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重力场模型下低轨卫星的简化动力学定轨与轨道外推
1
作者 罗振宇 蒋春华 +1 位作者 范海怡 祝会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4-499,共6页
分析在不同重力场模型下的定轨精度与轨道外推精度发现,重力场模型阶数为100与150时的定轨精度和轨道外推精度均高于50阶重力场模型的结果。在GRACE-C和GRACE-D简化动力学定轨中,EGM2008与Tongji-Grace02k的3D方向定轨精度最高可达22.6... 分析在不同重力场模型下的定轨精度与轨道外推精度发现,重力场模型阶数为100与150时的定轨精度和轨道外推精度均高于50阶重力场模型的结果。在GRACE-C和GRACE-D简化动力学定轨中,EGM2008与Tongji-Grace02k的3D方向定轨精度最高可达22.6 mm和24.0 mm,这2种重力场模型定轨精度均优于ITG-Grace03。在轨道外推中,Tongji-Grace02k精度最高,能达到亚dm级别;其次是EGM2008,ITG-Grace03精度最低,二者均在dm级。通过优化随机脉冲参数,可以提升3种重力场的轨道外推精度,模型阶数为100与150时的优化效果比阶数为50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模型 低轨卫星 简化动力学定轨 轨道外推 随机脉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力测量技术观测城市地表下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晓东 李航 +7 位作者 邓明莉 江利明 孙和平 李德伟 张为民 郝洪涛 桑鹏 白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82-2892,共11页
本文用重力测量技术对城市地表下沉进行了实验研究,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在武汉市内地表下沉较大的部分城区进行了7期流动重力观测实验,并用D-InSAR观测的垂向位移进行了验证.数值结果表明重力观测每期整网平差后点值平均精度都小于10... 本文用重力测量技术对城市地表下沉进行了实验研究,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在武汉市内地表下沉较大的部分城区进行了7期流动重力观测实验,并用D-InSAR观测的垂向位移进行了验证.数值结果表明重力观测每期整网平差后点值平均精度都小于10×10^-8 m·s^-2,说明采用重力观测能在城市内获得高精度的区域重力变化.第7期相对于第1期的结果与D-InSAR在大致相同时间段内地表垂直位移结果比较表明,重力增加的大部分区域与D-InSAR观测到的地表下沉区域相一致,说明这些区域的重力增加主要是由地表下沉引起的.从第2到7期相对于第1期的重力变化说明在近12个月的时间内测区最大重力变化约40×10^-8 m·s^-2,且局部区域的重力值是逐渐增加的,说明地表下沉是持续进行的.本实验结果说明重力观测技术能为城市地表下沉提供重力观测约束和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沉降 混合重力测量 区域重力变化 D-INSAR CG-5重力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大地测量手段的青藏高原南缘地壳形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杰 徐克科 +2 位作者 方剑 张为民 杜宗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3-1188,共6页
基于2003~2013年GRACE卫星重力、GPS和绝对重力数据对青藏高原南缘地壳形变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测站1999~2015年垂向隆升速率为1.5 mm/a,显示出拉萨测站持续隆升的特点。结合南加州综合网络构建的远程连续GPS参考站,另外选择TPL... 基于2003~2013年GRACE卫星重力、GPS和绝对重力数据对青藏高原南缘地壳形变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测站1999~2015年垂向隆升速率为1.5 mm/a,显示出拉萨测站持续隆升的特点。结合南加州综合网络构建的远程连续GPS参考站,另外选择TPLJ、CHLM、JMSM测站数据进行分析。GPS结果表明,4个测站2003~2013年平均隆升速率为2.3±0.11 mm/a, GRACE垂向位移时间序列显示4个测站2003~2013年除季节性变化外也具有轻微上升趋势,平均速率为0.35 mm/a。联合绝对重力资料在考虑诸多因素(地壳隆升、侵蚀、GIA等)后得到拉萨测站近年重力变化约为-0.97μGal/a,青藏高原拉萨测站地下地壳底部增厚速率约为4.4 cm/a,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地壳隆升与底部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RACE GPS 绝对重力 地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数据评估SWOT卫星KaRIn数据的测量误差对反演海洋重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杨 周江存 +2 位作者 祝程程 孙和平 李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53-4064,共12页
地表水和海洋地形(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 SWOT)卫星搭载了Ka波段雷达干涉(Ka-band Radar Interferometer, KaRIn)测高计,其宽刈幅测高数据有望提升现有海洋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 为评估KaRIn测高计的各类测量... 地表水和海洋地形(Surface Water and Ocean Topography, SWOT)卫星搭载了Ka波段雷达干涉(Ka-band Radar Interferometer, KaRIn)测高计,其宽刈幅测高数据有望提升现有海洋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 为评估KaRIn测高计的各类测量误差对反演海洋重力场的影响,本文基于模拟的KaRIn数据,使用逆Vening Meinesz公式反演了海洋重力异常. 单周期模拟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相位误差和KaRIn噪声对重力异常的影响最大;利用数值差分计算KaRIn数据跨轨方向的垂线偏差无法消除相位误差、滚动误差和基线扩张误差,这导致垂线偏差的东西分量和反演的重力异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卫星地面轨迹特征;改正相位误差、滚动误差和基线扩张误差后,反演的重力异常不存在明显的卫星地面轨迹特征,主要误差源仅为KaRIn噪声. SWOT卫星执行精确重复轨道任务,其重复观测可以削弱测量误差对海洋重力场反演的影响,在反演中随着周期数的增加,相位误差和KaRIn噪声对重力异常的影响逐渐降低. 在不改正相位误差、滚动误差和基线扩张误差且不滤波削弱KaRIn噪声的情况下,本文利用3年53个周期的模拟数据反演了重力异常,结果显示本文讨论的各类测量误差对重力异常反演的综合影响仅为0.17 m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卫星 宽刈幅测高计 最小二乘配置 逆Vening Meinesz公式 海洋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钻孔应变数据探测2011年日本Tohoku大地震激发的低频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及其谱峰分裂
5
作者 张赓 徐建桥 +3 位作者 陈晓东 张凌云 孙和平 龚立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3-1397,共15页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中,环型自由振荡(特别是低频环型自由振荡)的精确探测相比于球型自由振荡更加困难.环型自由振荡对SH波速度结构更加敏感,能更好地监测走滑断层运动,因此精确估算环型自由振荡的谱峰参数可为地球内部大尺度SH波速...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中,环型自由振荡(特别是低频环型自由振荡)的精确探测相比于球型自由振荡更加困难.环型自由振荡对SH波速度结构更加敏感,能更好地监测走滑断层运动,因此精确估算环型自由振荡的谱峰参数可为地球内部大尺度SH波速度结构和大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更强约束.本研究利用2011年日本Tohoku地震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资料,提取了该地震激发的1.3 mHz以下低频环型和球型自由振荡信号,与STS-1宽频带地震仪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对1 mHz以下的环型自由振荡具有更强的探测能力.本研究还采用频率域自回归方法精确估计了0T2—0T6的简并频率,结果与PREM模型理论值相差非常小,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52×10^(-4).此外还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探测到了0T2谱峰分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仪能有效探测到大地震激发的低频地球环型自由振荡信号,可为地幔大尺度各向异性结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型自由振荡 钻孔应变仪 Tohoku地震 简正模谱峰分裂 STS-1地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单点定位中对流层延迟不同映射模型分析
6
作者 张亚豪 温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0-1025,共6页
基于全球77个GNSS测站观测数据,系统评估4种对流层延迟映射函数模型(GMF、NMF、VMF1、VMF3)的全球适用性及其对精密单点定位(PPP)精度的影响。采用PRIDE PPP-AR软件处理获得各测站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以欧洲定轨中心(CODE)发布的ZTD产... 基于全球77个GNSS测站观测数据,系统评估4种对流层延迟映射函数模型(GMF、NMF、VMF1、VMF3)的全球适用性及其对精密单点定位(PPP)精度的影响。采用PRIDE PPP-AR软件处理获得各测站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以欧洲定轨中心(CODE)发布的ZTD产品为基准,结合地理分区(低/中/高纬度、陆地/海洋、海拔梯度)开展模型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对流层延迟映射函数模型在低纬度、低海拔、海洋区域精度较差,VMF系列映射函数模型在应对海拔、纬度变化引起的差异时表现较好,GMF和VMF系列映射函数模型对海洋测站改正效果比较显著;U方向定位精度方面,GMF、VMF3、NMF映射函数模型分别在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表现最好,GMF和VMF系列映射函数模型在全球范围内PPP数据处理中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精密单点定位 天顶对流层延迟 映射函数模型 全球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龙格-库塔法在地球变形模拟中的应用
7
作者 秦明 徐建桥 +3 位作者 周江存 刘清超 龚立卓 杨伟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10,共15页
高精度的地球变形理论模拟是理解地球变形过程、解释观测数据和反演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自适应龙格-库塔理论,发展了一种多初始解条件下的误差控制算法,并应用于地表负荷变形问题以及地球简正模的计算.该方法通过矩阵变换... 高精度的地球变形理论模拟是理解地球变形过程、解释观测数据和反演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自适应龙格-库塔理论,发展了一种多初始解条件下的误差控制算法,并应用于地表负荷变形问题以及地球简正模的计算.该方法通过矩阵变换实现截断误差的统一控制,从而获得精确的数值解.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模型1000阶负荷勒夫数的计算,自适应龙格-库塔法RK8(7)和RK5(4)相较于4阶龙格-库塔法(RK4),精度提升了约两个数量级,同时计算速度分别提高了20倍和5倍.对于PREM模型更高阶负荷勒夫数的计算,RK4方法的收敛性差,绝对误差最大为1×10^(-4)量级,而RK8(7)随着阶数的增加逐渐趋于渐近解.在对初始解和初始积分位置优化后,龙格-库塔法可将负荷勒夫数计算至1000万阶,精度至少达到1×10^(-7).当容许误差设置为1×10^(-6)时,RK8(7)计算的地球简正模本征周期的绝对误差基本在1×10^(-6) s,且在阶数为250时,其计算速度是RK4的17.42倍.最后,通过与Mineos结果的对比验证,本方法求解本征周期的精度至少达到1×10^(-3) s的量级.其中,Slichter模的本征周期与其他数值方法及观测周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0055 h和0.0156 h,进一步说明了本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龙格-库塔 地球变形 负荷勒夫数 简正模 Slichter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济南市地铁沿线地表沉降时空分析
8
作者 周天翔 董景龙 沈强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济南地铁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开展济南地铁及周围的沉降监测对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地铁为研究对象,利用2022年3月—2024年4月的30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得到济南地铁1、... 济南地铁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开展济南地铁及周围的沉降监测对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地铁为研究对象,利用2022年3月—2024年4月的30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得到济南地铁1、2、3号线的形变信息;结合Peck公式,对所得结果进行建模,并探究沉降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南轨道交通沿线呈现不同程度的形变;空间上,东部、中部地区地铁较为稳定,其中3号线二区最不稳定,遥墙机场站附近的沉降最为大,最大年均形变速率为-66 mm/a;时间上,地铁建设期间沉降量大于运营期间沉降量,玉符河站、历山路站、川流站、遥墙机场站附近沉降槽在中心处的沉降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沉降槽半径分别为174、151、171、3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地铁 地面沉降 SBAS-InSAR 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的“水逆”现象研究
9
作者 冯树立 董景龙 +1 位作者 沈强 周天翔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水星逆行(即“水逆”)是一种由水星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精确描述和预测“水逆”现象对天文观测仪器校正、航天发射和操作任务时间窗口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DE440)获取水星位置,模拟仿真了2024... 水星逆行(即“水逆”)是一种由水星与地球相对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精确描述和预测“水逆”现象对天文观测仪器校正、航天发射和操作任务时间窗口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高精度星历数据(DE440)获取水星位置,模拟仿真了2024—2044年水星在黄道惯性坐标系下相对于地球的运行轨迹,结合水星赤经变化率计算了“水逆”时间,并探究水逆轨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年份发生“水逆”现象的次数不同,每年发生3~4次“水逆”现象;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3 d(波动范围为20~26 d),相邻两次逆行间隔周期平均约为95 d(波动范围为89~103 d);不同年份的水星逆行轨迹存在相似性,尤其在相隔13年的年份之间(如2024和2037年)这种相似性更为显著;此外,平均每4~5年会出现一次跨越两个公历年的水星逆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逆 DE440 赤经变化率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研究三峡地区环境负荷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虎荣 张成浩 +2 位作者 梁文康 王金驰 刘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4-629,共6页
构建三峡地区大气和陆地水质量变化模型,利用GNSS、GRACE-FO和环境质量变化模型计算三峡地区2019~2022年环境负荷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探讨基于GRACE-FO数据的球谐函数法和结合质量变化模型的格林函数法在计算环境负荷垂直形变上的差异... 构建三峡地区大气和陆地水质量变化模型,利用GNSS、GRACE-FO和环境质量变化模型计算三峡地区2019~2022年环境负荷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探讨基于GRACE-FO数据的球谐函数法和结合质量变化模型的格林函数法在计算环境负荷垂直形变上的差异。研究发现,2种方法计算的陆地水负荷垂直形变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后者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更高;基于质量变化模型计算的CQWZ站和HBZG站的环境总负荷垂直形变与GNSS实测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88和0.83;2019~2022年三峡库区和洞庭湖流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分别为0.5~0.7 mm/a和0.6~1.5 mm/a,原因是2022年该区域水位降低导致地壳回弹上升;三峡库区附近地壳夏季上升、冬季下沉,垂直形变幅度约为-5~18 mm,主要受水库蓄水和大气负荷驱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负荷垂直形变 GNSS GRACE-FO 质量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深地实验室分布式光纤地震立体台阵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丰 林融冰 +3 位作者 张宫博 吕昊 陈晓东 张丽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75-2886,共12页
在淮南深地实验室布设了水泥固结的传感光缆,结合竖井中已有通信光缆,利用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DAS)构建了高密度的三分量立体台阵,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通过分析地下870 m的背景噪声记录,发现其日间变化幅度较小,这表明深地实... 在淮南深地实验室布设了水泥固结的传感光缆,结合竖井中已有通信光缆,利用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DAS)构建了高密度的三分量立体台阵,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通过分析地下870 m的背景噪声记录,发现其日间变化幅度较小,这表明深地实验室受气压、温度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较小.然而,在低频段观测到明显增强的噪声,这给低频信号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连续记录中,识别出了多个地方震和区域震信号,尤其是获得了高质量的玛多地震P波信号.与共址地震仪数据的一致性表明DAS波形记录的可靠性.通过三分量DAS记录识别了Rayleigh面波信号,并利用多重滤波技术测量得到其群速度频散曲线;利用DAS应变率记录与共址宽频带地震仪的速度记录比值获得了相速度信息.两种方法测得的面波频散数据可用于研究速度结构.这些初步结果展现了深地实验室提供的超静环境以及三分量立体DAS台阵观测的优势,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深地实验室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 应变率 背景噪声水平 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中国西南地区MODIS水汽校正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严萍 曾昭扬 王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9-392,共4页
以GNSS水汽为标准,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MODIS水汽精度评价和相关性分析,构建MODIS水汽的区域校正模型和单站点校正模型并开展可靠性检验。分区域进行MODIS水汽校正和图像叠加得到校正后的中国西南地区MODIS水汽分布。结果表明,区域模型... 以GNSS水汽为标准,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MODIS水汽精度评价和相关性分析,构建MODIS水汽的区域校正模型和单站点校正模型并开展可靠性检验。分区域进行MODIS水汽校正和图像叠加得到校正后的中国西南地区MODIS水汽分布。结果表明,区域模型可替代单站点模型,中国西南地区MODIS水汽季节校正模型效果显著,在春、夏、秋、冬季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优于8 mm、9 mm、11 mm和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MODIS 水汽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中国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和共视技术的改进PPP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路润民 张杰 +2 位作者 钟世明 韩金阳 梁子涵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PPP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高精度GNSS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之一,且具有精度高、范围广、低成本等特点,而共视时间频率传递的站间差分能够消除卫星钟差和削弱电离层、对流层等路径误差,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实现了一种改进PPP时间传递方法... PPP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高精度GNSS时间频率传递技术之一,且具有精度高、范围广、低成本等特点,而共视时间频率传递的站间差分能够消除卫星钟差和削弱电离层、对流层等路径误差,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实现了一种改进PPP时间传递方法。实验选取了5个连接UTC(k)和1个外接高精度氢原子钟的IGS测站,建立了零基线、短基线和长基线链路评估该方法的时频传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IGS最终钟差产品为时间参考,改进PPP时间传递精度相比PPP提高了2.55%~17.78%。零基线链路频率稳定度达到2.0×10^(-17)/600000 s,且不切换共视星时,其短期频率稳定度优于PPP,长期频率稳定度与PPP相当;非零基线链路中各链路的改进PPP在时间间隔10000 s以后的频率稳定度相对于IGS最终产品和BIPM PPP有10%左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频率传递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共视时间频率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分层格网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祥 蒋春华 +2 位作者 陈少妮 刘广盛 王帅民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综合考虑T_(m)的季节性变化及长期线性趋势,构建T_(m)的分层格网模型(CT_(m)S);然后以74个无线电探空站提供的2020年气象数据为参考,评估CT_(m)S的精度及可用性,并利用第三代全球T_(m)模型(GT_(m)-III)及全球气压温度(GPT3)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CT_(m)S模型的均方根偏差(RMSE)均值为4.0 K,较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提升21.6%及8.0%,且在高海拔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精度优势;CT_(m)S模型的PWV不确定度均值为0.32mm,相比于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减少16.6%及6.5%,且在中国西北地区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及稳定性;提出的模型可为中国地区GNSS实时水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温度(T_(m)) 可降水量(PWV) 垂直分层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无线电探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斯海海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成因研究
15
作者 崔荣花 方剑 王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9-1290,共12页
本文利用数值法求解瞬时地幔对流问题以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利用两个较新的S波速度异常层析模型SEMUCB_WM1和TX2019slab,将其转换为密度异常作为控制方程的浮力驱动项;采取的黏度结构模型中,上下地幔的黏度比为1∶50.为了研究地幔不同... 本文利用数值法求解瞬时地幔对流问题以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利用两个较新的S波速度异常层析模型SEMUCB_WM1和TX2019slab,将其转换为密度异常作为控制方程的浮力驱动项;采取的黏度结构模型中,上下地幔的黏度比为1∶50.为了研究地幔不同结构对罗斯海海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影响,分别提取上、下地幔的密度异常正/负值,作为对流控制方程的输入项,计算相应的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将模拟大地水准面异常与观测值进行对比,发现罗斯海海域的大地水准面异常主要来自下地幔及上地幔的负密度(波速)异常,下地幔正密度异常对该区域大地水准面负异常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认为,地幔密度负异常在罗斯海海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形成中占据主导作用,地幔对流的动力学效应对该区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形成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地幔对流 罗斯海 大地水准面异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四川泸县M_(S)6.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16
作者 莫丽桦 储日升 +3 位作者 谷旺旺 盛敏汉 马海超 李雪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7-1500,共14页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了有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M_(S)6.0).为了认识该地震的发震机理,我们综合使用近震和远震波形数据精确测定了2021年泸县地震及M_(S)≥3.0余震的机制解、深度、水平位置、破裂方向等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结果...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了有记载以来震级最大的地震(M_(S)6.0).为了认识该地震的发震机理,我们综合使用近震和远震波形数据精确测定了2021年泸县地震及M_(S)≥3.0余震的机制解、深度、水平位置、破裂方向等震源参数.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些地震大多是逆冲型,伴有少量走滑成分,M_(S)6.0地震质心深度为4 km,矩震级为M_(W)5.25,两个节面的走向角、倾角、滑移角分别为95°/47°/84°和283°/43°/96°;sPL和sP两个震相的波形拟合结果表明其质心深度在5 km左右.我们还利用InSAR形变资料获取了M_(S)6.0地震的质心位置,然后利用面波到时差相对定位方法确定了其他地震的水平位置.基于经验格林函数法得到M_(S)6.0地震破裂方向大致为北西西.2021年泸县M_(S)≥3.0地震质心深度在3~5 km,且质心震中位于页岩气开采注水井3 km以内,具体的发震机理还需要参考工业生产数据,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和地质力学模拟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泸县 震源机制解 深度震相 相对定位 破裂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重力仪金属零长弹簧的性能研究及研制
17
作者 汪龙 邹舟 +1 位作者 吴鹏飞 柳林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9-763,共5页
揭示海洋重力仪金属零长弹簧的物理特性,阐述基于Fe-Ni系恒弹性合金研制金属零长弹簧的工艺,并系统总结关键研制过程及研制难点,研制出一批性能优异、零长状态佳的海洋重力仪金属零长弹簧。
关键词 金属零长弹簧 恒弹性合金 预应力 反向旋转 海洋重力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大气角动量变化对天极偏差的激发研究
18
作者 李宁 崔小明 +2 位作者 杨伟伟 闫昊明 孙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7-1172,共6页
天极偏差是观测天球中间极与岁差-章动模型之间的差异,主要包含自由核章动和受迫章动两部分。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计算的1h采样的大气角动量函数,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3h和6h采样的大气角... 天极偏差是观测天球中间极与岁差-章动模型之间的差异,主要包含自由核章动和受迫章动两部分。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计算的1h采样的大气角动量函数,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3h和6h采样的大气角动量函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采样率的高频大气角动量变化对天极偏差的激发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率的大气角动量变化对受迫章动和自由核章动的激发总体趋势一致,但在部分谐波频段及细节上存在明显差异;基于1h采样的大气角动量函数能够更加有效地分离与受迫章动项对应的周日频段谐波分量,在自由核章动激发中也体现出一定的优势,表明更高采样率的大气数据在高频地球自转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角动量 自由核章动 受迫章动 天极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M测站定权的LAGEOS-2卫星精密定轨影响分析
19
作者 王军傲 钟世明 +3 位作者 张杰 周冲冲 郭钊 路润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4-689,共6页
由于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台站的测距精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精密定轨中需要对不同性能的台站赋予不同权重。本文将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聚类定权应用于LAGEOS-2精密定轨,并比较原始测站定权和FCM定权对... 由于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台站的测距精度和稳定性存在差异,精密定轨中需要对不同性能的台站赋予不同权重。本文将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聚类定权应用于LAGEOS-2精密定轨,并比较原始测站定权和FCM定权对轨道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原始测站定权,FCM定权更能反映各SLR台站的性能,提高定轨精度和观测值数量;2)对于ILRS四个质量分析机构,原始测站定权下JCET发布的质量报告在定轨精度上略优于其他中心,采用FCM定权后,以4个机构发布的质量报告进行定轨的结果在同一水平,轨道精度为4.83~4.8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模糊C均值聚类定权 卫星精密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FO重力卫星激光干涉测距原始数据预处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恒 朱紫彤 +5 位作者 闫易浩 王长青 钟敏 冯伟 朱炬波 谷德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5-1632,共18页
GRACE-FO重力卫星激光干涉测距(LRI)具有以纳米级精度测量双星星间距离变化的能力,在高精度刻画中长空间尺度的地球重力场变化、地表物质迁移与分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由于原始LRI测量相位中存在的时标误差、相位跳跃和测距系统误差等误... GRACE-FO重力卫星激光干涉测距(LRI)具有以纳米级精度测量双星星间距离变化的能力,在高精度刻画中长空间尺度的地球重力场变化、地表物质迁移与分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由于原始LRI测量相位中存在的时标误差、相位跳跃和测距系统误差等误差源会直接影响相位转换到测距的精度,进而传播至后续的重力场解算及其科学应用中,因此需要对LRI测量相位进行精细的数据预处理.本文基于GRACE-FO卫星实测数据,深入研究了LRI测量数据特征、原始数据预处理流程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生成了自主研发的激光干涉测距产品(LRI1B SYSU S10).针对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现有相位跳跃处理算法存在不能精确处理相位跳跃的不足,本文验证了相位跳跃模板法与相位跳跃平滑法结合可有效消除不同类型的相位跳跃.研究结果显示,本文LRI1B产品的有偏距离变率在0.1 Hz处的精度可达到1 nm·s^(-1)·Hz^(−1/2),优于JPL的RL04(Release 04)版本产品(5~10 nm·s^(-1)·Hz^(−1/2)),与德国爱因斯坦研究所(AEI)的同类产品相当;基于本文产品反演的大地水准面阶方差在30阶以上优于JPL产品的结果,与AEI结果一致性较好.本文开发的LRI数据预处理方法有效消除了原始测量相位中的各类误差,对未来采用LRI的GRACE类重力卫星任务(如天琴二号)的数据预处理、重力场反演和地表物质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FO 激光干涉测距 数据预处理 相位跳跃 重力场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