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5-2015年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森 王涛 颜长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毛乌素沙地1965-2015年8期土地覆被动态变化信息,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模型,探讨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a来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年以前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处于中...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毛乌素沙地1965-2015年8期土地覆被动态变化信息,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模型,探讨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0 a来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年以前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处于中等强度,1995年以后人类活动强度变为较高强度;50 a来毛乌素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65-1990年为缓慢增加阶段,1990-1995年为显著增加阶段,1995-2000年为缓慢增加阶段,2000-2015年为迅速增加阶段;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强度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趋势;通过人类活动重心模型计算,50 a来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强度迁移速度越来越快,主要与人类改造地表能力的增强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人类活动强度 建设用地当量 土地覆被 重心迁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旭伟 李森 +2 位作者 王亚晖 唐霞 赵鸿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111-9120,共10页
掌握内陆河流域绿洲时空动态是内陆河流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的基本前提。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结合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和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的时空格局、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并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比... 掌握内陆河流域绿洲时空动态是内陆河流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的基本前提。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结合面向对象随机森林和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的时空格局、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并探讨了人工/天然绿洲比例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为5790.24km^(2),占流域面积比例的4.65%,其中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过渡带分别占绿洲总面积比例为45.29%、51.07%和3.64%;(2)疏勒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主要为内陆河沙漠区模式和干流模式;(3)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面积整体上呈扩张趋势,且绿洲变化以人工绿洲扩张、天然绿洲和荒漠-绿洲过渡带减少为主要特征,土地类型的主要变化为草地和荒漠被开垦,绿洲变化可分为1975-2000年缓慢扩张和2000-2020年迅速扩张2个阶段,主要原因为流域径流量增加和外来移民输入;(4)随着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之比由3:7(1975年)增加到5:5(2020年),流域绿洲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5年达到最高。研究可为疏勒河流域绿洲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分布模式 时空变化 人工与天然绿洲面积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种生产车间气溶胶微生物群落研究
3
作者 余洋 刘天海 +4 位作者 刘理旭 唐杰 彭卫红 陈阳 谭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7-275,共9页
为研究羊肚菌菌种生产车间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从菌种生产源头寻找影响羊肚菌安全生产的环境微生物因素。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对羊肚菌菌种大生产期间的接种室、原种室和栽培种室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随着菌... 为研究羊肚菌菌种生产车间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从菌种生产源头寻找影响羊肚菌安全生产的环境微生物因素。利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对羊肚菌菌种大生产期间的接种室、原种室和栽培种室的气溶胶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随着菌种扩繁级别增加,扩繁车间空气中的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而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车间的真菌群落以子囊菌门为主,细菌群落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假单胞菌属和乳杆菌属在3种扩繁车间的细菌群落均占主导地位,其比例随着菌种级别升高呈上升趋势;Phialemoniopsis sp.主导了3种扩繁车间的真菌群落,比例均超过96%。Phialemoniopsis sp.与羊肚菌不出菇的潜在风险因子——枝顶孢属具有极高的系统发育关系相关性,表明它可能影响羊肚菌生产的风险生态因子之一。研究为羊肚菌菌种安全生产的环境条件需求提供了理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微生物 羊肚菌 多样性 假单胞菌 菌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湖区荒漠绿洲过渡带盐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指示意义
4
作者 杨曦娅 薛娴 +5 位作者 赵丹 高煜坤 吕勤勤 尤全刚 潘晶 孙元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00-7512,共13页
盐生植物是荒漠绿洲过渡带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探究盐生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维护过渡带内脆弱生态系统修复和预测生态系统退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勤湖区盐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驱动机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指示意... 盐生植物是荒漠绿洲过渡带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探究盐生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维护过渡带内脆弱生态系统修复和预测生态系统退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勤湖区盐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驱动机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指示意义仍不清楚。通过对民勤湖区荒漠绿洲过渡带152个样方的盐生植物进行系统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明确盐生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指示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盐生植物主要包括盐爪爪+黑果枸杞群落、红砂+盐爪爪群落、白刺+黄花补血草群落、白刺群落、柠条锦鸡儿+沙鞭群落、沙蒿群落和禾草群落;(2)土壤电导率、含水率和含沙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91、0.83和0.71;(3)土壤电导率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表明,盐爪爪+黑果枸杞群落,红砂+盐爪爪群落、白刺+黄花补血草群落和白刺群落,柠条锦鸡儿+沙鞭群落和沙蒿群落分别指示高盐环境(EC>8 dS/m)、中盐环境(4 dS/m<EC≤8 dS/m)和低盐环境(2 dS/m<EC≤4 dS/m);禾草群落指示中低盐环境(2 dS/m<EC≤8 dS/m)。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典型植物群落类型与盐渍化程度的对应关系,可为未来遥感技术预测植物群落时空动态、预测土壤变化过程及生态系统退化进程研究提供有益补充,更为维护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稳态及盐渍化地区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湖区 荒漠绿洲过渡带 盐生植物 空间分布 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差异
5
作者 田凌鸿 刘方虎 尤全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4,共8页
人工林的建植通常伴随着土地肥力的逐渐耗竭,这一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与邻近天然次生林在土壤持水性与导水性的差异及其环境效应,以评估人工林建植对土壤水源涵养... 人工林的建植通常伴随着土地肥力的逐渐耗竭,这一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与邻近天然次生林在土壤持水性与导水性的差异及其环境效应,以评估人工林建植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2种林型的土壤颗粒组成存在差异,但均属于持水能力较好的黏粉壤土;然而,与天然次生林相比,日本落叶松林人工林土壤具有显著较低的有机质含量(P<0.001)和更高的容重(P<0.01)。这些土壤质地,特别是结构的差异,导致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饱和含水量(P<0.001)、非毛管孔隙持水量(P<0.001)及饱和导水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林。鉴于日本落叶松林人工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对退化,建议对当前不再承担生产功能的人工林逐渐进行天然化改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以逐步恢复并提升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源涵养 人工林 天然林 土壤结构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的黑河中游甘临高地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小芳 段翰晨 +2 位作者 廖杰 宋翔 薛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8-188,共11页
混合元胞自动机(Mixed-cell cellular automata,MCCA)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基于现实复杂土地结构引入混合元胞,实现了从定性、静态模拟到定量、动态模拟的跨越。本文首先探究MCCA模型在黑河中游甘临... 混合元胞自动机(Mixed-cell cellular automata,MCCA)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基于现实复杂土地结构引入混合元胞,实现了从定性、静态模拟到定量、动态模拟的跨越。本文首先探究MCCA模型在黑河中游甘临高地区(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的适用性;之后分别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Multiple-objective programming,MOP)模型、普通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得到2035年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D)情景、基本发展(Basic development,BAD)情景中不同地类面积数值,然后将面积输入MCCA模型中进行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可视化,并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精度评价指标均表明MCCA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Kappa系数、混合元胞质量系数(Mixed-cell figure of merit,mcFoM)和平均相对熵(Relative entropy,RE)分别为0.886、0.261和0.508,优于基于纯净元胞的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模型,因此MCCA模型适用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模拟。2035年SUD情景中林地范围明显高于BAD情景,生态效益较BAD情景增速快,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度扩张,综合效益增速较快。该结果表明耦合MOP和MCCA模型模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能够更好地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混合元胞自动机模型 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鸡粪发酵有机肥对六妹羊肚菌连作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天海 羊淑琴 +7 位作者 刘付彭 苗人云 余洋 吴翔 唐杰 王勇 彭卫红 谭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3-273,共11页
为探索有机肥在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连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肚菌产量的影响。通过向羊肚菌栽培土壤中施用麦秸鸡粪有机肥,并连续统计两年羊肚菌的产量和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方... 为探索有机肥在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连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肚菌产量的影响。通过向羊肚菌栽培土壤中施用麦秸鸡粪有机肥,并连续统计两年羊肚菌的产量和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寻找影响土壤理化指标的主要因素,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影响羊肚菌产量的关键土壤理化指标。施用有机肥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水平明显提升。羊肚菌栽培对土壤容重、pH值、腐殖酸、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钼、有效硼、交换性钙离子和交换性镁离子含量影响较大。施用有机肥可以连续两年提升羊肚菌出菇产量20%以上,具有一定增产、稳产的效果。羊肚菌产量与土壤腐殖酸和交换性钙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展示了秸秆发酵有机肥在羊肚菌连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揭示了影响羊肚菌产量的关键土壤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有机肥 连作障碍 增产 稳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