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判别泥沙来源的不确定性分析
- 1
-
-
作者
牛百成
吴作丽
陈琼
周强
方海燕
柳本立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重点实验室
青海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龙羊峡水库风沙–水沙入库的复合指纹定量判别研究–以茫拉河和沙沟河流域为例”(421073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多营力复合侵蚀变化与风险评估”(42330502)
青海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复合指纹法的龙羊峡水库泥沙来源定量判别研究”(2022-ZJ-942Q)。
-
文摘
指纹法凭借其简便和直接等优点,已成为泥沙来源研究的主流判别方法之一。然而,在其实际应用中对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及量化分析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风水交互侵蚀区,相关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选取西北干旱区党河水库流域作为典型案例,依托高斯一阶近似方程,对多组复合指纹法判别泥沙来源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展开评估。结果表明:多组复合指纹法用于泥沙来源判别时,其结果不确定性主要源自沉积区(汇),占总不确定性比例>48.0%,这或许是沉积区整合了所有物源区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时空变异特性所导致。从各物源区来看,上游山区居首,达29.4%;戈壁次之,为18.5%;沙丘最小,仅3.1%,这可能与样品数量和样品代表性密切相关。在运用多组复合指纹法判别泥沙来源时,沉积.区对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最显著。后续研究中应适当增加采样数量,以便精准反映各产沙区地球化学特征。此外,合理选择适宜的粒径范围是指纹法识别泥沙来源的关键。
-
关键词
物源判别
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
不确定性
干旱区
-
Keywords
sediment source
composite fingerprinting method
uncertainty
arid region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