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精细结构望远镜终端系统改造及最新观测结果
1
作者 张延安 宋慕陶 +3 位作者 季海生 黄光力 张晓祥 姚大志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7-393,共7页
为了观测太阳耀斑高速电子轰击色球,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将原精细结构望远镜改造为高速CCD精细结构望远镜,拍摄到局部H_α活动区.在光学系统里增加缩焦器,引进干涉偏振滤光片后,高速CCD就能记录H_α各波段的单色像.经过1999年至200... 为了观测太阳耀斑高速电子轰击色球,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将原精细结构望远镜改造为高速CCD精细结构望远镜,拍摄到局部H_α活动区.在光学系统里增加缩焦器,引进干涉偏振滤光片后,高速CCD就能记录H_α各波段的单色像.经过1999年至2004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目前H_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己达1个角秒,时间分辨率为每秒钟30至40帧图像.2004年11月观测到一个M1.1级耀斑,我们将H_α紫移(H_α-0.5(?))高速图像和硬X-射线暴、射电微波暴比较,结果发现:初始的耀斑成对亮点在上升相相互靠近,特别是微波暴源也显出类似的靠近运动,以前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它可解释为磁弧脚根沿中性线的剪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耀斑 望远镜 技术 图像处理(高速C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频谱仪定标 被引量:3
2
作者 卢磊 刘四明 +1 位作者 宋其武 宁宗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44,共15页
定标是射电天文观测中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定标工作可以得到太阳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太阳射电辐射流量,可以扣除射电频谱仪的通道不均匀性,清晰显示射电频谱特征.结合紫金山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观测数据,详细介绍了定标的基本方法,分... 定标是射电天文观测中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定标工作可以得到太阳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太阳射电辐射流量,可以扣除射电频谱仪的通道不均匀性,清晰显示射电频谱特征.结合紫金山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观测数据,详细介绍了定标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定标常数的变化情况,最后给出了定标结果,并与野边山射电偏振计以及RHESSI(The Reuven Ramaty High 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 Imager)卫星硬X射线波段的几个太阳耀斑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耀斑的光变特征.其中对一个耀斑脉冲相硬X射线流量和微波光变的相关性的分析表明这些观测可以用来研究有关的辐射机制以及相应的能量释放和粒子加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射电辐射 太阳:频谱 仪器:频谱仪 方法: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天文台太阳黑子手描观测记录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冉阳 周团辉 季凯帆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2-301,共10页
太阳黑子是太阳上最显著的观测特征,也是最早开始系统记录的太阳活动现象.自从望远镜发明以来,人类已经拥有约400 yr系统的手描黑子观测记录.关于太阳活动的长期演化及其主要的11 yr周期变化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样单一的观测记录.近些... 太阳黑子是太阳上最显著的观测特征,也是最早开始系统记录的太阳活动现象.自从望远镜发明以来,人类已经拥有约400 yr系统的手描黑子观测记录.关于太阳活动的长期演化及其主要的11 yr周期变化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样单一的观测记录.近些年来,这些手描黑子图正在进行数字化,以利于长期保存和进行计算机处理.在未来,手描黑子记录的观测方式将不可避免地由CCD直接的数字化图像取代,因此分析过渡时期并存的两种方式所得到的资料的共同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传统的手描黑子资料及其与未来纯数字化黑子资料的衔接很有必要.首先对数字化后的189张2011年紫金山天文台手描黑子观测记录进行了仔细的误差分析,得到所使用的扫描仪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比例尺相差0.2%,记录纸上太阳环本身的印刷误差导致东西方向比南北方向长度短1%.在扫描过程中的纸张的放置方向误差可达0.5?.在对这些误差进行修正以后,将手描黑子记录与同时刻的空间SDO/HMI(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全日面连续谱图像进行对比,通过重叠的办法找出对应的黑子,并测量出手描的黑子观测精度约为7 arcsec,另外大约有3%的手描黑子无法找到对应的黑子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太阳黑子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天文台4.5—7.5 GHz太阳快速频谱仪图像
4
作者 金乐春 吴洪敖 +1 位作者 许富英 孟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2,共8页
运用多种方法,对紫金山天文台4.5—7.5 GHz太阳快速频谱仪获得的太阳微波爆发频谱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尽可能地去除噪声和干扰,还原爆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并突出感兴趣的部分,在MATLAB的平台支持下编写了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取得了较为满... 运用多种方法,对紫金山天文台4.5—7.5 GHz太阳快速频谱仪获得的太阳微波爆发频谱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尽可能地去除噪声和干扰,还原爆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并突出感兴趣的部分,在MATLAB的平台支持下编写了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 频谱仪 射电辐射 仪器 光污染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发展思路浅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米琳莹 崔辰州 +20 位作者 樊东卫 郝晋新 薛艳杰 李长华 李珊珊 何勃亮 陶一寒 韩军 许允飞 杨涵溪 杨丝丝 和兰 马捷 刘梁 陈肖 谌俊毅 张海龙 刘峰 肖健 于策 袁海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文章介绍了天文学界在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国际交换和开放共享方面的做法,概述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介绍了为应对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天文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学科方向。为加强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管理分析,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根据领域特点建立了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体系,规范了天文数据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汇交;对天文数据进行挖掘,形成可发现、可访问、可复用的科学数据产品,并将其应用在不同用户群;以开放为常态的原则提供检索、在线分析挖掘、应用接口等规范化服务,遵照天文领域国际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在线、离线及混合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构建针对领域特色的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分布式资源平台,对软硬件资源合理布局;阐述了中心在国内外态势监测、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传播方面的做法。文章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将国家天文数据中心的发展思路与天文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特点相结合,展望中心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发展思路 天文信息学 虚拟天文台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开放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河画卷(10°≤l≤20°)^(13)CO&C^(18)O致密结构形态分析
6
作者 肖焱山 张海霞 +7 位作者 黄瑶 江治波 陈志维 郑胜 张鹏 罗骁域 蒋禹 潘雪姣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20,共15页
致密分子云团块是恒星形成的场所,其形态特征与分子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该项工作基于紫金山天文台13.7 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的银经(galactic longitude,l) 10°≤l≤20°和银纬(galactic latitude,b)|b|≤5°.25范围... 致密分子云团块是恒星形成的场所,其形态特征与分子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该项工作基于紫金山天文台13.7 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的银经(galactic longitude,l) 10°≤l≤20°和银纬(galactic latitude,b)|b|≤5°.25范围的数据,对^(13)CO(J=1-0)&C^(18)O(J=1-0)致密结构进行了形态分类和分析.利用Facet Clumps检测算法对C^(18)O谱线数据示踪的分子云核进行了检测和人工证认,共获得了544个C^(18)O分子云核.该区域约5.97%的^(13)CO团块内部存在C^(18)O核.以是否存在C^(18)O核将^(13)CO团块分为了两类,发现包含C^(18)O核的^(13)CO团块的峰值、流量、角面积显著大于不含C^(18)O核的^(13)CO团块样本,两类样本的离心率和形状因子没有明显差异.此外,也对^(13)CO团块和C^(18)O核的形状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C^(18)O核的速度方向积分强度轮廓明显更接近圆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分子 星际介质:谱线与谱带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天气探源计划(探冕计划)
7
作者 田晖 白先勇 +4 位作者 封莉 熊明 陈亚杰 侯振永 王亚敏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1-898,共18页
空间天气探源计划(探冕计划)将在同一颗卫星平台上实现对太阳和晚型恒星的同步观测,以揭示太阳系内外空间天气的源头——日冕和星冕的物理性质及爆发规律.卫星拟工作在约72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同时对日冕和星冕开展长期、连续的观测... 空间天气探源计划(探冕计划)将在同一颗卫星平台上实现对太阳和晚型恒星的同步观测,以揭示太阳系内外空间天气的源头——日冕和星冕的物理性质及爆发规律.卫星拟工作在约72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同时对日冕和星冕开展长期、连续的观测.通过搭载日面极紫外光谱仪、极紫外光谱日冕仪、恒星极紫外光谱仪、恒星极紫外测光望远镜等载荷,该计划将在三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第一,通过首次开展全日面视场的日冕光谱观测,刻画日冕外流和爆发的源区特性,推动太阳系空间天气的精准预报;第二,通过填补当前太阳系外极紫外探测的空白,探明星冕爆发规律,从而开拓太阳系外空间天气的新疆域;第三,通过对太阳和其他恒星同步开展点源极紫外探测,并结合模型,建立空间天气影响行星宜居性的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辐射 日冕 星冕 空间天气 行星宜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的月球氢分布图像重建方法研究
8
作者 冒晓莉 朱雪波 +2 位作者 马涛 蔡仁伟 吴柯汎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获取准确的月球水氢分布图对于水冰的探测研究和后续深空探测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基于中子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卫星图像降质过程,构建了以kappa函数为基础的、具备移变特性的点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模糊加噪后得到模拟的探测图像.重点... 获取准确的月球水氢分布图对于水冰的探测研究和后续深空探测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基于中子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和卫星图像降质过程,构建了以kappa函数为基础的、具备移变特性的点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模糊加噪后得到模拟的探测图像.重点采用最大熵算法和Richardson-Lucy算法对模拟的探测图像进行重建,以目视效果、卡方检验和真实性检验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低噪还是高噪下,直接重建均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重建结果.经过去噪预处理后,在卡方检验安全的前提下,从总体效果来看,重建结果均优于预处理之前的情形.其重建图像真实性检验中偏差较大的点明显减少,意味着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重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仪器 行星和卫星:探测 技术: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秋立 杨蔚 +13 位作者 刘宇 唐国强 郝佳龙 张建超 胡森 赵旭晁 陈雅丽 储雪蕾 王英 蒋云 张爱铖 徐伟彪 林杨挺 李献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0-327,共18页
离子探针可在低至微米至纳米级尺度微区原位直接分析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数量的增加、分析方法的发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广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离子探针发展历史,简述了离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主要综述了近... 离子探针可在低至微米至纳米级尺度微区原位直接分析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数量的增加、分析方法的发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广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离子探针发展历史,简述了离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主要综述了近十年来离子探针仪器性能和分析技术上的进展,包括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同位素体系定年分析及图像分析,并总结了离子探针分析在太阳系外物质、太阳系星云演化、月球形成与演化、地球早期演化、地球古环境研究等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微区分析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天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宇宙大星系潮汐结构的搜寻研究
10
作者 黄松立 房敏 +6 位作者 刘文浩 郑宪忠 潘治政 刘滨阳 杨超 常江 王蕾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4,共19页
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等级成团模型中,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并合过程是星系质量增长的重要机制,会在星系周围产生一些低面亮度的潮汐结构.观测上,需要长时间曝光并结合特定的图像处理技术以获得更深的图像,从而能够探测和研究这些较暗的结... 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等级成团模型中,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并合过程是星系质量增长的重要机制,会在星系周围产生一些低面亮度的潮汐结构.观测上,需要长时间曝光并结合特定的图像处理技术以获得更深的图像,从而能够探测和研究这些较暗的结构.为寻找近邻星系周围的潮汐结构,从前人给出的源表中筛选出76个大星系样本,并利用ZTF(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时域巡天的g和r两个波段的数据进行图像叠加,得到的深场图像的平均深度(面亮度极限)为μ_(g)(3σ,10''×10'')=(28.86±0.27)mag/('')^(2),μ_(r)(3σ,10''×10'')=(28.65±0.27)mag/('')^(2)(其中为天光背景噪声标准差),与国际上多数同类深场巡天深度相当.在所有样本星系中,22个星系周围已知存在潮汐结构,成功探测到其中20个星系附近的结构,并在一个星系周围首次发现了潮汐结构.对其中的星系NGC 5907周围的星流结构分析了形态并与前人文章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单一环状星流的结论.其次,分析了在星系NGC 4725周围新发现的3个暗弱潮汐结构,其中位于东北侧的结构颜色较蓝(g、r波段星等差g-r约0.4-0.6),与东北方向的伴星系NGC 4747颜色相似,可能源于两个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位于东侧和东南侧的结构在位置和形态上对应于一个整体的环状结构,其颜色均较红(g-r约0.7-0.9)且与NGC 4725东侧外晕颜色一致,可能来源于较年老的矮椭球星系的潮汐瓦解,或者是NGC 4725在与NGC 4747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撕扯出去的盘成分.后续还需利用更高分辨率、更深的WFST(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及其他波段数据对发现的潮汐结构进一步验证,并通过数值模拟帮助理解星系相互作用过程.最后,在部分样本星系图像中发现延展的前景银河系卷云污染,其面亮度较低(暗于μ_(g)=26 mag/('')^(2))且颜色(g-r约0.41)蓝于河外星系等天体成分.结果显示,这类卷云反射光会影响星系周围暗弱潮汐结构的探测分析,但是容易被辨认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演化 星系:相互作用 技术:图像处理 技术:测光 方法: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七号月球中子伽玛谱仪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开宇 黄永益 +3 位作者 马涛 徐遵磊 张永强 张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9-1138,共10页
月球中子伽玛谱仪(Lunar Neutron Gamma Spectrometer,LNGS)是嫦娥七号轨道器的有效载荷,由轨道器载荷管理系统管理。其主要科学目标是测量全月表水、冰及主要元素的丰度和空间分布。在LNGS研制过程中,需要一套综合测试系统,模拟轨道器... 月球中子伽玛谱仪(Lunar Neutron Gamma Spectrometer,LNGS)是嫦娥七号轨道器的有效载荷,由轨道器载荷管理系统管理。其主要科学目标是测量全月表水、冰及主要元素的丰度和空间分布。在LNGS研制过程中,需要一套综合测试系统,模拟轨道器载荷管理系统,对LNGS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传统测试系统通常采用机箱式结构,虽功能完善,但系统庞大、扩展性差。考虑到LNGS测试工作贯穿整个研制周期,且需频繁携带测试设备参与各类环境试验,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与LabWindows/CVI的综合测试系统,具备高集成度、模块化和便携性强等特点。系统由地检板与上位机构成,分别负责通信控制与可视化操作,实现了测试流程自动化及功能灵活调整。该系统在LNGS研制过程中持续应用,运行稳定,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验证了方案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七号 地检板 FPGA LABWINDOWS/C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轴式天文望远镜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娄铮 程景全 +1 位作者 左营喜 杨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相对于传统地平式或赤道式望远镜,斜轴式天文望远镜因其独特的机架结构形式更加适应例如南极等的极端台址环境.但由于这种望远镜形式的应用较少,针对其运动特性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首先详细讨论了斜轴式望远镜的优缺点,推导了斜轴坐标系... 相对于传统地平式或赤道式望远镜,斜轴式天文望远镜因其独特的机架结构形式更加适应例如南极等的极端台址环境.但由于这种望远镜形式的应用较少,针对其运动特性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首先详细讨论了斜轴式望远镜的优缺点,推导了斜轴坐标系与地平和赤道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斜轴式望远镜在进行恒星跟踪时的运动特性,并与地平式望远镜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斜轴式望远镜的像场旋转特性,并分析了像旋对望远镜天线全息测量的影响.最后,还针对斜轴式望远镜的特点,推导了一套包含7个误差项的指向误差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机架 斜轴 像旋 指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形成区IC 5146中年轻星的搜寻和性质分析
13
作者 肖帆 王小龙 +2 位作者 王凡 房敏 张淼淼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5,共18页
证认恒星形成区中的年轻星对于全面了解恒星形成过程至关重要.研究使用Gaia(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天体测量数据对IC 5146恒星形成区中的年轻星进行证认和分析.首先使用Gaia天体测量数据对该区域中已知... 证认恒星形成区中的年轻星对于全面了解恒星形成过程至关重要.研究使用Gaia(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天体测量数据对IC 5146恒星形成区中的年轻星进行证认和分析.首先使用Gaia天体测量数据对该区域中已知的年轻星候选体进行检验,确认其中181个候选体是可靠的成员星;基于这181个确认的成员星的视差和自行分布,结合颜色-星等图,进一步对覆盖IC 5146的天区进行系统性搜寻,共找到290个成员星候选体,其中167个为已知成员星,123个为新发现的成员星候选体.新证认的成员星候选体和已知成员星相比,年龄相当(都为1百万年),但星周盘比例较低(10%比41%),有光变的比例也低(15%比51%).在空间分布上,已知成员星以成团分布为主,而新证认的成员星候选体分布比较散,反映了在IC 5146恒星形成区存在成团形成和孤立形成两种恒星形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视差 自行 原行星盘 赫罗图和颜色星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TA和WFST大视场望远镜的窄带光学成像观测分析
14
作者 徐霄 娄铮 +2 位作者 平一鼎 董云芬 郑宪忠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在小焦比的光学系统中,窄带滤光片的光学性能会受到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以及光线入射角的显著影响.从视场中心至视场边缘,入射角的偏转逐渐增大,导致窄带滤光片出现中心波长蓝移,带通增宽以及最大透过率衰减.针对WFST (Wide Field Survey T... 在小焦比的光学系统中,窄带滤光片的光学性能会受到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以及光线入射角的显著影响.从视场中心至视场边缘,入射角的偏转逐渐增大,导致窄带滤光片出现中心波长蓝移,带通增宽以及最大透过率衰减.针对WFST (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与MASTA (Multi-Application Survey Telescope Array)望远镜开展窄带巡天观测的需求,定量分析不同窄带滤光片中心波长和带通随视场半径的变化.WFST的焦比F/2.49,轴外最大入射角为13.27°.在最大偏转处,中心波长分别为395 nm与656 nm的窄带滤光片的最大中心波长蓝移0.78%,10 nm和1 nm带通将分别增加2.67%和41.80%.最大透过率衰减系数分别为80.00%与74.50%.MASTA望远镜焦比为F/1.74,轴外最大入射角为18.48°.在最大偏转处,中心波长分别为395 nm与656 nm的窄带滤光片的中心波长将蓝移2.70%,其10 nm与1 nm带通的展宽将分别达到4.20%和81.70%,最大透过率衰减系数分别为80.00%与63.90%.未来基于WFST和MASTA开展发射线或吸收线的窄带观测,需系统考虑中心波长蓝移和带通变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仪器:滤光片 技术:测光 大视场巡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二号任务目标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自转特征与表面热环境
15
作者 应佳峻 季江徽 +3 位作者 姜浩轩 谭东杰 胡寿村 包纲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6-748,共13页
详细分析了近地小行星Kamo‘oalewa的轨道特征、自转参数以及与地球的相对运动,通过对光变曲线的拟合,初步确定了该小行星自转轴的指向(λ=67.9°±3.1°,β=-46.0°±10.6°).模拟未来天问二号空间任务对该小... 详细分析了近地小行星Kamo‘oalewa的轨道特征、自转参数以及与地球的相对运动,通过对光变曲线的拟合,初步确定了该小行星自转轴的指向(λ=67.9°±3.1°,β=-46.0°±10.6°).模拟未来天问二号空间任务对该小行星的探测过程,得到了探测器在接近小行星过程中可能观测到的视星等级的变化情况.利用先进热物理模型(ATPM),对Kamo‘oalewa的表面温度分布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该小行星在不同热惯量条件下的详细温度分布特征.基于分析对未来深入研究该天体的路径进行了展望,强调高分辨率探测设备及长期观测数据对提高小行星旋转特性和轨道参数精度的重要意义.天问二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将为进一步揭示小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历史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469219 Kamo‘oalewa(2016 HO3) 自转参数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T和SDI在轨辐射定标
16
作者 李根 李瑛 +1 位作者 李巧 黎辉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yα Solar Telescope, LST)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中文名为“夸父一号”)卫星上的有效载荷之一,它包括白光太阳望远镜(Whitelight Solar Telescope, WST)、莱曼...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yα Solar Telescope, LST)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中文名为“夸父一号”)卫星上的有效载荷之一,它包括白光太阳望远镜(Whitelight Solar Telescope, WST)、莱曼阿尔法全日面成像仪(Solar Disk Imager, SDI)和日冕仪(Solar Corona Imager, SCI) 3台科学仪器.其中WST工作在(360±2) nm(近白光)波段, SDI工作在(121.6±4.5) nm(紫外莱曼阿尔法)波段,两者的观测视场均为1.2 R⊙(R⊙为太阳半径,整个视场相当于38.4′).通过WST和SDI的成像数据可以探索太阳爆发活动在低层大气(光球、色球及过渡区)中的触发和响应,比如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机制、白光耀斑的物理性质以及爆发暗条/日珥的形态演化和运动学,并推导出太阳大气的物理参数等.若要获得WST和SDI观测的太阳大气不同特征的物理参数,如耀斑能量、日珥温度和密度等,则需要把它们观测的计数值(Digital Number, DN)转化为物理单位(如erg·cm-2·s-1·sr-1),这个过程即称为辐射定标.辐射定标是WST和SDI科学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之一.目前, WST和SDI在轨辐射定标均以太阳为参考源,其中前者使用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于2020年发布的太阳光谱数据,后者则使用地球同步环境系列卫星(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R, GOESR)上搭载的极紫外传感器(Extreme Ultraviolet Sensors, EUVS)观测的数据.给出了WST和SDI在2023年8月到2024年2月正常观测期间的在轨辐射定标系数及其不确定度.通过拟合WST在轨辐射定标系数日平均值得到其经验公式.利用辐射定标后的数据,能够计算太阳耀斑在白光和莱曼阿尔法波段辐射出的能量以及获得日珥密度等,有利于实现WST和SDI的科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日珥 技术:辐射定标 仪器:WST 仪器:S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的近地天体巡天规划模型研究
17
作者 庄彧怡 平一鼎 赵海斌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6,共12页
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已成共识,对其探测具有重大意义.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Multi-Application Survey Telescope Array,MASTA)具有的大视场、多望远镜、较大口径等特点非常契合小行星探测的需求,它... 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已成共识,对其探测具有重大意义.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Multi-Application Survey Telescope Array,MASTA)具有的大视场、多望远镜、较大口径等特点非常契合小行星探测的需求,它的加入可显著提升我国的近地小行星探测能力.为发挥MASTA的近地小行星探测优势,提出了一种近地天体巡天策略,并基于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提出了巡天规划模型.为评估该模型的表现以及在此模型下MASTA的近地小行星探测效能,通过扩充样本建立了观测目标集,并进行了一年的近地天体巡天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巡天规划模型能够较好地满足MASTA近地天体巡天的需求;能够优化近地天体巡天项目的观测资源配置,兼顾MASTA的其他科学目标;MASTA一年探测的近地小行星数量可达其预估样本的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近地小行星 巡天 优化算法 方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射电天文数字频谱仪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镇辉 姚骑均 杨戟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3,共9页
根据在射电天文频谱观测中出现的新需求,介绍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新进展.达到GHz采样速率的多位高速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海量数字处理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运行在这... 根据在射电天文频谱观测中出现的新需求,介绍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新进展.达到GHz采样速率的多位高速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海量数字处理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以及运行在这些芯片上的并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知识产权(Fast Fourier Transform Intellectual Property,FFT IP)内核,结合高性能数据总线的系统集成,为射电天文构建新型FFT频谱仪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选择.与现有其他类型频谱仪相比,集成了这些新技术的数字型FFT频谱仪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谱分辨率、更高的动态范围和整体稳定性,此类频谱仪的出现显示了射电频谱技术已经进入了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射电频谱仪 模数转换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IP内核 实时FFT PCI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历定朔推步综述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勇 张培瑜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6-76,共11页
“朔”简言之表日月黄经相等,先民对其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平朔到定朔的过程。通过研读古历,文中分析并归纳了不同时期中国古历日制度的基本元素之一──朔的两种推步方法:“积年法”和“《授时历》法”,其中包括平朔、日躔、月离、及... “朔”简言之表日月黄经相等,先民对其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平朔到定朔的过程。通过研读古历,文中分析并归纳了不同时期中国古历日制度的基本元素之一──朔的两种推步方法:“积年法”和“《授时历》法”,其中包括平朔、日躔、月离、及定朔的推步方法等;得出了由各历的基本历数直接推出的中国古历定朔计算的一般公式;同时亦给出了《授时历》的推朔法和部分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古历 定朔推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3世纪历法的交食推算精度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勇 张培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1-424,共4页
中国13 世纪历法交食计算的原理及方法主要载于《元史历志》的《授时历》术文中.《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精度极高的一部著名历法.本文在恢复并确认其交食推步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授时历》行用期间( 文中给出了 A D... 中国13 世纪历法交食计算的原理及方法主要载于《元史历志》的《授时历》术文中.《授时历》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精度极高的一部著名历法.本文在恢复并确认其交食推步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授时历》行用期间( 文中给出了 A D1280 ~1645) 的推步结果与现代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授时历》的交食推步精度.具体而言,1) 给出了日、月食食甚时刻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 .9min 和19 .4min ;2) 得到了日、月食食分的古今推步结果之间的关系;3) 指出《授时历》的交食推步存在可靠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时历 交食计算 精度 中国 历法 13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