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钛矿纳米线无模板定向成膜及其线偏振发光研究
1
作者 苏庆国 武玉庆 +2 位作者 徐琳琳 王佩玺 陈琪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8-1406,共9页
钙钛矿纳米线因具有本征线偏振发光特性而被广泛关注。然而,如果在成膜过程中没有模板辅助,钙钛矿纳米线难以获得均一取向,从而限制其线偏振发光应用前景。本工作结合钙钛矿纳米线在悬浮液中的聚集结构调控,以及适配大面积成膜的刮涂工... 钙钛矿纳米线因具有本征线偏振发光特性而被广泛关注。然而,如果在成膜过程中没有模板辅助,钙钛矿纳米线难以获得均一取向,从而限制其线偏振发光应用前景。本工作结合钙钛矿纳米线在悬浮液中的聚集结构调控,以及适配大面积成膜的刮涂工艺,解决了钙钛矿纳米线无模板定向成膜难题。通过悬浮液浓度和刮涂剪切力优化,钙钛矿纳米线薄膜无需引入额外模板即可呈现出66.7%的光致发光偏振度、27.5%的电致发光偏振度。这一研究为高性能线偏振发光器件的大面积、低成本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 半导体纳米线 刮涂 取向优化 线偏振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催化剂(La_(0.5)Ca_(1.5)NiCoO_(6))A位取代对CO_(2)转化碳纳米管的催化作用
2
作者 钟读乐 刘磊 +3 位作者 李婉婷 南军 刘立伟 李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9-1838,共10页
CO_(2)转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A位Ca^(2+)取代La^(3+)对CO_(2)的催化活化及转化过程的促进作用。采用改进的Pechini方法制备出了新型钙钛矿La_(2-x)Ca_(x... CO_(2)转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A位Ca^(2+)取代La^(3+)对CO_(2)的催化活化及转化过程的促进作用。采用改进的Pechini方法制备出了新型钙钛矿La_(2-x)Ca_(x)NiCoO_(6)(x=0、0.5、1、1.5)催化剂,以CO_(2)为碳源,通过连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将CO_(2)催化活化转化成固态碳纳米管。明确Ca^(2+)以1.5∶0.5比例A位取代La^(3+)的La_(0.5)Ca_(1.5)NiCoO_(6)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制备的碳材料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和有序性。通过化学表征和测试分析,归因于La_(0.5)Ca_(1.5)NiCoO_(6)具有较高的氧空位浓度、较强的表面碱性和增大的比表面积。这为CO_(2)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法 CO_(2) 碳纳米管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展望
3
作者 何舜宇 陈旭丹 +1 位作者 俞强 闫长增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8-1395,共8页
氮化硼纳米管(BNNTs)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质的一维纳米材料,自1995年首次合成以来,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BNNTs的结构与碳纳米管(CNTs)类似,但是由硼和氮原子交替排列形成,这种结构赋予了BNNTs一系列独特的性质,... 氮化硼纳米管(BNNTs)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质的一维纳米材料,自1995年首次合成以来,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BNNTs的结构与碳纳米管(CNTs)类似,但是由硼和氮原子交替排列形成,这种结构赋予了BNNTs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如高化学稳定性、良好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和高热导率等。BNNTs的合成在其性能研究和应用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基于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BNNTs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氮化硼纳米管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球墨退火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及模板合成法等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同步探讨了该材料在中子屏蔽、生物医学、光学器件及导热材料等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纳米管 一维材料 中子屏蔽 生物医学 光学器件 导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二醇复合相变纤维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4
作者 廖昙倩 李文雅 +2 位作者 杨晓宇 赵静娜 张骁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为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一维连续的宏观碳纳米管(CNT)纤维作为增强骨架,采用电化学析氢膨胀技术原位浸润聚乙二醇(PEG)制备了CNT/PEG复合相变纤维,并对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 为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一维连续的宏观碳纳米管(CNT)纤维作为增强骨架,采用电化学析氢膨胀技术原位浸润聚乙二醇(PEG)制备了CNT/PEG复合相变纤维,并对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PEG复合相变纤维表面光滑、结构均匀,PEG负载量达94%以上;CNT的网络结构还促进了不同分子质量PEG的协同结晶,复合相变纤维的相变温度可在9.2~24.7℃范围内进行调控,相变焓最高达168.2 J/g,在12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得益于CNT出色的光吸收能力,复合相变纤维的光热转换效率达63.5%;复合相变纤维呈现出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断裂强度最高可达412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7.0%,电阻值稳定;使用高透明疏水性材料对复合相变纤维进行封装,解决了PEG在空气中的吸湿问题,且不影响复合相变纤维的光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调温纺织品 相变纤维 碳纳米管纤维 原位复合 相变储能 光热转换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制备出接枝聚合物膜可对高黏度油油水分离
5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3,共1页
据中科院网2016年5月18日讯在油水分离中的难题之一是原油、重油等高黏度油的分离或漏油处理,该类油极易黏附并污染分离材料和设施,造成其功能失效,很多超浸润材料也不能幸免.为解决这一难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靳健研究员课题组将具有强... 据中科院网2016年5月18日讯在油水分离中的难题之一是原油、重油等高黏度油的分离或漏油处理,该类油极易黏附并污染分离材料和设施,造成其功能失效,很多超浸润材料也不能幸免.为解决这一难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靳健研究员课题组将具有强吸水能力和亲水性能的水凝胶材料与传统高分子成膜材料有机结合,成功制备了对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 油水分离 水凝胶材料 高分子成膜材料 功能失效 亲水性能 吸水能力 接枝聚合物 丙烯酸接枝 聚合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开发出高性能HER和ORR非贵金属催化剂
6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87-3687,共1页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其中涉及电化学过程的析氢反应(HER)和氧还原反应(ORR)是两种最具实际应用前景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方式。因此,设计高性能的HER和ORR的电催化剂对提高电化学能源转换和...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开发新型的清洁能源刻不容缓。其中涉及电化学过程的析氢反应(HER)和氧还原反应(ORR)是两种最具实际应用前景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方式。因此,设计高性能的HER和ORR的电催化剂对提高电化学能源转换和存储性能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HER ORR 电催化剂 存储性能 电化学过程 氧还原 能源危机 析氢反应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等发现提升半导体氧化物SERS性能的新方法
7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90-2190,共1页
自上世纪70年代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面世后,贵金属基底的引入将拉曼检测灵敏度提升了百万倍,克服了传统拉曼光谱与生俱来的信号微弱等缺点,使得拉曼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迅速成长为最为灵敏的... 自上世纪70年代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面世后,贵金属基底的引入将拉曼检测灵敏度提升了百万倍,克服了传统拉曼光谱与生俱来的信号微弱等缺点,使得拉曼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迅速成长为最为灵敏的表面物种现场谱学检测技术之一。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氧化物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 检测灵敏度 性能 纳米 苏州 金属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铜基硫化物纳米晶研究取得进展
8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73-3073,共1页
铜基硫化物纳米晶作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电、传感以及能源转换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化学计量比Cu2-xS纳米晶在近红外区表现出强烈的等离子共振吸收性质,且这种独特的光学性质可通过晶体中的缺陷密度及颗粒尺... 铜基硫化物纳米晶作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电、传感以及能源转换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化学计量比Cu2-xS纳米晶在近红外区表现出强烈的等离子共振吸收性质,且这种独特的光学性质可通过晶体中的缺陷密度及颗粒尺寸、形貌加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硫化物 铜基 苏州 非化学计量比 半导体材料 能源转换 吸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印刷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研究取得进展
9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72-1672,共1页
印刷电子技术是最近5年来才在国际上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印刷电子技术成为当今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前沿研究热点。高性能新型印刷电子墨水的研制成为印刷电子技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半导体碳纳米管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相比... 印刷电子技术是最近5年来才在国际上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印刷电子技术成为当今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前沿研究热点。高性能新型印刷电子墨水的研制成为印刷电子技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半导体碳纳米管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相比不仅尺寸小、电学性能优异、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碳纳米管 薄膜晶体管 印刷 电子技术 苏州 性能优异 多学科交叉 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高倍率超长循环寿命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10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32-1932,共1页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其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分别为1675 mAh/g和2600 mAh/g,远胜于现有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率低;充放电过程中生...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其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分别为1675 mAh/g和2600 mAh/g,远胜于现有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正极活性物质导电率低;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易溶于电解质溶液而造成"穿梭效应";嵌脱锂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膨胀-收缩等现象导致其出现活性硫物质利用率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从而限制了现有锂硫电池技术及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循环寿命 正极活性物质 理论比容量 能量密度 电池研究 充放电过程 电池技术 锂离子电池 活性硫 动力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锂硫电池研发取得进展
11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1-901,共1页
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活性物质,基于硫与锂之间的可逆电化学反应来实现能量储存和释放,其理论比能量可达2600 Wh/kg,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3~5倍,有望被应用于动力电池、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
关键词 正极活性物质 理论比容量 电荷传递 纳米化 电化学反应 电子产品 比能量 单质硫 放电比容量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12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4-1364,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际实验室研究员陈韦课题组设计制备了一种MOF结构多孔碳材料,并基于该材料成功构筑了兼具力学柔韧性与高储能特性的柔性超级电容器。该团队首先在碳纳米管表面原位生长了MOF材料,接着使...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际实验室研究员陈韦课题组设计制备了一种MOF结构多孔碳材料,并基于该材料成功构筑了兼具力学柔韧性与高储能特性的柔性超级电容器。该团队首先在碳纳米管表面原位生长了MOF材料,接着使用高温退火处理得到了MOF结构多孔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纳米技术 柔性 苏州 多孔碳材料 高温退火处理 国际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非层状结构二维单晶纳米片的研究取得进展
13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3-393,共1页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靳健课题组提出利用二维限域反应制备大面积金属单晶超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以一种液晶双分子膜为模板体系,使双分子膜与水形成双分子膜/水层/双分子膜的交替层状有序结构。由于水层的厚...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靳健课题组提出利用二维限域反应制备大面积金属单晶超薄膜的方法。该方法以一种液晶双分子膜为模板体系,使双分子膜与水形成双分子膜/水层/双分子膜的交替层状有序结构。由于水层的厚度在纳米尺寸,且可以通过改变其质量进行精确调控,从而可以将金属单晶的还原反应控制在水层中发生,制备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厚度可控的大面积单晶金的超薄膜。课题组与苏州纳米所吴东岷研究员、徐科研究员、厦门大学任斌教授合作进一步研究了单晶超薄金膜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相关结果发表在,Am.Chem.Soc.2013,135,12544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单晶 层状结构 纳米片 苏州 二维 双分子膜 反应控制 纳米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等高密度三维石墨烯制备取得新进展
14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79-2679,共1页
三维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结构,优异的物理性质与潜在应用迅速引起广泛关注。CVD法制备的三维石墨烯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多孔结构,成为目前石墨烯相关材料最为热门的材料之一。而三维石墨烯的最近报道都是基于泡... 三维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结构,优异的物理性质与潜在应用迅速引起广泛关注。CVD法制备的三维石墨烯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多孔结构,成为目前石墨烯相关材料最为热门的材料之一。而三维石墨烯的最近报道都是基于泡沫镍生长的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物研究,而且泡沫镍制备的三维石墨烯密度低孔隙率大,限制了其力学强度及实际应用。因此,发展简单快速的制备高密度三维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结构 高密度 石墨 制备 纳米 苏州 物理性质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基于高效砷化镓电池的聚光光伏发电系统获进展
15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0-490,共1页
最近,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系统集成部设计开发了4*6形式的基于高效砷化镓电池的聚光发电系统,并成功投入实际运行。模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5%,解决了风沙侵蚀、尘埃进入、水汽渗透等一系列应用难题,克服了500倍聚光... 最近,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系统集成部设计开发了4*6形式的基于高效砷化镓电池的聚光发电系统,并成功投入实际运行。模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25%,解决了风沙侵蚀、尘埃进入、水汽渗透等一系列应用难题,克服了500倍聚光比条件下,局部高温制约光电效率提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纳米技术 聚光比 砷化镓 电池 苏州 光电转换 风沙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在增强型GaN HEMT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6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0,共1页
由于GaN具有大禁带宽度、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场强等优点,GaN HEMT成为新一代功率器件研究的热点。由于极化作用,AlGaN/GaN异质结界面会形成高浓度的二维电子气,浓度可达到1013/cm2量级,因此一般的GaN HEMT都是耗尽型器件。
关键词 AlGaN/GaN HEMT器件 增强型 纳米 苏州 高电子迁移率 二维电子气 异质结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光致形变纳米复合智能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17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5-975,共1页
光致形变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波长光(紫外、可见光等)的照射下,材料本体发生形变(伸缩、弯曲)现象的智能材料,具有远程、非接触、多选择性的控制方式,可望在光敏开关、光学传感器、光驱动马达以及其他将光能直接转变为动能等高效利... 光致形变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波长光(紫外、可见光等)的照射下,材料本体发生形变(伸缩、弯曲)现象的智能材料,具有远程、非接触、多选择性的控制方式,可望在光敏开关、光学传感器、光驱动马达以及其他将光能直接转变为动能等高效利用光能领域获得应用。相比于含偶氮苯光致形变高分子材料,具有光致异构化特性的有机染料分子晶体有着更好的重复性和更快的响应速率,是一类近几年来新兴的光致形变材料,但如何将分子尺度高效光机械转换得以在宏观尺度有效实现是该类智能材料的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异构化 智能材料 纳米复合 形变 苏州 光学传感器 高分子材料 控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开发出超高热导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18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28-3128,共1页
作为近来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新兴的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热学性能(导热系数可高达3000-6000 W/(m·K)),受到了广泛关注。石墨烯/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有望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消费电子及... 作为近来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新兴的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热学性能(导热系数可高达3000-6000 W/(m·K)),受到了广泛关注。石墨烯/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有望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消费电子及导热聚合物材料中得到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材料 纳米科学 石墨 高热导率 光电子器件 开发 苏州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在高亮度蓝光LED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9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10-3310,共1页
GaN基蓝光LED的发明被誉为"爱迪生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赤崎勇、天野浩与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光LED,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利用蓝光LED和荧光粉合成白光的LED灯效率已达到荧光灯的2倍,已经... GaN基蓝光LED的发明被誉为"爱迪生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赤崎勇、天野浩与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光LED,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利用蓝光LED和荧光粉合成白光的LED灯效率已达到荧光灯的2倍,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照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基蓝光LED 高亮度 诺贝尔物理学奖 纳米 苏州 背光照明 白色光源 LED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在GaN基功率器件界面控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3-1423,共1页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加工平台研究员张宝顺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高压大功率GaN基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工作。目前,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敬课题组进行合作,利用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沉积栅介质层...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加工平台研究员张宝顺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高压大功率GaN基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工作。目前,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敬课题组进行合作,利用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沉积栅介质层和表面钝化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GAN 界面控制 功率器件 苏州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电力电子器件 香港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