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原地区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青云 谭亮 +4 位作者 赵静 杲秀珍 皮立 王婷 李玉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111,共15页
选取青海高原5个地区牦牛肉的3个不同部位,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为青海高原牦牛肉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高原5个不同地区牦牛肉的相同部位之间和同一地区牦牛肉的不同部位之间各营养成分... 选取青海高原5个地区牦牛肉的3个不同部位,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为青海高原牦牛肉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高原5个不同地区牦牛肉的相同部位之间和同一地区牦牛肉的不同部位之间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青海高原地区与外省份其他地区牦牛肉之间、牦牛肉与其他品种牛肉之间进行了比较,最后还对牦牛肉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指标性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均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营养丰富等的特点。牦牛肉营养成分与当地海拔高度呈现正相关趋势与放牧饲养管理有关:高海拔地区的牦牛进食含有更多营养和能量的牧草获得的营养成分也更多。不同品种牛肉中营养成分除了受上述影响因素外,还与生活行为模式、进食饲喂情况、半野生放牧环境等因素有关。综合评价分别来自海西州天峻县龙门乡和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的牦牛肉品质更佳,分析其原因是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是牧草生长的主导因素之一,从而间接影响了牦牛肉的品质。青海高原牦牛肉营养价值高,本研究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青海高原地区 营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多指标关键质量属性近红外光谱评价研究
2
作者 冯丹 罗西 +3 位作者 臧利艳 李佳敏 宋晓铭 孙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7-1708,共12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药材多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与日本药典方法,分别测定唐古特大黄中水分、灰分、浸出物、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番泻苷A与番泻苷B七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含量,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了唐古特大黄药材多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与日本药典方法,分别测定唐古特大黄中水分、灰分、浸出物、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番泻苷A与番泻苷B七个关键质量属性的含量,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样品含水量较低,有助于药材贮存,番泻苷A与番泻苷B的含量较高,说明唐古特大黄具有较好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同时,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分析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而灰分、含水量与部分活性成分呈现负相关,为确保唐古特大黄药材的品质,需要控制含水量与灰分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优化异常值剔除、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等建模条件,建立了上述包括隶属函数在内的8项评价指标的同步定量检测模型。在模型优化过程中,各检测指标的最佳建模条件均不相同。经优化后,以水分、番泻苷B的模型评价指标最优,残差预测偏差(RPD)值均大于6;番泻苷A、隶属函数值的模型指标次之,RPD值均大于3;浸出物、游离蒽醌的RPD值大于2,总灰分、总蒽醌的模型RPD值较低。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所有指标预测率均达到85%以上,其中水分、游离蒽醌、总蒽醌的预测率达到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能力较强。隶属函数值模型的成功建立,可以实现唐古特大黄综合品质的单模型快速评价。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唐古特大黄品质中多指标关键质量属性的快速准确检测,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质量评价 模型构建与优化 多指标关键质量属性 唐古特大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及不皂化物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晴 徐文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1-143,157,共4页
研究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糖茶藨籽油中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86.88±0.53)%,其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 研究糖茶藨籽油的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糖茶藨籽油脂肪酸和不皂化物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糖茶藨籽油中共鉴定出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86.88±0.53)%,其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9.06±1.08)%、(25.85±0.79)%和(19.08±0.76)%;糖茶藨籽油的不皂化物以植物甾醇和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植醇含量最高,达(40.42±2.54)%,其次为β-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茶藨籽油 脂肪酸 不皂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的在线近红外光谱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龙若兰 冯丹 +1 位作者 罗西 孙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0-929,共10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自建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在线近红外光谱监测和提取终点的判定。以403个样品为建模集,分别获得了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PLS)、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算法下的最...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自建的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在线近红外光谱监测和提取终点的判定。以403个样品为建模集,分别获得了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PLS)、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算法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建模区间,以残差预测偏差(RPD)值为指标选择最佳建模方法。以62个样品为外部验证集,考察模型应用于总黄酮含量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此外,还探讨了利用模型预测值进行相对浓度变化率(RCCR)分析直接判定提取终点的可行性,并比较了标准偏差绝对距离法(ADSD)和移动窗口标准偏差法(MBSD)对提取终点判定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预处理方法为Constant+一阶导数+SG平滑、建模区间5300~9000 cm^(-1)条件下所建的总黄酮含量的PLS模型效果最好,其校正集和验证集的误差均方根均小于0.14、相关系数均大于0.97,RPD值为4.68。所建PLS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平均预测率为79%,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8,表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外部验证集中RCCR法判定的预测提取终点和ADSD法判定的提取终点均与实际提取终点一致。所建模型性能较好,通过对未知样品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实现了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实时监测,同时,以RCCR和ADSD作为提取终点的判定方法较为准确,可为藏药材提取过程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检测 五脉绿绒蒿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云忠祥 谭亮 +2 位作者 冀恬 李玉林 皮立 《中国食品》 2023年第12期151-153,共3页
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其含量影响着浓香型白酒的品质。GB/T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内标法进行己酸乙酯含量的测定,而气相色谱外标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比较适合于大批量白酒中己酸乙酯的测定。为此... 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其含量影响着浓香型白酒的品质。GB/T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内标法进行己酸乙酯含量的测定,而气相色谱外标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比较适合于大批量白酒中己酸乙酯的测定。为此,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并通过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己酸乙酯作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内标法与外标法无显著性差异,而且使用外标法检测己酸乙酯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升检测效率,符合现代检测技术的要求,值得推广,并建议在国家标准中增加外标法测定白酒中己酸乙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己酸乙酯 内标法 白酒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 现代检测技术 主体香 外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产地蕨麻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谭亮 李军乔 +6 位作者 李玉林 王环 杲秀珍 赵静 马家麟 冀恬 王虹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11,共17页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指标性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具有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低脂肪、极低钠、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种矿物质的特点。与其他食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发现青海蕨麻中膳食纤维、维生素B_(2)、维生素C、Ca、K、Na质量分数高,脂肪、淀粉质量分数低,能量低。综合评价总排名前三位的蕨麻分别来自玉树州囊谦县、海南州贵南县和西宁市湟源县。研究发现不同青海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与当地海拔高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与不同海拔对应的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蕨麻品种、培育和遗传改良、生态适应性有关。本研究表明青海蕨麻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青海不同产地 营养成分分析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和优化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测定的pH示差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谭亮 杲秀珍 +2 位作者 王环 赵静 李玉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8,共12页
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方法检测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改进pH示差法。考察了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 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方法检测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改进pH示差法。考察了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出黑果枸杞中花青素的具体化学结构,并计算出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消光系数,对改进后的pH示差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和花青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如下: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溶剂为盐酸-80%(体积分数)乙醇(3∶97,体积比),料液比为1∶100(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 min,缓冲溶液稀释5倍后静置平衡20 min。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黑果枸杞中主要以矮牵牛素类花青素为主(占97.96%),黑果枸杞特有的混合花青素平均摩尔质量为912.7 g/mol,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为29591 L/(mol·cm)。pH示差法改进后能够满足方法学验证要求,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8.2 mg/100 g、0.282 mg/100 mL。方法改进后花青素提取增长率均大于20%,静置平衡20 min后单次检测结果精密度小于0.3%。以矮牵牛素类花青素代替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算花青素含量平均提高了2.41倍,能真实地反映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及其制品 花青素 AOAC法 pH示差法改进 提取和检测条件优化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 平均摩尔质量和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pH示差法检测不同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的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谭亮 李玉林 +5 位作者 杲秀珍 赵静 王婷 蒋桂娟 王虹蕾 王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76-285,共10页
以23种含花青素的植物源性食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pH示差法进行改进: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出不同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种类和具体化学结构,并计算出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 以23种含花青素的植物源性食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pH示差法进行改进: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出不同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种类和具体化学结构,并计算出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消光系数。然后对pH示差法改进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子和蓝莓中花青素的种类最多,蓝莓和黑玉米中花青素数量最多。不同植物源性食品的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49.2~784.8 g/mol,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为17 807~37 150 L/(mol·cm)。当不同植物源性食品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低于所含总花青素物质的量分数的80%时,pH示差法改进前后的检测结果之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表明,对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远低于其他花青素的植物源性食品而言,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算总花青素含量必然造成很大误差。改进后的pH示差法检测花青素的结果更准确,直接利用已确定的针对不同植物源性食品中特有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和平均摩尔消光系数即可求得总花青素,该法可为天然食用花青素的质量控制、开发利用与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性食品 花青素 pH示差法改进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平均摩尔质量和平均摩尔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两种肋柱花21种矿质元素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园园 孙菁 +5 位作者 王延花 周玉碧 叶润蓉 邓娟 彭敏 卢学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用ICP-OES方法测定肋柱花的矿质元素,分析比较两种肋柱花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为肋柱花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大花肋柱花和肋柱花中21种矿质... 【目的】用ICP-OES方法测定肋柱花的矿质元素,分析比较两种肋柱花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为肋柱花资源的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大花肋柱花和肋柱花中21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大花肋柱花中检出21种矿质元素,肋柱花中检出18种矿质元素,Se、Mo、Cd未检出.此外,两者均具有较高的Ca、Mg、Fe元素含量,Co在两种肋柱花的含量差异最大,Tl相差最小.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9 0~1.000 0之间,检出限低于0.0040mg/kg,加标回收率在88%~106%之间,RSD在0.20%~4.31%.【结论】ICP-OES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适用于两种肋柱花矿质元素的测定;两种肋柱花的矿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肋柱花 肋柱花 矿质元素 ICP-O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阳乙醇提取物对运动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丽娜 王劼 +4 位作者 杜玉枝 孙菁 孟卫东 卢学峰 周玉碧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0,共8页
【目的】研究锁阳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产药材锁阳,通过加热回流提取获得锁阳乙醇提取物.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红景天口服液、维生素E软胶囊),锁阳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12... 【目的】研究锁阳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产药材锁阳,通过加热回流提取获得锁阳乙醇提取物.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红景天口服液、维生素E软胶囊),锁阳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125、0.25、0.5 g/mL),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记录小鼠爬杆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及测定小鼠三磷酸腺苷(ATP)、肝糖原、肌糖原、血糖、血尿素氮(BUN)、血乳酸(L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锁阳乙醇提取物不同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爬杆及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增加ATP、肝糖原、肌糖原、血糖含量;显著减少CK、LD、BUN含量;锁阳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显著减少MDA含量( P <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锁阳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强运动耐力、提高氧化应激能力和改善能量代谢,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 乙醇提取物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宁枸杞品种的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若兰 李朵 +3 位作者 李佩佩 胡娜 冯丹 孙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74-279,共6页
利用2种不同采集方式(光纤、积分球)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优化并建立了12种不同枸杞品种的品种判别模型,实现了对中宁枸杞品种的快速准确判别。在获取得到12种中宁枸杞品种的近红外光谱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采集方式下的光谱差异。分别建立... 利用2种不同采集方式(光纤、积分球)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优化并建立了12种不同枸杞品种的品种判别模型,实现了对中宁枸杞品种的快速准确判别。在获取得到12种中宁枸杞品种的近红外光谱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采集方式下的光谱差异。分别建立了距离匹配(distance match,DM)、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3个不同的品种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以积分球采集方式下的谱图质量较好,在此采集方式下所建的DM、DA、SVM品种判别模型的识别率、预测率和准确率均达到100.00%;而用光纤所采集的谱图只有DA模型的识别率、预测率和准确率达到100.00%。积分球采集方式下所建判别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实现中宁枸杞品种判别,为生产实践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光谱采集方式 品种判别 中宁枸杞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