物中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Cd,Pb和Hg,由早期的0.25mg·kg-1,20.1mg·kg-1和0.046mg·kg-1分别增加至现代的0.71mg·kg-1,42.1mg·kg-1和0.098mg·kg-1.用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Cd赋存形态的测定结果显示,从早期到现代,碳酸盐结合态Cd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长,由早期的14.5%增加至现代的28.7%,松结和紧结有机结合态Cd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的比例显著降低,由早期的31.3%变为现代的14.9%;残渣态Cd的百分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沉积物 微量元素 分布特征 形态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含N-亚硝胺地下水与地区性癌症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仑山 岑况 +5 位作者 刘秀丽 吴雪芳 朱雪涛 魏军晓 陈媛 伦知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5-349,共15页
肆虐我国南方局部区数百年以鼻咽癌和肝癌为主的恶性肿瘤病,为典型的地区性癌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应用流行病学与生态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检出了病区环境水和饮水中存在致癌物质N-亚硝胺,研究了癌病区生态系统由地质构造背... 肆虐我国南方局部区数百年以鼻咽癌和肝癌为主的恶性肿瘤病,为典型的地区性癌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应用流行病学与生态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检出了病区环境水和饮水中存在致癌物质N-亚硝胺,研究了癌病区生态系统由地质构造背景、气候、水文和生态条件制约,自然形成水体N-亚硝胺的机理。实验改进、优化了环境-饮水微量亚硝胺测定方法,新建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El-MS/MS)测定纳克级N-亚硝胺方法一次可测9种N-亚硝胺化合物,检出限达到0.34~2.19ng/L。在珠江三角洲癌病区环境-饮水中首次发现9种亚硝胺化合物,含量为307~0.34ng/L,总检出率为40%。四会等较低工业污染区古井水、手压井水和自来水的亚硝胺有相近似的含量统计特点:亚硝基二甲胺和亚硝基二正丁胺的均值和峰值为不高的超标值,均值分别为21.77和15.54ng/L。这批水样大多采自0~20m深度井水,属本区代表性特殊地质构造和气候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下水,也是研究区生产和生活开发最多的水源层;所含超标亚硝胺可能是本区数百年高发癌症的主因。近年工业发展带来的亚硝胺污染源的叠加,增高了该区环境-饮水亚硝胺超标率及癌症发病率。文中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土壤和地下水富氮营养化现象和区域氮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性癌症 亚硝胺GC/El-MS/MS测定方法 饮水亚硝胺检测 含亚硝胺地下水 污染叠加 土/水富氮营养化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