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宇宙大尺度结构空洞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飞
罗煜
韦成亮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星系宇宙学与暗能量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105,共1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73061、 1167306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857002、2015CB80753)资助
-
文摘
为了研究空洞的演化以及暗物质空洞和星系空洞的差别,使用一组高精度的N体模拟数据以及基于此给出的半解析模拟星系数据,在红移2.03到红移0之间取了6个红移的数据,并使用VIDE (Void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ation toolkit)算法来找空洞,对星系空洞和暗物质空洞的统计性质比如丰度、数目、大小、形状、叠加密度轮廓等演化的比较的结果表明,随着红移的减小,空洞的数目逐渐减少、内部密度逐渐变小、体积逐渐增大、空洞的形状越来越扁.暗物质空洞和星系空洞的数目、平均大小、平均椭率的比值与红移呈线性关系.此外,不论是暗物质空洞还是星系空洞,小的空洞密度比在分布上比大空洞的低,更容易贯通并合,演化效应更明显.另外由于星系总是形成于暗物质密度场的高密度区域,使其不容易示踪暗物质空洞的一些薄弱的墙结构,导致星系空洞提前贯通.而对于已经形成的星系空洞而言,即便是其墙上最薄弱的地方也往往堆积着显著的暗物质,使得星系的位置保持稳定,甚至形成新的星系,从而抑制星系空洞的贯通.整体上暗物质空洞的演化要比星系空洞的演化更加明显.
-
关键词
宇宙学:大尺度结构
宇宙学:暗物质
方法:数值
-
Keywords
cosmology:large-scale structure of Universe
cosmology:dark matter
methods:numerical
-
分类号
P159
[天文地球—天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