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昕 郑晓欢 +3 位作者 潘博雅 沈志宏 周园春 褚大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139-157,共19页
科学数据已成为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学数据长期保存和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在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国科学院面向新型科研范式和国家创新战略等新需求,基于40多年的科学数据库建设积累,经过... 科学数据已成为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学数据长期保存和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在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国科学院面向新型科研范式和国家创新战略等新需求,基于40多年的科学数据库建设积累,经过3年的积极探索,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1家总中心+18家学科中心+13家所级中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数据资源总量约100 PB,基本实现了科学数据中心体系的常态化运行与服务,有力支撑了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科学数据中心体系布局,持续推进科学数据资源汇聚,打造科学数据品牌,发展数据智能的创新环境,支撑新范式下的融合科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中心 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网络主页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施
2
作者 李望平 王峻岭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7-351,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网络主页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实施方式。
关键词 总体设计 中国科学院 计算机网络 主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琦 杜义华 李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03-205,207,共4页
为解决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在传真收发方式下报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的会务管理需求和工作流程,设计了基于JSP与Oracle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实现了面向报名单位、报名信息自动生成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在... 为解决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在传真收发方式下报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的会务管理需求和工作流程,设计了基于JSP与Oracle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实现了面向报名单位、报名信息自动生成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在提高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的会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会务管理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务管理 报名信息 自动生成 电子政务 JSP ORA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科研人员在线学习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以霞 金昆 +1 位作者 郑晓欢 孔丽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为更好地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学习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科研人员自主选学课程。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积累219472条学习数据,学习时长为212382.74小时。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为更好地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学习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科研人员自主选学课程。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积累219472条学习数据,学习时长为212382.74小时。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0–12时和14–18时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高峰期,但晚上18–24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学习行为,不可忽视。每次学习时长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科研人员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更多聚焦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通过数据集,可以分析不同专业技术职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作年限科研人员的在线学习时间点倾向、学习内容倾向和学习时长倾向,为精准服务科研人员在线学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在线学习 继续教育网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Flow: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服务系统
5
作者 朱小杰 程振京 +5 位作者 王华进 杨刚 田尧 樊东卫 米琳莹 梁兆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7,共12页
大数据技术与科学数据的融合催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也带来了对科学数据进行跨中心协同分析的广泛需求。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面临跨中心数据流转不畅、跨框架异构计算困难和跨中心作业调度效率不高等技术挑战,同时要确保分析过... 大数据技术与科学数据的融合催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也带来了对科学数据进行跨中心协同分析的广泛需求。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面临跨中心数据流转不畅、跨框架异构计算困难和跨中心作业调度效率不高等技术挑战,同时要确保分析过程的可信性。为应对这些技术挑战,研制了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服务系统BigFlow,该系统采用跨中心分布式架构,配备跨框架工作流执行引擎,实现了工作流跨域的可信执行。基于大规模天文星表交叉证认及黄河流域淤地坝位置识别等应用场景,对系统的跨中心协同分析能力进行了测试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分析 跨中心协同分析 跨框架工作流 可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涛 李树仁 党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网络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确保通过合理步骤,以防止所有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发生。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包括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措施和实施风险防范。网络风险防范策略主要有:①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 网络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确保通过合理步骤,以防止所有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发生。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包括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措施和实施风险防范。网络风险防范策略主要有:①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击的可能性;②当系统漏洞被恶意攻击时,运用层次化保护、结构化设计以及管理控制将风险最小化或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③当攻击者的成本比攻击得到更多收益时,运用保护措施,通过提高攻击者成本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动机;④当损失巨大时,运用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以及技术或非技术类保护措施来限制攻击的程度,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风险假设、风险规避、风险限制、风险计划、研究和了解、风险转移。在实施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包括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类别、成本-收益分析、选择风险防范控制、分配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实现计划、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及残余风险分析。最后以某市政府官方门户网络应用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风险 防范模式 防范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通信加速网络和信息处理融合
7
作者 孙一豪 蒋胜 +2 位作者 周旭 雷波 蒋林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4,共15页
语义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范式,能够差异化提取和传输与任务相关的语义信息,提升网络效率。然而,语义通信要求网络主动参与信息处理,提供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支撑,同时需要网络具备感知信息重要性和自身资源情况的能力。探讨了网络与信息... 语义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范式,能够差异化提取和传输与任务相关的语义信息,提升网络效率。然而,语义通信要求网络主动参与信息处理,提供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支撑,同时需要网络具备感知信息重要性和自身资源情况的能力。探讨了网络与信息处理融合的发展路径。首先,介绍了网络能力的演进以及语义通信的发展历程。然后,从3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如何从单纯的数据传输管道向信息处理平台转型:一是面向任务的语义通信能够智能地根据任务需求提取语义信息;二是网络通过调度云边端资源为语义通信模型的训练、存储和推理提供支持;三是网络与语义通信的协同演进,促使语义通信能够理解网络状态,网络则具备智能响应语义通信需求的能力。最后,介绍了网络与信息处理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通信 数据传输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数据仓库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钰翠 武建军 +4 位作者 刘荣霞 李树仁 高建国 郑艳婷 党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5,共5页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风险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网络监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页仿冒、僵尸网络等,为帮助网民更加有效地防...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风险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网络监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页仿冒、僵尸网络等,为帮助网民更加有效地防范网络安全事件,针对网络风险防范数据管理的特点,开展了网络风险防范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研究与设计。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一些权威网站关于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统计信息以及历年的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以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关于具体网络安全事件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其中数据仓库中存储了病毒、木马、僵尸网络、网络钓鱼等具体网络安全事件在不同月份或年份的统计信息。随着数据库中数据的不断完善和充分,可以进一步建立挖掘模型,分析这些历史数据,从而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风险 防范 事件 数据库 数据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取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99
9
作者 王玲 钱华林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35-1644,共10页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并且给出完整的取证实例.从理论和实现两个方面讨论了...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并且给出完整的取证实例.从理论和实现两个方面讨论了现有取证技术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计算机犯罪手段的变化和其他技术的引入,现有的取证工作将向着深入和综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取证 反取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平台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迟学斌 顾蓓蓓 +2 位作者 武虹 王龙 朱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3,共8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相继建立,超级计算中心的运维模式也从过去强调购置开销向注重运营管理成本转变。在分析相关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的同时,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芯片等硬件设施和超级计算中心自身及应用等软环境两方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相继建立,超级计算中心的运维模式也从过去强调购置开销向注重运营管理成本转变。在分析相关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的同时,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芯片等硬件设施和超级计算中心自身及应用等软环境两方面对超级计算中心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探讨制约超级计算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 硬件系统 软环境 超级计算中心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数据库在网络信息服务中的定价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望平 张建中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总体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文章分析了科学数据库在研制、开发、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因素,提出了科学数据库服务中的定价、收费等问题。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数据库...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总体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文章分析了科学数据库在研制、开发、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因素,提出了科学数据库服务中的定价、收费等问题。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数据库服务的定价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以自然资源数据库为例,计算了该库的服务价格,并进行了一些具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库 信息服务 定价方法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30米分辨率LS因子数据集V1.0
12
作者 赵江华 王学志 周园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36-247,共12页
土壤侵蚀是影响全球土地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模型可估算土壤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为制定流域水土资源保护政策与实施有效战略提供支持。修订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 土壤侵蚀是影响全球土地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模型可估算土壤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为制定流域水土资源保护政策与实施有效战略提供支持。修订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以其兼具简单性与准确性,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型之一。在RUSLE模型的输入参数中,地形因子(LS因子)对土壤流失潜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而LS因子的输入数据和计算方法对最终RUSLE模型计算的质量会有直接影响。为此构建了中国区域30米分辨率LS因子数据集(LS_China)。本数据集采用开源工具SAGA(自动化地球科学分析系统)和GDAL(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基于公开的SRTM30米高程数据集(SRTMGL1)计算获得,覆盖整个中国区域。数据被组织成单独的栅格化图块,每个栅格化图块覆盖1°×1°的范围,以Geotiff格式存储。在大尺度范围的数据计算过程中,基于对数据的空间分解,采用邻域依赖的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多流算法,保证LS因子计算的准确性。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变异系数(CV)验证并与同一区域的其他数据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S_China数据集的变异系数为1.24,相较于其他数据集,其内部异质性较小,具备高质量和高可靠性。本数据集可用作各种尺度(地方、区域、国家)的任何土壤侵蚀评估的输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因子 土壤侵蚀模型 30米分辨率 中国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原位可视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单桂华 田东 +3 位作者 谢茂金 刘俊 王杨 迟学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93,共8页
科学可视化是高性能计算中分析数据的关键方法.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提供的强劲计算能力使得科学家可研究更复杂的模型、进行更大规模的模拟计算,千万亿次的计算将产生TB/PB乃至EB级超大规模复杂时序数据,但由于I/O和存储的限制,传统的可... 科学可视化是高性能计算中分析数据的关键方法.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提供的强劲计算能力使得科学家可研究更复杂的模型、进行更大规模的模拟计算,千万亿次的计算将产生TB/PB乃至EB级超大规模复杂时序数据,但由于I/O和存储的限制,传统的可视化模式已无法应对如此庞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原位可视化将计算与可视化处理紧密结合,计算结果不经存储而直接在模拟所在的计算节点原位可视化处理成图片或提取特征数据,从而大幅减少存储、传输和后续处理的数据量.原位可视化被认为是分析千万亿次计算数据的最有效途径.文中从原位的数据压缩、原位的特征提取与跟踪,以及原位的可视化绘制3个方面对原位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可视化 原位可视化 特征提取 特征跟踪 千万亿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政策与路径探析--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实践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英杰 吕栋 +2 位作者 李东 杜一 韩宇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高端交流平台”),对于促进科技成果交流、顺应开放获取趋势、把握科研范式变革机遇、及时共享科技信息和整合共享平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外科学资助机构在探索开放获取领域...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高端交流平台”),对于促进科技成果交流、顺应开放获取趋势、把握科研范式变革机遇、及时共享科技信息和整合共享平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外科学资助机构在探索开放获取领域政策与推动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呈现出开放共享已成共识、指定存储多方汇交成为常态、版权政策日趋完善的发展态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推动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开放获取政策日趋落地与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的实践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在发挥科学基金优势助力国家科研高端交流平台建设上,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坚持需求导向与平台思维、平台内容建设,坚持四个并重、统筹推进开放获取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科研论文 科技信息 高端交流平台 开放获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数据政策实施现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孔丽华 陈枢舒 +6 位作者 习妍 雷雪 曾琳 郎杨琴 周园春 刘筱敏 汪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是学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期刊数据政策,对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重用、数据引用和科研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以期刊网站发布的信息为主要依据,选取2019... 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是学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期刊数据政策,对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重用、数据引用和科研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以期刊网站发布的信息为主要依据,选取2019年首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和2020年及2021年入选的“高起点新刊”,共计302本期刊为调研对象,分别对期刊关联的科学数据政策制定、分级分类要求以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该项调查为我们展示了当前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关联科学数据出版的实践进展。在统计源期刊中,已制定相关数据政策的不同类型期刊占比分别为“领军期刊”81.82%,“重点期刊”62.07%,“梯队期刊”34.67%,“高起点新刊”69.23%。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作为推动科学数据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较广泛共识;当前各大出版机构都制定了相关数据政策;与国际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在行业认可度、框架策略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亟待建立一套相对通用的数据政策框架供不同期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 数据政策 数据出版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思考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明奇 洪学海 +1 位作者 王伟 连一峰 《信息网络安全》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文章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的技术发展态势。互联网技术发展态势是:新一代互联网架构、互联网基础资源管控技术和管理权限、互联网搜索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态势是:新型信息媒体成为网络攻击的新途径... 文章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的技术发展态势。互联网技术发展态势是:新一代互联网架构、互联网基础资源管控技术和管理权限、互联网搜索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网络安全技术发展态势是:新型信息媒体成为网络攻击的新途径;国家及行业大数据平台和关键基础设施成为网络攻击的新焦点;以主动式监听技术为代表的复杂攻击成为网络攻击的新方式。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是:信息技术进入后个人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普惠计算时代;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正在形成。基于上述技术发展态势,文章提出我国应加强技术预警,实现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完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BA的目录服务在基于Web的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晓东 阎保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43-45,共3页
分析了基于Web的网络信息管理的定义以及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网络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存储和信息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 CORBA和 LDAP技术的目录服务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它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最... 分析了基于Web的网络信息管理的定义以及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网络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存储和信息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 CORBA和 LDAP技术的目录服务解决方案,并论述了它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最后,在信息管理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录服务在当前网络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 目录服务 软件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尺度网络的互联网信息播存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恩海 李幼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741,共5页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一个相对宏大的工程——构造互联网信息播存体系,即:将互联网上的优秀文化集合打包,定时将这些优秀文化发射到卫星上,再通过广播系统将这些文化下发到各地的本地信息存储服务器,并将最终用户选择的信息主动下载到用户...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一个相对宏大的工程——构造互联网信息播存体系,即:将互联网上的优秀文化集合打包,定时将这些优秀文化发射到卫星上,再通过广播系统将这些文化下发到各地的本地信息存储服务器,并将最终用户选择的信息主动下载到用户的信息终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尺度网络 播存体系 互联网 文化传播 三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旭 李泰新 +1 位作者 覃毅芳 宋俊平 《电信科学》 2020年第7期71-79,共9页
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异构组网环境中以及大时空尺度下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成为新的挑战。基于对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需求的分析,提出一种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异构融合标识网络架... 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异构组网环境中以及大时空尺度下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成为新的挑战。基于对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需求的分析,提出一种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异构融合标识网络架构,介绍了架构的3种关键技术,即服务标识建模及分发机制、异构网络资源深度自感知机制和天地异构网络协同融合机制。最后,介绍了所提架构在高铁通信、民航通信、普惠服务以及特种通信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网络 异构 服务标识 边缘智能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发展思路浅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米琳莹 崔辰州 +20 位作者 樊东卫 郝晋新 薛艳杰 李长华 李珊珊 何勃亮 陶一寒 韩军 许允飞 杨涵溪 杨丝丝 和兰 马捷 刘梁 陈肖 谌俊毅 张海龙 刘峰 肖健 于策 袁海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文章介绍了天文学界在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国际交换和开放共享方面的做法,概述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介绍了为应对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天文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学科方向。为加强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管理分析,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根据领域特点建立了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体系,规范了天文数据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汇交;对天文数据进行挖掘,形成可发现、可访问、可复用的科学数据产品,并将其应用在不同用户群;以开放为常态的原则提供检索、在线分析挖掘、应用接口等规范化服务,遵照天文领域国际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在线、离线及混合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构建针对领域特色的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分布式资源平台,对软硬件资源合理布局;阐述了中心在国内外态势监测、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传播方面的做法。文章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将国家天文数据中心的发展思路与天文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特点相结合,展望中心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发展思路 天文信息学 虚拟天文台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开放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