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PC-Ⅱ同步光光学诊断系统研究
1
作者 汤琦 马健康 周泗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91-1393,共3页
提出了用同步光进行BEPC Ⅱ束流测量 分析了用同步光进行BEPC Ⅱ光学诊断的可行性 ,并详细讨论了BEPC
关键词 BEPC-Ⅱ 同步光 光学诊断 远程控制 色差 衍射 加速器 束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自动调光设计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炳梁 马彩文 +2 位作者 孙益善 杜云飞 王书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4-506,共3页
介绍一种在 89C51单片机的智能控制系统中 ,用 A/ D53 6等器件组成的真有效值电路作为CCD视频信号的检测电路 。
关键词 自动调光 单片机 变密度盘 真有效值 CCD相机 设计 视频信号 检测电路 智能控制系统 电视跟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绝对式光学编码器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长洲 孙岩 +3 位作者 高立民 胡晓东 谷林 陈良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8-631,共4页
准绝对式编码器继承了绝对式和增量式光学编码器的优点 ,根据串行位置编码的基本原理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获得了全周 10 0个位置的编码方案 ,设计了相应的准绝对式编码器 ;通过与两种传统编码器特点的比较 ,突出了准绝对式光学编码... 准绝对式编码器继承了绝对式和增量式光学编码器的优点 ,根据串行位置编码的基本原理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获得了全周 10 0个位置的编码方案 ,设计了相应的准绝对式编码器 ;通过与两种传统编码器特点的比较 ,突出了准绝对式光学编码器的显著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绝对式光学编码器 串行位置编码 计算机辅助设计 增量式光学编码器 绝对式光学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光学编码器 被引量:22
4
作者 罗长洲 陈良益 +3 位作者 孙岩 高立民 胡晓东 温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光学编码器是长度和角度测量最常用的传感器 ,两种传统光学编码器 :绝对式和增量式光学编码器的光学图案、位置编码原理和信号处理电路各具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种新型光学编码器方案 :准绝对式编码器 ,继承了二者的优点 ,根据... 光学编码器是长度和角度测量最常用的传感器 ,两种传统光学编码器 :绝对式和增量式光学编码器的光学图案、位置编码原理和信号处理电路各具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种新型光学编码器方案 :准绝对式编码器 ,继承了二者的优点 ,根据其串行位置编码原理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获得了全周10 0个位置的编码方案 ,设计了相应的准绝对式编码器 ;通过与两种传统编码器特点的比较 ,突出了准绝对式光学编码器的显著特点 ,指明了其未来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 绝对式编码器 准绝对式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焦距镜头组的自适应调焦的实现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炳梁 曹剑中 +2 位作者 熊仁生 杜云飞 田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04-1006,共3页
介绍了ST16 16 0自动调光变焦镜头 ,在无距离信息情况下实现自适应调焦的方法并做了相应的实验 实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自适应调焦 ,用图像采集卡采集视频信号在内存中存成一幅图像 ,运用图像处理学中的锐化技术对采集到内存中的图... 介绍了ST16 16 0自动调光变焦镜头 ,在无距离信息情况下实现自适应调焦的方法并做了相应的实验 实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自适应调焦 ,用图像采集卡采集视频信号在内存中存成一幅图像 ,运用图像处理学中的锐化技术对采集到内存中的图像进行处理 ,锐化采用梯度运算 ,以梯度运算得到的结果作为检测和评估焦面是否合适的标准 ,结果表明对静态近目标和远目标的自适应调焦有良好的调焦效果 ,运用图像处理方法寻找成像清晰的位置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焦镜头 自适应调焦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 爬坡算法 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码盘零位图案的CAD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罗长洲 高立民 +3 位作者 胡晓东 达争尚 陈良益 温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81-1283,共3页
根据增量式光学编码器对绝对零位信号的要求 ,建立了绝对零位光栅图案的数学模型 ,系统地提出了绝对零位光栅图案的设计理论 ,编制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 ,设计出用于工程的零位图案 。
关键词 光栅码盘 零位图案 CAD 设计 计量光栅 光学编码器 绝对零位信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