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学森先生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1
作者 高小山 张纪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8-607,508,共10页
作为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对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系统所的发展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1钱学森先生与系统所的建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 作为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对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系统所的发展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1钱学森先生与系统所的建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从事系统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作为中国系统科学的缔造者与主要倡导者,钱学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系统所的建立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系统工程 钱学森 系统科学 科研机构 开拓者 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飞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5期74-76,共3页
简述了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现状,包括其主要研究领域、成就、方向和目标等。文中还讨论了实验室"小实体、大网络"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复杂系统 智能科学 研究方向 发展策略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工程与软科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顾基发 《软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22,共5页
一、系统工程与软科学发展简况 1、我国系统工程简史我国系统工程始于50年代,由钱学森、许国志等首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筹建运筹室,在我国研究、推广与应用运筹学。 60年代初在钱学森。
关键词 系统工程 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高精无人自主系统自抗扰控制方法
4
作者 黄一 李世华 +2 位作者 薛文超 赵志良 左志强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1-I0003,共3页
高速高精无人自主系统是当下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进步的新引擎,是引领空天科技、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领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强鲁棒、高精度、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则是无人自主系统可成功应用落地的基础。控制领域在理论与应... 高速高精无人自主系统是当下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进步的新引擎,是引领空天科技、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领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强鲁棒、高精度、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则是无人自主系统可成功应用落地的基础。控制领域在理论与应用的互相促进下不断发展,在模型论与控制论的激烈碰撞中,由我国控制学者韩京清先生提出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为工程控制与应用提出了一个新方向。ADRC创造性地建立了“总扰动”这一新概念,实现了系统内部、外部不确定性描述的有机统一,将扰动补偿和鲁棒控制融合到了一起,把控制问题的核心归结为抗扰控制问题。ADRC研究的标准态——“链式积分模型”精确地抽象出了运动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航空航天、伺服跟踪、机器人运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系统 高速高精 自抗扰控制 韩京清 科技与经济 智能制造 扰动补偿 积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光栅的大视场红外凝视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思霖 穆全全 李大禹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4-1835,共12页
分视场成像的中波红外凝视成像系统为解决红外光学系统很难同时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率的问题,将多个子视场分时成像于同一个探测器中,然而目前该系统还存在着无法实现无缝拼接和液晶快门阵列结构复杂的缺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 分视场成像的中波红外凝视成像系统为解决红外光学系统很难同时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率的问题,将多个子视场分时成像于同一个探测器中,然而目前该系统还存在着无法实现无缝拼接和液晶快门阵列结构复杂的缺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液晶光栅的大视场中波红外凝视成像系统设计。通过在一次像面处加入矩形视场光阑并将其后移,使原有的0.28°的视场缺失减小至0°,实现图像的无缝拼接。快门阵列采用双光栅快门结构,使其无需复杂的位置关系,并将液晶快门阵列放置于平行光路中,可消除其所引入的色差与偏振带来的主光线间纵向位移影响。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设计出了F数为3.25,焦距为130 mm,波长范围为4.25~4.75μm,全视场对角线为10.8°的红外凝视成像系统,其各子视场单元MTF均为0.3@30 lp/mm以上。最终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分视场成像的功能,且成像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冷反射 液晶光栅 视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与医疗系统管理
6
作者 王毓云 《中国医院管理》 1981年第3期21-24,共4页
医疗系统的科学运用管理,很早就受到重视,五十年代初,英国个别大型医院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一开始,研究的问题比较零星比较分散,而成效却是十分显著的。贝列(Baily)对门诊问题的排队论研究,至今犹为人们参考引用,在运筹学的应用... 医疗系统的科学运用管理,很早就受到重视,五十年代初,英国个别大型医院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一开始,研究的问题比较零星比较分散,而成效却是十分显著的。贝列(Baily)对门诊问题的排队论研究,至今犹为人们参考引用,在运筹学的应用研究中,也可算得上是首创性的工作。所以,50年代英国的大医院都相也进行了系统运用管理的研究。英国在50年代还召开过国际性的会议,交流系统运用管理的研究工作的成果。从此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队论 吸收状态 效用分析 应用研究 首创性 五十年代 转移概率 状态转移 交流系统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的设计
7
作者 刁志辉 赵慧茹 +2 位作者 彭增辉 刘永刚 穆全全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399,共7页
导电层与取向层是液晶器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膜层结构。两种膜层位于基板与液晶之间,并由于折射率不匹配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降低液晶器件的光能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设计方法,将导电... 导电层与取向层是液晶器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膜层结构。两种膜层位于基板与液晶之间,并由于折射率不匹配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降低液晶器件的光能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设计方法,将导电层与取向层作为膜层体系中的一环来实现高透过率。首先,构建了基于导电层与取向层的多层减反射膜物理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在理论上设计了相应的膜层结构,以实现膜层的高透过率;最后,系统研究了液晶加电过程对膜层透过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计所获得的减反射膜在500~800 nm波段内透过率保持在99%以上,在400~500 nm波段内维持在96%以上;驱动液晶会导致膜层透过率下降,以液晶混合折射率为设计基础,能够将透过率下降幅度减小到0.35%以内。本研究将有利于实现高能量利用率、高稳定性的液晶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层 取向层 减反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排过渡过程是提高闭环系统“鲁棒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被引量:49
8
作者 黄焕袍 万晖 韩京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9-94,共6页
经典PID调节器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本文提出了通过安排过渡过程来提高闭环系统“鲁棒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的方法 。
关键词 安排过渡过程 鲁棒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换系统进展 被引量:57
9
作者 程代展 郭宇骞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4-960,共7页
在过去30年中,控制界对切换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与控制的研究兴趣不断升高.本文的目的是对切换系统研究的近期发展作一个综述.主要论题包括:1)共同Lyapunov函数;2)切换系统镇定;3)切换系统能控性.最后对切换系统发展方向作一展望.另... 在过去30年中,控制界对切换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与控制的研究兴趣不断升高.本文的目的是对切换系统研究的近期发展作一个综述.主要论题包括:1)共同Lyapunov函数;2)切换系统镇定;3)切换系统能控性.最后对切换系统发展方向作一展望.另外,附录中给出一些相关的辅助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系统 共同二次Lyapunov函数 镇定 能控性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控制系统理论:构想与前景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琳 秦化淑 +1 位作者 郑应平 郑大钟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本文通过对控制理论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创立和发展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的构想。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的总体框架和所属的基本问题,对其发展现状和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还对复杂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控... 本文通过对控制理论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创立和发展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的构想。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的总体框架和所属的基本问题,对其发展现状和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还对复杂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的研究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控制 控制系统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Hamilton实现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玉振 程代展 李春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5-753,共9页
基于能量的 Lyapunov函数方法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应用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所考虑的系统表示为 Hamilton系统 ,即如何完成 Hamilton实现 .文中首先研究一般系统的广义 Hamilton实现问题 ,给出了几个充分... 基于能量的 Lyapunov函数方法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应用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所考虑的系统表示为 Hamilton系统 ,即如何完成 Hamilton实现 .文中首先研究一般系统的广义 Hamilton实现问题 ,给出了几个充分条件 ;然后把所得到的结果应用到电力系统中 ,得到了双机系统的局部 Hamilton耗散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Hamilton 电力系统 双机电系统 LYAPUNOV函数 稳定性分析 非线性动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非线性系统后推(Backstepping)型(英)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代展 洪奕光 秦化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24-830,共7页
对一类带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后推法提供了一个构造自适应和鲁棒控制器的递推程序.为了应用后推法,需要先将系统化成一定的型式(称为标准后推型).对单输入系统标准后推型以及控制器的设计已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多输入系... 对一类带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后推法提供了一个构造自适应和鲁棒控制器的递推程序.为了应用后推法,需要先将系统化成一定的型式(称为标准后推型).对单输入系统标准后推型以及控制器的设计已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多输入系统的标准后推型及其控制器的设计.文中得到了分块标准后推型.它可根据一定的微分同胚变换由系统的结构唯一确定.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推法 多输入系统 分块标准型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系统去除函数的原点位置标定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立功 李龙响 +2 位作者 王孝坤 薛栋林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为了实现磁流变抛光的确定性加工,对磁流变抛光去除函数的原点位置进行了标定。分析了磁流变抛光去除函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去除率分布。利用标准圆柱,建立了抛光轮最低点与数控加工中心测头的相对位置坐标变换关系,实现了光学元件在机床... 为了实现磁流变抛光的确定性加工,对磁流变抛光去除函数的原点位置进行了标定。分析了磁流变抛光去除函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去除率分布。利用标准圆柱,建立了抛光轮最低点与数控加工中心测头的相对位置坐标变换关系,实现了光学元件在机床坐标系中的精确对准。通过在光学元件的特征点上进行去除函数实验测试,实现了抛光轮最低点对应的去除函数原点位置标定,对标定误差进行了分析。选择圆形平面光学元件,应用以金刚石颗粒为抛光粉的水基磁流液,对抛光轮直径为360mm的磁流变抛光系统进行去除函数原点标定,单次标定精度达到0.030mm。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去除函数原点标定方法简单可靠,能够满足磁流变抛光技术的修形需求,可为磁流变抛光在光学制造中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磁流变抛光 去除函数 原点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层次化与机械化─—关于新方向的探索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代展 洪奕光 +1 位作者 陈翰馥 秦化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7-622,共6页
本文首先对非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作一回顾,指出它的进展与目前的瓶颈所在,然后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层次化结构分解与机械化的计算机实现,发展现有的非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使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模型有穷参数化... 本文首先对非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作一回顾,指出它的进展与目前的瓶颈所在,然后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通过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层次化结构分解与机械化的计算机实现,发展现有的非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使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模型有穷参数化,从而为控制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一个便于用计算机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实现理论上的突破,本文提出三个新的理论工具:微分动力学,微分拓朴学与代数拓扑,代数几何,然后,对每种工具在新模型框架下所起的作用及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粗线条的勾画,并详细说明目前的进展与下一步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化 机械化 非线性控制系统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被引量:32
15
作者 薛栋林 郑立功 张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13-2820,共8页
为了研制长焦距大视场离轴三反空间光学系统,描述了自由曲面光学数理模型,设计了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针对焦距为4 500mm,成像视场角为11°,系统总长与焦距的比值为1/3的光学系统,对比分析了传统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和次... 为了研制长焦距大视场离轴三反空间光学系统,描述了自由曲面光学数理模型,设计了基于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针对焦距为4 500mm,成像视场角为11°,系统总长与焦距的比值为1/3的光学系统,对比分析了传统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和次镜为自由曲面的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关键性能。在提出的光学系统中次镜采用自由曲面设计,提升了光学系统的像差平衡能力;最终选用相对孔径为1/9.5的设计方案,使光学系统全视场平均波像差优于0.030λ(λ=632.8nm),平均传递函数优于0.434(71.4lp/mm),接近衍射极限;在同等条件下系统设计传递函数比传统离轴三反系统提高5%以上。优化设计后光学系统自由曲面次镜与理论球面偏差为1.1λ,采用定制的标准球面镜结合基于数字样板的非零位检测方法可完成面形实时高精度检测,解决了大口径凸自由曲面检测的难题。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自由曲面次镜的空间光学系统,具有体积小、技术可实现性强、波像差和传递函数等关键性能优越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长焦距大视场光学遥感器 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自由曲面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交通、物流、生态综合发展的复杂系统研究方法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飞跃 戴汝为 +5 位作者 张嗣瀛 陈国良 汤淑明 杨东援 杨晓光 李平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4年第2期60-69,共10页
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物流和生态等城市化问题 ;这类问题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这类问题不存在一般意义的最优解 ,更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因此 ,基于复杂系统的思想 ,讨论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原则下 ,如何利用人工系统、... 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物流和生态等城市化问题 ;这类问题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这类问题不存在一般意义的最优解 ,更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因此 ,基于复杂系统的思想 ,讨论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原则下 ,如何利用人工系统、计算实验、平行系统等新方法和理论 ,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和并行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技术 ,寻求城市交通、物流和生态等城市化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建立城市交通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研究体系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物流业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系玻璃在低成本热成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史广维 张新 +2 位作者 王灵杰 何锋赟 张建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19,共5页
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价格的不断下降,昂贵的红外光学元件成为限制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成本的重要因素。新型硫系玻璃在3~5μm和8~14μm的大气窗口有着良好的透射性,同时具有价格低、可模压成型、折射率温度系数小等特点,较为适合非制冷... 随着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价格的不断下降,昂贵的红外光学元件成为限制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成本的重要因素。新型硫系玻璃在3~5μm和8~14μm的大气窗口有着良好的透射性,同时具有价格低、可模压成型、折射率温度系数小等特点,较为适合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对常用红外材料和新型硫系玻璃的各方面特性进行比较,总结了新型硫系玻璃的优点,并使用新型硫系玻璃分别对两种温度范围的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该材料在低成本热成像系统设计中的使用方法。结果表明:新型硫系玻璃既能满足光学性能,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成本的问题,可应用于批量生产的红外光学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材料 热成像系统 光学设计 硫系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焦距系统的变倍补偿方式 被引量:18
18
作者 蔡伟 张新 +3 位作者 冯秀恒 王灵杰 张建萍 何锋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63-2071,共9页
为了寻找新的变倍补偿方式并降低设计变焦距系统时对经验的过分依赖,提出了一种光焦度分配及变焦补偿方法。首先以组元之间的间隔为初始量,把组元的运动形式作为自由量,通过计算公式求出满足间隔要求的光焦度分配和组元运动形式。这种... 为了寻找新的变倍补偿方式并降低设计变焦距系统时对经验的过分依赖,提出了一种光焦度分配及变焦补偿方法。首先以组元之间的间隔为初始量,把组元的运动形式作为自由量,通过计算公式求出满足间隔要求的光焦度分配和组元运动形式。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焦系统光焦度分配的难度,同时为探寻新的变焦运动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三组式变焦系统为例,在同一指标下得到了4种不同的变焦运动方式。比较几种运动形式后认为三组全动型变焦方式为最优变焦方式。计算结果表明,得到的4种变焦方式的计算结果和优化后的结果都很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焦度分配 变焦系统 三组式变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思想与框架体系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飞跃 汤淑明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4年第2期52-59,共8页
阐述了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思想。从分析人工交通系统与仿真交通系统的差异和关系入手 ,提出了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系统构成和框架、主要建模和研究方法 ,以及分析手段和可能的应用方式。人工交通系统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基于代理的方法与... 阐述了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思想。从分析人工交通系统与仿真交通系统的差异和关系入手 ,提出了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系统构成和框架、主要建模和研究方法 ,以及分析手段和可能的应用方式。人工交通系统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基于代理的方法与编程技术、Petri网及其衍生模型、复杂系统的语言动力学描述、元胞自动机及其广义形式 ,以及模糊逻辑、神经元网、遗传演化程序和自然计算在内的计算智能方法。此外 ,还提出了将计算试验方法和并行系统方法用于交通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效果 ,并讨论了有关人工交通系统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交通系统 复杂系统 人工社会 代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iC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提高TMC光学系统信噪比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红 王彤彤 +5 位作者 高劲松 巩盾 王笑夷 郑宣鸣 申振峰 张忠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52-2958,共7页
为了消除SiC反射镜的固有缺陷,提高反射式光学系统的信噪比,使用SiC表面改性技术对同轴三反射(TMC)光学系统的SiC反射镜进行了处理。首先,应用等离子体辅助沉积(PIAD)技术沉积了一层Si改性层,接着对改性层进行精密抛光,然后在反射镜表... 为了消除SiC反射镜的固有缺陷,提高反射式光学系统的信噪比,使用SiC表面改性技术对同轴三反射(TMC)光学系统的SiC反射镜进行了处理。首先,应用等离子体辅助沉积(PIAD)技术沉积了一层Si改性层,接着对改性层进行精密抛光,然后在反射镜表面镀制Ag膜和增强膜,最后获得了表面改性对TMC光学系统信噪比的影响。Wyko轮廓仪测试表明,SiC反射镜的粗糙度Ra由10.42nm降低到了0.95nm;镀制高反射膜后,主镜、次镜、三镜及折叠镜在0.5~0.8μm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98%。计算结果表明,应用了表面改性技术后TMC反射式光学系统的信噪比提高了5%以上,说明SiC表面改性技术是一种提高TMC光学系统信噪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C系统 表面改性 SiC反射镜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