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值漂移超分辨紧凑型光片荧光显微镜
1
作者 苗浩 张洋 +5 位作者 于湘华 但旦 闵俊伟 杨延龙 千佳 姚保利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5,共12页
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为30 cm×30 cm×40 cm的紧凑型多色光片荧光显微镜,使用均值漂移超分辨算法将成像分辨率从530 nm降低至330 nm,通过对荧光小球、Argolight商用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标定板、菠菜根切片和鼠肠切片进行成像实验... 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为30 cm×30 cm×40 cm的紧凑型多色光片荧光显微镜,使用均值漂移超分辨算法将成像分辨率从530 nm降低至330 nm,通过对荧光小球、Argolight商用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标定板、菠菜根切片和鼠肠切片进行成像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成像性能。本系统结构紧凑,可以放置于生物医学实验平台上使用,并且能够对活体样品进行长时间超分辨三维多色荧光成像,为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一种简洁易用的显微成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片荧光显微 三维显微成像 均值漂移超分辨算法 紧凑型显微镜 多色荧光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
2
作者 唐利孬 聂志强 +1 位作者 任丽 牛霞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214,共15页
设计了一套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共口径光学结构可以压缩系统尺寸,可见光成像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高清图像,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可以对目标反射的激光光斑中心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整个系统入射光通光口径... 设计了一套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共口径光学结构可以压缩系统尺寸,可见光成像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高清图像,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可以对目标反射的激光光斑中心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整个系统入射光通光口径26.7 mm,可见光成像系统F数为3,在5 km的作用距离内可识别出4.6 m×2.3 m的车辆类目标,在15 km的作用距离内可识别出10 m×10 m的建筑类目标;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全接收视场±5°,线性接收视场±1.3°,截获距离大于8 km。整体光学系统长度为90 mm,宽度为44.5 mm。加入机械结构后体积为93.6 mm×68 mm×50 mm,重量为227克。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装调难度低,适用于光电制导组件小型化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电制导组件 共口径 可见光成像系统 激光接收光学系统 四象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μm固体激光器多维度调控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骁钊 朱强 +7 位作者 康惠 姚添宸 马嘉诚 周伟 王昊天 王飞 王屹山 沈德元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8-1484,共17页
激光因在时域、频域、空间和相位等多个维度的物理特性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尤其是Tm^(3+)、Ho^(3+)掺杂的2μm固体激光具有宽带宽、高增益、模式灵活选择以及波长可被大气分子吸收等特点,在光电对抗、医疗诊断、新波段通信和... 激光因在时域、频域、空间和相位等多个维度的物理特性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尤其是Tm^(3+)、Ho^(3+)掺杂的2μm固体激光具有宽带宽、高增益、模式灵活选择以及波长可被大气分子吸收等特点,在光电对抗、医疗诊断、新波段通信和阿秒光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2μm波段超快固体激光研究现状,梳理和分析了该波段固体超快激光多维度调控方面的研究历程、理论基础、技术进展和应用现状,并进一步展望了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中红外激光多维度调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为中红外新体制超快激光的波长扩展和空间维度扩展等新兴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超快激光 固体激光器 2μm 横模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非制冷红外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
4
作者 栗星 王斌 +2 位作者 李锦鹏 高荣 毛祥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9,共9页
基于非制冷型800×600分辨率长波红外探测器,采用自由曲面形式设计了一种自由曲面非制冷红外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该系统的焦距为103 mm,F数为1.47,视场角为7.5°×5.6°,工作波段范围为8~12μm。采用XY多项式自由曲面设... 基于非制冷型800×600分辨率长波红外探测器,采用自由曲面形式设计了一种自由曲面非制冷红外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该系统的焦距为103 mm,F数为1.47,视场角为7.5°×5.6°,工作波段范围为8~12μm。采用XY多项式自由曲面设计的三片镜子进一步扩大了成像视场,解决了传统透射式红外光学系统视场角较小的问题。通过仿真计算确定了三片镜子的XY自由曲面面型,设计结果显示,在全视场范围内,该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在30 lp/mm处优于0.45,弥散斑直径小于一个像元尺寸,最大相对畸变小于3%,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在提升红外光学系统的成像视场和成像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无人机等空中目标的跟踪监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自由曲面 离轴三反 非制冷红外 成像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设计
5
作者 唐利 任丽 +1 位作者 牛霞 聂志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5,共9页
红外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结合使用能够提升光电成像组件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捕获能力。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的小型化,光学部分采用共轴折反式成像,探测组件采用一体化机芯设计。长波红... 红外成像探测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结合使用能够提升光电成像组件的全天候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目标捕获能力。为了实现长波红外/可见光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的小型化,光学部分采用共轴折反式成像,探测组件采用一体化机芯设计。长波红外光信号经由包含衍射透镜的三片红外透镜成像到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上,可见光信号经过嵌套在首片红外镜片中心的可见光镜组聚焦,被位于孔径中心的平面反射镜反射到红外镜筒侧面。长波红外通道F#为0.95,焦距44 mm,视场10°×8°;可见光通道F#为4.3,焦距25 mm,视场7.9°×6.3°。整个光机系统经过-40~+60℃被动无热化设计,复合光电成像组件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实验证明该复合光电成像组件成像良好,完全满足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双光谱复合光电成像组件 共轴折反式成像 长波红外 可见光 无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