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lter-Ⅰ型聚焦镜X射线光学实验与仿真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子健 王于仨 +2 位作者 张留洋 陈灿 马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30-2336,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Wolter-Ⅰ型X射线聚焦镜片的光学性能,掌握聚焦镜的对准和测试方法,研究单层Wolter-Ⅰ型X射线聚焦镜片性能。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百米真空X射线标定装置中对单层聚焦镜镜片的离焦、聚焦和离轴工况进行了实验... 为了深入研究Wolter-Ⅰ型X射线聚焦镜片的光学性能,掌握聚焦镜的对准和测试方法,研究单层Wolter-Ⅰ型X射线聚焦镜片性能。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百米真空X射线标定装置中对单层聚焦镜镜片的离焦、聚焦和离轴工况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焦距、焦斑分布、角分辨(50%能量所占区域HEW为17″和90%能量所占区域W90为44″)等光学性能参数。将得到的结果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PANTER X射线标定装置的实验数据对比,性能参数基本相同,得到的W90甚至优于MPE。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像质研究提供了依据。通过实验掌握了聚焦镜的对准和测试方法,未来该方法在X射线天文卫星载荷标定测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学 爱因斯坦探针 Wolter光学 X射线聚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聚焦镜的超精密制造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波 杨彦佶 +6 位作者 王殿龙 王浪平 李铎 乔政 丁飞 薛家岱 廖秋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39-1846,共8页
X射线聚焦镜用于收集和汇聚宇宙中X射线辐射,是X射线天文卫星观测载荷的核心部件。本文采用镍基底电铸复制方法,在包括化学镀镍磷合金、模具超精密加工、模具镀膜、电铸镍基体以及脱模的全工艺链上进行了大量工艺探索和装备研发,并最终... X射线聚焦镜用于收集和汇聚宇宙中X射线辐射,是X射线天文卫星观测载荷的核心部件。本文采用镍基底电铸复制方法,在包括化学镀镍磷合金、模具超精密加工、模具镀膜、电铸镍基体以及脱模的全工艺链上进行了大量工艺探索和装备研发,并最终完成了X射线聚焦镜的批量超精密制造。实验结果表明,聚焦镜模具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小于0.5 nm RMS,面形精度优于0.5μm,镜片角分辨率为33.5″HPD(能量半高宽),验证了工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学 Wolter聚焦望远镜 掠入射 电铸复制 超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M在轨标定探测器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文星 刘江涛 +7 位作者 刘鑫 王瑞杰 师昊礼 李陆 孙建超 张力 董永伟 吴伯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097,共7页
伽马射线监视器(GRM)上搭载的在轨标定探测器(GCD)用于在轨探头的增益控制,对于探测器在轨探测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各部分电子学的原理设计、偏压补偿电路的高低温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投产加工及镶嵌源灌封设计等研制过... 伽马射线监视器(GRM)上搭载的在轨标定探测器(GCD)用于在轨探头的增益控制,对于探测器在轨探测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各部分电子学的原理设计、偏压补偿电路的高低温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投产加工及镶嵌源灌封设计等研制过程进行了描述,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验证及改进。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的功能正确,且探测效率、峰位漂移变化等性能指标均满足任务要求,从而表明该设计可保证GCD在轨功能的可靠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射线暴 241Am镶嵌源 SIPM 偏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OM卫星伽马射线监视器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陆 董永伟 +7 位作者 文星 刘江涛 师昊礼 孙建超 何江 王瑞杰 高旻 吴伯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6-962,共7页
伽马射线监视器是SVOM卫星上的大面积、大视场、高探测效率的探测器载荷,主要完成硬X射线、软伽马射线的能谱观测和伽马暴触发.数据管理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载荷的遥测和遥控,进行探测器科学数据星上的预处理和管理,在轨实时产... 伽马射线监视器是SVOM卫星上的大面积、大视场、高探测效率的探测器载荷,主要完成硬X射线、软伽马射线的能谱观测和伽马暴触发.数据管理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载荷的遥测和遥控,进行探测器科学数据星上的预处理和管理,在轨实时产生伽马暴触发、光变曲线等信息进行快速下传,对伽马暴联合观测和精确定位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伽马射线监视器数据管理系统的物理需求,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设计方案,以及数据预处理和管理的软件实现方法.各项测试结果表明,伽马射线监视器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和性能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暴 数据管理 触发 光变曲线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效率对黑洞质量增长的影响
5
作者 王建民 胡晨 +2 位作者 杨芳 张恩鹏 吴枚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61,共7页
考虑了在黑洞质量增长过程中,辐射效率的变化对黑洞质量增长的影响.随着吸积的进行,黑洞的角动量会发生变化,辐射效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质量增长.对于黑洞的指数增长模型,给出了考虑辐射效率对黑洞质量增长影响下的黑洞质... 考虑了在黑洞质量增长过程中,辐射效率的变化对黑洞质量增长的影响.随着吸积的进行,黑洞的角动量会发生变化,辐射效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质量增长.对于黑洞的指数增长模型,给出了考虑辐射效率对黑洞质量增长影响下的黑洞质量增长方程,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并得到了黑洞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假定辐射效率为常数的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辐射效率的变化对黑洞质量的增长有较明显的影响,使黑洞的增长延迟.这个模型可以定量地说明最近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洞物理 吸积 吸积盘 星系 核球 星系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主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6
作者 李陆 柴军营 +9 位作者 张晓峰 文星 张永杰 王瑞杰 张来宇 师昊礼 孙建超 肖华林 孔敏南 吴伯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5-902,共8页
本文设计了伽马暴偏振探测仪主控系统,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用于测量伽马射线暴的偏振度,主控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控制单元和低压模块组成,完成系统的供电、数据管理和控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同构和冗余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经... 本文设计了伽马暴偏振探测仪主控系统,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用于测量伽马射线暴的偏振度,主控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控制单元和低压模块组成,完成系统的供电、数据管理和控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同构和冗余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经充分测试,表明主控系统功能正确、稳定可靠,满足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暴 数据管理 控制 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专用集成电路的γ暴偏振探测仪设计
7
作者 柴军营 张永杰 +3 位作者 卢云鹏 江晓山 吴泊冰 孔敏南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74-1477,共4页
设计了基于VA32-TA32芯片的γ暴偏振探测仪,用于探测γ暴的偏振度。设计中,采用多通道专用集成电路采集γ射线与多个塑料闪烁体棒发生康普顿散射的散射光子和电子信号,从采集的位置而得到入射γ暴射线的偏振度。该采集方法可大大降低传... 设计了基于VA32-TA32芯片的γ暴偏振探测仪,用于探测γ暴的偏振度。设计中,采用多通道专用集成电路采集γ射线与多个塑料闪烁体棒发生康普顿散射的散射光子和电子信号,从采集的位置而得到入射γ暴射线的偏振度。该采集方法可大大降低传统电子学探测系统的功耗和复杂程度,从而为γ暴偏振探测仪的航天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该探测仪的线性动态范围为66.9 d B,最大输入电荷量20 p C,串扰不大于0.1%,基线不大于±10 m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集成电路 Γ射线暴 偏振探测 VA32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sh ADC的闪烁探测信号测量装置研制
8
作者 张永杰 柴军营 +1 位作者 邢闻 李延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6-669,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Flash ADC和FPGA的探测器信号测量装置,此装置基于高速ADC对信号波形进行数字化采样,通过FPGA逻辑对波形进行缓冲存储和数字化分析,获得探测信号的幅度、时间、脉冲形状等信息,应用USB接口或光纤接口实现与计算机的数据... 介绍了一种基于Flash ADC和FPGA的探测器信号测量装置,此装置基于高速ADC对信号波形进行数字化采样,通过FPGA逻辑对波形进行缓冲存储和数字化分析,获得探测信号的幅度、时间、脉冲形状等信息,应用USB接口或光纤接口实现与计算机的数据通讯。该装置可实现对多种常规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并实现脉冲形状分析功能。文中首先对装置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之后给出了测量装置实物照片,并通过一个测试实例展示了它的脉冲信号测量和波形甄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形状甄别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闪烁型模数转换器 闪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电宁静类星体对γ射线背景的贡献
9
作者 冯旻子 王建民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EGRET的观测确认并给出了新的各向同性的γ射线背景,已知的γ辐射天体不足以提供这么多的辐射。同时EGRET也揭示出一批未发现射电波段对应体的γ射线源,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球上,表明可能是宇宙学起源。Wang(2008)提出一种新的、由AGN的... EGRET的观测确认并给出了新的各向同性的γ射线背景,已知的γ辐射天体不足以提供这么多的辐射。同时EGRET也揭示出一批未发现射电波段对应体的γ射线源,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天球上,表明可能是宇宙学起源。Wang(2008)提出一种新的、由AGN的辐射反馈驱动的γ射线辐射过程,辐射的能量峰值落在1GeV—0.1TeV之间,光度典型值达到10^(42)—10^(43)ergs s^(-1)。射电宁静类星体中的这种辐射过程使得它们成为潜在的γ辐射源,并对γ背景产生贡献。考虑逆康普顿散射的种子光子分别来自类星体吸积盘和宇宙微波背景这两种情况,发现前一种情况在~1GeV处贡献了78%—92%的背景辐射强度,后一种情况的贡献可以忽略。射电宁静类星体很可能成为对1GeV附近γ射线背景贡献最大的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射线 观测 类星体 普通 星系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X射线双星脉冲星4U 1901+03的脉冲轮廓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尉 屈进禄 +3 位作者 张澍 张帆 张国宝 陈玉鹏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8,共11页
大质量X射线双星脉冲星4U 1901+03在沉寂30多年后,于2003年1月爆发.利用罗西X射线时变探索者卫星RXTE为期5个月的观测数据,对其脉冲轮廓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该源的脉冲轮廓演化以及能量相关性、脉冲比例演化和脉冲比例对能量的依赖关... 大质量X射线双星脉冲星4U 1901+03在沉寂30多年后,于2003年1月爆发.利用罗西X射线时变探索者卫星RXTE为期5个月的观测数据,对其脉冲轮廓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该源的脉冲轮廓演化以及能量相关性、脉冲比例演化和脉冲比例对能量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4U 1901+03的脉冲轮廓和脉冲比例随双星系统的吸积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演化,脉冲比例在十几keV处达到峰值.这些脉冲轮廓的复杂变化表明,脉冲轮廓不能用单一的几何或物理模型解释,而是与观测角度以及X射线源的辐射机制相关.利用标准的脉冲星辐射模型讨论了4U 1901+03脉冲轮廓的观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恒星 脉冲星 个别 双星 密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140的硅片探测器^(207)Bi放射源测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大力 卢红 +5 位作者 王焕玉 李新乔 王辉 徐岩冰 安正华 于晓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0-1153,1158,共5页
ASIC芯片VA140是64路电荷灵敏放大器,具有低噪声、低功耗等特点,还具备信号成型、保持、多路模拟信号读出等功能。本工作在完成VA140的线性度测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VA140的硅片探测器测试系统。利用^(207)Bi放射源,首先测试得到2 mm厚... ASIC芯片VA140是64路电荷灵敏放大器,具有低噪声、低功耗等特点,还具备信号成型、保持、多路模拟信号读出等功能。本工作在完成VA140的线性度测试基础上,设计了基于VA140的硅片探测器测试系统。利用^(207)Bi放射源,首先测试得到2 mm厚硅片探测器的能量分辨以及信噪比,然后测试得到内转换电子穿过300μm厚硅片探测器的沉积能谱。测试结果验证了将VA140用于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300μm厚硅条探测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140 硅片探测器 207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比并合对黑洞自旋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金金 杜璞 王建民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研究了在仅有并合时黑洞自旋的演化分布。利用了后牛顿近似处理并合后的角动量问题,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并合影响。结果表明主并合不能使黑洞自旋分布稳定,而小并合可使黑洞自旋平稳地降低。当取并合质量比为幂指数形式... 研究了在仅有并合时黑洞自旋的演化分布。利用了后牛顿近似处理并合后的角动量问题,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并合影响。结果表明主并合不能使黑洞自旋分布稳定,而小并合可使黑洞自旋平稳地降低。当取并合质量比为幂指数形式时黑洞自旋分布可以稳定在一个小自旋占绝对份额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射电强活动星系核和黑洞自旋在不同假设下的关系。最后计算并给出了射电噪度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洞物理 射电连续谱 星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