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晰草地资源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脉络与热点动态,本文基于WOS(Web of Science,科学网)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国内外草地生态补偿研究的国家分布、国际热点及国内核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热点变化。结...为明晰草地资源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脉络与热点动态,本文基于WOS(Web of Science,科学网)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国内外草地生态补偿研究的国家分布、国际热点及国内核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热点变化。结果表明:1)美国是该领域发文量第一的国家,中国次之,两国国际合作影响力较高;2)国际研究主要涵盖补偿政策设计、受偿意愿影响因素、补偿标准估算、政策成效等方面;3)国内研究重点突出,未形成稳固的核心作者网络;4)国内研究先后经历理论探索、政策实践和政策完善等阶段;5)除国际普遍关注的热点外,国内还结合我国牧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本文成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牧区草地资源生态补偿领域的发展特征、学科前沿,并为未来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绿绒蒿(Meconopsis)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极大的经济利用价值。本文基于CiteSpace V软件,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1980−2019年期间与绿绒蒿研究相关的文献作为...绿绒蒿(Meconopsis)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极大的经济利用价值。本文基于CiteSpace V软件,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1980−2019年期间与绿绒蒿研究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对国内外绿绒蒿的文献势态进行综述,揭示了绿绒蒿的文献年际分布、主要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绿绒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章的被引频次在各年份间波动较大。中国科学院及下属机构发文量最多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绿绒蒿的世界地理分布。不同研究阶段对绿绒蒿的关注重点不同,早期重点关注绿绒蒿属的传统分类鉴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关注热点主要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手段对绿绒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最后,基于山地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多样性的功能及服务框架之下,结合文献计量学的综述结果,系统性地汇总了绿绒蒿属植物的优势学科体现、未来应用价值以及在不同领域的交互融合。今后应加强合作与交流,拓展延伸绿绒蒿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绿绒蒿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原生地物种的保护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提供科学支撑。展开更多
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7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多卫星降水产品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的雨量站订正产品IMERG Final Run(IMERG_FR)和准...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7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多卫星降水产品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的雨量站订正产品IMERG Final Run(IMERG_FR)和准实时产品IMERG Early Run(IMERG_ER)在岩溶地貌的小流域的降水观测准确度,通过设定不同的降水阈值评估IMERG两种降水产品IMERG_FR和IMERG_ER对不同降水量区间的探测能力,评估指标包括相关系数(CCC)、相对偏差(RRB)、均方根误差(RRMSE)、探测率(PPOD)、临界成功指数(CCSI)和误报率(FFAR)。结果表明,在整体上,IMERG_FR和IMERG_ER在该小型流域有一定降水探测能力,对降水强度的估算精度还存在提升空间。展开更多
文摘为明晰草地资源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脉络与热点动态,本文基于WOS(Web of Science,科学网)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使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国内外草地生态补偿研究的国家分布、国际热点及国内核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热点变化。结果表明:1)美国是该领域发文量第一的国家,中国次之,两国国际合作影响力较高;2)国际研究主要涵盖补偿政策设计、受偿意愿影响因素、补偿标准估算、政策成效等方面;3)国内研究重点突出,未形成稳固的核心作者网络;4)国内研究先后经历理论探索、政策实践和政策完善等阶段;5)除国际普遍关注的热点外,国内还结合我国牧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本文成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牧区草地资源生态补偿领域的发展特征、学科前沿,并为未来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文摘绿绒蒿(Meconopsis)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具有极大的经济利用价值。本文基于CiteSpace V软件,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Web of Science收录的1980−2019年期间与绿绒蒿研究相关的文献作为数据源,对国内外绿绒蒿的文献势态进行综述,揭示了绿绒蒿的文献年际分布、主要研究人员及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绿绒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章的被引频次在各年份间波动较大。中国科学院及下属机构发文量最多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绿绒蒿的世界地理分布。不同研究阶段对绿绒蒿的关注重点不同,早期重点关注绿绒蒿属的传统分类鉴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关注热点主要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手段对绿绒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最后,基于山地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多样性的功能及服务框架之下,结合文献计量学的综述结果,系统性地汇总了绿绒蒿属植物的优势学科体现、未来应用价值以及在不同领域的交互融合。今后应加强合作与交流,拓展延伸绿绒蒿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绿绒蒿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原生地物种的保护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提供科学支撑。
文摘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7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多卫星降水产品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的雨量站订正产品IMERG Final Run(IMERG_FR)和准实时产品IMERG Early Run(IMERG_ER)在岩溶地貌的小流域的降水观测准确度,通过设定不同的降水阈值评估IMERG两种降水产品IMERG_FR和IMERG_ER对不同降水量区间的探测能力,评估指标包括相关系数(CCC)、相对偏差(RRB)、均方根误差(RRMSE)、探测率(PPOD)、临界成功指数(CCSI)和误报率(FFAR)。结果表明,在整体上,IMERG_FR和IMERG_ER在该小型流域有一定降水探测能力,对降水强度的估算精度还存在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