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原地区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青云 谭亮 +4 位作者 赵静 杲秀珍 皮立 王婷 李玉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111,共15页
选取青海高原5个地区牦牛肉的3个不同部位,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为青海高原牦牛肉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高原5个不同地区牦牛肉的相同部位之间和同一地区牦牛肉的不同部位之间各营养成分... 选取青海高原5个地区牦牛肉的3个不同部位,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为青海高原牦牛肉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高原5个不同地区牦牛肉的相同部位之间和同一地区牦牛肉的不同部位之间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同时对青海高原地区与外省份其他地区牦牛肉之间、牦牛肉与其他品种牛肉之间进行了比较,最后还对牦牛肉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指标性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均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营养丰富等的特点。牦牛肉营养成分与当地海拔高度呈现正相关趋势与放牧饲养管理有关:高海拔地区的牦牛进食含有更多营养和能量的牧草获得的营养成分也更多。不同品种牛肉中营养成分除了受上述影响因素外,还与生活行为模式、进食饲喂情况、半野生放牧环境等因素有关。综合评价分别来自海西州天峻县龙门乡和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的牦牛肉品质更佳,分析其原因是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是牧草生长的主导因素之一,从而间接影响了牦牛肉的品质。青海高原牦牛肉营养价值高,本研究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青海高原地区 营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亮 杲秀珍 +3 位作者 云忠祥 俞泽帆 汪园 王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835,共7页
目的研究黄秋葵果实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能力,为黄秋葵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O_(2)^(-)清除能力、FRAP法还原能力、TBARS法抗脂... 目的研究黄秋葵果实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能力,为黄秋葵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O_(2)^(-)清除能力、FRAP法还原能力、TBARS法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黄秋葵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并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黄秋葵果实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选择其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部位的提取物进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95%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表现出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各层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较强相关性。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提取物能够升高CCl_(4)肝损伤大鼠肝脏中SOD、CAT活性以及GSH水平,同时能够降低ALT活性和MDA水平。结论黄秋葵果实具有潜在的护肝作用,可为开展肝脏损伤保护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抗氧化活性 体外和体内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不同产地蕨麻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谭亮 李军乔 +6 位作者 李玉林 王环 杲秀珍 赵静 马家麟 冀恬 王虹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11,共17页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以青海7个不同产地的蕨麻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和品质综合评价,为以青海蕨麻为食品原料或辅料的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PSS 19.0分别对青海7个不同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并对蕨麻品质贡献大的指标性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对青海蕨麻与其他食品的关键营养成分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指标性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具有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低脂肪、极低钠、丰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种类、多种矿物质的特点。与其他食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发现青海蕨麻中膳食纤维、维生素B_(2)、维生素C、Ca、K、Na质量分数高,脂肪、淀粉质量分数低,能量低。综合评价总排名前三位的蕨麻分别来自玉树州囊谦县、海南州贵南县和西宁市湟源县。研究发现不同青海产地蕨麻的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与当地海拔高度有一定相关性,并与不同海拔对应的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蕨麻品种、培育和遗传改良、生态适应性有关。本研究表明青海蕨麻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青海不同产地 营养成分分析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MBF1基因家族鉴定及铅胁迫下表达分析
4
作者 任乾丹 李昕娟 +3 位作者 张恬 陈科 孙菁 周武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4,共12页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沙棘MBF1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基因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BF1基因家族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相关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沙棘MBF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和染...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沙棘MBF1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基因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BF1基因家族响应重金属铅胁迫相关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沙棘MBF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和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通过转录组和RT-qPCR分析其在Pb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沙棘中共鉴定出6个MBF1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HrMBF1-1~HrMBF1-6,HrMBF1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110~144 aa;分子量为12441.43~16002.43 Da;等电点为9.91~10.18,为碱性蛋白;不稳定指数为34.72~60.07,其中HrMBF1-1、HrMBF1-3、HrMBF1-4为稳定蛋白,HrMBF1-2、HrMBF1-5、HrMBF1-6为不稳定蛋白;脂肪族指数为79.15~89.55;平均亲水系数为-0.645~0.845,均小于0,因此6个沙棘HrMBF1蛋白家族成员均为亲水性蛋白;HrMBF1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转角以及无规则卷曲;染色体定位显示6个HrMBF1基因不均匀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将沙棘MBF1基因家族分为2个类群,Group I包括HrMBF1-1、HrMBF1-3和HrMBF1-4,定位于细胞核;Group II包括HrMBF1-2、HrMBF1-5和HrMBF1-6,定位于细胞质;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除了HrMBF1-2基因只有aMBF1结构域,其余HrMBF1基因家族成员有MBF1和aMBF12种结构域;沙棘MBF1基因含有7个保守基序;沙棘MBF1基因含有与热、干旱和生长等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复制事件分析显示有4对沙棘MBF1基因存在重复片段;沙棘与拟南芥、毛果杨之间存在种间共线性关系;转录组和RT-qPCR验证显示,随着胁迫Pb离子浓度的增加,除了HrMBF1-2基因,其余5个MBF1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结论】沙棘MBF1基因家族成员在应对Pb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MBF1基因家族 重金属胁迫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和优化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测定的pH示差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谭亮 杲秀珍 +2 位作者 王环 赵静 李玉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8,共12页
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方法检测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改进pH示差法。考察了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 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方法检测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改进pH示差法。考察了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出黑果枸杞中花青素的具体化学结构,并计算出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消光系数,对改进后的pH示差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和花青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如下: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溶剂为盐酸-80%(体积分数)乙醇(3∶97,体积比),料液比为1∶100(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 min,缓冲溶液稀释5倍后静置平衡20 min。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黑果枸杞中主要以矮牵牛素类花青素为主(占97.96%),黑果枸杞特有的混合花青素平均摩尔质量为912.7 g/mol,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为29591 L/(mol·cm)。pH示差法改进后能够满足方法学验证要求,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8.2 mg/100 g、0.282 mg/100 mL。方法改进后花青素提取增长率均大于20%,静置平衡20 min后单次检测结果精密度小于0.3%。以矮牵牛素类花青素代替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算花青素含量平均提高了2.41倍,能真实地反映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及其制品 花青素 AOAC法 pH示差法改进 提取和检测条件优化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 平均摩尔质量和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对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胥生荣 张恩和 +3 位作者 马瑞丽 王琦 刘青林 崔佳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5-1732,共8页
宁夏枸杞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种植年限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以不同种植年限‘宁杞1号’苗木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枸杞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根际土壤... 宁夏枸杞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种植年限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以不同种植年限‘宁杞1号’苗木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枸杞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根系比导率先逐渐增大,种植5年开始逐年减小;根系活力逐渐减小,根系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虽然7年生植株根系相对电导率减小,但减小程度不显著;根围0~150 cm深处土壤平均含水量在前5年内逐渐增大,种植7年地块60 cm以上浅层土壤水分显著降低;根围0~100cm深处土壤孔隙度不断减小;土壤微生物总量趋于上升,其中,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趋于上升,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逐年降低,Shannon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变化趋势相对一致,为先下降后上升;土壤有机碳活性逐渐下降,虽然种植5年地块的LFOC活性和种植7年地块的DOC活性有小幅上升,但总体趋势一致;土壤脱氢酶活性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显著的增大或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一直处于增大趋势;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对一致,均先减小后增大。综合分析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活性、肥力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微环境对根系生物活性的毒害作用增大;根系生存环境的变化使根系活性降低,影响枸杞根系导水率和植株对土壤的水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有机碳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