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被引量:43
1
作者 朱华 李延辉 +2 位作者 许再富 王洪 李宝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经初步资料整理统计有种子植物 3336种 ,隶属于 1 1 4 0个属 ,大约 1 97个科。植物区系成分构成是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0 .1 %和 83.5%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占 32 .8% )。通过...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经初步资料整理统计有种子植物 3336种 ,隶属于 1 1 4 0个属 ,大约 1 97个科。植物区系成分构成是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0 .1 %和 83.5%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占 32 .8% )。通过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 ,认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 ,属于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 ,并带有明显热带边缘性质和几种地理成分交汇的特点。西双版纳植物区系与广西热带植物区系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在发生上同源 ,主要来自于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区系成分的融合 ,在发展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渗透和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植物区系 特征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聚果榕小蜂季节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大荣 王瑞武 +2 位作者 宋启示 张光明 赵庭周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7-484,共8页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 聚果榕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势树种。聚果榕和它的传粉媒介昆虫聚果榕小蜂是一对高度协同进化、互相依赖才能繁殖各自后代、互惠共生的生物。聚果榕必须依靠聚果榕小蜂的传粉才能获得有性繁殖 ;而聚果榕小蜂又必须依赖聚果榕的短柱头雌花作为繁殖后代的场所 ,才能获得种群的繁衍。研究结果表明 :聚果榕小蜂的种群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雨季种群数量高 ,干季种群数量低 ;但进入同一榕果内繁殖产卵的雌蜂数量则相反 ,雨季数量低 ,干季数量高。聚果榕小蜂的繁殖雌蜂进入每一隐头花序的数量多少 ,对聚果榕的授粉和发育种子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聚里榕小蜂 行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朱华 王洪 +1 位作者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2-384,共13页
本文以多个样方的资料分析,从群落综合特征上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特点和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叶级谱等。根据上层标志树种、群落生态外貌特征和生境把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雨林区分为低丘雨林和沟谷雨林二个群系组,各包... 本文以多个样方的资料分析,从群落综合特征上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特点和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叶级谱等。根据上层标志树种、群落生态外貌特征和生境把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雨林区分为低丘雨林和沟谷雨林二个群系组,各包括若干群系。低丘雨林中面积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大药树、龙果林,而沟谷雨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番龙眼、千果榄仁林。二者相比,低丘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小一些,附生植物相对少一些,小、矮高位芽植物和小叶、落叶树种比例稍高,在生态上向季雨林和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过渡,有更强的地方代表性。沟谷雨林则更接近典型的湿热带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群落生态学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榕树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地位和综合利用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庭周 杨大荣 许继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对榕树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对聚果榕、鸡嗉果榕的成熟果实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除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外 ,聚果榕、鸡嗉果榕的榕果均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维生素 C的含量... 对榕树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对聚果榕、鸡嗉果榕的成熟果实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除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外 ,聚果榕、鸡嗉果榕的榕果均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维生素 C的含量特别丰富 ,分别为 0 .68mg· g-1和 0 .2 8mg· g-1。矿质元素中 ,以钾、钙、镁的含量最为丰富。榕果能为食果动物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成分 ,榕果具有数量多、产量高、一年四季均挂果的特点 ,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综合利用价值 生态学地位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林与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初查 被引量:34
5
作者 杨效东 沙丽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对3类人工林和1类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和弹尾目在所查4类林地中为常年优势类群54类林地中,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相同的季节消长规律:干热季(4月)>...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对3类人工林和1类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和弹尾目在所查4类林地中为常年优势类群54类林地中,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相同的季节消长规律:干热季(4月)>雨季(8月)>干凉季(1月);各林地优势类群的种群数量在4月呈现剧增;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在全年高于人工林,林地表层土壤动物在全年明显多于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人工林 次生林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集水区测流堰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玉洪 张克映 +3 位作者 马友鑫 刘文杰 张一平 沙丽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143,共3页
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人工橡胶林和无林农耕地集水区测流堰的选择与设计 ,并扼要介绍了集水区测流堰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用集水区测径流量是一种生态—水文试验的实用方法 ,它使生态系统与集水区界线一致 ,能相对准确测定集... 讨论了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人工橡胶林和无林农耕地集水区测流堰的选择与设计 ,并扼要介绍了集水区测流堰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用集水区测径流量是一种生态—水文试验的实用方法 ,它使生态系统与集水区界线一致 ,能相对准确测定集水区生态系统的水分输入和输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森林 集水区 测流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两种生态特性不同的外来草本植物对生长环境光强的适应策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元超 冯玉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732,共6页
于干热季测定了紫茎泽兰和阳春砂仁叶片比叶重、色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它们适应环境光强的策略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36 %光强下砂仁叶片光抑制较明显;10 0 %光强下紫茎泽兰光抑制不严重,光系统 最大光能转换... 于干热季测定了紫茎泽兰和阳春砂仁叶片比叶重、色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它们适应环境光强的策略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36 %光强下砂仁叶片光抑制较明显;10 0 %光强下紫茎泽兰光抑制不严重,光系统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量子效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环境光强的升高,紫茎泽兰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比叶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 PQ)和单位面积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单位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紫茎泽兰能通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适应大幅度的光强范围,这可能是其表现强入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光下紫茎泽兰热耗散并不多,主要通过提高Pmax利用更多的光能来保护光合机构,光系统 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也能耗散部分光能。虽然砂仁Pmax也能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升高而增大,但其值较低,增幅不大,相反其热耗散的增加较多,N PQ较高,白天初始荧光明显低于黎明,表明砂仁主要是通过热耗散来保护光合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抑制 光合能力 热耗散 紫茎泽兰 砂仁 外来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幼树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栗忠飞 刘文胜 +1 位作者 张彬 郑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5,共6页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 在西双版纳选取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季节雨林中4种优势种幼树,测定了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雨林树种对环境变化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山地雨林幼树叶中碳含量平均值为478.67 mg·g-1,高于季节雨林的463.33 mg·g-1;(2)幼树叶中P含量季节雨林显著高于山地雨林,平均值分别为1.92 mg·g-1和0.93 mg·g-1;(3)幼树叶中C︰N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分别为27和27.4,但树种间差异较大;(4)叶中C︰P和N︰P均表现出季节雨林显著低于山地雨林的特征,2种雨林的平均值分别为254.2、606.9和9.7、21.4。4种雨林幼树叶中具有较高的碳含量,而山地雨林具有更高的碳蓄积能力;幼树叶中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雨林 山地雨林 幼树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庆辉 朱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1-747,共7页
基于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植被调查资料,统计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记录有种子植物95科223属3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达41个,占总科数的43.16%。属的分布类型中... 基于西双版纳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植被调查资料,统计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记录有种子植物95科223属3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以泛热带分布科最多,达41个,占总科数的43.16%。属的分布类型中,热带分布属共计187个,占总属数的83.86%。在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属最多,达61个,占总属数的27.35%;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计有47个,占总属数的21.08%。种的分布类型中,各类热带分布的种最多,占总种数的70.37%,其中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具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特点,属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但同时也呈现出向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区系分析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细罗伞幼树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栗忠飞 郑征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369,共6页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下细罗伞幼树(Ardisia tenera)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的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被测定。结果显示:人工光源下,细罗伞幼树Pnmax、c、a均以雨季中最大,分别为2....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下细罗伞幼树(Ardisia tenera)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的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被测定。结果显示:人工光源下,细罗伞幼树Pnmax、c、a均以雨季中最大,分别为2.782μmol/(m2.s)、1.233μmol/(m2.s)和0.007,各季节中LSP、LCP均偏低;林下自然光照环境中,3个季节细罗伞幼树Pn均出现双峰型特征,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的最大峰值分别为1.288μmol/(m2.s)、1.919μmol/(m2.s)、2.5μmol/(m2.s),雨季中一天中的Pn和Gs最大,雾凉季的Tr最小,但WUE却最高。林下细罗伞幼树光合特性随季节而发生显著变化,且表现出耐荫的特性,总体上细罗伞幼树对CO2的净吸收通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雨林 细罗伞 光合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水文观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玉洪 张克映 +3 位作者 马友鑫 张一平 刘文杰 沙丽清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讨论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人工林和无林地水文观测系统的建设与设计 ,对水文观测系统内实测项目作了介绍 ,还对需要计算的项目也作了简单介绍。该森林水文观测系统设计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 。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水文观测系统 设计 水文功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兼论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向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华 赵崇奖 +3 位作者 王洪 周时顺 施济普 李保贵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52,共15页
云南省思茅地区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联系滇南热带与滇中亚热带的中间位置,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其植物区系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 920种,隶属于836属及178科。该植物区系以兰科(69属/223种)、茜草科(37/100)、菊科(47/86)、蝶... 云南省思茅地区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联系滇南热带与滇中亚热带的中间位置,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其植物区系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 920种,隶属于836属及178科。该植物区系以兰科(69属/223种)、茜草科(37/100)、菊科(47/86)、蝶形花科(33/82)、唇形科(28/62)、大戟科(25/59)、荨麻科(13/52)、禾本科(34/47)、樟科(12/44)、桑科(6/44)、爵床科(26/36)等为优势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约占总属数的31%;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占23.4%;热带分布合计占总属数的83.3%。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仍以热带亚洲分布最多,占总种数的60.6%;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占21.6%;热带分布种合计占70.0%以上。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并具有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由于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上位于热带亚洲植物区与东亚植物区的交汇地带,该植物区系中的许多热带植物均是在其分布的北界,植物区系又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通过与滇南西双版纳和滇中无量山植物区系的比较,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在区系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很接近,它们同为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北缘类型。在云南南部,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到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与转变,显然发生在思茅菜阳河地区以北。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过渡到东亚植物区系,在诸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亚洲分布型显著减少,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思茅莱阳河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耀利 朱华 王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0-326,共7页
通过对滇东南地区热带雨林植被的初步调查 ,统计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 119科 ,378属 ,6 73种 (包括变种和亚种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主产热带和亚热带的科占 82 .35% ;热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属数的 93.87% ;典型热... 通过对滇东南地区热带雨林植被的初步调查 ,统计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有种子植物 119科 ,378属 ,6 73种 (包括变种和亚种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是主产热带和亚热带的科占 82 .35% ;热带分布属占非世界属数的 93.87% ;典型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 75.93%。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 ,占非世界属数的 4 0 .2 7% ;典型热带分布种中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越南 (印度支那 )至云南 (华南 )分布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 71.4 7%和 16 .34 %。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滇东南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区系的特点 ,属于古热带植物区中的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之中的北部湾区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热带雨林 种子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斌 孔继君 +1 位作者 陈爱国 李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718-8721,共4页
分析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管理内涵,并就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西双版纳 傣族 土地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海拔4种雨林幼苗的光合特性和生物量 被引量:8
15
作者 栗忠飞 郑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9-527,共9页
在云南西双版纳勐仑(600m,低海拔)、菜阳河(1100m,中海拔)和勐宋(1600m,高海拔),对热带季节雨林4种主要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云南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yunnanensis)和小叶红光树(Knem... 在云南西双版纳勐仑(600m,低海拔)、菜阳河(1100m,中海拔)和勐宋(1600m,高海拔),对热带季节雨林4种主要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云南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yunnanensis)和小叶红光树(Knema globularia)幼苗进行移栽试验,测定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结果表明,高海拔上的低温使幼苗处于休眠或光系统受到不可恢复的破坏,光合作用几乎停止;4种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及生物量均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低、中海拔上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双峰型",低海拔的第一个峰明显高于中海拔。除小叶红光树外,其它幼苗的根生物量分数均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是限制幼苗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子,也是某些幼苗在更高海拔雨林群落中消失的潜在原因。此外,幼苗的根生物量分数随海拔上升而增加是其对极限环境温度的一种重要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幼苗 光合特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网脉核实幼树光合特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4
16
作者 栗忠飞 郑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60,共7页
【目的】揭示热带季节雨林中幼树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更新的适应机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生长于林下的网脉核实幼树,分别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 【目的】揭示热带季节雨林中幼树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更新的适应机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生长于林下的网脉核实幼树,分别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林下网脉核实幼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分别为4.105,3.021和2.125μmol/(m2.s),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光源下,雨季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相对更高,最大值分别达到0.149,1.733mmol/(m2.s)和7.632mmol/mol。网脉核实幼树在林下自然光照环境中,雾凉季、干热季、雨季一天中净光合速率(Pn)最大值分别为0.652,1.192和1.975μmol/(m2.s);各季节中,Pn、Gs、WUE等的日变化进程均表现为双峰型特征,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结论】热带季节雨林网脉核实幼树在林下的光合作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Pn、Gs、Tr、WUE等总体上呈现出雨季最大、雾凉季最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网脉核实 光合特性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丽莫里热带雨林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华 赵见明 +1 位作者 李黎 司洪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0-405,共6页
初步分析了鲜为人知的滇西南瑞丽莫里的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与地理成分。该植物区系中热带和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80%以上,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84.1%;典型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82.1%,该区系在科、属和种水平上均以热带成分占优势,... 初步分析了鲜为人知的滇西南瑞丽莫里的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组成与地理成分。该植物区系中热带和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80%以上,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84.1%;典型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82.1%,该区系在科、属和种水平上均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明显属于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在其热带分布属中,又以热带亚洲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6.5%;典型热带分布种中也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72.9%,反映了该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在其热带亚洲成分中,又具体以南亚—大陆东南亚成分比例最高,反映了滇西南的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由于地域邻接关系,受印度(喜马拉雅)—缅甸植物区系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 热带雨林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不同林型的鸟类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直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75,共5页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森林面积逐渐减小,人口及人为活动不断增加,鸟种趋于减少,但各林型鸟种变化有异同。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维持着多样的鸟种;次生灌木林鸟类群落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原始热带森林被毁坏后,经重建而成的人工林...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森林面积逐渐减小,人口及人为活动不断增加,鸟种趋于减少,但各林型鸟种变化有异同。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维持着多样的鸟种;次生灌木林鸟类群落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原始热带森林被毁坏后,经重建而成的人工林,特别是橡胶纯林中维持的鸟种类少,鸟类群落组合也简单。人工林中鸟类群落抗干扰能力很弱,在不利条件作用下,鸟种类和数量减少更突出,而且人工林中的鸟类还与大环境有关。人工林的多层次有利于维持较多的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森林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宋地区鸟类多样性及人地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直军 门罗 +2 位作者 朵戈 扎图 宗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1-537,共7页
地理环境独特的西双版纳部分地区尚存人少资源丰盛,反映山区民族自然经济人地关系模式,鸟类多样性敏感地显示其相关性.在边远山区,必须全面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性及其生态过程,注意发扬当地持续管理林地的经验,不断协调人地关系,生物多... 地理环境独特的西双版纳部分地区尚存人少资源丰盛,反映山区民族自然经济人地关系模式,鸟类多样性敏感地显示其相关性.在边远山区,必须全面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性及其生态过程,注意发扬当地持续管理林地的经验,不断协调人地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西双版纳 哈尼族 鸟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比叶重,光合特性和暗呼吸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69
20
作者 冯玉龙 曹坤芳 +1 位作者 冯志立 马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1-910,共10页
雾凉季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种植物幼苗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其中两个树种幼苗喜光 (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 ) ,两个树种幼苗耐荫 (滇南红厚壳和玉蕊 )。发现弱光环境中生长的 4种植物比叶重、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 雾凉季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4种植物幼苗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其中两个树种幼苗喜光 (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 ) ,两个树种幼苗耐荫 (滇南红厚壳和玉蕊 )。发现弱光环境中生长的 4种植物比叶重、光合能力、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叶绿素 a/b比较低 ,叶绿素含量较高。玉蕊和滇南红厚壳幼苗的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低于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的比叶重和光合作用的可塑性大于玉蕊和滇南红厚壳。高光强下生长的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增加叶氮分配给羧化酶的比例 ,减少分配给叶绿素的比例。滇南红厚壳和玉蕊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略强于团花树和滇南插柚紫 ,但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差。研究结果支持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决定了其演替状况和生境选择的假说。单位干重叶的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并未表现出利于光适应的可塑性 ,表明 4种植物生理适应能力较差。形态学上的适应在 4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光适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树种 幼苗 叶重 光合特性 生长光环境 适应 光适应 暗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