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洛川黄土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化学淋滤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陈骏 王洪涛 鹿化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72,共12页
本文采用化学淋滤的方法对洛川黄土沉积物的酸溶和酸不溶相中稀土元素(REE)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黄土和古土壤中的酸不溶相是古风尘中的稳定组分,保留了源区的特征;酸溶相是风化成壤过程中的易变组... 本文采用化学淋滤的方法对洛川黄土沉积物的酸溶和酸不溶相中稀土元素(REE)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黄土和古土壤中的酸不溶相是古风尘中的稳定组分,保留了源区的特征;酸溶相是风化成壤过程中的易变组分,记录了风尘堆积后的成岩变化。酸不溶相中的REE和酸溶相中的Sr,Pb元素分别可以作为示踪源区特征和风化成壤过程的地球化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淋滤 黄土 沉积物 稀土族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33
2
作者 孙东怀 鹿化煜 +2 位作者 David Rea 孙有斌 吴胜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7-335,共9页
中国黄土的粒度分布由分布峰度较高、分选较好的粗粒组分和分布峰度较低、分选较差的细粒组分叠加组成 ;前者代表了冬季风盛行季节近距离低空搬运的粉尘物质 ,其粒度指示了东亚冬季风所主导的近地面气流的强度 ,它在全样中的含量可能反... 中国黄土的粒度分布由分布峰度较高、分选较好的粗粒组分和分布峰度较低、分选较差的细粒组分叠加组成 ;前者代表了冬季风盛行季节近距离低空搬运的粉尘物质 ,其粒度指示了东亚冬季风所主导的近地面气流的强度 ,它在全样中的含量可能反映了冬季风粉尘的沉积通量 ;细粒组分可能主要为常态存在的、由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 ,代表了黄土高原原始粉尘的本底 ,它的粒度特征与北太平洋西风带粉尘基本一致 ,可能指示了主要由西风带控制的高空气流的强度。黄土的粒度分布函数可用代表这两个组分分布的两个WEIBULL函数的和函数表示。用实测粒度分布数据对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可计算出该分布函数的各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粒度分布 冬季风 西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及其磁小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荣森 范国昌 +3 位作者 贾蓉芬 高梅影 戴顺英 林本海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从中国西安市附近段家坡黄土剖面分离到微好氧性的趋磁细菌,经透射电子显微镜H-7000FA和H-600SEM/EDAX-pV9100型分析,黄土层(L1)中仅发现弧形菌,数量少,每个菌体含2个磁小体;古土壤层(So和S... 从中国西安市附近段家坡黄土剖面分离到微好氧性的趋磁细菌,经透射电子显微镜H-7000FA和H-600SEM/EDAX-pV9100型分析,黄土层(L1)中仅发现弧形菌,数量少,每个菌体含2个磁小体;古土壤层(So和Si)含有大量杆状菌,每个菌体有15个以上的磁小体,沿细胞长轴呈两排链状排列,且具有向南磁极游动的习性。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磁小体中具有高丰度的Fe和Co。趋磁细菌中磁小体的数量在古土壤层高于黄土层的特点与其剖面磁化率的表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磁细菌 黄土 磁小体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近系—第四系界面撞击事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锡浩 徐和聆 +9 位作者 邓寄温 蒋复初 马配学 马淑兰 孙东怀 祝一志 李春来 殷伟德 肖华国 孔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16,共9页
通过对中国黄土高原南缘的段家坡黄土—红粘土剖面 Ga/M 边界(2.48MaBP)上下地层中5种微颗粒和土样微量元素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下更新统午城组黄土底部记录着两次撞击事件的信息。较早的一次记录于 L38中,年代为2.53—2.48MaBP,以多种... 通过对中国黄土高原南缘的段家坡黄土—红粘土剖面 Ga/M 边界(2.48MaBP)上下地层中5种微颗粒和土样微量元素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下更新统午城组黄土底部记录着两次撞击事件的信息。较早的一次记录于 L38中,年代为2.53—2.48MaBP,以多种撞击成因或与之有关的微颗粒为标志,且有丰度为58.3×10^(-12)g/g 的 Ir 异常和14.3×10^(-9)g/g 的 Au 异常给与确证。这是一次真正的 N/Q 界面撞击事件,在气候地层上与从上新统红粘土向更新统黄土的过渡相一致,在磁性地层上与从高斯正极性向松山反极性的转变相联系。较晚的一次记录于 S37中,年代为2.43—2.42MaBP,在多种微颗粒标志中,还包括含有 Ir 异常分别为3.89×10^(-6)g/g 的宇宙尘和2.15×10^(-8)g/g 的生物球粒。文中用综合成因模式解释了不同特性的撞击记录共存的现象,并指出中国黄土在天文地质研究方面尚蕴藏着大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界面 撞击事件 中国 黄土 微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段家坡黄土有机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贾蓉芬 林本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7-345,共9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黄土中的有机质总量、有机类脂物、干酪根等进行了分析,探讨黄土有机质的来源、演化和赋存状态;分析黄土有机组份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类脂物和干酪根与土壤磁化率的关系;讨论了有机质对第四纪气候变化的...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黄土中的有机质总量、有机类脂物、干酪根等进行了分析,探讨黄土有机质的来源、演化和赋存状态;分析黄土有机组份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机类脂物和干酪根与土壤磁化率的关系;讨论了有机质对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有机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与古季风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锡浩 安芷生 王苏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7-83,共7页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地区末次冰期高分辨率黄土所记录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变迁的特征,最后就今后全球变化计划中的黄土与古季风研究提出了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季风 气候变迁模式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南介子村黄土的热释光测年 被引量:6
7
作者 卢演俦 赵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利用细颗粒(4—11μm)热释光技术对陕西渭南介子村(34°20’N,109°34’E)剖面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黄土、古土壤的11个样品作了年龄测定。通过光晒退实验确定各个样品的残留热释光强度,并用再生热释光方法测定古剂量值。除S_1埋藏... 利用细颗粒(4—11μm)热释光技术对陕西渭南介子村(34°20’N,109°34’E)剖面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黄土、古土壤的11个样品作了年龄测定。通过光晒退实验确定各个样品的残留热释光强度,并用再生热释光方法测定古剂量值。除S_1埋藏古土中部粘化层及下伏红亚粘土层的两个样品的年龄测定值偏小外,其余9个样品的年龄测定值可视为样品所在层位的沉积年龄。它们与相应层位的有机碳^(14)C测年结果相吻合,也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阶5以上各阶段的年龄可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热释光 测年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简单和复杂地质史样品中的大气捕获^(36)Ar的释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李正华 戴橦谟 蒲志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本文通过用40Ar/39Ar法对具简单和复杂地质史样品中的大气捕获36Ar(用36ArA表示)的释气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后指出,低温36ArA的保存性对判别K-Ar计时体扰动与否和K-Ar年龄值可信度具有指示意义。未受扰... 本文通过用40Ar/39Ar法对具简单和复杂地质史样品中的大气捕获36Ar(用36ArA表示)的释气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后指出,低温36ArA的保存性对判别K-Ar计时体扰动与否和K-Ar年龄值可信度具有指示意义。未受扰动的样品通常表现为低温高36ArA百分数释气,受扰动后的样品则表现为你温低36ArA百分数释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大气 释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深圳大鹏湾沿岸沙堤粗颗粒石英热释光测年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演俦 张景昭 谢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31-539,共9页
用粗粒(90—125μm)石英热释光技术对深圳大鹏湾沿岸沙堤和沙丘的10个砂样作年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各小湾外缘白色拦湾沙堤形成于中全新世,约4.5ka—7.5ka B.P.;白色沙堤后侧和下伏的黄棕色老沙堤形成于晚更新世,约30ka—40ka B.P.;... 用粗粒(90—125μm)石英热释光技术对深圳大鹏湾沿岸沙堤和沙丘的10个砂样作年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各小湾外缘白色拦湾沙堤形成于中全新世,约4.5ka—7.5ka B.P.;白色沙堤后侧和下伏的黄棕色老沙堤形成于晚更新世,约30ka—40ka B.P.;大鹏半岛南端西冲湾的沙丘形成于晚全新世,约1.5ka—2.7ka B.P.,沙丘后侧古潟湖前缘的洁白色石英砂层形成于60ka—70ka B.P.这些沙堤和沙丘除受波浪作用外,主要是风积成因的,其高程与海平面升降变化可能无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湾 海岸 石英 热释光 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测年系列方法中的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卫健 周明富 杨礼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采用该方法测年就尤为必要。本项研究包括了小样品液闪测年方法的建立以及使用该方法对15对样品的测量和比较。技术测定的每个试样的~14C年龄在试验误差范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使用小样品测年技术可测最大年龄的理论计算值为43270a,探测效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测年 样品 液体闪烁计数 测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首次发现南方象化石
11
作者 阎嘉祺 尹申平 汪洪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80-83,111,共4页
在陕西省澄城县采集到一对保存相当完好的南方象第三上臼齿化石。我国关于南方象化石的报导不多,在陕西省则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对了解更新世时期南方象在我国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现方象 化石 更新世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