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昕 郑晓欢 +3 位作者 潘博雅 沈志宏 周园春 褚大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139-157,共19页
科学数据已成为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学数据长期保存和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在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国科学院面向新型科研范式和国家创新战略等新需求,基于40多年的科学数据库建设积累,经过... 科学数据已成为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学数据长期保存和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在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国科学院面向新型科研范式和国家创新战略等新需求,基于40多年的科学数据库建设积累,经过3年的积极探索,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1家总中心+18家学科中心+13家所级中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数据资源总量约100 PB,基本实现了科学数据中心体系的常态化运行与服务,有力支撑了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创新。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科学数据中心体系布局,持续推进科学数据资源汇聚,打造科学数据品牌,发展数据智能的创新环境,支撑新范式下的融合科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中心 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网络主页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施
2
作者 李望平 王峻岭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7-351,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网络主页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实施方式。
关键词 总体设计 中国科学院 计算机网络 主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琦 杜义华 李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03-205,207,共4页
为解决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在传真收发方式下报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的会务管理需求和工作流程,设计了基于JSP与Oracle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实现了面向报名单位、报名信息自动生成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在... 为解决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在传真收发方式下报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的会务管理需求和工作流程,设计了基于JSP与Oracle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实现了面向报名单位、报名信息自动生成的院工作会议报名系统,在提高中国科学院院工作会议的会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会务管理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务管理 报名信息 自动生成 电子政务 JSP ORA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科研人员在线学习数据集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以霞 金昆 +1 位作者 郑晓欢 孔丽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为更好地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学习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科研人员自主选学课程。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积累219472条学习数据,学习时长为212382.74小时。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为更好地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学习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科研人员自主选学课程。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积累219472条学习数据,学习时长为212382.74小时。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0–12时和14–18时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高峰期,但晚上18–24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学习行为,不可忽视。每次学习时长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科研人员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更多聚焦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通过数据集,可以分析不同专业技术职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作年限科研人员的在线学习时间点倾向、学习内容倾向和学习时长倾向,为精准服务科研人员在线学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在线学习 继续教育网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Flow: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服务系统
5
作者 朱小杰 程振京 +5 位作者 王华进 杨刚 田尧 樊东卫 米琳莹 梁兆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7,共12页
大数据技术与科学数据的融合催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也带来了对科学数据进行跨中心协同分析的广泛需求。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面临跨中心数据流转不畅、跨框架异构计算困难和跨中心作业调度效率不高等技术挑战,同时要确保分析过... 大数据技术与科学数据的融合催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也带来了对科学数据进行跨中心协同分析的广泛需求。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面临跨中心数据流转不畅、跨框架异构计算困难和跨中心作业调度效率不高等技术挑战,同时要确保分析过程的可信性。为应对这些技术挑战,研制了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服务系统BigFlow,该系统采用跨中心分布式架构,配备跨框架工作流执行引擎,实现了工作流跨域的可信执行。基于大规模天文星表交叉证认及黄河流域淤地坝位置识别等应用场景,对系统的跨中心协同分析能力进行了测试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分析 跨中心协同分析 跨框架工作流 可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涛 李树仁 党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网络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确保通过合理步骤,以防止所有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发生。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包括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措施和实施风险防范。网络风险防范策略主要有:①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 网络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确保通过合理步骤,以防止所有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事件发生。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包括风险防范策略、风险防范措施和实施风险防范。网络风险防范策略主要有:①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击的可能性;②当系统漏洞被恶意攻击时,运用层次化保护、结构化设计以及管理控制将风险最小化或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③当攻击者的成本比攻击得到更多收益时,运用保护措施,通过提高攻击者成本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动机;④当损失巨大时,运用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以及技术或非技术类保护措施来限制攻击的程度,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风险假设、风险规避、风险限制、风险计划、研究和了解、风险转移。在实施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包括对行动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类别、成本-收益分析、选择风险防范控制、分配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实现计划、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及残余风险分析。最后以某市政府官方门户网络应用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风险 防范模式 防范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通信加速网络和信息处理融合
7
作者 孙一豪 蒋胜 +2 位作者 周旭 雷波 蒋林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4,共15页
语义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范式,能够差异化提取和传输与任务相关的语义信息,提升网络效率。然而,语义通信要求网络主动参与信息处理,提供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支撑,同时需要网络具备感知信息重要性和自身资源情况的能力。探讨了网络与信息... 语义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范式,能够差异化提取和传输与任务相关的语义信息,提升网络效率。然而,语义通信要求网络主动参与信息处理,提供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支撑,同时需要网络具备感知信息重要性和自身资源情况的能力。探讨了网络与信息处理融合的发展路径。首先,介绍了网络能力的演进以及语义通信的发展历程。然后,从3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如何从单纯的数据传输管道向信息处理平台转型:一是面向任务的语义通信能够智能地根据任务需求提取语义信息;二是网络通过调度云边端资源为语义通信模型的训练、存储和推理提供支持;三是网络与语义通信的协同演进,促使语义通信能够理解网络状态,网络则具备智能响应语义通信需求的能力。最后,介绍了网络与信息处理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通信 数据传输 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数据仓库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钰翠 武建军 +4 位作者 刘荣霞 李树仁 高建国 郑艳婷 党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5,共5页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风险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网络监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页仿冒、僵尸网络等,为帮助网民更加有效地防...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风险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网络监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网页仿冒、僵尸网络等,为帮助网民更加有效地防范网络安全事件,针对网络风险防范数据管理的特点,开展了网络风险防范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研究与设计。该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一些权威网站关于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统计信息以及历年的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以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关于具体网络安全事件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其中数据仓库中存储了病毒、木马、僵尸网络、网络钓鱼等具体网络安全事件在不同月份或年份的统计信息。随着数据库中数据的不断完善和充分,可以进一步建立挖掘模型,分析这些历史数据,从而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风险 防范 事件 数据库 数据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取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99
9
作者 王玲 钱华林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35-1644,共10页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并且给出完整的取证实例.从理论和实现两个方面讨论了...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并且给出完整的取证实例.从理论和实现两个方面讨论了现有取证技术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计算机犯罪手段的变化和其他技术的引入,现有的取证工作将向着深入和综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取证 反取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平台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迟学斌 顾蓓蓓 +2 位作者 武虹 王龙 朱鹏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3,共8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相继建立,超级计算中心的运维模式也从过去强调购置开销向注重运营管理成本转变。在分析相关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的同时,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芯片等硬件设施和超级计算中心自身及应用等软环境两方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平台的相继建立,超级计算中心的运维模式也从过去强调购置开销向注重运营管理成本转变。在分析相关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的同时,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芯片等硬件设施和超级计算中心自身及应用等软环境两方面对超级计算中心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探讨制约超级计算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 硬件系统 软环境 超级计算中心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数据库在网络信息服务中的定价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望平 张建中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1-177,共7页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总体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文章分析了科学数据库在研制、开发、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因素,提出了科学数据库服务中的定价、收费等问题。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数据库... 本文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总体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文章分析了科学数据库在研制、开发、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因素,提出了科学数据库服务中的定价、收费等问题。根据这些分析,提出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数据库服务的定价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以自然资源数据库为例,计算了该库的服务价格,并进行了一些具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库 信息服务 定价方法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级计算系统的节点故障异常预测方法
12
作者 赵一宁 王小宁 +2 位作者 牛铁 赵毅 肖海力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36,共9页
随着超级计算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计算节点发生故障和异常的概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了计算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传统的故障应对方法多采用事后响应和补救措施,只能一定程度地挽回损失,而对故障和异常进行事前预测则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 随着超级计算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计算节点发生故障和异常的概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了计算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传统的故障应对方法多采用事后响应和补救措施,只能一定程度地挽回损失,而对故障和异常进行事前预测则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和处理时间,因此逐渐成为故障响应方法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此,提出了一种面向超级计算系统的节点故障异常预测方法,旨在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减少计算资源的浪费。该方法首先分析系统历史运行数据,并通过无监督结合少量人工辅助的方法标记异常,基于这些异常在原始运行数据中发现关联的前置运行特征,随后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节点故障异常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方法通过在原数据集上交叉验证获得了78%的精度和约90%的召回率,同时也保证了充分的提前时间。验证中使用的数据集是来自真实的超级计算系统的原始运行数据,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析 异常预测 运行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异构系统下计算软件性能数据采集方法
13
作者 顾蓓蓓 邱霁岩 +2 位作者 王宁 陈健 迟学斌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82-2395,共14页
超级计算已从传统CPU集群向异构平台快速发展,随着硬件平台的类型转换,对于计算软件程序调优及性能测评等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当前一些国际主流并行程序性能分析工具及软件普遍存在与国产超算异构系统处理器产品兼容性低、往往需要进行插... 超级计算已从传统CPU集群向异构平台快速发展,随着硬件平台的类型转换,对于计算软件程序调优及性能测评等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当前一些国际主流并行程序性能分析工具及软件普遍存在与国产超算异构系统处理器产品兼容性低、往往需要进行插桩及重编译代码的方式,且单节点性能数据采集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异构系统计算软件浮点性能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基于国产超算系统验证平台对浮点性能采集原型进行开发及验证.目前已实现单节点和多节点性能指标数据的有效采集,且对原程序无侵入性,该方法无需修改需要被监控程序的代码,且无需采用插桩的方式进行监控,通用性强.最后,与rocHPL,Cannon,mixbench这3类程序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并针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在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 Net)程序上开展了性能数据采集方面的监测研究.证明提出的采集方法准确度较高,采集效果达到实验预期,且对程序调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系统 性能指标 浮点数据 采集程序 性能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30米分辨率LS因子数据集V1.0
14
作者 赵江华 王学志 周园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36-247,共12页
土壤侵蚀是影响全球土地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模型可估算土壤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为制定流域水土资源保护政策与实施有效战略提供支持。修订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 土壤侵蚀是影响全球土地退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模型可估算土壤流失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为制定流域水土资源保护政策与实施有效战略提供支持。修订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以其兼具简单性与准确性,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型之一。在RUSLE模型的输入参数中,地形因子(LS因子)对土壤流失潜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而LS因子的输入数据和计算方法对最终RUSLE模型计算的质量会有直接影响。为此构建了中国区域30米分辨率LS因子数据集(LS_China)。本数据集采用开源工具SAGA(自动化地球科学分析系统)和GDAL(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基于公开的SRTM30米高程数据集(SRTMGL1)计算获得,覆盖整个中国区域。数据被组织成单独的栅格化图块,每个栅格化图块覆盖1°×1°的范围,以Geotiff格式存储。在大尺度范围的数据计算过程中,基于对数据的空间分解,采用邻域依赖的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多流算法,保证LS因子计算的准确性。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变异系数(CV)验证并与同一区域的其他数据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S_China数据集的变异系数为1.24,相较于其他数据集,其内部异质性较小,具备高质量和高可靠性。本数据集可用作各种尺度(地方、区域、国家)的任何土壤侵蚀评估的输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因子 土壤侵蚀模型 30米分辨率 中国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Cr_(2)O_(3)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优化和杨氏模量的高通量智能计算
15
作者 李传浩 曹喜营 +1 位作者 杨小渝 冯海霞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7-310,共4页
为探索高通量智能计算在耐火材料领域中的应用,针对铬刚玉耐火原料,选取Al_(2)O_(3)-Cr_(2)O_(3)固溶体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智能计算和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了Cr_(2)O_(3)取代浓度对固溶体晶格常数和杨氏模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为探索高通量智能计算在耐火材料领域中的应用,针对铬刚玉耐火原料,选取Al_(2)O_(3)-Cr_(2)O_(3)固溶体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智能计算和机器学习方法,探讨了Cr_(2)O_(3)取代浓度对固溶体晶格常数和杨氏模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Cr_(2)O_(3)取代浓度的增加,Al_(2)O_(3)-Cr_(2)O_(3)固溶体杨氏模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70%~90%(x)的高Cr_(2)O_(3)取代浓度下,固溶体的杨氏模量略低于纯Cr_(2)O_(3)的。此外,还直接计算了Al_(2)O_(3)-5%(x)Cr_(2)O_(3)固溶体的杨氏模量,并将其与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相差不大,说明了通过高通量智能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来得到材料性能和组分的映射关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r_(2)O_(3)固溶体 高通量智能计算 耐火原料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插桩的网络功能软件性能测量方法
16
作者 贾茹 姜海洋 +1 位作者 李振宇 谢高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26-2842,共17页
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NF)软件化为新型网络场景和应用的实现与部署提供灵活性.然而,相较于专有硬件,网络功能软件的程序结构和运行环境更复杂,导致短时吞吐异常、长尾时延等各种性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当出现性能问题时,需要快速... 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NF)软件化为新型网络场景和应用的实现与部署提供灵活性.然而,相较于专有硬件,网络功能软件的程序结构和运行环境更复杂,导致短时吞吐异常、长尾时延等各种性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当出现性能问题时,需要快速通过性能测量,定位问题所在模块,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面对NF软件复杂的运行环境、日益膨胀的代码规模、问题根因的复杂多样等问题,粗粒度性能测量已经无法满足性能问题定位和分析的需求,急需高效的细粒度NF软件性能测量方法.当前NF软件性能测量主要分为基于采样和基于插桩2类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分析证明了基于采样的性能测量方法不适用于细粒度NF软件的性能测量,而基于插桩的方法可以满足细粒度测量的功能需求,但会产生大量的额外测量开销,影响测量准确度.为此,提出了动态库插桩和函数级快速断点相结合的函数级动态插桩方法.和静态库插桩相比,动态库插桩可以在NF软件运行过程中实时按需打桩,解决了静态库打桩的灵活性问题;和传统快速断点相比,函数级快速断点的插桩开销平均降低了70%.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数据包级的NF软件性能测量方法LProfile,基于轻量化探针和存储优化等技术进一步减少测量开销.对比基线方法TAU,LProfile降低了82%的单点测量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功能软件化 性能测量 动态插桩 快速断点 轻量化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科学数据特征生成算法
17
作者 肖濛 周骏丰 周园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7-2138,共12页
特征生成(feature generation, FG)的目标是通过构建高阶特征组合并去除冗余特征,提升原始数据的预测潜力.针对表格型科学数据,特征生成是提高下游机器学习模型性能的重要预处理环节.然而,传统方法在处理科学数据特征生成问题时面临以... 特征生成(feature generation, FG)的目标是通过构建高阶特征组合并去除冗余特征,提升原始数据的预测潜力.针对表格型科学数据,特征生成是提高下游机器学习模型性能的重要预处理环节.然而,传统方法在处理科学数据特征生成问题时面临以下两方面挑战:首先,针对科学数据生成有效的高阶特征组合通常需要深入且广泛的领域知识;其次,随着特征组合阶数的增加,组合搜索空间呈指数级扩张,导致人工探索成本过高.近年来,以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data-centr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CAI)范式的兴起为自动化特征生成过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受此启发,重新审视了传统特征生成工作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多智能体特征生成(multi-agent feature generation, MAFG)框架.具体而言,在迭代探索阶段,多个智能体协作构建数学变换算式,识别并合成具有高信息含量的特征组合,最后通过强化学习机制实现策略的自适应演化.探索阶段结束后,MAFG框架引入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针对探索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模型性能突破点,解释性评估该步骤新生成的特征.实验结果和具体案例研究表明,MAFG框架能够有效地实现特征生成过程的自动化,并能显著提升下游多个科学数据挖掘任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 以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 特征生成 科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原位可视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单桂华 田东 +3 位作者 谢茂金 刘俊 王杨 迟学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93,共8页
科学可视化是高性能计算中分析数据的关键方法.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提供的强劲计算能力使得科学家可研究更复杂的模型、进行更大规模的模拟计算,千万亿次的计算将产生TB/PB乃至EB级超大规模复杂时序数据,但由于I/O和存储的限制,传统的可... 科学可视化是高性能计算中分析数据的关键方法.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提供的强劲计算能力使得科学家可研究更复杂的模型、进行更大规模的模拟计算,千万亿次的计算将产生TB/PB乃至EB级超大规模复杂时序数据,但由于I/O和存储的限制,传统的可视化模式已无法应对如此庞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原位可视化将计算与可视化处理紧密结合,计算结果不经存储而直接在模拟所在的计算节点原位可视化处理成图片或提取特征数据,从而大幅减少存储、传输和后续处理的数据量.原位可视化被认为是分析千万亿次计算数据的最有效途径.文中从原位的数据压缩、原位的特征提取与跟踪,以及原位的可视化绘制3个方面对原位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可视化 原位可视化 特征提取 特征跟踪 千万亿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政策与路径探析--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实践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英杰 吕栋 +2 位作者 李东 杜一 韩宇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高端交流平台”),对于促进科技成果交流、顺应开放获取趋势、把握科研范式变革机遇、及时共享科技信息和整合共享平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外科学资助机构在探索开放获取领域...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以下简称“高端交流平台”),对于促进科技成果交流、顺应开放获取趋势、把握科研范式变革机遇、及时共享科技信息和整合共享平台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国外科学资助机构在探索开放获取领域政策与推动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呈现出开放共享已成共识、指定存储多方汇交成为常态、版权政策日趋完善的发展态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推动开放获取与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开放获取政策日趋落地与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的实践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在发挥科学基金优势助力国家科研高端交流平台建设上,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坚持需求导向与平台思维、平台内容建设,坚持四个并重、统筹推进开放获取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科研论文 科技信息 高端交流平台 开放获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数据政策实施现状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孔丽华 陈枢舒 +6 位作者 习妍 雷雪 曾琳 郎杨琴 周园春 刘筱敏 汪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是学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期刊数据政策,对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重用、数据引用和科研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以期刊网站发布的信息为主要依据,选取2019... 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是学术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期刊数据政策,对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重用、数据引用和科研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络调研,以期刊网站发布的信息为主要依据,选取2019年首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和2020年及2021年入选的“高起点新刊”,共计302本期刊为调研对象,分别对期刊关联的科学数据政策制定、分级分类要求以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该项调查为我们展示了当前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关联科学数据出版的实践进展。在统计源期刊中,已制定相关数据政策的不同类型期刊占比分别为“领军期刊”81.82%,“重点期刊”62.07%,“梯队期刊”34.67%,“高起点新刊”69.23%。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作为推动科学数据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较广泛共识;当前各大出版机构都制定了相关数据政策;与国际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关联数据出版在行业认可度、框架策略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亟待建立一套相对通用的数据政策框架供不同期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数据共享 数据政策 数据出版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