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郑州地区商代建筑夯土材料的科技分析与研究——以郑州商城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谷天旸
杨雪钦
+6 位作者
师东辉
杨树刚
马玉鹏
郑晓旭
吴金旭
张玉修
宋国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地区商代各类型夯土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物性特征。通过土壤微形态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了夯土的微观结构、组分和微构造,揭示了先民夯筑行为对原生土壤的改造现象,进而探讨了夯土在建造和使用时期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夯筑技术
郑州商城
郑州小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石器时代广西地区橄榄属植物研究现状
2
作者
汪静怡
吴妍
谢光茂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5,共6页
新石器时代先民对植物资源利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橄榄属植物是广西地区重要植物资源,然而有关橄榄属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所发现的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拓宽识别方法对橄榄属遗存研究的重...
新石器时代先民对植物资源利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橄榄属植物是广西地区重要植物资源,然而有关橄榄属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所发现的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拓宽识别方法对橄榄属遗存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对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的梳理,不仅有助于理解新石器时代广西地区先民对橄榄属植物的利用情况,也为解读橄榄属植物在这一地区的驯化史、环境史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橄榄属
新石器时代
植物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3
作者
吴金旭
张玉修
+3 位作者
刘浩宇
Michael Storozum
高峰
杨石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8-991,共24页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微及超显微技术对原位定向样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肉眼无法识别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其时序、空间和成因关系。通过总结洞穴堆积物微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微形态分析在恢复洞穴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洞穴堆积物的堆积与埋藏过程、构建地层年代学框架、解译古人类活动及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应用,评估了洞穴堆积物中所蕴含的地质学与考古学价值。目前,在国内的洞穴堆积物研究中,微形态分析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展望了微形态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堆积物
微形态
古气候与古环境
堆积与埋藏过程
地层年代学
人类活动
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分析
4
作者
高惠婷
郭长江
+2 位作者
韩宾
徐思雯
杨益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表面纹饰阴线中的白色填充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某种黏土矿物混合而成。该研究为东周时期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工艺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林墓地
曾国
青铜器
填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州地区商代建筑夯土材料的科技分析与研究——以郑州商城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谷天旸
杨雪钦
师东辉
杨树刚
马玉鹏
郑晓旭
吴金旭
张玉修
宋国定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脊椎动物
演化与
人类
起源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大学人文
学院
考古学
与人类
学系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
研究
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
研究
院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中国科学院
大学地球与行星
科学
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考古
研究
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90360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2048)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地区商代各类型夯土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物性特征。通过土壤微形态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了夯土的微观结构、组分和微构造,揭示了先民夯筑行为对原生土壤的改造现象,进而探讨了夯土在建造和使用时期的人地关系。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夯筑技术
郑州商城
郑州小双桥
Key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e
Ramming technology
Zhengzhou Shang City
Zhengzhou Xiaoshuangqiao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石器时代广西地区橄榄属植物研究现状
2
作者
汪静怡
吴妍
谢光茂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脊椎动物
演化与
人类
起源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
学院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
研究所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46)资助。
文摘
新石器时代先民对植物资源利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橄榄属植物是广西地区重要植物资源,然而有关橄榄属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所发现的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进一步强调了拓宽识别方法对橄榄属遗存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对橄榄属遗存及其研究方法的梳理,不仅有助于理解新石器时代广西地区先民对橄榄属植物的利用情况,也为解读橄榄属植物在这一地区的驯化史、环境史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广西
橄榄属
新石器时代
植物考古
Keywords
Guangxi
Canarium
Neolithic Age
Archaeobotany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3
作者
吴金旭
张玉修
刘浩宇
Michael Storozum
高峰
杨石霞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大学地球与行星
科学
学院
纽卡斯尔大学历史、古典与考古
学院
云南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脊椎动物
演化与
人类
起源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8-991,共24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29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424,41472209)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E2E40409X2,Y95401BXX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903601)。
文摘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微及超显微技术对原位定向样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肉眼无法识别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其时序、空间和成因关系。通过总结洞穴堆积物微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微形态分析在恢复洞穴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洞穴堆积物的堆积与埋藏过程、构建地层年代学框架、解译古人类活动及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应用,评估了洞穴堆积物中所蕴含的地质学与考古学价值。目前,在国内的洞穴堆积物研究中,微形态分析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展望了微形态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洞穴堆积物
微形态
古气候与古环境
堆积与埋藏过程
地层年代学
人类活动
古DNA
Keywords
cave deposits
micromorphology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deposit and burial process
stratigraphic chronology
human activities
ancient DNA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分析
4
作者
高惠婷
郭长江
韩宾
徐思雯
杨益民
机构
中国科学院
脊椎动物
演化与
人类
起源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大学人文
学院
考古学
与人类
学系
湖北省文物考古
研究
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22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春秋时期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发展迅速,装饰方法多样,纹样繁复,纹饰中多有填彩现象以凸显其表面图案的装饰性,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科技分析较少——相关研究多围绕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展开,尤其是白色填彩的分析仍处于空白。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表面纹饰阴线中的白色填充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某种黏土矿物混合而成。该研究为东周时期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工艺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枣树林墓地
曾国
青铜器
填白
Keywords
Zaoshulin Cemetery
State of Zeng
Bronze ware
White filler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郑州地区商代建筑夯土材料的科技分析与研究——以郑州商城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
谷天旸
杨雪钦
师东辉
杨树刚
马玉鹏
郑晓旭
吴金旭
张玉修
宋国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石器时代广西地区橄榄属植物研究现状
汪静怡
吴妍
谢光茂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吴金旭
张玉修
刘浩宇
Michael Storozum
高峰
杨石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填彩分析
高惠婷
郭长江
韩宾
徐思雯
杨益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